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地震感人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带有黑眼圈的男人图片 2025-08-22 16:47:35
ps怎么让字贴到图片上 2025-08-22 16:46:07

地震感人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2-27 13:56:14

❶ 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加图片

1、15岁少年救出七名同学

雷楚年,15岁,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地震时不是往外逃生,而是冲进教室救同学。
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马上带着他们往楼下冲。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

他又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静,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地哭,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就干脆抱起她往楼下冲。最后几秒,楼塌了,他和七名同学幸存下来。

2、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

5 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

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3、女医生哭喊着要返回救人

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明红梅双脚发软,泪水不停地从她红肿的双眼滚落,这个年轻女孩是卧龙镇的医生,也是第一个将卧龙的消息带出来的人。14日晚8:00,到达华西医院的病人刚刚安全,明红梅哭喊着要找领导,“里面还有37个重伤员,还在下雨,泥石流还没停止!”

明红梅说,耿达乡还有37名重伤员等待救治,“现在里面没有药,只有森林武警和我们在一起,没有食品、缺少药品,仅有的药品都是医生和武警冒险从倒塌的卫生院里挖出来的。”自己所在的卧龙镇卫生院有9名医生,耿达乡卫生院有5名医生,都在不分昼夜抢救伤员。

所有医生和明红梅一样,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大雨在不断地下,一些老人、小孩因为淋雨已经感冒、发烧、咳嗽,一些伤员的伤口开始感染;卧龙镇夹在两山之间,一旦出现滑坡,所有人都没救了!”明红梅说,她想随下一班直升机回去,“我想把希望给他们带回去!”

4、最伟大是母爱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

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

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 。

5、不怕,你已经得救了

急诊室外,守候着不少焦急的市民,只要看到任何一个从灾区送来的伤者,都会立刻扑过去询问,“你们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汶川出来的,那边情况怎么样了?”这些市民的家人都住在汶川,从地震那天起,他们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你们知不知道映秀电厂的情况?

我爸爸李世田12日还在那儿上班!”在成都工作的李薇和妈妈一起,在医院急诊室问了很多来自汶川的伤员,但都没有人认识李世田。有一个伤者告诉了他们一个不好的消息,映秀的电厂好像已经被夷为平地了。“我哥哥也在映秀电厂!”现场一位叫刘占川的女士找到李薇。

原来,她哥哥刘占峰和李薇的父亲是同事。三人哭成一团,哽咽中,她们互留电话,约定有消息一定互通。被送往华西医院的伤者中有一位怀孕5个多月的孕妇,早已守候在急救大厅门口的医护人员跑步推来轮椅。

拍拍她的肩,关切地说,“不怕,你已经得救了!”孕妇泪流满面,摸着隆起的肚子,眼里满是祈求,“医生,肚里的孩子已经不动了,救救我们。”简短安慰过后,医护人员跑步把她送往妇产科检查。

❷ 谁知道汶川地震的感人的图片越多越好,最好有文字故事!

16日下午,都江堰二王庙。

一辆警摩停放在路边,一些大树仍摇摇欲坠,险情不断。路边,站着一名警察。他叫张健,47岁,都江堰市公安局民警。“请行走在道路中间。”张健对经过身边的每个人都要送上一句叮嘱。

这句话,他在几个小时内已说了上百次。

他与群众交流时,总是神色镇定,而自己的内心痛苦又有谁知道,因为他的妻子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张健告诉记者,“12日下午发生地震时,我正在二王庙一带值勤。灾难暴发,受伤游客不计其数。有人躺在地上呻吟,有人奄奄一息……场面完全可用"恐怖"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张健立刻拦截路上一些车辆,有私家车,有客车,陆续将伤者抱上车。警服上、手上、脸上都是鲜血,他用自己的一双手救援了100多名受伤群众。

天黑,山静。这时,张健获知噩耗,他的妻子死了。“我当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敢去想。”他轻声地说。张健的妻子肖素莲在中国银行营业部上班,位于都江堰蒲阳路。地震发生之后,银行大楼顷刻间全部塌陷下去。与肖素莲上班的多名同事同时遇难。

当晚9时,都江堰城区在灾后一片漆黑,无声无息,惟有悲伤。张健站在塌陷的大楼前,显得格外孤独。他一个人,不说话。“那一时刻,妻子的面容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想哭也哭不出来。”他说。张健擦干眼泪,点燃一支香烟。看着手中的打火机,再次勾勒起他对妻子的思念。打火机是在几年前,张健过生日时,妻子赠送给的生日礼物。如今,它成为永久纪念的东西。

