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德州唯美图片
扩展阅读
淘宝图片哪里上传 2025-08-15 14:48:02

德州唯美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07 05:41:41

① 德州的历史谁知道

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最能显示德州特点并使今天的人们赞叹不已的是那些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这些古老的文化正是历史悠久的象征。

德州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西汉末年,群雄四起。公元 21 年,平原人迟昭平(女)聚众数千人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土豪。隋末,夏津县人张金称、武城县人孙安祖、窦建德聚众起义于高鸡泊(今武城大洼),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后建都乐寿国号夏;平原的阿舅军以刘坝道为首领,转战山东各地。平原人郝孝德聚众起义,活动于黄河以北,后投瓦岗军;继窦建德之后,武城县人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屡兴不衰。清末,齐河人朱红灯领导的义和拳(后改称义和团),在平原、齐河一带兴起,遍布冀、津、京,影响全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德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齐河县的贾乃甫、马馥塘,参加了 1921 年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发起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贾、马是本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们于 1924 年在齐河县后里仁庄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党支部。 1926 年,共产党员刘格平在庆云县领导了马颊河罢工斗争。 1938 年,肖华同志率 115 师到本区,以乐陵为中心建立了冀鲁边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本区党、政、军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以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又一次“扫荡”、“蚕食”、“剔块清剿”和国民党中反共顽固派的武装挑衅,保卫了边区,保卫了家乡,使冀鲁边根据地岿然屹立在星棋罗布的碉堡群里,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壮烈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县团级以上干部就有 70 多名。杨靖远、马振华、杨忠、黄骅、吴匡五、徐尚武等烈士的英名辉映着冀鲁大地。解放战争中,全区百万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前,先后有 10 万名青壮年参军,有 50 万民工支前。由乐陵、庆云民工合编的渤海一军分区第一担架团随军服务,历经冀、鲁、苏、皖、豫 5 省,行程万余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模范担架团”光荣称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全区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创造了英勇悲壮的光辉业绩,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和干部,这些人反映了新中国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谱写了德州历史的辉煌篇章,鼓舞人们永远奋斗、前进。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德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州正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② 美国德州州旗图片

③ 找图片出处!急!

