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蒙古人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ps修图后图片变大 2025-08-21 15:19:41
750宽的白色背景图片高清 2025-08-21 15:17:21
老头搞怪搞笑图片 2025-08-21 14:57:58

蒙古人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3-09 05:06:20

1. 怎样画蒙古人

1、抓住服饰特点:

蒙古族男女衣着款式相似,都穿长袍,长袍右开襟,不开权,袖长而窄,高领,袍子的袖口、领子、袍边都缝有图饰。讲究的男子穿长袍时都扎腰带,并且在腰带右侧佩挂一把别致的蒙古小刀,腰带左侧挂烟荷包及打火用具,显得英健而晓勇。蒙古族妇女的袍子多为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长袍的领口、袖口、胸襟、下摆均有搭配刺绣。蒙古族妇女爱好装饰,喜欢留长辫,姑娘时梳两根,也有的梳十几根,都喜欢在发辫上用绸缎绢做成长穗,也有挂附金圈、银圈、铜片、碧玉、珊瑚的。有钱人非常讲究首饰,佩戴珠宝、金银制作的耳环和手镯、戒指、项链。

2、抓住面部特征

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型有扁平的,还有窄长的。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颧骨突出。鼻宽度中等,鼻梁不高;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

3、抓住生活场景:蒙古包、牛羊成群、骑马等


2. 蒙古族手抄报图片大全

蒙古族

世界上有56个民族,每蒙古族个民族都各具特色,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民族,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人可不像我们是住在房子里,而是住在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这就是蒙古族,一个美丽的民族!


3. 蒙古人到底是胖还是壮看过很多胖蒙古人,但是清末蒙古族图片又不是现在蒙古族的模样很瘦

现在的人发胖是普遍趋势!
特别是奶,肉占食物比重比较大的蒙古人饮食,不注意控制更容易发胖!
而清末,国家衰弱,民生困苦;老百姓都吃不饱饭,处于底层的蒙古人也照样挨饿!根本不可能出胖子(少数牧主、喇嘛、官员、贵族除外)!

4. 关于蒙古历史演变介绍

蒙古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 文化 ,据 传说 ,蒙古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即有文字可据的历史记载,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 文章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匈奴时期

早期的亚洲大陆腹地的蒙古地区有三大以游牧为生的部落:月氏、匈奴、东胡。前209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建立了蒙古地区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匈奴成为强大的游牧部落,并与中国的秦朝、汉朝长期对立。然而,强大的游牧帝国并没有长久。经过激烈的内部纷争和外来的军事打击后逐步走向衰落,虽然在东汉初期由于中国内战而统一并连年入侵,但是后来在48年匈奴分成南北两个匈奴,155年在鲜卑人征伐下北匈奴崩溃,最终在158年被丁零人打败;在216年南匈奴被曹操一分为五。秦、汉帝国在漠南地区南部设置郡县。

鲜卑时期

鲜卑的渊源尚无定论,一说认为其属于汉文史料上所谓的东胡部落之一。在2世纪中期,鲜卑在檀石槐的领导下崛起,并而建立了鲜卑国,占领了蒙古地区和中国汉朝北部的一些地区。并进一步渗入魏晋时期的中国北部边疆,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分别有有慕容鲜卑、秃发鲜卑、乞伏鲜卑、段氏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建立的国家;386年,鲜卑的一支拓跋建立北魏,统一了五胡十六国之后的中国北部,维持统治直到581年。这个时期在蒙古地区活跃的民族还有敕勒。

柔然时期

402年,拓跋鲜卑的别支(奴隶)柔然的首领社仑称可汗。在之后的一百年中柔然称雄蒙古草原。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柔然汗国崩溃。

突厥时期

552年突厥击败柔然汗国成为蒙古地区的新兴王国。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汗国。并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虽然在隋末唐初时因中国内乱而盛极一时并连年入侵,但是最终在630年,东突厥被唐朝征服并纳入疆域,但681年东突厥复国,并对武则天的武周连年入侵,对武周的边疆造成不同程度的摧毁。

回纥时期

回纥是敕勒的一小部分,原是突厥下属的部落。唐天宝三年(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帝国军队的协助下,推翻了突厥汗国,杀突厥白眉可汗 。一开始唐和回纥的关系以和平为主。不过也在762年趁机敲诈混乱中的唐朝,并以掠夺洛阳城为条件收复洛阳从而对剿灭安史之乱起到一定作用。9世纪时,因为长期对吐蕃的战争造成内乱,加上统治无道而最终被黠嘎斯在840年出动十万重兵灭亡。

黠嘎斯和阻卜时期

黠嘎斯灭亡回纥后,一部分回纥人因亡国而南迁契丹,大部分回纥人西迁中亚的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邦。少部分留在原地,期间大漠南北都被黠嘎斯占领,其东部有突厥语族的阻卜部落,一直到924年被耶律阿保机打败。

