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景铭款的宜典紫砂多少价值具体看图
]民国 景铭葫芦款梅桩紫砂壶
商品价格¥2300
运费 卖家承担
分享
民国\陶瓷
高8.9,长18.8厘米,盖款 葫芦款 景铭,底款 宜兴紫砂茶壶,景铭是清末民初梅桩壶制作好手,时下景铭壶倍受梅桩壶友喜爱,此壶的主要毛病在盖子,盖纽有修,盖有飞*和小磕,盖沿有磕,边有小磕,其余完好,器型规整,工艺精致,泥料上乘,包浆自然老到,使用痕迹明显,喜欢民国老壶的藏友可关注,有细图。
Ⅱ 民国时期的紫砂壶,价值多少
说实话,这个不值多少钱,紫砂是近几年才炒热的,目前国内公认的明清时期壶就那几把,其余的即使是早期壶,价值也不会高,也就是中小四位数的样子,还要品相、泥料都好的,而建国后的一些大师壶,近几年的一些名家壶等反而炒的比较高,动辄五位数,六位数的。所以,洗干净了自己用吧,不要再想值多少钱的问题了。
Ⅲ 明清紫砂壶怎么分辨
1. 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杨彭年《曼生铭井栏》
21. “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2. “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3. 清干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干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干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24.“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
Ⅳ 如何鉴别民国时期的紫砂壶
老紫砂壶从泥料特征、款式、工艺上去分辨,一般老紫砂壶老味重一些,不过要防止收到做旧壶。
1.看造型和工艺。如明代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清初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风。康熙时出现彩绘,干隆时出现描金,嘉庆、道光时,以陈曼生一班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题诗刻画,是紫砂器的装饰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兴地区丁蜀镇黄龙山附近出产的陶土最好,一般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一般来说,明代砂器泥料较粗,清代较细。晚清至民国一件砂器常有几种色泥出现。
3.分辨名家及款识。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来名家辈出,仿制者一般都是仿名家,所以对各时期的名家及工艺手段、款识特征都要有明确认识。
Ⅳ 我有一把紫砂壶,看年代应该是民国货,制作者(是闵或是关)水珍.请各位帮忙是否有这个人,是否是制壶名家.
民国时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作为学校的学习工常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实验工场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
投资紫砂壶正是好时候
自从1970年代以来,紫砂壶的市场价格经历了一个波峰浪谷:先是受到市场的青睐,到1980年代中后期价格暴涨,然后就像热茶逐渐凉下去一样不断降温。
但近两年来紫砂壶又开始升温了,不过有收藏专家指出,当前的总体价格仍然偏低:传统壶的价位只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30%-45%,而且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壶的身价也不及高峰时期的1/10。
专家们认为,产于1950-1960年代初的紫砂壶价格不高但增值潜力很大,因为它们一般由老艺人以纯手工制作,品质优良,工艺规范。
在拍卖市场上,紫砂壶的主角一直是清代产品,大约占八成,但由于藏家手中的精品壶不愿出手,加上明、清壶存世稀少,所以近两年行情较为低迷。
目前,拍卖价最高的紫砂壶可能应该是出现在2002年在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的一件清干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成交价为147.7万港元。
尽管紫砂壶的市场价位在2004年稍有回升,如金沙内用紫砂提梁壶以55万元人民币(约合6.6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但整体涨幅并不大。专家估计,紫砂壶的最好行情应该还在两年以后。
不过市场低迷期正是投资的良机。专家们建议,与其花高价拍来一把数十万元的明、清紫砂壶,倒不如考虑以较适中的价格,比如千元左右收藏民国时期的产品。
紫砂壶历来都是按人定价。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为上万元,但名家名作可达10万-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万-10万元。
需要谨记的是,了解制作紫砂壶的工艺美术师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一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长为国家级别的工艺师,那么他的作品就会价值倍增。另外,1970年前后出生的有潜力的助理工艺师的作品是紫砂壶中的“成长股”,目前市价为300元左右。
紫砂壶ABC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自明代中叶以后,紫砂壶便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也就是说,每一把好壶都有艺术家们传达的艺术语言。
一把紫砂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一般而言,它们都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
紫砂壶可分为明清古壶、20世纪初期壶与当代壶3类,其中当代壶又可以细分为解放初期壶、“文革”壶与现代壶。
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分红泥(朱砂泥)、紫泥和团山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3种,烧制时温度稍有不同,产品就会呈现出紫铜、葵黄、墨绿、铁青、棕黑、朱砂黄、海棠红等各种颜色。
由于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紫砂壶首先要用着顺手,可以拿起壶把根据自己的习惯用一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它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壶盖与壶身的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好,标准间隙是大约2毫米,即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的撞击声,而且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