姓名: 宋纪妍
本名:沈海欣
英文名:Cindy
生日: 7月23日
星座:狮子座
身高:164cm
体重:45kg
三围:32D、24、35
语言:中、英文

④ 刘新生的个人经历

7月供职于庆云县文化馆,从事摄影创作,,1988年6月调入庆云县委办公室新闻科,从事新闻报道,历任科员、副科长、县委宣传部副科级巡视员职务。1993年1月调入德州地区文联。现任德州市文联协会部部长。国家二级摄影师,副研究馆员职称。
刘新生现为德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自1982年从事摄影工作以来,先后在庆云县举办《庆云在前进》等大型摄影展览10次,1985年举办《刘新生摄影艺术展》、1992年山东电视台、德州电视台报道播出《刘新生和他的摄影艺术》新闻片。
1988年拍摄的作品《脊梁》获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农村摄影大赛铜奖。
1987年拍摄的作品《掌声响起来》等两幅入展山东省舞台摄影艺术展。
1982年—1992年先后有两百余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时报》、《德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10余幅作品在专业摄影展上展出并获奖。1987年成立庆云县摄影协会,将庆云县的摄影事业和摄影成绩推至高峰。
1985年—1992年连续拍摄庆云古枣树《沧桑阅尽又一秋》专题,记录了庆云古迹唐枣的变化。作品收入《齐鲁风情》书籍,在国内外推介庆云旅游标志性古迹。
刘新生的摄影镜头注重德州市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记录,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生态低碳、和谐宜居的新德州,有力的向国际、国内展现了中国太阳城——德州这座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近年来,每年都要组织两次大型摄影展,每次都是万人瞩目,他用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把古城德州唯美的展示给世人,赢得了中外宾客对德州的赞美。
缔造大美德州
2007年11月底,德州创建中国旅游城市。当验收小组来到德州市城市中心广场,他们惊讶了:中心广场万人攒动,争相观看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举办的《魅力德州摄影展》,展出的500幅2米宽的大幅图片,内容涉及了德州市几乎所有的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这是几天都转不完的景点,却被摄影家们用艺术语言浓缩再现了,而且每一幅作品都是景点最美时刻的展现,历史加上艺术,验收组被征服了!
那年,刘新生被评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工作者”。
2008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刘新生在会展中心举办了大型摄影展,形象再现了德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2009年他组织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摄影图片展”集中体现了德州60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建等多方面的成就。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德州召开,刘新生在太阳谷举办了“中国太阳城,魅力新德州”大型摄影展,把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太阳城用最形象的语言介绍给国内外政要、嘉宾。2011年春天,德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刘新生组织的《和谐幸福,大美德州》大型摄影展在美丽的明月湖风景区展出,一幅幅反映德州卫生、文明、发展的精美摄影图片吸引着全国卫生城市验收专家……
刘新生用光与影缔造了艺术世界,那里纯净唯美而又真实。每次大型展出参观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刘新生名气飙升,知名度广泛传播。
定格时代变迁
刘新生不仅是德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还是市文联11个协会的协会部部长,可以说包括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杂技、戏剧、曲艺等文艺创作在内的整个文艺资源都集中在这里,刘新生多年来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在德州文艺百花园中劳作,为社会、为市民酿造着甘甜的蜜汁。
刘新生1982年从摄影专业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庆云县文化馆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相机不离身。由于工作出色,1987年调到庆云县宣传部负责新闻宣传,1992年又因摄影成绩优秀被选拔到当时的德州地区文联,三十年摄影路,三十年风雨路。刘新生说用相机记录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是自己的责任,“做不好就是失职,历史瞬间是不会重现的”刘新生如是说。
这种“责任感”像一条绳索绑缚在他身上,使他既充实又痛苦,疲于奔命般的奔波在鲁西北大地上。刘新生父辈就是人民的“老黄牛”,他用朴实的语言教导孩子“干好工作,别让人说。”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让刘新生记忆和力行至今,激励着他成长为高级职称专家、德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近年来,刘新生拍摄制作了20余部外宣品,件件都是精品。拍摄的画册《中国德州》获得山东省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山东省对外宣传一等奖。
甘做人民义工
有时候和他开玩笑:“你这么拼命,拿多少奖金啊?”刘新生总是淡淡一笑:“我是义工”。是啊,摄影家协会是一没编制二没经费的,要想发展全凭自己人格的魅力,刘新生的照相器材是自己的,车是自己的,连组织大型活动时经费也是自筹的。
作为艺术家,刘新生的艺术作品平实、沉稳、厚重、大气,题材上侧重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他很少聚焦花花草草,他关注的是人文情怀,基层和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1988年他的《脊梁》获得中国农村摄影大赛三等奖;2005年的《两小无猜》获得中国京杭大运河摄影大展金奖;2011年《德州少儿杂技》摄影专题获齐鲁第二届当代摄影展优秀奖等等。30年来,刘新生在省内外摄影展览、大赛上获奖百余次、发表作品几千幅。
刘新生镜头下的拍摄题材较为广泛,从人文风情、风景名胜、会议新闻到文艺体育,但哪个是自己的主攻方向呢?在较长时期的探求之后,终于有了答案,那就是生态摄影,而德州美丽的自然生态为他提供了最佳的摄影素材。
刘新生作品总是与时代同步,他的脉搏总是和家园的脉搏一起跳动,他总能奏出时代的强音。

⑤ 德州电锯杀人狂头像

这张怎么样?个人觉得如果您是真心喜欢Ed Gein的话看您喜欢那种风格了,但是如果您只是对杀人狂感兴趣或者都喜欢我觉得您可以使用Hannibal的图片作为头像他的图片不像Ed Gein的头像那么血腥暴力很内敛比Ed Gein的图片适合作为头像一点。

⑥ 德州市图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5%C2%D6%DD%CA%D0&z=0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5%C2%D6%DD%CA%D0+%B5%D8%CD%BC&z=0