14日中午12时,张健几口吃完一盒方便面,来到蒲阳路。利用短暂的间隙时间,看看被埋废墟中的妻子。他站了几分钟之后,又返回二王庙值勤。

14日下午,张健第二次来到蒲阳路看看妻子。因张健妻子被砸的面目全非,尸体被挖出来之后,根本无法辨认。15日,尸体被火化。

“妻子被埋时间太长了,我有时间就来陪陪她,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张健话音未落,他腰间的对讲机响了,得知前方又出现险情,要求张健马上支援。“对不起,我得走了。”他驾驶着摩托车消失在大山腰,背影越来越远模糊。

(二)菜刀劈路,挽救60条生命

5月12日下午。地震之后,与汶川直线距离仅10公里的龙门山镇顿成一片废墟,难以计数的居民在残垣败瓦之下呻吟挣扎。白水河派出所的10名民警紧急动员,与治保巡逻队一起抢救出70多人,其中大部分身负重伤、血流不止。

山上药品匮乏,但上下山的道路此时早已被巨石和大树阻断。如不迅速开辟一条通道运送伤员下山,镇医院里的60多名伤员会如何?两难之际,徐锐在街边一家倒掉的卤菜铺子边捡起一把菜刀,大踏步往山下跑去。

那时已是当晚7点。地震之后的龙门山镇上空黑云密布,阴冷的山风扬起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隐隐生疼。在白水河大桥前2公里处,徐锐和4名民警挥动菜刀,斩劈横梗在泥路中间的大树。在山上生长了数十年的树木粗大坚韧,徐锐第一刀劈下去用力太猛,菜刀竟然深深陷进树身、拔不出来;他用力猛抽,菜刀弹起,重重地砸在胸口,痛得险些闭气。

于是第二刀用力稍轻,然后是第三刀、第四刀……当粗大的树干从中断开时,漆黑的雨夜中突然传来闷雷似的巨响,路边的山体再次崩塌,沙石树木竟然直冲到徐锐的脚边!几个急性子的民警手中动作丝毫不停。渐渐地泥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在镇上维持秩序的民警又被抽调了3人来此,帮忙抬树、抬石头;在地震中轻微擦伤的一位居民也从家中操起了菜刀,一阵狂舞乱劈。

漆黑中不知劈斩搬抬了多久,眼前豁然开朗。原本被阻断了半里多的道路一无障碍,与通往山下的道路连接在一起。13日上午,镇上的所有重伤员都沿着这条“菜刀路”被送下了山。望着伤员撤走的背影,徐锐才意识到红肿的双手锥心的疼痛!

徐锐说,他知道有两位战友已经永别了,但在全所民警绝口不提“死”字的情况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坚称“我们所上有12名民警”。

(三)一位失去爱子仍坚守岗位的公安战士—杨占彪

地震发生后,绵竹市区内人车混杂,街道拥堵不堪,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占彪按上级指示立即与同志们来到市中心疏通道路。他心中那块石头总也放不下,不知道18岁的儿子就读的汉旺中学情况怎么样了?当接到大队长要他立刻赶赴汉旺组织灾后救援的命令时,心中一惊:“难道汉旺的灾情比城内还严重?”他立刻组织民警向汉旺出发。

一进汉旺镇,他呆住了,昔日山清水秀的山城,已变得面目全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有毒气体,楼房整栋倒塌,到处是瓦砾,废墟中的呼救声不绝于耳。不祥的感觉顿时笼罩全身,多么想到儿子所在的中学去看看啊!但看到混乱的道路,想到承担的负责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的指挥任务,他忍住心中那份强烈的牵挂和担忧,稳定情绪,迅速向队员们下达任务,立即投入战斗。

“中学教学楼全部倒了,学生被埋了”,可怕的消息使他突然掉进了冰窖之中。但一丝侥幸还在脑海中,儿子也许不在其中。于是,他努力排除情绪影响,专心指挥车辆。但稍有闲暇,他就向汉旺中学方向眺望,多么希望那个熟悉的身影能由远及近,来到自己跟前,亲热的叫他一声“老爸”。

5月13日下午,灾难过去了一天,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的情况被证实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杨占彪听到消息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泪水从这位40多岁的汉字眼中不断涌出。他把工作交给其他同志,赶到汉旺中学,协助武警战士们开展救援工作,希望尽快找到儿子。每当救出一名生还者,他的希望就增加一分,但儿子始终不见踪影。

