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有一枚上海一两试铸币、直径45毫米、重量33.8克、求鉴定、谢谢
这是枚假币,真正的上海工部局壹两银币式样不是这样的,我上张2014年北京诚轩夏季拍卖的工部局壹两银币的图片给你看一下。
‘贰’ 中外通宝一两铜币重多少克,直径多少
给你查了大量的资料,,,没有发现,,,中外通宝,,这个铜钱,,,,有时间,,再给你查一查国外的资料,。
‘叁’ 上海一两银币重量大小真假多少求图片
上海一两银币分为:有芒线和无芒线两个版本,其钱径为38.5---38.8毫米,厚度2.5毫米,重量36.8---37克。下面是真币图片:
‘肆’ 这个是什么钱,
1867年上海工部局壹两银币(有射线)样币一枚,直径:39mm,重量:36.8克,铸工精美。
早期中国没有自己的银元,因此外来通货充斥,输出银元成了列强的重大收入。十九世纪中期起墨西哥银元虽逐渐取代本洋,但尚未完全站稳脚步,觊觎此市场大饼的英国自然也想趁势分杯羹。而香港在南京条约后割让给英国,开端口以来并没有专用货币,一直沿用中国内陆流通的各式货币。
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货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香港造币厂在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制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情势:民众倾向使用熟悉的货币。中国百姓的保守特性,对新制的香港银元并未立即接受,这座耗资四十五万元的造币厂开始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月收入只有一万元。当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这座造币厂的规模远超出其自身需求时,就想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并企图垄断市场以谋取最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了一套样币,为要更易被中国政府接受,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同时以上海是重要新兴港端口,误以为采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两”,可能错认上海通用的规元含银九八,将成色定含银982;其重量则为566格令(合36.67克),系与漕平一两同。在考虑平衡对等原则下,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Royal Arms and Garter)。样币送了一组到北京但未被认可,此套样币泉界习称“上海壹两”。钱币界最早对“上海壹两”进行考证而有具体结果的是中国机制铜币大师伍德华(Tracey Woodward)。他在1922年开始注意此币,至1937年发表研究心得,期间费时近十五年。其结论是“上海壹两”(Shanghai One Tael)是误写,应该是“壹上海两”(One Shanghai Tael),“上海”一词是指秤量单位,不是地名,即其本意是“漕平壹两”,并非只要在上海行用。“关平壹两”系列银币是上海壹两样币推动失败后,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汉务参赞威妥玛(T.F.Wade)认为采用上海平法徒然划地自限,应采用海关平为宜;此建议送交港府,而币模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间制成“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五枚一套的样币送香港,但因香港造币厂以清廷对机器制造之任何形状银币的提案都没有兴趣而决定关闭,最后整厂卖给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币局,“关平壹两”因而不了了之。如果用“漕平壹两”及“关平壹两”依序排列香港造币厂这一系列为自身存续而努力所试制的样币,其演变即有了合理的解释。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藏有“上海壹两”样币一枚及“关平壹两”的全套样币五枚、币模及设计图。
‘伍’ 上海壹两银币正面龙背面有四图和1867字样是什么币价值多少如何鉴别真假
上海一两价值非常高,市面基本都是假币,可以看下它的直径和重量作为参考。
‘陆’ 1867年上海一两求高人看一下品质怎么样真品还是赝品
从图片上看这枚钱币的品相还可以,边齿均匀,包浆自然,外形上没有问题,银元的特点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真品加之不菲,希望可以帮到你。
‘柒’ 我想问问 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 市场价值多少钱
关于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的市场价值,以下为你解答:
"中外通宝关平壹两银币"存世量极为稀少,在2008年开始已经在拍卖上突破百万元大关,在2012年的时候,再次出现一枚"中外通宝关平壹两银币",那时候经众多收藏家激烈争夺,最终以193万成交。
拓展资料:
中外通宝:又名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币面分大小两种银元,大的重37.7克,小的重26.96克。
有关中外通宝银币的铸造情况,钱币学界目前存在着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中外通宝银币系咸丰四年(1854)上海江海关成立,当局委托外国先进造币厂铸造;
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外通宝银币是英国造币厂代上海所铸之专作纳税用之银元,咸丰八年(1858)就有发现;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中外通宝银币是朝鲜高丽高宗21年(1884)典圆局所铸,但不知所据。
历史上,中外通宝有“上海”和“关平”两个版本,中外通宝“上海壹两”是最开始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的一套样币。
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文字使用“上海壹两”,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RoyalArmsandGarter),但是样币送到北京后未被认可,也就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
中外通宝“上海壹两”
“关平壹两”系列银币是“上海壹两”样币推动失败后,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间制成送至香港,此系列有壹两_五钱_二钱_一钱_五分合计五枚一套。
但因香港造币厂以清廷对机器制造之任何形状银币的提案都没有兴趣而决定关闭,后整厂卖给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币局。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