⑦ 河北霸州在德州的哪个方向

霸州市在德州市的正北方向,开车距离有232公里。

⑧ 德州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 海岛金山寺景区第3名

  •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海岛金山寺景区

  • AAAA级景区

  • ⑨ 德州黑陶的发展史

    德州黑陶史(该部分内容由德州黑陶创始人王宪利大师于2011年亲自编写,所有内容已经过多方考证,实事求是,以正视听)
    德州是现代中国黑陶的发源地,是古代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古代氏族部落以本部落发明而得名,如“神农氏”“有巢氏”等,德州又是古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是1928年首先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被发现,而中国首次发现的新文化类型以当地的地名命名,故山东黑陶得名龙山文化。在德州的齐河、禹城、乐陵、庆云、德城区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有20多处德城区(在陈公堤口村西边铁路桥洞铁路东面北300米的水沟南侧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鬲、盆、罐、杯等,其中最典型的是被称为龙山文化典型代表的蛋壳陶杯(蛋壳陶手工在陶车上手拉坯制成,其厚0.3-1.2毫米,薄如蛋壳而得名),蛋壳陶杯是当时的最高级的祭祀礼器,也是古今拉坯制陶的最高水平,蛋壳陶的出现表示原始宗教的萌生,也是人类从渔猎走向农业,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的象征。
    德州从商周到宋代以前的窑址,目前尚未发现。
    德州在宋代曾是一个很有影响陶瓷产地是中国最先进的瓷窑之一,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名窑分布图上就有德州窑,许多陶瓷专着中也提到宋代德州窑,宋代德州窑属磁州窑以烧制当时最具先进水平的釉上彩(红绿彩),也就是宋加彩而闻名于世,中国釉上彩始于宋代也是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种类,兼烧绞胎及刻、印、划花及白地黑彩、花瓷器。并烧制黑陶,2007年市委市府组织考古人员进行发掘主管文化的副市长李艳华市文化局局长范广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共发现窑址两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器皿等,其中红绿彩人物及绞台瓷最具特色,绞胎始创于唐代,属陶类而德州的宋代窑则进一步发展为绞胎瓷,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德城区的古代尉署街、水市街(今胜利街)也就是现在的液压元件厂周围,遗址占地8.7公顷。
    元、明、清到民国民间则以烧制民用生活用具为主。但在建筑用陶上则有很大发展,德州的官办砖窑则进贡到皇宫并做为长城用砖,窑址在今南郊窑上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在德州出土的砖有明代的官司印,如“大明成化十七年德州造”“大明成化十九年德州造”“大明正德十年德州造”等。
    上世纪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德州古代黑陶制作工艺,通过德州于官屯乡芦庄村的裴振泉聘请了民间艺人寇维军、马淑荣,做技术老师,建立了德州市工艺美陶厂,厂址选在德州西南郊运河东岸的芦庄,德州第一个生产黑陶的工厂于1979年在芦庄成立,芦庄成了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王先峰为首任书记、赵文海为首任厂长(属市、乡、村三级联营)。厂址建立在一个废弃的养猪厂里,猪舍改为生产车间,饲料室改成了原料加工车间,当时以生产工艺花盆为主,俗称花盆厂,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1981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市政府投资10万元,在原厂址的北西两边进行扩建,由此厂的规模从北南30多米扩至100多米,东西的100多米扩建到200多米。扩建后的厂址距西边的京杭大运河仅100多米,这一时期的产品称“德州芦陶”,底部有“德州芦陶”的印章。
    1983年4月3日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黑陶艺术,德州市调寇维军、马淑荣、王宪利(先利)、许长霞、马月英、赵秀俊组建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所址建在供销学校南,于官屯乡木器厂食堂和宿舍的八间平房里,也就是现在的新湖南路130号。1983年底研究所招进了十几名工人以生产花盆为主,1984年由寇维军老师设计的黑陶工艺品获山东省旅游产品优秀奖,由此研究所也成为省旅游局的会员单位,这时期生产的陶器底部印有“德州陶”的印章。
    1984年寇维军老师调离研究所,由于王宪利(先利)负责研究所的全面工作并继任设计,王宪利首先把以生产工艺花盆为主,转为以生产黑陶工艺品为主,并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在广州出口交易会上被美国人定购。胡耀帮总书记来德州视察时,对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大加赞扬,市领导把研究所以外东北角的土地划拨给研究所使其成为方形。这一年研究所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黑陶并获基金会颁发的由邓小平、廖承志、康克清签发的证书,这也是德州到目前为止唯一的证书,证号:NO.0000738现由刘贵田保管。
