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脑电波分为多少种类图片
扩展阅读
董家口在哪里图片 2025-08-23 05:52:12
母亲节祝福动态图片 2025-08-23 05:40:59
灰姑娘图片卡通 2025-08-23 05:33:21

脑电波分为多少种类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22 19:15:32

A. 四种脑电波波形的读音

1、α 读作:阿尔法 alfa

2、β 读作:贝塔 beta

3、θ 读作:西塔 theta

4、δ读作:德尔塔 delta

(1)脑电波分为多少种类图片扩展阅读:

1、β波:14~30赫兹,波幅为5~25μV,在额、颞、中央区β活动最为明显,其指数赫兹约为25%,属于我们清醒时的有意识状态下的生物脑电波,智力的来源,逻辑思考、计算、推理时推理时需要的波。

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感官世界上,努力地想解决问题,当β波过高时会压力很大、心里不适、紧张、忧虑、不自在。

2、α波 :8 - 13赫兹,波幅为10~100μV,是成年人安静闭目状态下的正常波形,在兹顶、枕区α活动最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意识清醒,身体放松,想象力的来源,创意灵感及直觉反映敏锐,作白日梦的脑电波。能产生过目不忘的效果,α波是(意识与潜意识层面)之间的桥梁,被科学界称为学习最佳状态波。

3、θ波:4~7赫兹,θ波振幅约为100,150微伏,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也记录不出θ波,成人在困倦时常可记录出θ波。

θ波的出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一种表现,如在清醒成人的脑电图中出现θ波表示不正常,一般在顶区与颞区引出的θ波较明显。

是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波形,成年人瞌睡状态也会出现,属于(潜意识层面)的波,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期记忆,存有记忆、知觉和情绪,影响着态度、期望、信念、行为,创造力与灵感的来源,深睡做梦、深度冥想时,心灵知觉、个人见识较强、个性强。

在科学界称θ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 。

4、δ波:1~3赫兹 ,δ波振幅为20~200微伏,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是记录不出δ波的。

成人只有在深睡的情况下才可记录出δ波,一般在颞区与枕区引出的δ波比较明显,表示大脑处于无梦深睡状态,是婴儿大脑的基本波形,在生理性慢波睡眠状态和病理性昏迷状态也会见到,属于(无意识层面)的波,是恢复体力的睡眠时所需要的。

参考资料

网络-脑电波



B. 五种类型脑电波

五种类型脑电波

一、γ波(伽玛波)--38次/秒以上,极度兴奋的脑波

二、β波(贝塔波)-- 14~38次/秒,比较兴奋时脑波

三、α波(阿尔法波)---8~14次/秒,放松冥想时脑波

四、θ波(西塔波)---4~7次/秒,半睡状态时脑波。

五、δ波(德而塔波)-0.5~3.5次/秒,深睡状态时脑波。

神奇的阿尔法脑波

α波:健康波。提高免疫状态,分泌脑内吗啡,有自愈能力。

α波:俗称轻松脑波。

α波:又称创意脑波。

α波:禅定波,修行者波。

阿尔法脑波的作用

一、减少紧张感,压力和焦虑

二、提高免疫能力,身体健康

三、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四、提高创造力,学习力超强

五、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色,无论是运动表现还是其他方面的表现。

阿尔法脑波关键作用

人脑对接宇宙能量的唯一界面

揭示《秘密》中的秘密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本质

进入潜意识唯一桥梁

潜意识植入法教学的本质

让人们获得想要的一切的根源

C. 脑电图检查有哪些种类

这个目前临床上面较常见的脑电图检查选项常见的有清醒脑电图、睡眠脑电图、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24小时动态脑电图及多导睡眠图。

D. eeg是什么意思

EEG是脑电波的意思

当你在做一些事的时候,神经元的同步放电会产生一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作”脑电波”。脑电波共有5种,不同种类的脑电波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即使当你进入深度睡眠时也会出现。多年来,医生和科学家使用EEG和脑电图仪研究这些脑电波,这种复杂的设备通过5种不同的通道进行跟踪,被称为脑电波的神经活动。

E. 脑电波的波段划分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知道,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己的脑电波,可用电子扫描仪检测出,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波段。经过研究证实大脑至少有四个不同的脑电波。
脑电波是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的,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除此之外,在觉醒并专注于某一事时,常可见一种频率较β波更高的γ波,其频率为30~80Hz,波幅范围不定;而在睡眠时还可出现另一些波形较为特殊的正常脑电波,如驼峰波、σ波、λ波、κ-复合波、μ波等。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噩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F. 人的脑电波分几种

