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穿山甲这么可爱,你难道还不知道么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产于亚洲的4种穿山甲中,中华穿山甲已经是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比大熊猫,滇金丝猴等“明星物种”还要稀少得多。
由于每年可能超过一万只的捕杀量,中华穿山甲在其分布区内的绝大多数区域内都被捕杀殆尽,仅在如台湾岛等少数地区还残留着部分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马来穿山甲也没有逃过同样的命运,也被捕杀至极度濒危,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也由于相同的原因成为了濒危物种。
相比亚洲的近亲们,非洲的四种穿山甲遭受大量捕杀的历史较短,但是近年来数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南非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在27年内下降了30-40%,和巨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一起被列入了易危物种。
这场由于人类的贪婪和迷信所导致的浩劫,将现存的8种硕果仅存的鳞甲目推到了灭绝的边缘。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还能继续有幸看到穿山甲这类身披鳞甲的独特小兽,就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
(作者:胡恺,动植物科普自由撰稿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胡小雨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❷ 穿山甲和犰狳的区别是什么
在N年前的生物学分类中,穿山甲和犰狳确实一起在贫齿目里呆过。不过在好渣慎一番深入研究之后,动物学家们果断结束了穿山甲与犰狳两个家族之间的暧昧关系,让它们在分类表里各回了各的家。在通常一身毛发的哺乳动物当中,全身披着“铠甲”的怪咖几乎只有穿山甲和犰狳这两位老兄。它们俩似乎都在传说中的布鲁弗莱学校专修过,挖起洞来简直就是活体挖掘机的节奏。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不约而同地蜷缩成圆球,凭借坚不可摧的硬甲来保住小命。
图片对比蜷缩成一个覆盖着硬甲的圆球,是穿山甲和犰狳的保命大招。穿山甲和犰狳:各有各的家世界上一共有8种穿山甲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温暖地区,它们一起自立门户组成了哺乳动物纲中的鳞甲目。穿山甲在地球上并没有近亲,马、蝙蝠这些家伙勉强算是穿山甲的远亲。一共有21种犰狳友敬游荡在美洲大地,它们的近邻兼近亲还有食蚁兽和树懒这两帮奇葩,它们三个家族一起构成了哺乳动物里相对原始的贫齿目。顾名思义,贫齿目动物的牙口都很成问题,食蚁兽们都是“无齿”之徒,犰狳满口缺乏牙釉质的小牙也相当的不给力。
穿山甲和犰狳:鳞甲VS板甲尽管穿山甲和犰狳不是一家子,它们却选择了类似的演化道路,有趣的趋同演化使得它们具备了相像的外观。不过只要有机会认真地比较一番,我们不难发现穿山甲和犰狳之间存在着不少区别。穿山甲全身的曲线相当平滑,一身甲胄由皮肤上无数片坚固的鳞片组合而成。古代国人因此把穿山甲和鱼类相提并论,给它们起了诸如“鲮鲤”、“石鲮鱼”等等古怪的外号。这一身鱼鳞甲既非常坚固,又能保证穿山甲的自由活动,它们甚至能够爬上大树掠夺白蚁巢。犰狳的铠甲结构与穿山甲完全不同,它们的身体、头部乃至四肢都覆盖着大块的骨板与鳞板。这些大块的板甲几乎没法弯曲,好在犰狳身体中部有几列可以活动的横带甲片,所以它们也能蜷缩成一个圆球。
穿山甲和犰狳:命运大不同尽管都是哺乳动物家的披甲小武士,穿山甲和犰狳的命运却天差地别。除了倒霉的人类之外,犰狳是唯一可以感染和携带麻风病分枝杆菌的动物类群。想想麻风病的可怕,极少有老饕敢对犰狳动歪脑筋。在我们这个大吃货帝国里,穿山甲却是名列山珍之一的传统顷丛美食。一些脑洞大开的古代名医,还将穿山甲高超的挖洞本领附会成“通”,并且把穿山甲的鳞片吹嘘成通乳活血、打通经络的神药。穿山甲因此长期惨遭大规模捕杀,所有种类的穿山甲早已成为各国法律和国际公约严格保护的濒危物种。然而,单薄的法律条文根本无法阻止人类的贪婪。毫无节操的食客几乎吃光了国内的穿山甲,他们贪婪的目光还投向了国外。近年来,我国执法机关查获的走私穿山甲和鳞片经常数州咐以吨计。长梁袜此以往,整个鳞甲目的穿山甲都将因为国人的贪欲而灭绝,我们也将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不光彩的一页。
蝌蚪的小伙伴们,行动起来保护可怜的穿山甲吧。不论何时何地看到有人交易穿山甲及其制品,请毫不犹豫地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