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婆婆小吃四五六散文
婆婆是个娇弱精细的女人,每顿饭的饭桌上都会有一个自家做的酱菜,家人都喜欢婆婆做的小吃。
一:豆瓣酱
冬天还没有封冻的时候,婆婆会把黄豆放在锅里煮熟,煮熟后的豆粒放在一个泥盆子里发酵,不几天煮熟的豆粒就会吐出一些粘丝,慢慢地豆粒会变颜色,时间不长,豆粒全部变黑,婆婆说可以放到太阳底下晾晒了。这时我会联想到蠕动的蚕宝宝,似乎这些黑黑的豆粒也会动,要不怎么会吐丝呢。
这个时候的天气还是温和的,虽没有秋天的凉爽,但是最适合晾晒东西。我帮婆婆把发酵好的豆粒晒在我家东屋的屋顶上,婆婆早在屋顶铺好一大块尼龙袋子,豆粒倒入时,黏糊糊的,我用手摊摊。我家的东屋西屋都是平顶,有什么需要晾晒的,都放在这上面。记得大伯哥刚买大哥大时,信号不好,每次打电话都看见大伯哥急匆匆跑上屋顶,然后发现他一边拿着像半头砖似的大哥大,一边高呼:听到了吗,听到了吗?我在屋顶下直纳闷,这是方便呢还是不方便呢?
每隔几个小时,婆婆会上屋顶翻动一下豆粒,豆粒在婆婆的翻动下,很快会脱离,最后变成独立的自个儿。南墙下的梧桐树叶片掉光了,偶有细小的枝条落到豆粒上,婆婆回小心地拣出。有时还会有黑喜鹊飞来,用鼻子闻闻,味道不怎么滴吧,翅膀一扇就飞走了。
晒干的豆粒婆婆装入一个干净的纸袋,告诉我来年春天做豆瓣酱吃。
老百姓最怕春深呀,青黄不接,这时候没钱买菜吃,过去家家户户做豆瓣酱。婆婆一边扎好纸袋,一边把纸袋放入饭厨。母亲没做过,我想学一下婆婆的手艺。
正月里吃的东西多,等出了正月,婆婆就准备做豆瓣酱了。婆婆说这时的青萝卜经过冬天的收藏,那种萝卜特有的怪味消失了,无论包饺子还是做豆瓣酱都是最好的时候。
我和婆婆把从地窖里拿出的萝卜洗净切成好看的方块,先把晒好的豆粒放在一个大口盆里,上面倒入青萝卜,葱姜花椒大料盐熬水趁热倒入,盆子上盖好盖子,不要动它,放置一晚上,发酵一天就可以吃了。
萝卜在豆粒的发酵下,慢慢地半个方块像烧熟了似的,用牙一咬有种软软的感觉。早上,婆婆早起做好小米粥,桌子上端上一碗黑绿相间的豆瓣酱,筷子一动,只有一个感觉,鲜辣辣的感觉。这顿饭一家人吃地香汗淋漓,特别是我,多吃了一个馒头,我还计划减肥呢。
后来我学会了做豆瓣酱,但多数是婆婆冬天给我们发酵好豆粒再捎到我们的家中,我只在春天做现成的豆瓣酱。在林家村时,酒桌上我用豆瓣酱招待我的一个诗友,诗友吃完一碗还要一碗,他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豆瓣酱,多少年后在诸城相聚,他说最怀念的就是在我家吃过的豆瓣酱。
二:韭菜合子
闷热的夏天,一家人吃饭少,婆婆就会变着花样改换家人的口味,每天看到婆婆忙碌的身影,我一向对饭食没有研究,就感到内疚。
公爹每顿饭都要喝几口,距离很远就闻到他身上有一股酒气,有时我也和他开玩笑,我说爹你一辈子喝了几大缸酒了。婆婆就说他早被酒泡透了,两眼因为喝酒而变得浑浊的公爹慢悠悠地说,那一天你们看到我不喝酒了,就给我准备后事吧,酒就是我的命。
每顿饭桌上的酱菜也是为了照顾公爹的口味,婆婆才精心制作的。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争吵和漫骂中日复一日的存在着。