契丹时期

契丹最早见于史籍是405年,渊源尚无定论,根据汉文史料的记录自称“青牛白马之后”,一说渊于段氏鲜卑部。907年,耶律阿保机称可汗。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国,因契丹人聚居区是在辽水上游一带,而且938年之后统治了当时中国的燕云十六州,所以被当时的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俗称为“辽”,后来北宋人也沿袭此叫法,到1125年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国为女真人所灭。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国盛时疆域包括蒙古地区的大部,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日本海,北至今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和北宋接壤。

前蒙古时期

1125年辽被从前其下属女真人的金国击败,耶律大石收拢残部西迁中亚建立西辽。此时大兴安岭以东的东北地区归女真人的金国,而蒙古草原依然是的突厥语族和蒙古人的部落。13世纪初蒙古人逐渐强盛,并在蒙古尼伦的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带领下于1206年最终成功消灭各部,并建立了大蒙古国,作为蒙古族历史的正式开始。后来发动了数次侵略战争,在1211年—1216年重创金国,并在1217年—1229年继续侵攻金国,在1205年—1227年间七次入侵西夏而最终彻底灭亡西夏、1218年灭西辽之后,在1219年底—1223年侵灭花剌子模帝国和高加索诸国和基辅罗斯诸国、后返回灭西夏,在1231年入侵高丽,在1234年3月9日彻底灭亡金国。

大蒙古国

1196年—1204年铁木真陆续征服塔塔尔部、泰赤乌部、蔑儿乞部、乃蛮部、克烈部等诸说突厥语的游牧部落,并且在1204年使汪古部归顺,并于1206年在蒙古地区建立“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很快占领了蒙古地区,并四处出征,在历代大汗的努力之下,发展成为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

大元王朝

1271年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的拖雷的四子忽必烈在中国地区建立了大元帝国;当时蒙古人称之为大元大蒙古国。在此前后蒙古帝国分裂成若干互不隶属的四大汗国,其中大元帝国(拖雷汗国)具有全蒙古宗主国意义上的地位。蒙古高原地区隶属大元帝国治下。

鞑靼汗国时期

明朝成立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回塞外,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人北元和1388年北元覆亡之后而分裂出来的鞑靼和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动范围,南部则是明军对抗北元的前线。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

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的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奉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汉名“归化”,意思是蒙古族归顺,服从明朝廷的统治。

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

清朝时代

1618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大蒙古国察哈尔部。努尔哈赤死后其子孙于崇德元年(1636年)建立大清帝国,并最终消灭南明,征服全中国。其间塞外的蒙古诸部有的与清朝统治者联盟、联姻,如科尔沁部;有的则被清朝征服,如喀尔喀部、和硕特部、卫拉特部、察哈尔部、准噶尔部。最终当时整个东亚地区的蒙古部落隶属于清朝的治下。

清代将蒙古分为设官治理的内属蒙古和由札萨克世袭统治的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又称之为外札萨克蒙古(漠南蒙古十六盟)和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其中前者成为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部分。清代后期的官方文书中出现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内蒙古一词指内札萨克蒙古49旗,外蒙古则指喀尔喀4部(有时也包括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清亡之后喀尔喀蒙古走向独立,而内蒙古则在中华民国的统治下,分属于兴安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后来国共内战中华民国离开大陆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设内蒙古自治区。

清朝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盟由各部定期会盟而形成的机构,旗是分解原来的部落而组成。盟旗中地位最高是各旗札萨克与藏传佛教的呼图克图。

关于蒙古历史演变介绍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100件历史大事件

2.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

3. 关于历史的手抄报简单

4. 历史时间六大记忆法

5. 传统蒙古族装饰壁画图片大全

5. 元朝时蒙古人什么发型

元代蒙古人的发式 — 辫发

辫发的历史颇为古老,从历史记载和遗物遗迹等可知,历史上曾辫发的民族有戎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等。历史上记载北方民族的发式有椎发、索发、被发、披发、编发、辫发。称谓虽多,但除椎发外,其余都是辫发的不同称谓。后来由于出土文物的证实,匈奴的椎发,也是辫发。椎发并不像有些壁画那样在头顶中央留一撮发,系成朝天的椎形。椎发也是辫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所说“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史记·朝鲜列传》“卫满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史记·西南夷列传》:“此皆魋髻,有邑聚”,这里的“魋结”或“魋髻”,想必亦是辫发一类。

