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尼姑多少年行中中学的图片
扩展阅读
萌狗搞笑图片动态 2025-05-20 14:19:56
文艺插花图片唯美 2025-05-20 14:19:55
电梦生活在哪里的图片 2025-05-20 14:04:16

尼姑多少年行中中学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28 05:55:55

⑴ 中国的尼姑最早是什么朝代出现的

中国的尼姑最早是晋代出现的。

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1)尼姑多少年行中中学的图片扩展阅读:

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

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

⑵ 请问当尼姑要求年龄跟学历吗

什么是真正的出家

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盘。智者所受圣所行处。
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出家的目标是什么

出家的条件及方法
(一)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佛制)。(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佛制)。(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佛制可通融)

7. 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 (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

8. 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佛制) [佛制]

(二)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规定。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 [佛制],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 [非佛制]学习沙弥律仪 [佛制]、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 [佛制]。 [非佛制]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

(三)对于出家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要大学学历。国家没规定有(只是担任住持的僧人,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要求也不是太严格),各地政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在成都市民宗局现在规定就是高中文化,实际有许多还是小学文化出家)。(非佛制)

以上,除注明为 [佛制]外,余皆非佛制。其根据在《四分律藏》中 ,由于未受戒的在家人和以及沙弥不得阅读《四分律》,所以具体经典出处就不列出了。以上[佛制]内容也不够全面,但希望为想了解出家方法的人有所帮助。

在那一个寺庙都能出家
最重要的是出家的目的
为什么出家

求度出家的条件2007-08-24 20:41圣严法师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衣服一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单的,不是说“不要什么条件,只能有信心就行了。”便是说:“条件多哩,一时间也说不清的。”
实际上,佛法之前不但人人平等,而且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的,所以凡是人,都有资格出家,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圣凡,佛门之中,无不容纳。所以出家是很容易的。然而,平翟贿,只是立脚点的基本平等,并非毫无鉴别的一律收容,否则佛教便将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桶了!所以,学佛(不即是出家)的条件是来者不拒,出家的要求则有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现在分别如下:
第一、十三重难者:坏内外道(外道而以做破坏工作来出家者),破他梵行(也净戒人行淫者),贼心入道(偷听说戒),黄门(无性机能的人),二根(具有男女两种性器者),畜生变为人形者,非人变为人形者,犯边罪(曾经受戒而犯大戒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第二、十六轻遮者:不度奴婢,不度盗贼,不度负债人,不授年未满二十岁者具足戒,不度癞、白癞、痈疽、颠狂等病人(凡是身心不健全,五官不端正者皆不度),父母不听者不度,不度军公现职人员,不得无衣无钵受大戒,不得借人衣钵受大戒,不自称名不得戒,不肯称和尚名不得戒,教授乞戒而不乞戒不得戒,穿着俗服外道服及装饰品者不得戒。正如百一羯磨中说:“端正者出家,清净者圆具(受大戒)。”
这便是出家的条件了,所谓重难者,只要任占一难,今生便不听在佛法中出家,至于轻遮,但能使原因消除.便可随时出家。另据萨婆多论中说;“年六十,不得受大戒,设师僧强授,亦不得戒,惟听为沙弥;七岁以下,亦不听度,若度受戒,一直恶作。”
太小太老,都不许出家,僧祗律中说,“若减七岁,若满七岁,不知好恶,皆不应与出家。”又说:“若过七十,能为所作,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起须人,皆不听出家,若年满七十,康健,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
可知七岁以下七十岁以上,皆不许度其出家,二十岁以前,六十岁以后,虽许出家,但不得受比丘戒,小者小沙弥,老则老沙弥,小沙弥终将可成大比丘,老沙弥则永不得受大戒。这些条件的要求,都是佛制的,但是,某些佛教徒,却只限于纸上谈兵,登坛秉具之时,教授与戒和尚,固然会问遮难,但总未见一个新戒被难住和遮住的。有些戒场,为贪戒子多,明知小沙弥不够二十岁,竟教他们先打妄语说已满二十岁;做得好看一点的戒场,便由戒和尚送几岁,以便凑满二十岁,这是笑话了!还有见到癞头的,瞎眼的,跛脚的,也都能够受到具足戒;至于年过六十岁,当然更在方便之例了!那些人能不能得戒,自是问题,那些戒场的传戒师,应不应该负起一些轻法慢制的责任,又是一个问题了!因为如此,难怪一般人以为和尚是最好做的了。
如要求其比较合乎佛制的规定,在现代来说,剃度师们固然以审慎的尺度,选择出家的弟子;在戒场传戒之时,新戒报名,也必须附缴一份健康检查表,然后经过一次当面的口试,最后才可决定应否予以授戒。否则的话,所说的条件,根本就不是条件,而是虚应的幌子。