    1985年为进一步开发新品种和培养技术人员,王宪利辞去了行政职务,局里派刘贵田来担任所长,王宪利任技术所长,这一年王宪利、马淑荣研究的黑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工艺美术专家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石可先生把刻陶(刻陶是在烧好的成品上进行刻划的一种技法)技法传到德州,后来孙鸿璋又发展为微雕,纪金海1988年调入研究所后主要从事刻陶工作,其作品“甲古文”“火神”在中国群众文艺上发表。
    1986年研究技术力量进一步提高,花色品种也以达到200多件、省市媒介多有报导,王宪利、马淑荣设计制作的黑陶荣获山东省第一届旅游品有奖设计大赛二等奖。这一年以王宪利、马淑荣、郭世燕设计制作的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展出,一时轰动上海,这次是首次使用“德州黑陶”之名。王宪利于1986年设计制作的双龙瓶日后后被德州市教育局收入《德州简史》教科书中。
    手拉坯蛋壳陶是黑陶手工技艺中的巅峰,严格来讲厚度为0.3mm~1.2mm,0.3mm通常仅在瓶口最薄处能够达到。0.3mm的厚薄是手拉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王宪利于1986年实现(也是目前人类唯一一位实现)了通体0.3mm且通体镂空,器高10cm。该作品于1987年在送往北京展出途中损坏,经石可老师修复后展出。
    1987年1月15日王宪利设计制做的300件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展出,为了这次展出成功市委书记尚荣华、副书记贾玉水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展出期间市委副书记贾玉水到北京领导展览工作,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导了此次展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国务委员黄镇、着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及着名的艺术家赵朴初、尹瘦石、黄永玉、及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观看了展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谷牧副经理高兴的提了“龙山新风”从此“德州黑陶”誉满天下,并引发了全国性制作黑陶的热潮,形成了现在中国黑陶文化产业。
    这一年王宪利创作的黑陶作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选为国礼,并为李志念主席出国访问制作主要国礼,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将15件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
    1987年王宪利设计的作品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
    1988年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在全国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大会上获大会唯一奖项表扬奖,并为钓鱼台国宾馆设计装饰品和黑陶台灯。
    1989年德州黑陶参加法国巴黎科技发明博览会,王宪利、纪金海、王宪增的作品荣获银奖。
    1991年王宪利、徐勇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其中由王宪利设计制作的仿宋代梅瓶(高90cm),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条案上。从1984年到1990年期间中央、省、地、市先后向研究所投资58万元,来加强工艺美陶研究所的建设,从1979年建厂到1993年期间中央及省各级领导,胡耀帮、邓友梅、梁步庭、赵志浩、来所视察工作,地、市领导王殿臣、吴振起、李荣振、成师农、尚荣华、贾玉水、赵德政为“德州黑陶”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促进了德州黑陶的发展。
    1993年王宪利外出学习。
    1998年研究所改制为博古斋工艺品有限公司。
    2009年德州市把黑陶研究所授于王宪利,也就是德州先利黑陶研究所,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改制后德州出现了多个生产黑陶工厂和个人工作室。
    王宪利1994年在传统黑陶的基础,发明了无釉开片陶、彩云陶、玛瑙陶、古铜陶、紫檀陶,无釉开片陶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成为中国黑陶的里程碑。彩云陶获山东2005年山东陶瓷精品大赛一等奖、山东青年陶瓷创新评比一等奖,2006年荣获中国第八届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银奖。古铜陶获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品设计大赛优秀奖。并不断探索蛋壳陶的制做技法,从古代的二十多公分提高到一米多高,蛋壳陶2005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品设计大赛金奖,2006年山东创陶瓷创新大赛一等奖,2009年首届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展二等奖,2010年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