紫砂之美
考量一件紫砂壶的优劣,应主要审视其“形、泥、工、款、功”五方面的施艺水准。
圆形壶要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形壶要轮廓分明、线面挺阔,仿生壶要主次分明、视觉和谐,筋纹类壶要纹理清晰、口盖严密。
紫砂有粗砂和细砂之分,影响其价格的不是砂的粗细,而是是否均匀、纯正,不添加染色剂。
做工精良的紫砂壶或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或给人气质内敛的含蓄。你应该注意它的款识即作者是谁,还应该看它是否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
四大特性
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会积聚茶锈,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氤氲。
保味功能好。
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
冷热急变性好,也就是说,寒冬腊月向壶内注入沸水,壶也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
紫砂大师
供春:明代卓越紫砂工艺大师,壶型新颖、雅致、质地薄且坚硬,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
四名家:指从明万历年间到明末的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着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
时大彬:明万历年间紫砂壶艺术的代表人物,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宫廷收藏和重视。
陈鸣远:继时大彬后清初最着名的陶艺家,创制仿生壶,把自然界中的瓜果、树木、花草纳入陶艺形制。
陈曼生、杨彭年:清干隆、嘉庆时的紫砂壶艺术代表人物。
邵大亨:清咸丰、光绪末期名匠,作品以浑朴取胜,创造了鱼化龙壶。
顾景舟:20世纪初叶的制壶名家。
目前,顾景舟、朱可心、蒋蓉制作的紫砂壶价格最少也是30万元,部分优质紫砂壶甚至已经达到上百万元。
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俞国良、邵云儒担任老师。学员中杰出者有:冯桂林、储良、陈汉西等。
汪森义传汪宝根、朱可心、吴云根。
江左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
Ⅵ 民国陈记紫砂壶值多少钱
这个紫砂壶外形不错,做工也精致,也是时大彬的代表作之一,市场价值应该在十万到十二万之间,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Ⅶ 民国其间制的紫砂壶有孟臣款有多少个品种,请指教
孟臣壶”是明代天启年间,宜兴制陶师惠孟臣所造,小巧精美,因落款都刻有“孟臣”,茶家遂习秒为孟臣壶。
惠孟臣主要是以小品出名,小巧精致,为后人所喜爱,特别是朱泥的小品。他至少有水平、君德、梨形、掇只这几个款,当然我讲的不全,仅供参考!
Ⅷ 这紫砂壶是民国 落款为蒋国军 收藏有20十几年了.请各位紫砂壶专家大师们鉴定下,这市场估价的多少钱附图
二十几年到可能,不过最多就是二十几年的历史。50块钱吧,最垃圾的壶之一
Ⅸ 如何鉴别老紫砂壶
紫砂壶的鉴别选购:
一、看,真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有的手工壶内壁,有从中心圆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属于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的。
二、摸,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这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现。
三、转,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悦耳的声音,陶土的假“紫砂壶”则发出沉闷的“哧啦哧啦”声音。
四、听,用盖子轻敲壶体,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但是这点非常有效。真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敲击声音沉闷浑厚短暂;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一般人不好区分。
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敲击结束后,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证书,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证书通常为宣纸,毛笔书写,书法俊秀,这是因为,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技艺上,加盖印章。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9)民国紫砂壶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紫砂名壶
一、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二、二泉铭壶
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的名壶。
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三、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四、覆斗式壶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清末,高7.5cm,口径5.7×5.7cm,底 径9.8×9.8cm。壶呈上小下大覆斗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壶身镌刻篆书“子孙宜”三字。底钤篆书“玉麟”印章款。姜黄色砂泥,滋润细腻。
此壶造型方中有圆,给人以刚中带柔的感觉。
“玉麟”指黄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制壶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壶诸式,所制砂壶精巧而不失古意。
Ⅹ 民国时期利用刻紫砂壶
利用(利永)陶业公司(1913年-1954年)
利用陶器公司为宜兴名士周文伯和宜兴蜀山邵惠如于民国四年(1915年)合资开办,聘请程寿珍、范大生、裴石民等为技师,当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该公司送展的程寿珍掇球壶获头等奖。利用公司所请技师、员工制壶,均在壶底钤“利用公司”印款。印款分阳文楷书方章“宜兴利用公司”或阳文籇书方章“宜兴利用公司”,壶把壶盖一般有钤制壶作者小方印 款。1921年,周氏退出,邵氏之子邵咏裳任经理,改名为利永陶业公司,并在上海豫园设立“利永陶器店”,专营紫砂陶器。又于当年开办“利永陶工传习所”,由俞国良、范大生、程寿珍等名师带徒授艺。还自建紫砂龙窑,生产量大且质量优异。当时几乎所有的名艺人如朱可心、汪宝根、冯桂林、叶得喜等,均为利永公司制过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