夏天的韭菜长得高,像一个失去理智的散发女人,春天的韭菜和秋天的韭菜都可以炒着吃,唯独夏天的韭,如果不管理就会糜烂在地里。我家菜园子里的蔬菜在婆婆的精心照料下,无论哪个季节都是汪正鲜叶的。午饭后,婆婆的身影晃动在菜园里,她说上午割韭不好,露水大,韭根容易见水后烂掉。
割韭也有学问,婆婆用韭菜刀子在高出韭根两公分处,慢慢地把韭菜割到篮子里。然后用韭刀划划割过的韭菜地,用土埋埋韭根,担心晚上下雨淋烂了韭根。下午的菜园子在滚热气流的包围下,浓浓的韭香在小小的空间里弥漫着,婆婆头上的白发湿透了,花布衫也湿了一大片。
婆婆就在大门外的青石板上坐下来,看到婆婆割韭回来了,邻居的大嫂就走过来,和婆婆一起摘韭菜。他们一边摘韭菜,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我在家我会把婆婆摘好的韭菜洗干净,婆婆等大嫂走了回家来,开始和面,婆婆的面食技术也是一流的,她说做韭菜盒子最重要的.就是面要和得松软,她把和好的面用手一抄给我看,面像要从她的掌心淌下来,流水一般。
面和好后要再醒一会。韭菜婆婆用刀磨成细段,炒好的鸡蛋拌碎,如果有虾米或者虾皮,也用刀磨碎掺入。最后倒入花生油和盐,婆婆说要最后放盐,做出的韭菜合子鲜香。
婆婆的手把那软软的面团那么一撕一扯,用擀面杖轻轻一放,韭菜馅放到擀好的面片上,用手顺时针一纠,一层麻花鼻子就出现在面团上,再用手掌心用力一压,然后婆婆把压好的韭菜合子甩到烧热的饼鳌子上,吃啦啦,合子里的油因为加热发出的爆响。一会,婆婆用铲子给韭菜合子翻个身,一层翠黄的噶扎结在韭菜合子的一面,等婆婆再翻另一面时,也是翠黄色。做好的韭菜合子要趁热吃,最好和稀饭搭配着吃。婆婆会用香菜、辣椒、葱和咸菜丝泡制一个混搭小咸菜。韭菜合子、咸菜丝、稀饭、又是一顿饱餐。
三:芝麻饼
怀女儿的时候,我反应厉害。那时我在教书,村里的医生是我的一个叔公,把我老公一顿批评,说侄媳妇的脉如此弱,她怎么拿得动粉笔?
中午放学,走在路上,我就为吃中午饭发愁,我是吃什么吐什么呀。那种难受滋味几乎要把五脏吐出来,吐到最后就是吐胆汁,嘴里像嚼了黄连。
从学校到家也就二百米吧,我却像长途跋涉,浑身没劲,走几步路就有点头晕,王淑兰是我的学生,她说老师你病了吧,你的脸像跌散了的蛋黄。
还没走到家门口,一股从没有闻到的甜香味就钻进我的鼻孔,这股香味像一根拉开的弹簧,引导着我的食欲,我想吃东西,这是自从怀孕后我的第一次良好反应。
大黄狗看到我走进家门,亲切地跟在我的身后,还献殷勤地用嘴巴舔舔我的裤脚,那只被婆婆喂养得超重的狸猫懒懒的躺在天井里,那片竹子随风晃动着,竹叶上飞过一只黄鹂,叫声很优美。
下班了,先去炕上躺躺,娘给你做芝麻饼吃。婆婆正忙得满头大汗。
当门里的面板上有婆婆和好的面团,锅里婆婆正在炒芝麻和花生米,那股好闻的香味就是从锅里发出来的。我回屋放下背包,赶紧帮婆婆烧火。
婆婆说让我回屋休息,我说今天精神很好,我想看婆婆怎么做芝麻饼,这些都是我的亲娘没有做过的。婆婆一边炒芝麻一边告诉了我一个故事。公爹就大公爹和公爹兄弟两个,老婆婆和公爹一起过。一次,大公婆在家煮饺子被老婆婆遇到了,但是大公婆不孝顺,不想给老婆婆吃,就猛劲烧火,但就是不敞锅,老婆婆也知道她家煮的饺子,就有意不离开。等老婆婆离开后,大公婆捞出的水饺就不是饺子而是稠面汤了。