5月14日下午,又一位遇难者被发现,当武警战士抬着遗体从杨占彪身边经过时,他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发现了极不情愿看到的一幕,那是一个十分熟悉又血肉模糊的身影。他屏住呼吸,仔细端详那张年轻的脸,虽然肿胀变形,但仍然分辨得出,这就是平日里那张对他总是充满朝气又撒满阳光的脸,还有那身他亲自购买衣服好鞋袜……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一切就是残酷的现实!他把儿子冰冷的身躯紧紧抱在怀里,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儿子啊,爸爸对不起你,爸爸应该早一点来救你,爸爸有罪,让你这么年轻就失去了生命,爸爸没有保护好你……”,在场的同事和武警官兵都潸然泪下。

第二天,交警大队的同志们看到,他们的副大队长杨占彪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还是那样镇静地指挥着车辆,疏通着灾区繁忙道路……

❸ 汶川大地震感人的图片和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1、手刨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马健一边喊着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向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2、游人互救: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千米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

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5、废墟女孩:

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

❹ 汶川地震站震撼人心的图片

一名解放军战士救了人后,却被困在一倒塌房屋内,情况紧急。”

14日17时10分,在都江堰市江安河边进行搜救活动的广东消防救援队收到居民的“报料”。

来自广州、深圳、中山等地的消防人员随即赶往观江路141号的现场,生命探测仪勘察到一名解放军战士被困倒塌房屋的二楼,他上半身部分被沙石压住,已被困近50个小时了,但身体状况还算良好。消防队员们在隔壁二楼靠近其头部的位置打开了一个小洞,用湿毛巾为其润嘴唇,并请医疗人员给他打点滴。营救组认为,暂不适宜救援,一切只等天亮时进行抢救。

15日8时援救一再受阻

15日上午8时,天蒙蒙亮,广州特勤大队队长罗志勇带了几名消防队员开始行动。消防队员用手挖掉部分沙石后发现,受困的解放军离厨房有两米多远,如果贸然钻进去的话,很容易被不断坠下的沙石掩盖。深圳消防支队的吴中队长出了个主意,找一把柄有两米以上的大锄头,伸进去将泥沙慢慢挖掉再救人。然而,一小时过后,当自制的大锄头快挖到受困解放军的身边时,正好有一大堆很散的砖石,如果贸然继续挖掘,极有可能会引起塌方。

10时30分,营救小组决定改变援救方案,从房屋顶上切开一块,然后用吊车将倒塌的建筑逐块清理,用绳索拉人出来。这一援救方案也没能通过“考验”,一个多小时后,虽然从楼顶上已可以看到被困的解放军战士,然而,一道大横梁却横在其上方。

15日13时50分余震再度弄人

13时20分,人被困近70个小时。在塌楼的二楼厨房,深圳消防支队的吴中队长仍没“放弃”最初的救援方案,用大锄头不断地尝试挖掉解放军身上的瓦砾,然而沙石还是不时地往下掉。

13时50分,正当消防人员已将解放军战士身上的沙石差不多都挖出时。都江堰突然再次发生余震,救援现场的十多名消防人员被迫撤离到空旷地躲避。

余震过后,消防人员重新上到二楼厨房却发现,余震带来的泥沙已再次将这名解放军战士掩埋,但幸亏消防人员之前已对这名解放军战士的胸部和头部做了保护,他并没有因为余震而受伤。营救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供氧,确保他的生命安全。

15日15时战士成功得救

14时20分,正当消防队员成功地将解放军战士挖到只剩下一条腿被困时,指挥长、广东消防总队政治部主任梁构成接到了上级指令,要求广东消防总队400名官兵立即赶赴绵阳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虽然军令难违,但梁主任决定在现场留下6人小组继续施救,其他人员立即奔赴绵阳救灾一线。

14时50分,6人小组终于在塌楼的厨房用小铲子将这名解放军战士身边的砖块逐一清除,并由一名个子较小的消防队员,匍匐地爬入洞内将该解放军慢慢地拉了出来。

15时许,被困三天三夜的解放军战士终于被消防人员从废墟里背出,并抬上了救护车。

现场围观的群众一片欢呼声。

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家住什邡市红白镇重灾区的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卫生队党小组长、卫生员、三级士官陈宏心中就一直惴惴不安,想着岳母曾经告诉他,红白镇地质条件差,最怕的就是碰到地震这类天灾。陈宏焦急得反复往家中打电话,但却一直联系不上。

就在他准备请假回家探视灾情时,得知营区附近的师古镇小学有100多名学生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中,大队要挑选突击队员奔赴师古镇小学展开营救。