脑电波分为四种。
σ波(0.5~3hz):深度睡眠状态。
θ波(3~7hz):沉闷无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或打瞌睡的状态。
α 波(8~14hz):人体处于清醒但闭起眼睛、什么都不想的状态。
β 波(较慢,15~20hz):正常人清醒、接收外界信息时的状态;也会出现在做梦时。
β 波(较快, 21~25hz):高兴、焦虑、激动等强烈情绪;也会出现在计算和思考问题时。

G. 睡觉也有“物理外挂”吗睡眠时候的脑电波是什么样的



了解了睡眠的几个阶段,再来讲讲关于最多人关心的深度睡眠问题:研究人员经过大量实验了解到:深度睡眠是身体更新和修复的时期。此时脑血液循环减少。体内生长激素释放旺盛,这种激素可以刺激组织生长和肌肉修复,抵御感染的白介素等释放活性也较高。而且,当一个缺乏睡眠的人睡着时,他会快速进入更深的睡眠阶段,并且该段睡眠所占比会更大,更能佐证深度睡眠是一个恢复性睡眠阶段。

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安排作息时间,摄入充足健康的食物和微量元素,拥有健康睡眠,精神抖擞迎来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H. 脑电波θ波,δ波,α波,β波,都分别怎么读

1、θ的字母名称是theta,国际音标是/'θi:tə/,汉语名称是西塔;

2、δ的字母名称是delta,国际音标是/'deltə/,汉语名称是得尔塔;

3、α的字母名称是alpha,国际音标是/'ælfə/,汉语名称是阿尔法;

4、β的字母名称是beta,国际音标是/'bi:tə/或 /'beɪtə/,汉语名称是贝塔。

θ、δ、α、β都是希腊字母,它们对应的大写字母分别是Θ、Δ、Α、Β。

(8)脑电波分为多少种类图片扩展阅读:

希腊字母是希腊语所使用的字母,也广泛使用于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天文等学科。希腊字母跟英文字母、俄文字母类似,只是符号不同,标音的性质是一样的。希腊字母常用指代意义及其中文读音如下图:

I. 脑电图是什么

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检查目的
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
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
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
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
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检查前准备
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
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
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注意事项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英国医生理乍得·卡顿在1875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
图: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
首先,贝格尔将狗的大脑表面暴露,测定大脑外部的电流。然后,他把电极放在己在人脑手术中切除掉部分头盖骨的头皮下。终于他能够通过头盖骨记录下脑电波,并收集了他的家庭成员,朋友及其他志愿者的脑电图(简称“EEGs”)。
贝格尔第一个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脑电波,他分别称之为a 波和b 波,后来又用其他希腊字母命名了其他的波形。当人在思考、休息睡眠时,脑电图会显示出不同图形的电波。左图: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轨迹。
EEGs在诊断癫痫时非常有用。癫痫是一种涉及感觉、运动和意识障碍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因事故、电击或高热诱发癫痫。那些特别容易发作癫痫的人应该服用药物,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人体组织细胞总是在自发地不断地产生着很微弱的生物电活动。利用在头皮上安放的电极将脑细胞的电活动引出来并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即得出有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图形、曲线,即为脑电图。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或功能改变时,这种曲线即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病提供依据。 [编辑本段]脑电图临床意义: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
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着。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
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3.重度异常脑电图 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 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编辑本段]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 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癫痫。
4.颅脑外伤: 脑震荡、脑挫伤等。
5.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
6.颅内炎症和脑病: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对诊断脑血管病有何意义?
脑电图是将人体脑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记录的一门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它反映的是“活”的脑组织功能状态,所以,自30年代出现以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脑电图主要用于癫痫、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尽管无特异性改变,但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以及与脑肿瘤的鉴别仍十分有意义。脑血管病急性期90%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侧更明显。
脑出血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脑室出血,只有部分轻症患者表现轻度局限性异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由于动静脉畸形好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表面,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局限性或半球性异常。有时对侧亦可发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好转,慢波的波幅减低,频率增快。
脑梗塞发生后,数小时就可有局灶性慢波出现,这种改变常在数周后改善或消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损害,以大脑中动脉为最多见,故局灶性改变主要在颞叶。如果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无异常。在发作期一部分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这类病人较易发生脑梗塞。
无论是脑梗塞或是轻度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慢波增多。如果病灶广泛引起脑干受压时,可引起两侧弥漫性慢波。如果病灶小或位置较深,脑电图可无异常。
脑血管病与脑肿瘤用脑电图进行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脑肿瘤患者脑电图的异常日渐加重,而脑血管病者则恰恰相反。
动态观察脑电图的变化,对判断预后也有重要价值。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脑电图异常改变逐渐减少或消失,预后较好;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脑电图呈进行性加重改变,预后不良。
头皮电极的安放位置及连接方法如何?
常规脑电图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和安静舒适状态下按规定的统一方法和时间描记的头皮脑电图。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采用的标准电极安放法,其中FP为额极,Z代表中线电极,FZ为额,CZ为中央点,PZ为顶点,O为枕点,T为颞点,A为耳垂电极。上述记录电极的序号通常是用奇数代表左侧,偶数代表右侧。整个头皮及双耳上所安放的电极数为21个。这种安放法特点是:头部电极的位置与大脑皮质的解剖学分区较为一致,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在与大脑皮质凸面相对应的头部各主要区域均有电极安放。