回到家的老婆婆很伤心,说如果是我包了饺子恨不得连汤给他们吃,为什么她会那么狠心,宁愿把饺子闷坏,也不给我吃呢。婆婆听了老婆婆的话也难过,就想改善一下生活让老婆婆高兴,但是家中没钱割肉包饺子呀。婆婆发现了家中的破饭厨里有一些芝麻粒和小半碗花生,婆婆就把他们炒熟,研碎,和好面给老婆婆烙芝麻饼,没想到婆婆烙出的芝麻饼老婆婆吃了后,说比饺子好吃多了。
以后,婆婆就经常做芝麻饼给老婆婆吃。后来,老婆婆年纪大了,大公婆不养她,也是婆婆一个人照顾的。最后,老婆婆病重,最想吃的就是婆婆烙得芝麻饼,婆婆担心老婆婆牙口不好,就用鸡蛋加花生油和面,一点水也不用,这样烙出的芝麻饼又香又脆,入嘴就化。
听婆婆娓娓道来我家的老故事,猛然醒悟吃也是一种道德。
婆婆把炒好的芝麻和花生用擀面杖碾碎,花生去皮,碾好的芝麻和花生用白糖一拌,盛在一个大碗里。面婆婆早和好了,也是用鸡蛋和花生油和的。我擀面,婆婆包,包法和韭菜盒子一样,唯一的区别它是韭菜馅,它是芝麻馅。芝麻饼一入锅,因为是鸡蛋和油的混合物,立时会有一层甜香味浮在我家的小屋上空,油黄色的芝麻饼一会就好了。还没有起锅,我就拿起一个塞到嘴里,真好吃,我一口气吃了三个,婆婆高兴地皱纹都展开了。
我就知道你肯定爱吃这东西,这几天我就琢磨怎么才会让你的味觉苏醒呢。
听了婆婆的话,我不仅感激芝麻饼唤醒了我一个多月来丧失的味觉,更感激我的婆婆让我懂得孝道是个什么道理。
四:葱子菜
秋末,柿子树上结满了一串串黄色的灯笼,我家的大石榴也笑歪了嘴,公爹开始去河沟里收割益母膏草,以备冬天取暖用。婆婆说公爹年轻时农活不会干,场塆里堆垛和扬场都是婆婆的拿手好戏,婆婆甩甩自己的毛蓝褂子说,但凡手中好活的女人都是被懒惰的男人逼出来的,你不干他不干,这个家还怎么过呀,总要有一个人去干的,这个去干的人就是命累的那个了。
婆婆过日子会精打细算,锄地的速度谁也比不过,再苦的日子孩子们也是吃了上顿有下顿,还顿顿让孩子们吃得有滋有味。要过冬了,公爹忙着建白菜窖子收藏白菜和大葱,大葱的身子还处于翠绿时期,婆婆会把嫩的葱叶子摘下来,只留下葱本和老叶子。刚收到家的花生米上锅煮熟煮烂,葱叶子切成小段,花生米放在底部,撒适当的食盐和花椒味精,用筷子搅拌一下,清淡的葱子菜就做好了。
晚上,婆婆会把南瓜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放锅里煮熟,把面粉搅成一个个很细小的面粒,熬一锅香甜的南瓜粥。婆婆会用少许的面粉掺入玉米面蒸一锅玉米饼子,香喷喷的玉米饼子,清淡的葱子菜,香甜的南瓜粥,全家人一顿饱吃。也许像母亲说的我们这些庄户孩子就是草包肚子,吃惯了粗茶淡饭,一旦有机会去大饭店吃一顿海参鲍鱼,不仅有暴珍美食的罪恶感,肚子还饿得咕咕叫,穷汗肚子就是穷吃,富吃了就会不适应,不适应胃和心就会不舒坦。特别是心,竟有被移民的感觉。
五:辣菜
刚入冬天,辣菜就上市了。
婆婆和一些婶娘三五成群地转悠在集市上,有挎提篮的、有挎小筐的,那种自己编制的提篮篮底有圆形的,有方形的,上层会夹杂一层别样的颜色,提篮看起来就是一件很实用的工艺品了。邻家二嫂的提篮编制的最好,我一直喜欢她编制的那种小而小的圆形提篮,有一次我回家她送我一个,回到家我把一些买来的布花编织在提篮里,很精致的花篮斜吊在鞋柜上方,每次回家抬起头就看到提篮,家乡的影子就闪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故乡,像极了一个编制的提篮,我的心情,我的牵挂,我的怀念就绽放在它小小的空间里。
