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说封面图片古风素材
这张满意再做另一张。
Ⅱ 谁有好看的封面图片
有很多图片的。建议可以去中国素材网去搜搜。
Ⅲ 谁能帮我在起点的小说做个封面插画高手们~~~书名是《青眼高歌俱未老》
累死我了````首先声明,我不职业的````我也是个业余写手```
你那本书```写的还不错````至少我粗略的看了一下```虽然没有太多时间看下去```但是文笔还是不错的````在这里送你个祝福````坚持就是胜利```千万别学我````进宫了20来本书!给你做了三个不同风格的封面```你自己挑选一下吧````一会在去给你的书砸11票```全当鼓励了````我QQ294792777```如果有兴趣交流下```我也欢迎`````封面存到了我的QQ像册上了```你自己上去看下吧```在小说封面里!
Ⅳ 求古风封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可人可物可景。 文为 东施记事,耽美向。 高分悬赏,qq 2585220906
你是第五*(这个字不会打)么?
加你了~我是Elaine
你上线就狂Q我吧~
~~~~~~~~~~~O(∩_∩)O~~~~~~~~~~~~~
有很多微信小伙伴想要让自己的朋友圈个性封面图片更加有创意,应该从哪里找到这些图片素材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部分2018好看的朋友圈封面图片,喜欢的用户保存拿走。
好看的微信朋友圈封面: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微信个性封面图片大全”的全部内容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Ⅵ 巴金《春秋》内容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一共是三本,分别是《家》《春》《秋》,关于这三本书中的后两本内容解释如下:
一、介绍后两部书的主要内容:
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从封建家族后继人的堕落上以及从封建观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后衰败。主要情节是:经过一系列事变之后,克明和觉新虽然还想维持高家的门面,但它已经到了千疮百孔、无法挽救的地步。克明的儿子不争气,克安、克定公开纳妾宿娼,克定的女儿淑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杀。克明死后,克安、克定闹着分家,最后将高公馆卖掉,各家搬出另觅住处,高家彻底崩溃。《秋》是解剖封建社会教育弊病的一本书。巴金在揭示这种愚昧、专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灵魂的同时,又深入地提示了这种反动教育在怎样地一步步地伤害那个时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对万恶的封建制度杀害下一代的血泪控诉。
二、补充解释:
1、补充解释《家》的内容:
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腐败现象十分厌恶,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补充解释《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着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Ⅶ 我在起点小说网上发表了小说《白氏春秋》,现求封面,要求限120x150像素的小于20K的JPG图片。
做好了~
看看可以么?
Ⅷ 初中历史:夏,周,西周,春秋,战国,秦,汉 的文化
http://blog.csdn.net/feijj2002_/archive/2006/04/20/670573.aspx
Ⅸ 求言情小说的封面图片素材,现代古代都行,最好不要人物的,谢谢。
Ⅹ 《春秋》与《吕氏春秋》有什么差别
《春秋》与《吕氏春秋》的差别如下:
1、作者及成书朝代不同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一本记传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编写的相当于网络全书一类的文集,几乎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涉及,内容五花八门,而且编排的组织体系非常的严密。
2、宗旨不同
《春秋》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徐复观先生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
而《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是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而进行理论准备。
3、历史意义不同
《春秋》虽然不是历史学着作,却是可贵的史料着作,因而对于研究先秦历史、尤其对于研究儒家学说以及孔子思想意义重大。
从史料学的角度利用《春秋》不仅符合《春秋》性质的本来,而且比将它视为“断烂朝报”的历史学着作更具价值。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网络全书似的传世巨着,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