关键是你的认识,如果你觉得出家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只有走这条路,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具有这种观念是选择出家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你还没有形成这种认识,暂时先不要出家。另外,家里的关系要处理好。佛经里讲,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但这却不是原则性的,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像虚云老和尚,虽然没有征得父母同意也还是出家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因为很多父母对佛教根本不理解,想要让他们同意了再出家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有的人不管父母是不是同意就跑出来了,这种情况也很多。
如果已经结婚了,出家之前当然先要离婚。从年龄上看,戒律里规定,7岁以下不能出家,60岁以上不能出家,因为在那样的年龄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还要人家养着你。所以说,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也不能出家,不能出家后让别人来照顾你。还有其他一些条件,比如说,如果担任比较重要的党政职务,必须辞职之后才能出家;如果欠了债,必须把债还清以后才能出家;还有一些其它的条件,如阴阳人不能出家,犯了破坏他人梵行、贼住等重罪的不能出家,也就是曾以在家人身份假冒出家人参与过僧团内部重要会议的人不能出家。总之,有十三种情况会造成出家的障碍,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佛教的健康发展。
下面再回答一下你们所关心的另一些问题。对于出家人来说,户口和档案都不重要,很多寺院里的僧人都没有户口,真正把户口迁到寺庙里面的没有几个。我所在的南普陀住了三百多个出家人,差不多只有二、三十个人有户口。如果寺院希望有些人能够长期地、稳定地住在那里,就会设法将其户口迁到寺院,但对出家人来说,这些都不重要,无论有没有户口,待遇是一样的。另外,你住在哪个寺院,就由哪个寺院给你提供日常所需及医疗费用。寺院的经济是独立的,国家对于寺院的政策是自己养活自己。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某些寺院拥有土地,可以从事一些农业生产,还有很多寺院的收入来自旅游业。僧人的基本生活绝对有保障,在可能的情况下,寺院还会将部分收入用于慈善和弘法活动的开展。

⑶ 当尼姑最低学历要求什么有没有年龄限制

《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有如下规定:

1、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

2、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方可予以剃度,并按规定发给度牒。

3、度牒是僧尼的僧籍身份凭证,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僧尼经考察合格发给度牒。持有度牒的僧尼由其剃度或常住寺院登记造册,建立僧籍。

出家意义:

1、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郑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出家不能是要逃避什么挫折或者世间男女情感之事,他应该做佛法的传播人,佛陀的使者,他应该是人天的导师。

2、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宝的千辛万苦的努力,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

3、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

4、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地,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

⑷ 尼姑需要什么学历

要求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当尼姑的前提条件:四肢齐全、五官端正、精神健全。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没有债务问题缠身。没有违犯国家法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

年龄不小过七岁,不大于六十岁。本人自愿,六根具足,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且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

介绍: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是梵语的音译词,佛教用语,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

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为了比丘尼。

⑸ 道姑同尼姑有什么分别

1、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

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

道教没有道姑。正统道教的称呼为坤道。坤道可以蓄发。

2、信仰不同。尼姑信仰佛教,坤道信仰道教。

3、尼姑不能结婚,有些坤道可以结婚。

(5)尼姑多少年行中中学的图片扩展阅读:

在古代为何尼姑多逸闻趣事,而道姑则高贵冷艳。

修行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之一。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思想和言行的反思,是推动文明传承的重要因素。在古代,人们的修行主要借助于佛教、道教以及其他非主流的宗教组织。

但大多数人的信仰还是集中在佛、道两家。其中,信仰佛教者称为“出家人”,女子信仰佛教则称之为“尼姑”。信仰道教的女性则称为“道姑”。

尼姑和道姑这两种角色,除了修行方向不一样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尼姑”在很多书籍里都有些疑问趣事,比如在明代《拍案惊奇》小说里记载的少年误入尼姑庵,最后因为沉迷温柔乡而夭亡。

又如《金瓶梅》里大胆描述尼姑为世俗男女牵线搭桥,并提供禅房作为幽会地点而成就不伦之事的记载,都向我们展示出了尼姑豪放的一面。而道姑的形象则大不一样了,比如她们往往都是以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艳形象示人。

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尼姑和道姑的形象分野呢。以下几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真相。

第一。尼姑和道姑的来源不大一样。

虽然同为修行中人,但尼姑和道姑的来源不大一样。在古代,有这几类人有可能会削发为尼。比如丧偶的寡妇、在宫廷里斗争失败的宫女、嫔妃。着名的女帝武则天贵为才人,但在太宗西去后仍然摆脱不了送到寺里的命运。

所以,“肖发为尼”并不等于“心如止水”。而道姑则多是在年幼时因为长辈原因被送到道观修行,这就决定了道姑们的成长环境基本都是在道观里,因此,她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度完全被道家教义所覆盖,少了很多人世间的风尘气息。这也是为何在文学作品看到的道姑都是高冷范儿的原由。