“我是党员,又是卫生员,是救灾中最需要的人,这个时候离开,不合适!”陈宏想。他把请假的念头放下,第一个向大队申请参加突击队并获得了批准。

陈宏和大队官兵带着救护车、吊车等装备迅速奔赴师古镇小学,用手刨、用工兵镐铲、用吊车吊、用担架抬……经过7个多小时的努力,从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中抢救出了60多名重伤员。

晚上12点,劳累了一天的大队官兵迈着沉重的步子返回营区,战友们很快便睡着了,但陈宏心中却放心不下。想着家中刚刚10个多月的儿子,他坐不住了,找到大队政委唐琳说明情况,要求连夜请假回家探听情况。唐政委本来想第二天再让他回家,但看着眼前站立不安的陈宏,同意了他的请求。

地震后的灾区一片漆黑,陈宏带着手电筒,急急忙忙地往50多公里外的家中赶去。一路上看到有伤员不断地被从灾区抬出来,他心中越加心慌,不由得跑了起来。

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陈宏终于赶到了家中。就着手电光,他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只见家中原有的五层楼房全部垮塌了,变成了两米不到的一堆废墟。

“王丹、子恒……”他大声叫着爱人王丹和儿子陈子恒的名字,但始终没有人答应。

邻居告诉他,地震发生时,他的家人被埋在废墟中了,可能都已经遇难了。想着废墟中的妻子和儿子,陈宏心如刀绞,他哭喊着爱人的名字,围着垮塌的房屋不知转了多少圈,伏在废墟上久久倾听,希望能够听到哪怕是一丝呼救声,但是却什么也听不到……

爱人和儿子肯定已经死了。陈宏心想,白天部队还要出动救灾,我与其在这里伤心,还不如回去多救几名伤员,这样也可以告慰爱人和儿子的在天之灵。他对着废墟鞠了一躬,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返回部队的道路。

5月13日中午10点左右,陈宏冒着大雨赶回了部队,将家中情况向大队领导作了汇报。此时,正赶上部队准备出发奔赴什邡市龙居中心小学救灾。陈宏顾不得休息,第二次申请到一线救灾。大队领导要他在营区休息,但是他说什么也不肯,硬是挤上了救灾的车辆。

在龙居中心小学,陈宏所学的卫生知识发挥了很大作用,大雨中,他借助微弱的手电光为伤员包扎、作人工呼吸、挂液体……忙得满头大汗。战友多次劝他休息一下再干,他含着眼泪说:“我不能救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就让我多救几名伤员吧,只有这样,我心里的痛苦才能减轻一些。”从龙居中心小学抢救出30多名伤员后,陈宏又和战友赶往湔底中学展开营救,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部队。

5月14日,陈宏终于打通了在红白镇工作的岳父王安信的电话,得知除了爱人和儿子,地震时正在他家做客的表姐也一同遇难了,此外他的伯父、堂弟、侄子也在地震中丧失了宝贵生命。一连串的噩耗像重锤一样砸在陈宏的头上,他的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

14日下午7点左右,坦克修理大队接到什邡市人民医院王院长的求救电话,通报说地震造成医院停电,但大量刚刚从灾区转移来的重伤员却急需做手术,医院请求部队支援照明设备和野外帐篷。

灾情就是命令。刚刚从落水镇灾区返回的官兵又一次被紧急结合起来。听完唐政委的简短的动员,陈宏第三次带头申请到医院参加救灾。他和战友们迅速携带着发电车和装备野战抢修照明灯往医院紧急驰去,迅速架设好20多顶野外帐篷和发电设备,帮助医生将100多名重伤员转移到帐篷里后,陈宏又忙着和医生一起,为伤员输液、包扎伤口,医生看他技术很熟练,就和大队领导商量,将他编入医疗救护组,参加救治伤员。

5月16日下午,当笔者赶到什邡市人民医院找到陈宏时,他正在帐篷里为85岁的冯大妈包扎伤口。说起家中遇难的亲人,陈宏的眼圈红了,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他掏出手机,翻出一个多月前给儿子和爱人在部队草坪上拍的相片给笔者看,照片上的陈子恒在妈妈的怀里笑着,肉乎乎的笑脸迷成了一条缝。看着爱人和孩子的相片,陈宏终于忍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他说,“每当想起失去的亲人,尤其是刚刚10个多月的儿子,我的心里就在流血。我真的想亲自把他们的遗体刨出来,但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还有很多人等着我们去救治,我不能在这场救灾的战斗中缺席。我相信他们在天有灵,也会支持我这样做的。”他对笔者说。

