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种植薯仔的株行距是多少
薯仔采用垄距65-70厘米小垄或80-90厘米大垄栽培,株距18-30厘米。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作物,在我国有20多个别名:荷兰薯、薯仔、地蛋、洋芋等。
起源于南美洲,但它从南美洲传播出来的历史迄今只有450多年,现全世界已有125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成为世界人民所喜欢的粮食、蔬菜、饲用和加工等多用途的主要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1)种植薯仔的垄距是多少图片扩展阅读:
马铃薯各生育期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1、芽条生长期:也可叫出苗期,从块茎萌芽(播种)至幼苗出土。
影响该期器官形成质量的外因是土壤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空气状况,内因是种薯是否带毒(即浓度高低),种薯生理年龄和自身养分含量等。
温度达5-7℃,芽眼开始萌发,10-12℃,幼芽和根系生长迅速而健壮,但以18℃为最适宜,超过30℃,不能萌芽且薯块大量腐烂。施用速效磷肥做种肥,有促进发芽出苗的作用。
2、幼苗期:指出苗至现蕾这一时段,该期农业措施以壮苗促根为中心,在施促基肥的基础上,早浇水,加强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及保墒,从而促使幼苗迅速生长。
苗高15-16厘米前适当干旱,以后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光合效率的提高。幼苗生长适宜温度15-21℃,-1℃幼苗受冻害,-4℃全株死亡。
3、块茎形成期:指现蕾至开花期,该期进入块茎形成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使株高达到最高高度的1/2左右,主茎及叶全部建成。
该期的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向以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同时进行阶段。是决定单株结薯数多少的关键时期。该期存在着养分的制造(合成)、消耗(茎叶生长)、积累(块茎增长)三个生理过程协调问题。既要促进茎叶具有强盛的同化机能,又要控制其徒长。
块茎形成期适宜土温16-18℃,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农业措施要多次中耕除草、培土,若基肥不足要及时追肥,灌水,以满足植株迅速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要,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该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生长为中心的时期,是决定块茎大小的关键时期。对土壤缺水最敏感是块茎增长初期,水分不足常造成畸形块茎,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该期最适宜土壤温度是15-18℃,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最适宜。
5、淀粉积累期:终花期至茎叶枯萎,茎叶与块茎的鲜重达到平衡,标志着进入了淀粉积累期。
该期茎叶不再增长,块茎的体积基本不再增大,但光合产物大量流入块茎,块茎重量随之增加。块茎中30-40%的干物质是这一时期积累的,是决定块茎品质好坏的重要时期。
该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淀粉运转积累为中心,块茎内淀粉含量迅速增加。该期栽培的中心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增加光合时间和强度,使块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田间最大持水量以50-60%较适,土壤过湿,会造成块茎田间腐烂和降低耐贮性。
6、成熟收获期: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枯死,块茎周皮木栓化程度较高,并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期,成熟的块茎要选择晴天和低湿度土壤及时收获,减少养分呼吸损失和一些病害的传染。
❷ 冬季薯仔种植时间和方法分别是
冬季种植薯仔一般都是选10到12月之间,具体要根据所在地区定,确保温度稳定在0度以上才可种植。
种植时选土壤肥沃,松软,方便排水且上茬没有种薯仔的地块,避免病虫害。还要施加足够的农家肥。种植前最好先催芽,等出芽之后再入土。冬季入土要稍微深一些,大概10厘米深。种下覆盖薄膜,等出苗后再去膜增加光照。
豆在种植之前最好催芽处理,将其切成3厘米的块状,然后放在阴凉处,覆盖上湿润的沙子,大概10天就可出芽,就可种植了。
(2)种植薯仔的垄距是多少图片扩展阅读: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芽的这种现象叫做“休眠”,这段时间的长短叫做“休眠期”。
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和贮藏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4、5个月,也有的品种休眠期只有1个月,甚至新收获不久的块茎就能发芽,这是由品种的遗传特征所决定的。贮藏期温度的高低也影响块茎的休眠期,高温可以显着缩短块茎的休眠期。
另外,休眠期的长短还与块茎的成熟有关,因为块茎的休眠在块茎形成后就开始,所以幼嫩块茎比老熟的块茎休眠期长,脱毒的休眠期就更长了。
❸ 种薯仔时,薯仔块应埋多深
沟深10厘米,垄距为50-60厘米开沟,覆土达6-10厘米厚。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
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
拓展资料
