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烦恼证是有什么用的
天总是有些让人捉摸不定.
记得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由于发着高烧无法上班的妈妈,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慢慢地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雪菲,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望了望蓝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团火球一样的大太阳,心想:怎么可能下雨呢?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去,只听身后远远的传来了妈妈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
上最后一节辅导班的时候,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打到窗玻璃上,发出有节奏的“嘀嘀嗒嗒”的声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得后悔起早上没有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了.我这才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在单位加班,妈妈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来接我呀!怎么办?看来只好冒着雨回去了.想着想着,下课铃声响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走到窗口看着,听着,心里不禁埋怨起这倒霉的雨.眼见着身边的
㈡ 六种根本烦恼与修行证果的关系
净空法师---十烦恼法,相宗称为根本烦恼,根本烦恼六个,六个是把后面的五个归纳成一个叫恶见,贪瞋痴慢疑恶见,善恶的恶,恶见,六个。恶见开出来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这是烦恼里头最重的。
为什么?这是轮回的因,这十个没有了,轮回就没有了,轮回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罗汉就是断这十个烦恼,完全断干净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他往生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
‘破烦恼城’,“见《唐译》”,《大宝积经》里的“如来会”。“烦恼者,贪瞋痴等,烦心恼身,故名烦恼”,这是烦恼的总说,略举贪瞋痴后头用个等字,这个东西烦心,让你心烦,让你身恼,称为烦恼。“又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十种,称为十烦恼”。十烦恼法,相宗称为根本烦恼,根本烦恼六个,六个是把后面的五个归纳成一个叫恶见,贪瞋痴慢疑恶见,善恶的恶,恶见,六个。恶见开出来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这是烦恼里头最重的。为什么?这是轮回的因,这十个没有了,轮回就没有了,轮回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罗汉就是断这十个烦恼,完全断干净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他往生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这十种烦恼断了,但是习气没断,所以在四圣法界,就在声闻法界里他还要修,修什么?把习气断掉。见思烦恼的习气断掉了,他就不是阿罗汉,升级了叫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是见思烦恼连习气都断干净。
“天台宗以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这就是迷惑,三种迷惑。见思放下,我们说放下,经上讲断,放下就是断,远离也是断,这个东西是毒、是害。《百法明门》里面讲根本烦恼六个,这是最毒的烦恼,烦恼的根,无量烦恼都从它生的。所以要真正知道这个东西是麻烦,它不是好东西,可是人偏偏贪爱,偏偏贪恋,不肯放下,天天念着跟着它转,所以学佛怎么学,功夫都不得力。这个东西不要问别人,自己要回光返照,要好好去想想,为什么我功夫不得力?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自己回光返照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才能进步。决定不能怨天尤人,为什么?与人不相干,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事情。许多人错了,自己不成功,怪罪别人,造更重的罪业,甚至于埋怨佛菩萨没照顾他。
再告诉你真话,根本就没有佛菩萨,佛菩萨是什么?是自性觉。常寂光里头什么现象都没有,一片光明,那是什么?是你的自性,就是诸佛如来,那就是诸佛的法身。所以大经上佛讲得很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它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一法都没有离开常寂光。常寂光灵明觉知,我们念头才动它全明白。所以遇到困难,只怪自己,不能怪别人,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最正确解决的方法,决定不在别人。所以佛法完全讲的内学,向内不向外,向外全是过失,向内就找到真理,就找到答案。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八十五集)
㈢ 中华人民共和国烦恼证有什么作用.与用途
这个证世界上都没有。
㈣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系佛教用语,大乘佛教认为人可在烦恼中证得菩提,在生死中证得涅槃。《大集经》卷九十:“常行生死得涅槃,于诸欲中实无染。”《摩诃止观》卷一:“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谛。”《法华玄义》卷九:“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离若三道即三德,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教观大纲见闻》:“密教谓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显教谓龙女表烦恼即菩提,提婆表生死即涅槃。”
㈤ 找几张形容烦恼的图片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烦恼证是有什么用的吗
有烦恼证这种东西吗,没听说过啊
㈦ 佛教里所讲的三大烦恼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教里所说的三大烦恼分别是无明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具体如下:
1、无明烦恼
“无明烦恼”又叫“无明惑”,是佛教用语。无明烦恼是根本烦恼,能障蔽中道实相的道理,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就成佛。
佛菩萨把障碍分成三大类,叫做烦恼,三大类的烦恼。第一个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波动的现象,也就是心动念。这种念动是极其微细,这个起心动念本人完全不知道,连八地以前的菩萨都不知道。
这个极其微细的波动,在佛学里有个名词叫无始无明。无明加一个无始,这两个字加得妙!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也没有理由。要说:为什么它会动?为什么会有这一动?愈问就愈糟糕,为什么?愈问它动得愈厉害,波动得愈厉害。
别管它,随它去吧!它慢慢就降温,它就变成不动,不动就还源了。你可不能找它的原因。所以第一个动,那个微细的东西叫无始无明,从它以后就有因、就有果,第一个没有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别去追究它,愈追究就愈往里面钻,钻进去就出不来,就坏了,这是无明烦恼。
2、见思烦恼
见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来说,是以迷理和迷事来分别见思二惑,迷于理而起之惑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叫做见惑,迷于事而起之惑如贪嗔痴等五烦恼,叫做思惑。
依大乘唯识宗来说,则以分别俱生之二起来分别,分别起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是见惑,俱生起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断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断的次第,须先断见惑,次断思惑。断见惑之位,叫做见道,断思惑之位,叫做修道,二惑皆断之位,叫做无学道。
3、尘沙烦恼
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法所起之惑障,称尘沙惑。二乘断除见思惑后,易着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称着空惑,致妨碍出假利生,化度众生。此惑为二乘趋入菩萨间所断,又称别惑,但通于界内外,须假观破之.