辣菜分为两种,一种叫笨辣菜,一种叫洋辣菜。婆婆告诉我只有笨辣菜才可以做辣菜,做出的辣菜即辣又鲜。洋辣菜可以腌制,婆婆腌制的辣菜疙瘩也好吃,她会先把洗净的辣菜疙瘩塞满咸菜缸,缸最好是那种泥缸,婆婆会把煮水饺的水依次倒入咸菜缸,加入陈年的酱片还有炒好的花生米子,年底腌制的咸菜就可以吃了,那是一个脆!轻轻用手抄出一个咸菜,黄中带亮。开春,细细的咸菜丝,细细的辣椒丝,瘦肉爆锅,公爹的小酒喝地吃啦吃啦的。
做辣菜要选那种个头大,齐整的那种,婆婆一次就买回家一袋子,留作吃一个冬天的。选一两个放在外边,其他的婆婆会在大门外的土堆上挖一个深孔,把辣菜埋进去,随吃随挖,每次都是新鲜的。
婆婆做辣菜有讲究,一般是晚饭后做,这样第二天早上就可以食用。洗干净的辣菜先切片,再切成比筷子稍细一点的形状。锅里放少许的油,放入辣菜翻炒,大约六成熟,放入切好的萝卜丝,一般一整个萝卜的数量。萝卜丝用铲子一拌,立即装入坛子或者小盆,热量不能散发,顶层用萝卜片盖严。如果喜欢吃辣,可以放一小把去皮的花生米。
早晨,婆婆会熬地瓜粥,就是地瓜和大米熬成的粥,白胖胖的馒头,辣得出汗的辣菜,如果感冒了,一筷子辣菜吃下去,鼻子立时顺溜了。
六:花生糖
俗话说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年一天近一天。小年非比寻常,婆婆说告诉那些远离家乡的人应该思谋着回家了。
蒸年糕、做豆腐、扫尘、买年货,家家忙的不亦乐乎。小年这天公爹早早地去集市上买来了软枣、柿饼还有蜜食。我和孩子们还是喜欢吃婆婆做的花生糖。
花生婆婆挑那种圆润饱满的,白天就炒熟搓掉了花生衣,用擀面杖碾得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簸簱里。等我们吃过晚饭,公爹喝过小酒把嘴巴子一抹,我立即沏好茶水递过去,老爷子滋个样的看起了电视,嘴里还说,又要看你娘的手艺了,你娘这手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也跟着学学,以后自己做着吃。
我说,爹,你怎么什么也不会呀。
谁说我什么也不会,我会杀猪,不过我现在洗手不干了。公爹年轻时在食品站杀过猪。
你想金盆洗手,没那么容易吧,死后还是要下地狱的。我跟公爹开玩笑。
乌鸦嘴,什么死不死的,小过年的。老公就差点给我一耳刮子了,狠狠地剜了我一眼。我赶紧下炕帮婆婆烧火。
婆婆让我把碾碎的花生簸一下,看看有没有花生衣子,并让我找好擀面杖。婆婆还告诉我要烧细火,只能用麦秆草烧,火要匀要慢。水开后,婆婆倒入锅中一斤红糖,大约五分钟后,婆婆用筷子顶轻轻地沾水,看到一根细丝长长地拉起,婆婆让我把花生倒入锅中,婆婆开始快速翻炒,并且急速地把翻炒好成饼子似的花生倒入面板中,并且迅速地用擀面杖撵成薄薄地一大块,然后麻利地把大块花生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花生糖。
婆婆一连串的动作像一个操练熟悉的士兵,这些动作是一气呵成的,看得我眼都直了。等供养完灶王爷爷,我和孩子们就抢着吃婆婆做的花生糖,又脆又甜又酥,女儿说比超市卖的好吃多了,儿子戏说要为婆婆申请专利,公爹说,说起专利,属于老百姓的东西多了去了,你申请过得来吗?