    古铜陶,2005年山东陶瓷精品大赛优秀奖,首届青年陶瓷创新大赛优秀奖。
    2010年,无釉开先黑陶、蛋壳陶、双获中国首届黑陶艺术精品展金奖,共占据全国金奖的一半。
    山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香港名人杂志、名家杂志、美术报及齐鲁乡情、齐鲁周报多次报导。他的制陶技术收入中国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陶瓷制做大教本中”。
    2008年北京奥组委选定王宪利的古铜陶鱼鳞小花瓶作为垒球项目的奥运礼品,也是全国唯一的奥运礼品,
    2009年王宪利协助市政府向中国陶瓷协会“提出中国黑陶城”的申请,2009年5月中国陶协副秘书长毛增印,在德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史好勤部长、赵兴副部长的陪同下考察了德州黑陶产业,毛增印副秘书长回北京后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作了汇报,以后德城区副书记闫书德文化局长吴海荣,多次去中国陶瓷协会商淡,在2009年10月10日,中国陶瓷协会会长何天雄,副会长傅维杰,副秘书长张彩华,故宫博物院王莉英等组成专家考察团来德州正式考察,专家对德州黑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充分肯定了王宪利的创新成果,专家评定无釉开片陶填补了世界陶瓷的空白。又提出了研究无釉开片黑陶的新课题,通过全面考察正式决定授予德州“中国黑陶城”的荣誉称号,同年中国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在齐河成立,它是全国唯一的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成立的黑陶专业协会。刘浩当选为会长、王宪利当选副会长,王志水当选为常务副秘书长。
    2010年4月14日王宪利经几个月的试验终于攻克了由专家组提出的无釉开片黑陶的新课题,又一次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无釉开片黑陶难点在于不但是无釉开片,而关键的技术难题是黑陶的开片必须是开浅色的线,黑色的线和黑陶成为一色则无法显示开片纹理,但黑陶是在烧好后密封深碳形成的这种工艺无法在同一器物上产生两种颜色,所以要烧成开片黑陶应必须必改变烧制工艺。因此无釉开片黑陶应独立为一个品种。
    王宪利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克服种咱难题成功的研制出了无釉开片黑陶,无釉开片黑陶不但解决了黑陶开片难题,而且还解决了胎无法烧黑的难题,是真正胎里胎表都黑的纯黑陶,从此失传了几千年的真正黑陶工艺在德州正式恢复。无釉开片黑陶是黑陶领域的最高水平,2010年在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中,无釉开片黑陶荣登金奖之首。
    齐河黑陶以刘浩代表,刘浩黑陶起源于1988年,刘浩黑陶把德州黑陶的留线刻法改成了不留线刻法,使图案更具立体效果,造型则取青铜器玉器等器物造型的特点,器型宏伟华丽。
    并经中国陶瓷协会备案,申请了“中国黑陶研究所”,刘浩成功的在法国巴黎举办黑陶展,使黑陶在国际上又一次引起轰动,以后又在日本举办黑陶展并被日本奈良博物馆收藏,2009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举办了特展。
    2009当选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首任会长,在中国陶瓷协会的支持下2011年成功的组织了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在精品展中刘浩获得最佳成就奖,王志水获一项金奖,王宪利获二项金奖,我市黑陶共获得了四个金奖的三个。
    刘浩的黑陶工艺流传到龙山、日照、馆陶、聊城、山西、陕西等地,这些地方都在沿续刘浩黑陶的风格,并没有重大突破。
    刘浩先生的作品曾获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多次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荣获大奖,被国际国内博物馆收藏,2011年获中国陶瓷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在德州从事黑陶艺术创作代表人物还有:
    王志水 男 齐河人,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从事黑陶创作二十多年,以浮雕见长,作品获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代表作浮雕松竹梅花瓶。
    孙鸿璋德州最早从事刻陶的人,擅长黑陶微雕细致入微,字最小到毫米,到现在无人超越。
    秦吉良是继孙鸿璋之后黑陶微雕优秀艺人,代表作有“澳门基本法”及黑陶印章的刻制,在社会上影响较大。
    刘欣刻瓷从师于着名刻瓷专家李梓源,其先刻后烧工艺独到,2010年被评为山东陶瓷艺大师。
    刘文斌 夏津人 以烧制黑陶大瓶为主,其现在市上销售的大瓶都出自其手。
    德州黑陶发展历史的图片资料由着名摄影艺术家徐洪铎拍摄并保存。
    (以上各奖项以原件证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