将电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有目的地组合起来进行描记称为导联,描记脑电图常规应用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两种方法。一次描记中至少要有3~4个导联的描记,并有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的组合,以便观察异常放电和定位诊断。一般来讲,单极导联对癫痫灶定位较好,而双极导联的波形、波幅失真较少。
便携式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有什么不同?
所谓便携式动态脑电图是用一微型盒式磁带记录器,通过安放在病人的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和贮存脑电信号,可对患者在清醒、各种活动和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表现做24小时不间断记录。动态脑电图24小时监测,弥补了常规脑电图的不足,病人不但可随身携带,自由活动,并可做长时间记录,其诊断阳性率也高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的脑电图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常规脑电图与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相比,经济方便,其缺点是不能对脑电状态做长时间的描记,因而捕捉到癫痫波的机会较少,对深入细致的研究脑电图有一定的局限性。
做脑电图应注意什么?
①将头洗干净,不要涂抹油性物质。
②脑电图室要安静舒适。
③前一天晚上要睡好觉(剥夺睡眠者除外),临做前要进餐。
④操作者态度要和蔼可亲,将要求给病人解释清楚,让病人能充分理解和合作,并严格按操作者的指令去做。
⑤安放电极板要轻柔、准确,使之密切置于皮肤上,这是做好脑电图的关键。
⑥对于年龄太小或不能合作者,必要时给以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⑦对有高热惊厥者,最好在症状停止10天后进行脑电图检查。
正常脑电图是怎样的?
健康人除个体差异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脑电图都各有其特点,但就正常成人脑电图来讲,其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
β波:频率在13C/S以上,波幅约为δ波的一半,额部及中央区最明显。
α波:频率在8~ 13C/S,波幅25~75μV,以顶枕部最明显,双侧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
Φ波:频率为4~7C/S,波幅20~40μV,是儿童的正常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
δ波:频率为4C/S以下,δ节律主要在额区,是正常儿童的主要波率,单个的和非局限性的小于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则为异常。δ波和β波统称为慢波。
因小儿的脑组织正在不断发育与成熟之中,因此其正常脑电图也常因年龄增长而没有明确的或严格的界限,具体内容很复杂,一般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
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脑电图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个体差异、意识状态、外界刺激、精神活动、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等。其中年龄和个体差异与脑生物学特点及遗传心理因素有关。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引起的脑波改变属于脑机能活动的一些生理性变化。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所产生的脑波变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
(1)年龄和个体差异
脑电图作为客观反映大脑机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在小儿,脑电图可以观察到随年龄增加的脑波发展变化。年龄阶段不同,脑波可显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时期脑兴奋抑制机制发育水平的年龄差异,因而对内、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反应较成人显着,容易出现明显的脑波异常,而且异常的范围也较广泛,但相应的消失也较成人快。在小儿时期异常脑波的出现也与年龄有关。年龄不同,异常波型也不相同,在癫痫时尤其如此。到成年时,脑波逐渐稳定,中年后随着脑机能的逐渐减退,脑波又产生相应的变化。到老年期由于有脑缺血性损害或有脑萎缩存在,大多数也会出现有意义的脑波异常。关于脑波的个体差异多在1岁后出现,并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成人时脑波差异已相当显着。许多研究结果认为脑电图与遗传及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但出生后各种环境因素对大脑和心理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2)意识状态
脑电图能够反映意识觉醒水平的变化,成人若在觉醒状态出现困倦时,脑电图就由α波占优势图形出现振幅降低,并很快转入涟波状态。入睡后脑波变化将进一步明显并与睡眠深度大致平行。在病理状态下,脑电图波形的异常又与病因及程度有关,除大多数表现为广泛性或弥漫性波外,还可见到一些其他的异常波型。临床上常根据这些异常波型来推断意识障碍的病因、程度,还可确定病位。
(3)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
脑波节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动的影响,如当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做心算时,α节律即被抑制,转为低幅β波,而且精神活动越强烈,α波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外界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脑电图时周围环境要安静,受检者要放松、不要思考问题的缘故。
(4)体内生理条件的改变
临床上诸如缺血缺氧、高血糖、低血糖、体温变化、月经周期的变化、妊娠期、基础代谢等都直接影响脑组织的生化代谢,所以脑波也相应地出现变化。如脑组织酸中毒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将引起脑波振幅降低和出现快波化。
(5)药物影响
在临床上大多数药物对脑机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明显的脑波变化。具体变化与个体差异、药物种类、服药方法、药量等都有很大关系。如口服给药,刚开始和增加药量时会出现脑波变化,有些在停药后的短期内脑波改变仍可持续存在,甚至会出现一种反跳现象而见到脑波增强,这就是临床上治疗癫痫不能突然换药或停药的原因。
什么叫脑电图伪差,引起伪差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脑电图的伪差又称伪迹或干扰,是指来自脑外的电位活动在脑电图中的反映。伪差的出现常给阅读、分析、判断脑电图造成困难,尤其是某些伪差与痫波很相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此正确识别和排除伪差是很重要的。
引起伪差的因素很多,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来自仪器和人体两个方面,其中来自仪器的伪差有:描记仪的故障,电极接触不良或故障,交流电干扰等。来自人体的伪差有:眼睑及眼球运动、肌肉收缩、心电图、呼吸、哭泣、皮肤出汗、血管搏动等。