我不稀罕什么专利,只要老百姓有饭吃,风调雨顺,比什么专利都实用。婆婆的话越来越中听了。
❷ 《营盘镇警事》何雨桐谁演的,多少岁
中文名:王笛
国籍:中国
籍贯:浙江丽水
民族 :汉
出生日期:4月19日
电影作品
2010爱情搭错车 秦轩
2010足球少年 王笛
2009情人节的流星雨 刘鑫
2009建国大业 文艺兵
电视剧作品
2012当家的男人 石榴
2012兰陵王 皇后
2012X女特工 罗逸菲
2011大秦帝国3 姬狐
2011营盘镇警事 何雨桐
2011毕有财 何美
2011国门英雄 魏晴
2011风华正茂 王淑兰
2010火力少年王3 郭丽
2010下海 陈志华
2010大秦帝国2 姬狐
2010完美丈夫 张宁
2009医者仁心 林秀
2009聊斋3之梅女 顾淑兰
2009手机 小苏老师
❸ 全国有多少叫王淑兰的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 显示:
全国共有 68960 个王淑兰
祝你好运。
各省分布情况详见:
❹ 1990年毛远志逝世,丈夫整理遗物发现一封残信,读后让人潸然泪下
1990年9月,毛主席的侄女毛远志因病逝世,终年68岁。丈夫曹全夫和毛远志一生伉俪情深,走过风风雨雨几十年时光,此时心中也是异常悲痛。
他沉默着一点一点的收拾着妻子的遗物,忽然从毛远志的遗物中,曹全夫看到了一封之前从未见过的书信,边角微微翘起的黄色证明了这封信已经在这里放了许久了。
曹全夫打开来看了看,却发现这是一封不完整的信,信尾的署名让曹全夫心头一震,心中仅剩的内容更是让他忍不住落下泪来。
那么这封信中究竟写了什么?信的署名又是谁的呢?
“ 岸英…… ”
曹全夫没想到,这个1951年就已经停留在朝鲜战场上的名字,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
这封信写于1949年12月27日,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毛远志和曹全夫两个人从中央进入北平之后,就跟随四野南下,在南昌安定了下来。
对姐姐万分想念的毛岸英又不知道姐姐在哪个部队中,只好写了一封新年贺信,拜托林彪交给了毛远志姐姐。
这便是这封残信的由来。
但毛远志和毛岸英之间的相识却不是从1949年才开始的,他们的友谊是从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毛岸英和毛远志于1922年先后在长沙的湘雅医院出生,毛远志生日是5月5日,而毛岸英则是10月24日。
两个年纪一样大的孩子,从小就有着相似的遭遇。
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在1930年就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英勇就义,他和弟弟毛岸青从小就生活困苦,为了寻找父亲曾流落上海街头,在上海街头打零工,在垃圾堆里找饭吃,生活的异常艰苦。
毛远志的生活和毛岸英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她是毛泽民和王淑兰唯一的女儿,但是她的脑海中并没有多少关于父亲的印象,因为毛泽民早在1921年就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去了 。
在毛远志年幼的时候,只回过两次家,最后一次还是在毛远志5岁的时候,为了秋收起义筹措粮饷才回家住了三天时间。
虽然不记得父亲的样子,也不记得父亲的声音,但是毛远志清晰地记得印象中那个穿着白色的土布短衫、肩上挑着一个沉重的担子的高大的身躯。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离开家的时候,父亲扛着一担粮食消失在了家门前的小道上,这是毛泽民留给毛远志最后的印象。
从这之后,毛远志便没了父亲的消息。
大革命失败之后,王淑兰为了躲避追杀,只好带着毛远志东躲西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她和妈妈曾经被国民党抓进过监狱,为了养家糊口,她到地主家中打过工,给别人做过童养媳,甚至在街上卖过报纸,只要是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毛远志从来都不会拒绝。
这样的生活磨练了毛远志极其坚韧的意志。
16岁那年,王淑兰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不忍心孩子继续跟着自己过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生活,便想方设法联系上了毛泽东,将毛远志送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却也成了毛远志一生的遗憾之一。
初到延安的第一天,毛泽东便专门派人接她到凤凰山吃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阵仗的毛远志感到既兴奋又有些害羞,尤其是看到伯伯之后,更是低着头不敢说话。
毛主席看出来了小姑娘的拘谨,笑着招呼她坐在自己旁边,问起她家中的情况以及之前的学习状况。
毛远志感受到伯父身上的温暖之后,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说了不少家中的趣事,让毛主席欣喜不已。
没过多久,毛远志便问出了一个让毛主席都愣了一下的问题:“ 伯伯,怎么没有见到我爸爸呢? ”
听到毛远志略微有些失落的声音,主席这才想起来,远志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父亲了。