所以整体来说,中外通宝发行时间非常早,发行时间跨度又十分短暂,目前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藏有“上海壹两”样币一枚及“关平壹两”的全套样币五枚、币模及设计图,国内市场中见到的大都为“关平壹两”。
1、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实重一两型样币。
银币直径:43mm,重量:35.82克,
2、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实重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样币。
银币直径:39mm,
重量:26.5克,铸工精美,完全未使用品。
铸工精美,完全未使用品。
‘捌’ 求古币专家在线鉴定 有上海一两一枚
1867年上海壹两无射线版银币样币一枚,直径39mm,重量36.8克,香港造币厂试铸,未正式铸行,“无射线”版较“有射线”版存世数量更为罕少,甚为珍贵,PROOF 香港在开端口后并无专用货币,一直沿用中国内陆流通的各式通货。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钱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香港造币厂在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港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中国人的保守特性,新制香港银元未受欢迎,耗巨资成立的造币厂开始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月入只有一万元。继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该厂规模远超出需求,即想把产品卖到中国以谋取利益。 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了一套样币,为要更易被中方接受,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同时以上海是重要新兴港端口,误判采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两”,可能错认上海通用的规元含银九八而将成色定为982;其重量566格令合36.67克,与漕平一两同。在考虑平衡对等原则下,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当时制成“有射线”及“无射线”两种版式,“有射线”设计获选为样币,送一组到北京但未被认可,香港造币厂旋于1868年4月关闭,机器设备售予日本后成立大阪造币局,成为日本机制币之滥觞。“上海壹两”本意是“壹上海两”(One Shanghai Tael),即“漕平壹两”,并非只准备在上海行用,“上海”不是地名,是指秤量单位。
如果是真的,大概要几十万吧,不过你这枚看起来比较假...
‘玖’ 我有一枚上海一两,现在能值多少钱
300,000-400,000
1867年上海工部局壹两银币(有射线)样币一枚,直径:39mm,重量:36.9克,铸工精美,自然氧化,外缘略有损伤,版底及图案保存完好,蒋仲川先生旧藏,极美品, “上海壹两”与“关平壹两”的缘由,世 华,早期中国没有自己的银元,因此外来通货充斥,输出银元成了列强的重大收入。十九世纪中期起墨西哥银元虽逐渐取代本洋,但尚未完全站稳脚步,觊觎此市场大饼的英国自然也想趁势分杯羹。而香港在南京条约后割让给英国,开端口以来并没有专用货币,一直沿用中国内陆流通的各式货币。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货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香港造币厂在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制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情势:民众倾向使用熟悉的货币。中国百姓的保守特性,对新制的香港银元并未立即接受,这座耗资四十五万元的造币厂开始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月收入只有一万元。当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这座造币厂的规模远超出其自身需求时,就想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并企图垄断市场以谋取最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了一套样币,为要更易被中国政府接受,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同时以上海是重要新兴港端口,误以为采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两”,可能错认上海通用的规元含银九八,将成色定含银982;其重量则为566格令(合36.67克),系与漕平一两同。在考虑平衡对等原则下,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Royal Arms and Garter)。样币送了一组到北京但未被认可,此套样币泉界习称“上海壹两”。钱币界最早对“上海壹两”进行考证而有具体结果的是中国机制铜币大师伍德华(Tracey Woodward)。他在1922年开始注意此币,至1937年发表研究心得,期间费时近十五年。其结论是“上海壹两”(Shanghai One Tael)是误写,应该是“壹上海两”(One Shanghai Tael),“上海”一词是指秤量单位,不是地名,即其本意是“漕平壹两”,并非只要在上海行用。,“关平壹两”系列银币是上海壹两样币推动失败后,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汉务参赞威妥玛(T.F.Wade)认为采用上海平法徒然划地自限,应采用海关平为宜;此建议送交港府,而币模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间制成“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五枚一套的样币送香港,但因香港造币厂以清廷对机器制造之任何形状银币的提案都没有兴趣而决定关闭,最后整厂卖给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币局,“关平壹两”因而不了了之。如果用“漕平壹两”及“关平壹两”依序排列香港造币厂这一系列为自身存续而努力所试制的样币,其演变即有了合理的解释。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藏有“上海壹两”样币一枚及“关平壹两”的全套样币五枚、币模及设计图。
‘拾’ 上海一两银币1867年造的如何鉴别真假,价值多少
1867年上海工部局壹两银币(有射线)样币一枚,直径:39mm,重量:36.8克,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藏有“上海壹两”样币一枚及“关平壹两”的全套样币五枚、币模及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