元时蒙古族发式,自宋元时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有相类似之处,皆被发。官则“或辫,或打纱练椎,庶民则椎髻”。所说的“椎髻”,即剃去其顶成三搭头,前头为马鬃式,左右缯辫,为之练垂式,或曰练椎或椎髻,蒙语为“失必勒格尔”。也有独拖一辫者。在元代剃匠书《净发须知》引《大元新话》中,记载当时的蒙古人发式有大开门、一字门额、花钵焦、大圆额、小圆额等多种名目。孟珙《蒙鞑备录》云:“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囱门者稍长则剪之;在两下者总小角,垂于肩上。”郑所南着《心史·大义略叙》云:“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垂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衣袄上,曰不浪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回视,不能狼顾。或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郑麟趾着《高丽史》记载:“蒙古之俗,剃顶至额,方其形,留发其中,谓之怯仇儿。”怯仇儿,蒙古语发辫也。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所见之蒙古人发辫是:“在头顶上把头发剃光,剃出一块光秃的圆顶,从一个耳朵到另一个耳朵把头发剃去三指宽,在前额上面,也同样把头发剃去二指宽。在这剃去二指宽的地方和光秃圆顶之间的头发允许它生长,长到眉毛那里;由于从前额两边剪去的头发较多,在前额中央剪去的头发较少,就使得中央的头发较长;其余的头发允许它生长,把它编成两条辫子,每个耳朵后面各一条。”鲁不鲁乞在他的《东游记》里,也描述了他所见的发辫:“在头顶上把头剃光一方块,并从这个地方前面的左右两角继续往下剃,经过头部两侧,直至鬓角,把两侧鬓角和颈后的头发剃光,把前额直至前额骨顶部的头发剃光,在前额骨那里,留一簇头发,下垂直至眉毛。头部两侧和后面留着头发,把这些头发在头的周围编成辫子,下垂至耳。”


6. 俄罗斯人在体貌上和正统欧洲人有哪些区别我发现他们多少都有一点蒙古人特征啊

现代俄罗斯民族是从过去东斯拉夫人中不同部落所组成的南北两个民族混合组成的。基因分析证明现代俄罗斯人与波兰人或乌克兰人没有多少区别(因为父系都被瑞典人换过血)。传统俄罗斯人与蒙古人并不像。

区别:

1、毛发

①俄罗斯人:胡须和体毛发达,发色淡黄并呈波状。

②欧洲人:体毛重体味大,毛发卷曲且儿童期以红棕色和金黄色为主。

③蒙古人: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黑色且较为细直的毛发。

2、眼睛

①俄罗斯人:眼珠色浅。

②欧洲人:虹膜以蓝绿色为主,眼窝深。

③蒙古人: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

3、鼻子

①俄罗斯人:鼻窄且高高隆起。

②欧洲人:鼻子高大。

③蒙古人:鼻宽度中等,鼻尖点指数中等。

4、嘴巴面部轮廓

①俄罗斯人:唇薄,直颌,面部轮廓清晰。

②欧洲人:嘴唇较薄,颧骨较低、颚骨较平。

③蒙古人:嘴唇较厚,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

俄罗斯人图片

(6)蒙古人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北欧的俄罗斯人和芬兰-乌戈尔人也有许多基因类似处(现代芬兰人也是原始芬兰人跟瑞典人的混血)。芬兰-乌戈尔人曾经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北地区生活,在斯拉夫人北迁的过程中他们有些被同化。

除考古发掘外859年以前对俄罗斯前人的历史所知甚少。《往年纪事》是从859年开始的。估计约于600年斯拉夫人在语言上分裂为南、西和东三个分支。东斯拉夫人居住在西布格河和第聂伯河之间,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

从1世纪到10世纪他们不断和平地向波罗的海地区发展,同化当地的人,在波罗的海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斯拉夫部落。后来白俄罗斯人和南俄罗斯人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分支和民族。

7. 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族服饰图片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是展现一个人气质修养的关键所在。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蒙古族服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这种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族服饰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中国传统服饰里看看吧。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据季节的变化有皮靴、布靴、毡靴几种。皮靴多用牛皮、马皮、羊皮制作,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有靴尖上卷、半卷、平底不卷、尖头、圆头几种。布靴多以布帛、平绒布面料制作,中靿和矮靿居多,靴帮绣以图案,轻便柔软,舒适美观。

毡靴多以羊毛、驼毛擀制而成,保暖耐磨损,一般多在隆冬时节穿用。蒙古靴类型又根据靴靿的高矮,分高靿、中靿、矮靿几种。皮靴一般采用特殊工艺把所需图案,如二龙戏珠、珠宝连城、蝙蝠、云纹、回纹、草纹、万字、蝴蝶、花卉等图案轧、贴在靴靿或靴帮上。

布靴的靴帮、靴靿大多刺绣或贴绣精美的花纹图案。目前流行在民间的蒙古靴式样有七、八种,主要有军样靴(大板尖)、抓地虎、皂样靴(鸡蛋头)、武步员(朝靴)、大仙靴、三抱靴(小板尖)、八宝靴(童靴)、皮马靴(高靿、半靿)、布绣花靴(半靿)。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