正在笔者采访他时,陈宏接到远在贵州的弟弟陈文进打来电话,说已经买好车票,准备到单位来看望他。陈宏委婉地拒绝了弟弟的好意,劝说弟弟不要来。他对弟弟说:“还有很多群众等着我们去营救,现在部队正全力出击救治灾员,没有人接待你。明天,我们部队又要奔赴新的灾区了,你来了我们也见不到面。”为了使弟弟放心,他请笔者帮他用手机拍一张自己的相片,用彩信发给弟弟。笔者照相时,陈宏特意整了整头发,双手在脸上抹了几下,努力做出微笑的样子。

听说我们是来宣传他的,陈宏摇摇头拒绝了,他说:“在这场地震灾难中,像我一样家庭遭遇不幸的人有很多,我现在做的这些是任何一名军人都应该做的。”说完,他又急忙和战友一起去救助救护车刚刚转移来的新伤员去了。

据了解,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到现在,陈宏和他的战友们已连续在救灾一线奋战了90多个小时,成功救治伤员1000多人。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沿途情况、救助伤病群众、为后续救援的直升机开辟降落场。”即将带领红一营出征的团长黄长清说。

从映秀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线”。岷江两岸的山体滑坡,淹没了原有的213国道。直到5月14日晚,才有两名阿坝州师专的学生从汶川经草堂来到映秀。为探明这条并不存在的通道,已经有两名军人和数名群众长眠在救援途中。

“哪怕没有路,解放军也要踩出一条路来。你们进去了,沿途上万群众就有了信心和希望。”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动情地说,地震发生后,侍俊就赶到映秀坐镇指挥,几天来没有睡上一次觉。

重任,再次落到了铁军身上。这支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路走来的胜利之师,历经战斗3000多次,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奇袭天险腊子口等着名战斗,1997年改编为解放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后,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师”。

铁军动员会上,跟随部队徒步进入映秀的师长杨剑说,“铁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人民群众有了危难,铁军绝不能畏惧艰险。”

重任,又一次赋予给了秋收起义团红一营。5月13日凌晨4时41分,红一营从河南三门峡出发,摩托化开进1300公里,历时27个小时抵达彭州县。仅仅休息了1个小时,红一营又马不停蹄赶到都江堰,从那里急行军进入映秀镇参加救援行动。

在红一营动员会现场,记者看到官兵们每人负重10多公斤,正在帮助战士们整理行装的红一连指导员张雄飞说,“尽管连日行军很疲劳,但战士们的情绪非常高昂。我们的口号是‘决不抛弃,决不放弃;不打赢抗震救灾的战斗,决不收兵’。”

张雄飞是党的17大代表,他说,红一连参战的75名官兵中,党员就有20人,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三湾改编时,毛主席亲自在红一连发展了6名党员,在红军连级单位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出发!”9时15分,随着黄长清一声令下,红一营300勇士踏上了征服“死亡之线”征途。

13时26分,灾区发生持续近十秒的强烈余震。记者明显感到大地在晃动,看见周围一些山坡上的石头不断滚落。由于通讯不畅,无法知道红一营的消息。

一个解放军为了救一名差点被直升机尾翼扫中的记者,记者被救了,而那名军官,却以命换命,永远回不来了。。。

❺ 汶川发生大地震的图片。图片。

能成为汶川大地震被禁照片,都是很凄惨的,让人看了会回忆。08年大地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止境的痛苦,让我们饱受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失去亲人的绝望,但是仍然有美好的记忆发生。在灾难面前不低头,而是挺起腰杆前行,用实际行动来回应。


汶川大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板块运动造成汶川地震,汶川大地震发生龙门山,也就是说它发生在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带,存在三种力量的作用。

在这里有几个断裂:龙门山大断点、龙门山后断裂、龙门山主断裂、龙门山边缘断裂,这几条断裂带构成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达6000、7000次余震的祸根。

(5)地震感人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❻ 青海玉树地震的感人故事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手都割破了,还是没发现生命迹象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母亲怀中的孩子还活着

失望的情绪弥漫着在场的每一位救援者。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我们老师也要写,给你这个,应该可以

❼ 求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感人的高清晰视频和图片

抗震救灾感人文章:不放弃 不抛弃是一篇关于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感人文章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

山上山下,他们相互牵挂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最新情况】5月16日中午,《健康时报》记者赵安平给编辑部发回短信:“北川中学废墟中还有微弱的求救声传出。目前,现场有几百名救援人员在清理废墟,搜救仍在全力进行,他们不会放弃哪怕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