但不凑巧的是,毛泽民前不久刚刚离开这里,毛主席轻轻拍了拍毛远志的肩膀:“你 爸爸去了很远很远的新疆工作了,离开延安已经快3个月了,不过没关系,既然你已经来了延安,迟早会见到你爸爸的。 ”
此时的毛远志心中却是十分失落,眼眶中的泪水悬而未落,毛主席看着她委屈的样子,也是一阵心疼,急忙拉开话题,又同她讲起了家乡的事情。
在毛主席的安慰下,毛远志这才慢慢打开了心结。
此后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远志在延安度过了八年时间,这段时间她总喜欢围绕在毛主席身边,和他探讨一些学习或者是生活上的问题。
在这里毛远志不仅学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还结识了男朋友曹全夫。
尽管这八年来毛远志并没有如愿见到父亲,但好在在伯父毛泽东身上,毛远志感受到了父亲般的疼爱。
1941年毛远志凭借自己的努力加入共产党之后,还顺路去看望了伯父,将这个好消息亲自告诉了他。
她希望有一天也能够将这个好消息亲自告诉父亲,让父亲看到自己的成长,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八年时间她等来的确实父亲牺牲的消息。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裕仁天皇的声音在广播中一遍遍响起,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也宣告结束。
毛远志一直在等待着远在新疆工作的父亲能够趁此机会回来看看自己,重温父女亲情。
但是她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关于毛泽民的半点消息,凭借敏锐的直觉,毛远志意识到父亲或许已经出事了,但没有确切的消息之前,毛远志宁愿相信这只是自己的胡思乱想。
10月11日,在历经了40多天的重庆谈判后,毛主席终于虎口脱险,从重庆回到了延安。
一直记挂着伯父的毛远志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的男朋友曹全夫跑到枣园去看望伯父。
尽管曹全夫已经不是第一次见毛主席了,但是身为毛主席侄女的男朋友,曹全夫紧张的手心还是出了一层汗。
当时和毛远志一同前往的还有毛主席的老部下余建新,他也是很久没有见过主席了,便想趁着这个机会看望一下主席。
当他们几个人说着话走进枣园中时,却看到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满桌子的菜,原来毛主席早知道他们要来,特意让炊事员多准备了一些饭菜来款待他们。
在主席亲切的问候声中,他们几个人团团落座,和主席说着自己最近在延安的情况。
这期间毛主席关心侄女的婚事,便向曹全夫多问了几句家里的情况,在了解到曹全夫此前曾在太行八路军总部担任过军事参谋之后,毛主席不仅露出赞赏的目光,还顺手给他加了一大块扣肉,笑着说道:“ 好,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以后可要对我们伢子好一些哟。 ”
说完,几个人就笑作一团,毛远志则是羞红了脸。
正当几个人沉浸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时,余建新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样,在口袋中摸索了几秒,拿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照片。
照片上不是别人,正是毛远志的父亲毛泽民。
余建新将照片递给毛主席,问道:“ 泽民同志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消息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我们可都记挂着他呢。 ”
余建新话音未落,毛主席面上的表情忽然沉了下来,眼角也没有了笑意,他微微张了张嘴,似乎有句话噎在了嘴边,但看着毛远志期待的眼神,主席还是极其悲痛的说道:“ 泽民已经牺牲了。 ”
一时间,毛远志就像是被雷击中了一样,怔怔地看着伯父,没有说话。谁能想到等了八年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毛主席眼角泛红,起身回到了自己的窑洞中,毛远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捂着脸跑到窑洞中,失声痛哭起来。曹全夫看着毛远志这幅悲痛的样子也是心如刀绞,他只能守在窑洞门口,默默地守着毛远志。
好在毛远志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姑娘,哭了一段时间之后,毛远志就从这种难以复加的悲痛中缓了过来。
她擦干眼泪,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中:“伯伯,你放心吧,我没事,我会坚强起来的,我想爸爸也不愿意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
此时毛主席眼眶也是通红通红的,看着毛远志坚强的样子,他轻轻拍了拍毛远志的肩膀,无声地点了点头。
很快,聚会结束了,毛远志和曹全夫已经报了名,要前去东北创建新区,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所以这顿饭也算是一顿告别饭。