1.马铃薯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大部分茎叶转黄达到枯萎,茎块停止膨大,容易与植株脱离。在达到生理成熟前,收获越早,产量越低。不过,过迟收获,也会增加病虫感染机会。用来贮存的薯块可适当晚收;种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少病毒在块茎中的积累,从而获得生理上的幼龄键薯。
2.马铃薯收获应选晴朗干燥天气进行。收获前1—2天割掉茎叶和清除田间残留的枝叶,以免病菌感染茎块。收获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并要避免茎块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而降低种用和食用品质。
网络——马铃薯栽培
❹ 薯仔秋天可以种植吗
薯仔秋天可以种植,它性喜冷凉的气候,秋季9月份为栽培薯仔的最佳时间,我国平原、丘陵地带的具体种植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初,当10厘米的土层温度连续3天达到10度以上时即可播种,播前将薯仔块茎切成两半,然后摆放在沟中,最后覆土盖种。
薯仔秋天能不能种植
薯仔秋天可以种植,它性喜冷凉的气候,秋季9月份为栽培薯仔的最佳时间,我国平原、丘陵地带的种植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初,到了11月底至12月即可收获,为了避免后期出现杂草,播前要向田间喷洒除草剂。
薯仔的种植条件
薯仔不耐高温,生育期以日平均气温17-21度为宜,种植时建议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尤其是土壤的空隙要大,更能满足薯仔根系和块茎的发育,而且栽植地要向阳、平坦。
薯仔如何栽培
薯仔适宜的播期为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到10度以上时,每亩用种量为120-150克,首先进行平地起垄,垄距为80-90厘米,然后将薯仔块茎切成两半,按照15-20厘米株距摆放在沟中,最后覆土10-15厘米。
薯仔的养护管理
薯仔栽种入土之后,要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植株发棵期则以高培土为佳,如果发现有疯长的现象,需要在现蕾期喷施多效挫进行抑制,而且旱季要注意灌水保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80%之间。
❺ 种植马铃薯的时候,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多少
马铃薯有很多品种,株高,分枝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早熟品种株矮,分枝少,可适当密植,常用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土肥水差时,可适当缩小株行距。中晚熟品种株高,用犁耕种点种薯仔的时候,这个行距就是简单的一犁的宽度,至于这个株距也就是一只脚的长度;那么用铁锹简单的挖种,行距是一只半的脚,当然一只脚的行距也是可以的。
播种,地温稳定在六至七度时既可播种,播种时可用犁开沟行距五十厘米,株距二十五至三十厘米,开一沟埋一沟。然后麽平。贫瘠地,不宜密植,密植会使薯仔茎叶早衰,造成严重减产,给薯农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要适当放宽株距,增大行距,每亩植穴控住在300以下为好,种薯也该相应减少1%左右。
❻ 薯仔的种植时间
薯仔的种植时间如下:
由于我国国土资源辽阔,南北温度差异大,因此不同地区,薯仔的种植时间有差异具体有以下几段时间:
我国薯仔一般都在10月到12月种植,来年1月到3月可以收获。当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理论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种植薯仔的,具体种植时间还得根据当地气候而定。
一、东北和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一般在春季种植4月中下旬-5月初(即二十四节气中谷雨后,立夏前)、秋季收获,通常一年只能种植一季马铃薯,称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
二、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湖南、河北等。山东、河北、等中原一带的2、3月份(二十四节气中雨水后,惊蛰前)种植春薯仔,6~7月是收获季;8月份(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后,处暑前)种植秋薯仔,10~11月初的时候收获。
三、江苏、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二十四节气中大寒后,立春前,春季开始)可以种植春季薯仔,5~6月份收获;9月份(二十四节气中白露后,秋分前)的时候种植秋季,12月份的时候收获。这些地区被称为中原以及中南二季作区。
四、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可以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利用期间空隙种植一季薯仔。一般10月中下旬~11月份(二十四节气中霜降后,立冬前)播种,下一年2~3月份收获。因生长期多处于冬季,因此这些地区通常称为南方冬季作区。
此外,薯仔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6)种植薯仔的垄距是多少图片扩展阅读
薯仔种植注意事项
1、薯仔种植要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平原地区宜播期在惊蛰前后,阳历2月20日至3月5日之间,能提前不落后,只要地化通,能犁地即可。播种时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增加播种时的地温,促苗早发。
2、薯仔种植深耕细整足墒足肥