J. 儿童癫痫脑电图

一、脑电图异常对小儿癫痫的诊断意义
EEG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不仅对癫痫诊断的确认,而且对临床发作分型和患儿的转归分析均有重要价值。发作间期发现痫样放电(棘波、尖波等)是诊断癫痫最有力的依据,如能记录到发作期异常放电则诊断意义更大。成年癫痫病人首次脑电图检查29%~55%可发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反复检查则阳性率可提高至90%左右,小儿癫痫脑电图阳性率更高。只有少部分癫痫患儿多次记录仍不能发现异常放电。如果癫痫小儿脑电图假阴性过多,应注意以下常见原因:
①描记时间过短。根据脑电图操作技术的最低要求,常规脑电图的一次描记时间不应少于20 min。
②对睡眠描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癫痫病人睡眠记录比清醒时更容易记录到异常电活动,有些痫样放电则仅在睡眠描记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描记睡眠状态(特别是自然睡眠或剥夺睡眠后非药物诱导的睡眠状态)脑电图,否则阳性率必然下降。
③对一些非棘、尖波样痫样放电缺乏认识。除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等典型表现外,癫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还可表现为其他改变,如暴发性波幅抑制、发作性低电压、单节律发放或慢波暴发等。正确认识这些非棘、尖波样异常放电对进一步提高脑电图的诊断价值十分重要。
④药物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诱导睡眠的药物可能抑制异常电活动的出现,因而应尽可能避免药物诱导睡眠描记。抗癫痫药物虽有可能引起异常电活动在数量、波幅及波形等方面的改变,使某些癫痫的脑电图特征呈现不典型,影响发作间期脑电图的阳性率,但临床上不主张停药后作脑电图,因为突然停药有诱发癫痫发作甚至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此外,脑电图仪及其描记参数设置不当、脑电图技术员对小儿脑电图特征认识不充分等因素,也是导致阳性率下降、漏诊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脑电图特征
癫痫发作按其临床特点,可简单地分为全面性发作和局灶性发作两大类,少数病人的发作表现不典型、描述不具体或缺少必要的信息,暂可定为分类不明的各种发作(ILAE 1981)。该分类主要以发作期症状的观察和描述为基础,并结合电生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像等多学科的检查结果,对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提供更科学的分类依据。脑电图是发作类型判断的最重要的客观依据,不同发作类型脑电图具有相应的临床特点。在仔细了解发作特征基础上,认真进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可以显着提高癫痫发作分类的正确性。常见各型癫痫发作的主要脑电图特点如下(附图引自刘晓燕,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临床的应用,小儿癫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秦炯主编,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
1.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GTCS) 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或见非特异性异常。发作间期可见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异常波。过度换气可诱发上述癫痫波增多。少数可有光敏性反应。发作期EEG强直期以10~20Hz节律性棘波发放开始,波幅渐高而频率渐慢,逐渐转为棘慢波,临床进入阵挛期,棘慢波频率逐渐减慢至消失。发作后可见一过性电抑制,继以弥漫性慢波活动,并逐渐恢复背景活动(图1)。
2. 全面性阵挛发作(generalized clonic seizures) 发作期EEG表现为节律性高波幅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发作后电压抑制一般较轻。发作间期可见全导或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异常波。
3.强直发作(tonic seizures) 发作期EEG为广泛性10-25Hz棘波节律,波幅逐渐增高。发作间期多缺乏特征性改变,背景活动可有异常,可见痫样放电。
4.失神发作(typical absence seizures) 脑电图背景活动一般正常。发作间期可见单个或短阵的3Hz的全导棘慢波爆发,偶可局限在额区。睡眠期棘慢波的发放常较清醒时更频繁,但多呈散发性或片断性出现,频率及波形均不规则,并可见限局性放电,主要位于额区。睡眠中的放电一般不引起发作。
发作期EEG图形是典型失神发作诊断必不可少的条件,表现为3Hz的双侧同步对称棘慢波爆发,少数可有多棘慢波。爆发起止突然,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不等,多数为5-20秒,容易为过度换气诱发。初始阶段棘慢波频率略快于3Hz,结束前则稍慢于3Hz,(图2)。
5.痉挛发作(spasms) 婴儿痉挛发作间期特征性的改变为高度失律(或称高峰节律紊乱,图3),背景杂乱无序,包括高波幅的慢波、棘波,不同步,无节律。局灶性棘波、多棘波和全导放电交替出现。在慢动眼睡眠期明显,快动眼睡眠期消失或完全抑制。刚睡醒时以及成串痉挛发作时,高峰失律可以一过性消失。高峰失律在婴儿早期形成,在儿童早期消失。同一病人的系列研究可以见到EEG相互转变,如由新生儿期或大田原综合征时爆发-抑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的高峰失律,再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慢的棘慢波。少数婴儿痉挛症缺乏高峰节律紊乱的图形,主要见于发病早期,但以后一般均发展为高峰节律紊乱。
发作期EEG表现为全导尖波或慢波发放,全导电压降低和快活动。电压降低为最常见的发作期EEG特点,见于70%的痉挛发作。
6.肌阵挛发作(myoclonic seizures)常见的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对称多棘慢波爆发,部分可有光敏性反应(图4)。