临走那天,毛主席特意让秘书将自己最喜欢的那匹棕色的老马牵了过来,递到了毛远志手中:“ 此去路途遥远,你们一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年轻人去闯一闯、锻炼锻炼也好,但是一定要记住一点,无论在哪里,都要和当地的群众讲团结,为人民服务才能树新风。 ”
毛主席一路将他们送到窑洞外的平坝下坡处,目送他们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才转身回去。
后来毛远志和曹全夫结婚之时,毛主席还专门给他们寄了一封信祝贺他们新婚之喜,毛远志原本想将主席的信留下来,可是这一路上他们要经过大片的国统区,带着这封信不太安全。
因此万般无奈之下,毛远志只好将信截成了两半,只留下了带有自己名字上半截的一封残信。
1946年,在张家口工作了一年时间的毛远志准备跟随部队撤往阜平,原来一年前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能到达东北,只能转到了别的地方工作。
就这样,他们夫妻再次转到了阜平县城南庄工作,并有了爱情的结晶—— 曹志卫 。
平时他们工作繁忙的时候,就会将孩子暂时放在老乡家中。
毛远志万万没想到,在这里工作了两年时间后,竟然会遇到弟弟毛岸英等人,而他们两人的重逢也颇具戏剧性。
当时照看孩子的老乡忽然带信给毛远志说孩子病了,让她赶紧回来看看。
毛远志也是急得火急火燎的,当即骑着马往老乡家里赶,路上碰到熟人连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刚刚走到西柏坡中央驻地时,毛远志忽然听到有人在大喊自己的名字。
这让她感到有些意外,难道是哪位老乡找自己有什么急事?她停下来一看,竟然是弟弟毛岸英在后面追赶自己,原来不久前毛岸英也刚刚被调到这边工作。
两人久别重逢,都是抑制不住的高兴。可是毛远志心中惦记着病重的孩子,寒暄了两句便准备离去。
毛岸英知道小外甥生病之后,心中也是十分焦急,他嘱咐道:“ 你快去吧,姐,有什么事就给我捎信,到时候我去帮你。 ”
毛远志应了一声就骑马飞奔离去,荡起地面上厚厚的一层灰尘。
到了老乡家中的时候,曹志卫已经不省人事,生命垂危,而村子里既没有医生也没有药,到最近的医院还要十几里地,毛远志几乎要急哭了。
这时候她忽然想起了毛岸英,便急忙托人给毛岸英带了一封信。
后来在毛岸英的帮助下,曹志卫才脱离了危险,毛远志心中对毛岸英也是十分感激。
新中国成立后,毛远志和丈夫因工作需要转移到了南昌,但是她和毛岸英依旧有着书信往来。
可惜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前往前线作战,被炮火击中,不幸牺牲。
毛远志得知这个消息后,哭得几乎晕厥过去,为了纪念毛岸英,毛远志便将他的书信收藏起来留做念想,一直到1990年离世,才被曹全夫从遗物中翻了出来。
信中内容如下:
❺ 1999年8月5日出生的王淑兰,我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宽恕了他人就是放过了自己,被人家伤害了,可以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一定不要做违法的事情,一定不要冲动,南无宝上佛
❻ 1988年全国总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一共有多少名
1988年4月26日,湖北省总工会在东湖宾馆南山客舍礼堂举行命名授奖大会。代表全国总工会向获得“全国先进集体”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等4个单位,颁发“五一”劳动奖状;向获得“全国先进个人”的王淑兰等48位同志,颁发“五一”劳动奖章。与此同时,湖北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授予王淑兰等4名同志“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授予张寿荣等146名同志“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并分别颁发奖章和证书。
中共湖北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省军区领导同志郭振乾、赵富林、刘惠农、徐鹏航、胡恒山、王崇文、李洁清、伍愉凝等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省委宣传部、省经委、省财办、省劳动人事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的负责同志。参加命名授奖大会的有全国先进集体的代表和全国先进个人共计52人。
省总工会主席常俊德主持授奖大会。省总工会副主席游先胜宣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颁发1988年“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的决定》和湖北省受全总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省政府秘书长伍愉凝宣读《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表彰省职工特等劳动模范、劳动模范的决定》。副省长徐鹏航在授奖大会上讲话。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特等劳动模范王淑兰、张宗和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