播种时土壤墒情要好。马铃薯喜欢肥厚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要尽机械能力深耕25厘米左右,耙平、盖实。由于其生长期较短,需肥时期集中,所以施肥以底肥为主,耕前撒施优质粪肥每亩3~5方,化肥播种时沟施。
3、薯仔种植催芽切块
播种前1天切块或随切随播,不通早切以防烂种。切块前准备两把刀并浸在75%酒精中消毒,把已经通过休眠期并萌芽的种薯切成25~30克的种块,每块必须含有一个健康的芽眼。切块过程中每切1个整薯要换刀。切后及时播种,不能堆放切好的种块,以防烂种。
4、薯仔种植播种深度最重要
播种时开沟深度15厘米左右,每亩沟施二铵15公斤、尿素22公斤、纯硫酸钾55公斤的混合化肥,或按每生产1000公斤薯块需纯氮、磷、钾为5公斤∶2公斤∶11公斤的比例配比使用。沟内施入防治地下害虫农药。化肥、农药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将种块点入沟内,不要让种块与化肥接触,防止化肥烧伤种块。
及时覆土,起垄,最终成型后种块距垄面不低于12厘米为好。单行种植,行距65~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垄距70厘米,小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
单行种植,垄上宽20~25厘米、高15~20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垄上宽40~45厘米、高12~15厘米。亩密度4500~5000株。垄面要整平,以利于覆盖地膜。
参考资料:网络—马铃薯
❼ 种薯仔的最佳间距是多少
种薯仔的最佳间距一般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亩栽4000~4500株。。。一般亩用300斤薯种。
播种:
1、选择地块:
适合栽培马铃薯的地块,要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2、合理轮作:
马铃薯不宜连作,因为连作能使土传性病虫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严重缺乏,破坏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积累增加,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前茬作物可以是水稻、玉米、葱蒜、瓜类等。
3、合理施肥:
施肥最好采用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按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施肥,试验证明,亩产块茎1000公斤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6公斤、磷2.2公斤、钾10.2公斤。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的比例为5:2:9。不具备平衡施肥条件的地方,中等地力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含钾量高的三元复混肥75-100公斤。
4、播种:
按照垄距为50-60厘米开沟,沟深10厘米,在沟内施化肥,化肥上面施有机肥。在有机肥上面播芽块,尽量使芽块与化肥隔离开。按照马铃薯品种要求的密度播种,早熟品种株距为20厘米,中熟品种株距为25厘米。覆土达6-10厘米厚。中等地力条件下,保证每亩种植5000穴以上。大田播种完成后,在地头、地边的垄沟里播一定量芽块,以备大田缺苗时补苗用。
拓展资料
薯仔生育周期:
一、发芽期:
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二、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三、马铃薯器官形成期:
1、块茎形成期:
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
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3、块茎形成末期:
当开花结实结束时,茎叶生长缓慢乃至停止,下部叶片开始枯黄,即标志着块茎进入形成末期。此期以积累淀粉为中心,块茎体积虽然不再增大,但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却继续增加,从而使重量增加。
四、休眠期:
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休眠期长的可达3个月以上,休眠期短的约1-2个月。不同品种不但休眠期长短有区别,而且休眠强度也不一样,多数品种在成熟期后20天以内,休眠强度最大,休眠不易打破。休眠期越短,块茎越不耐贮存,休眠期越长,块茎越耐贮存。
❽ 露天怎样种植薯仔
一、栽培马铃薯要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马铃薯不宜连作,因为连作能使土传性病虫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严重缺乏,破坏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积累增加,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拓展资料
1.在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条件下,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追肥之必要时,可在6叶期追肥,追肥过早,起不到追肥作用,追肥过晚增产效果差,甚至贪青徒长,造成减产。
2.马铃薯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大部分茎叶转黄达到枯萎,茎块停止膨大,容易与植株脱离。在达到生理成熟前,收获越早,产量越低。不过,过迟收获,也会增加病虫感染机会。用来贮存的薯块可适当晚收;种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少病毒在块茎中的积累,从而获得生理上的幼龄键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