是执着于空,迷于界内外尘沙数法,障出假利生。此惑通界内外。界内通二乘有,以见思为体。界外只限于菩萨所断,所以又叫别惑。
(7)烦恼证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三惑是和三谛是相应的,即不明了空谛理起见思惑,不明了假谛理起尘沙惑,不明了中谛理起无明惑。所以明了三谛理,断三惑,即证三智,成三德。但是三谛是实相的三方面,空、假、中,都是一实相的全体。空显破情之德,假显立法之德,中显绝待之德。
所以说空,假、中就在其中,非是和假、中相对之空,而是和假、中相即之空,于是一空一切空。说假、说中,同样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这就是三谛圆融。三谛圆融所以证一谛即证三谛。三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一切智是于色心依正一切诸法通达毕竟空寂之理,即空谛智。道种智是了知一切种种差别的道法,即假谛智。
一切种智是于一切诸法上通达本有性德之体,即中谛智。在四教的别教中,三惑其体各别,因而次第断除,三智也次第发得。就中先修空观,破见思惑,得一切智,证真谛理。次修假观,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了知假谛恒沙法门。
后修中观,破无明惑,得一切种智,证中道法身。这样,由隔历的次第三观断三惑、得三智。然而在圆教就不这样,三谛既然圆融,而能障蔽它的三惑也就同体,即就迷于绝对理的一惑,把它的粗分叫作见思,细分叫作尘沙,极细分叫作无明。
一惑即三惑,所以起一惑即障蔽三谛,粗分的见思障蔽空谛,细分的尘沙障蔽假谛,极细分的无明障蔽中谛,其实,却是一心三惑,又称为同体三惑。断一惑即断三惑,得一智即得三智,这称为“三惑顿断”,“三智一心中得”。
但就断惑的渐次上,先在十信位断见思和尘沙,其中初信断三界的见惑,次六信断三界的思惑,后三信断界内外的尘沙惑。从十住位的初住以后到十地渐次断无明一品,证中道理一分,即断四十品惑。更破一品无明,进入等觉位。
再进而破第四十二品无明,发究竟圆满的觉智,智断二德圆满,即为圆教的妙觉果位。
网络-三惑
网络-见思
网络-无明烦恼
㈧ (烦恼)证件照要怎么才能拍得好
找一个好一点的摄影室,摄影师会告诉你该怎么坐怎么笑,到时候他们会给你修照片,基本结果都是不错的,肯定都挺好看的。
㈨ 怎样才能断烦恼,证菩提
净空法师---“烦恼即菩提”;其实烦恼不是断,烦恼是转变,把它转变成菩提;烦恼已经变成菩提,所以我们说烦恼断了、菩提生了
问:师父常说要断烦恼,经上又说烦恼不能断,请问师父烦恼到底要不要断?要怎么断法?
净空法师答:你问的问题没错,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烦恼要是断了,菩提不就没有了!烦恼要不要断?要断。烦恼不断,你没有办法离开娑婆世界,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这是肯定的。其实烦恼不是断,烦恼是转变,把它转变成菩提;烦恼已经变成菩提,所以我们说烦恼断了、菩提生了,就是这个意思。譬如我们此地供养的一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这佛像是金的,我们现在想供养阿弥陀佛,我把这一尊佛像融化,再塑造一尊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断了,阿弥陀佛生了,你们想想,它怎么断的,怎么生的,还是这一块黄金,把这一块黄金重新塑造一尊阿弥陀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懂断的用意,断不是断灭,断是转变,是这个意思。你了解就晓得烦恼要不要断、怎么断法,你就懂得了。
㈩ 断烦恼得证得须陀洹果吗烦恼源于无明吗阿罗汉没破无明为什么断烦恼
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于人、天中往返投生,渐渐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后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
烦恼和一切妄想都因为无明。
阿罗汉断了一念无明,到了如来境界才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