7.失张力发作(atonic seizures)发作间期EEG缺乏特异性,可见全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放。发作期EEG多为全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爆发,亦可为低波幅或高波幅快活动及弥漫性低电压。
8.局灶性发作(focal seizures)多数局灶性发作的发作期EEG可见起源于相应皮层区域的异常电活动,可表现为波幅逐渐增高的各种节律性活动,也可出现局灶性的不规则尖波或慢波连续发放。发作间期可见局灶性癫痫样发放。如果放电起源深在,头皮脑电图可能记录不到异常放电。局灶性发作的典型发作期EEG表现见(图5)。
9.继发全面性发作(secondarily generalized seizures) 发作起始为局灶性发作,发作过程中随着异常放电的扩散,躯体受累部位相应逐渐扩大,最终出现意识丧失,伴全身性癫痫发作。起源于不同部位的各种类型的局部性癫痫均可能继发全面性发作。发作开始时EEG为局灶性痫样放电,所在部位常可提示发作的起源,以后则逐渐扩散至周围脑区,最终出现全导异常放电。
除了对癫痫发作的判断重要意义外,脑电图对于癫痫综合征的诊断同样非常重要。癫痫综合征诊断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发病年龄、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神经精神状况等。其中脑电图特征在癫痫综合征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癫痫综合征具有特殊的脑电图式样,例如West综合征的高度失律;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慢棘慢综合波、睡眠期棘波节律波;大田原综合征(Ohtahara syndrome)的爆发抑制,等等。希望广大从事儿童癫痫临床诊疗工作者注意学习掌握。
三、正确认识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
1.癫痫样放电不具有特异性
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于癫痫病人,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甚至健康人群,因而并不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①大脑其他疾病,如肿瘤、脑血管意外、炎症、变性病等,有时可出现一过性惊厥发作,伴有癫痫样电活动属于暂时的、非特异性的异常。
②少数精神病患者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样电活动,多与应用或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这些病人应注意与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鉴别。
③约有1.1%~6.8%的健康儿童清醒状态脑电图出现典型痫样放电,睡眠期出现率可达8.7%,异常放电最多出现于Rolandic区,其次为枕区,罕见于额区。但随着年龄增长,其中仅有5.4%的儿童出现癫痫的临床发作,大多数异常放电自行消失。提示这种现象可能和遗传因素及某些隐匿性脑功能障碍有关,个别可能是特发性癫痫的临床前阶段。在没有出现临床癫痫发作时,不应诊断为癫痫或“隐匿性癫痫”,亦不需抗癫痫药物治疗。应对这些儿童进行临床随访,注意患儿是否会出现癫痫的临床发作,并定期复查脑电图,切不可仅凭一张异常脑电图报告就轻易做出癫痫的诊断。临床上少数Tourrete综合征患儿的脑电图可见典型的棘慢波发放,但在出现时间上和阵发性抽动的症状无关,不能据此认为抽动为癫痫发作。头痛也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偏头痛患儿也可伴有脑电图异常,甚至出现典型的痫样放电,同样不能据此诊断为癫痫。更不能仅根据脑电图“轻度异常”的报告结论,“结合临床有头痛”,做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
2.常见影响脑电图结果的因素
脑电图的影响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影响甚至非常敏感。主要包括年龄发育、遗传因素、意识状态和精神活动、药物等。发育特点是小儿脑电图与成人最大的不同之处,越是年幼,年龄变化的影响越明显。因而在分析小儿脑电图时应特别注意年龄因素和与发育有关的特点。小儿在脑电图记录时由于欠合作,易于出现各种伪差,如肌电(皱眉、咬牙、咀嚼、吞咽及发作时的肌肉痉挛等)、心电、血管搏动、呼吸、眨眼、动作、出汗、耳电极活化、交流电干扰、静电或感应电干扰、电极或导线接触不良等。有些伪差酷似异常脑电波,如不在记录当时识别并标记,事后则很难准确判断,由于不能正确识别伪差而对脑电图作出错误结论将造成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错误,其危害性同样是极大的。
3.全面分析脑电图检查结果
对癫痫病人的EEG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背景活动:背景活动和癫痫的病因有一定关系,一般特发性癫痫的背景活动在正常范围,而症状性癫痫常有背景活动异常。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局灶性癫痫可能伴有局部或不对称的慢波。
(2)发作间期的癫痫样放电:典型的癫痫样放电一般指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此外,任何波幅、波形或频率突出于背景且重复出现的波或节律都有可能是癫痫样放电的表现。发作间期的癫痫样放电常常具有比较典型的波形。全导广泛性的癫痫样放电的频率对诊断癫痫类型有帮助,限局性放电则有助于癫痫起源的定位。
(3)发作期的EEG改变:发作期EEG的变化更加复杂,有些与发作间期的异常特点完全不同。除常见的发作期异常放电外,也可表现为波幅突然降低、弥漫性不规则慢波、单一节律发放等。此外,发作期脑电图记录中,动作或其他伪迹也很常见,应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小儿脑电图的描记与分析较成人更困难、也更复杂,其在小儿癫痫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之处。小儿神经科医师应舍得花时间主动学习脑电图的基本理论,培养亲自阅图的良好习惯,熟悉儿童发育特点,掌握小儿脑电图技术的有关规范,脑电图技术员也应加强学习,尤其应熟悉小儿脑电图技术操作和诊断报告结论性用语等有关规范,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诊断信息。大家共同努力,以进一步提高对小儿癫痫的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