第二、尼姑和道姑的生活条件不一样。

在古代,特别是在佛教兴盛的朝代,佛寺会得到政府的资助,同时,还有众多的香客前来奉送“香油钱”,这就确保了僧尼们的生活条件是相对优渥的。

而道教在影响力方面差佛教太远,各大道观基本上也是修筑在深山老林里,道姑们每天还需要劳作来确保生活所需。生活条件好了,人都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也是尼姑的花花心思多过道姑的原因。

第三、佛道教义不一样。

尼姑们遵循佛家思想。而佛家思想的重要观点就是“普渡众生”。所以,尼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香客,并为他们解除困惑。很多年轻貌美的尼姑在遇到心怀不轨的香客时,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我牺牲”的心态而去满足香客们的非分之想,毕竟按照佛家的说法,身体也不过是一幅皮囊。

所以会经常发生一种尼姑和强迫者之间“半推半就”的场面。而道姑们就不一样了,道家强调“与世无争”,所以道姑们整体来说是不陷入滚滚红尘的,她们都在深山老林里过招近乎于隐居的生活,这种状态,基本不大可能于男人们产生瓜葛。

⑹ 中国的尼姑最早是何时出现的

中国的尼姑最早出现是在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在坛上受具足戒这标志着比丘尼的开始。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唿尼等。

⑺ 中国的尼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快就异常兴盛;记得有句诗“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言及佛寺僧尼之多。
据公元477年的人口统计,北魏帝国估计有6478座寺院,僧尼共67258人。公元512至515年之间,寺院又增长一倍多,到了北魏王朝的末年寺院达30000座之多,僧侣总数200万人。南朝在此时期的统计数字则要少得多;寺院的数字约在1768到2846座之间,僧尼数目约在24000至82700人之间。

⑻ 当尼姑需要什么学历

要求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对于出家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要大学学历。国家没规定有(只是担任住持的僧人,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要求也不是太严格),各地政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在成都市民宗局现在规定就是高中文化,实际有许多还是小学文化出家)。

当尼姑的前提条件:四肢齐全、五官端正、精神健全。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没有债务问题缠身。没有违犯国家法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年龄不小过七岁,不大于六十岁。本人自愿,六根具足,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且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

出家的条件: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四肢齐全(佛制)。(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五官端正(佛制)。(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佛制可通融)

7.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

8.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佛制)

⑼ 尼姑是佛教还是道教

尼姑是佛教。

尼姑是比丘尼,是梵语的音译词,佛教用语,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中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的修行者。



尼姑的要求:

1、年龄要求:

当尼姑的年龄不得不小于7岁,也不得大于60岁。如果属于未成年人,必需得到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只有持父母亲或监护人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由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及体检证明,才能得到寺院的许可。

2、身心要求:

当尼姑必须身体健康,没有患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且精神健全,不能患有任何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的精神疾病,比如一些传染的皮肤病。佛门是清净之地,出家人不能有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赌博等。

3、法律要求:

在我国,从事任何行业都必须遵纪守法,同样,当尼姑者不能背负违反国家法律的案件,不能正在打官司,也不能身背债务。

4、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期: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尼姑,还需要经寺院一年以上考察,考察期间要做的事情是: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识等。

⑽ 当尼姑要什么学历

当尼姑不需要学历。

不过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跑去当尼姑,抬高了当尼姑的水准。其他条件有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重大残疾;无婚恋关系,无婚恋向往;能遵守戒律;无官司无债务;18岁以下要父母同意;完全素食。

一般尼姑的生活要求:

1、尼姑持不捉金钱戒,终生不能碰钱。

2、每晚10点开始休息,早上2点就必须起床。一天只能休息四个小时。

3、一天只能吃一次饭,饭菜也十分清淡,过了饭点就不被允许进食。在饭点,所有尼姑一起进食。吃饭时碗不离手,要保持安静,不能嬉笑打闹。碗中的食物必须吃完,不允许剩饭,以免浪费。吃完饭后,尼姑们要把自己的饭碗清洗干净,之后放回原位。

4、寺庙内没有电脑、电视和网络等比较现代化的东西,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5、尼姑们每天的日常除了诵经念佛,就只有修行。寺庙对她们的出行也有着严格限制:尼姑和修行的出家者,平时不得外出。如果真的有事,常住则会安排人统一外出。

6、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以后,尼姑们会在一段时间内外出“行脚”,她们中的大部分会有长达半个月的修行时间。两周左右的修行,她们需要长途跋涉,走完差不多600多公里的路程。“行脚”途中,她们身着僧衣,背上背着锡杖、香炉和生活用品,分为一列,井然有序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