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黄连图片大全大图
扩展阅读
董家口在哪里图片 2025-08-23 05:52:12
母亲节祝福动态图片 2025-08-23 05:40:59
灰姑娘图片卡通 2025-08-23 05:33:21

黄连图片大全大图

发布时间: 2023-02-22 21:21:55

❶ 黄莲的植物是怎么样的发图片来看看

黄连是植物界中最苦的一种植物,它一般生长在高山潮湿的地方。黄连有很多分枝,这些枝条形状弯曲就像鸡爪一样,表皮是黄色或黄褐色,再加上它的根茎成串相连,颜色又是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生长成熟即可采摘切片入药。

黄连植物的营养价值:

黄连又叫王连、支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性寒味苦。无毒。归经心、肝、脾、胆、胃、大肠。①清热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❷ 黄连是在什么地方长的

黄连树
黄连为多年生草本,喜冷凉、湿润、荫蔽的环境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微酸性土壤。野生于海拔1 000~1 900米的山谷密林中。种子繁殖,生长6年以上收获。

黄连为常用中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图片参考见参考资料:

❸ 谁能告诉我这两种黄连的区别

下图是鸡爪连,即味连,以鸡爪连为佳,一般所指即下图鸡爪连...上图不太了解或者图片不清或者是雅连或云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1. 味连:多聚集成簇,形如倒鸡爪或单枝,肥壮坚实,间有过桥,长不超过2cm,无1.5cm以下碎节,味极苦。二等:较瘦小,有过桥,间有碎节。

2.雅连:单枝圆柱形,条肥壮,过桥少,长不得超过2.5cm,无碎节、毛须、焦枯。二等较瘦小,过桥较多,间有碎节、毛须、焦枯。

3.云连:单枝圆柱形,条粗壮,质坚实,直径在0.3cm以上,无毛须、过桥。二等:较瘦小,间有过桥,直径在0.3cm以下。

叫黄连的有很多...

❹ 野生黄连长什么样子图片

野生黄连图片如下:

黄连的种植

黄连的种植需选种、育苗、移栽等过程。一般育苗2年后移栽,春、夏、秋季均可移栽,栽后前3年,应及时补苗、除草。移栽3-4年的黄连,每年除草3或4次。从第2年起,除留种植株外,均应及时摘除花苔。在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年限和植物的生长要求,调整荫棚的郁蔽度。

❺ 黄连的分类

1、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 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

气微,味极其苦。主产中国重庆、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

2、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1-3厘米。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四川省。

3、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长约2-5厘米,直径1.5-4厘米,节间密。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云南省。

(5)黄连图片大全大图扩展阅读:

黄连的生长习性:

黄连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怕高温和干旱。

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根浅,分布于5~10cm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

❻ 土黄连长的什么样子

土黄连
(《滇南本草》)

【别名】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

【植物形态】①九莲小檗, ②湖北小檗 。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治腹泻,赤痢,火眼赤痛,齿龈肿痛,咽喉炎,热淋,痄腮,丹毒,湿疹。

①《滇南本草》:"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火,利小便。止热淋疼痛,牙根肿疼,咽喉痛,小儿乳蛾,痄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劳伤吐血,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根2~3钱,茎叶1~2两。外用: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暴亦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太,泡人乳点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肠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结膜炎:三颗针茎叶2两,煎水代茶饮。(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凉一薄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图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D%C1%BB%C6%C1%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