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
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这首诗的意境引自《华严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1)一树一菩提图片唯美扩展阅读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
传统的佛学经典语论中,被世人熟知的有这样一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说的大概是: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佛学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那许多高深的哲理是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年轻的思想所无法参悟的。
⑵ 菩提本无树,一叶一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花世界叶菩提《华业经》说:佛土五色茎花世界叶《梵网经》卷谓:卢舍佛坐千叶莲花化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其每叶世界释迦佛化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俗语花花世界源于花花世界般形容繁华尘世间。
⑶ 一树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一树一菩提”是来至佛学“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
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悟出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
很多学佛的朋友都喜欢将这句子吟在口中,放在心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感悟。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朋友知道这句诗,但是“一树一菩提”其中的深意,您知道吗?“一树一菩提”的出处又是哪里呢?
这句名句来自于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简单的句子中传递的信息却不简单,长时间来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听过这句子或这首诗,很多朋友都产生了一种自我很渺小的感觉。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由最基本的细节所构成的,包括我们以及身边的人。每一个人都不能摆脱这样一种状态,无法逃脱生老病死。可是,虽然我们渺小,却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一旦看破万物,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也就超脱了。
不知道君满不满意!望追问!
⑷ 一树一菩提·一人一世界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的重点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⑸ 菩提树图片
菩提树是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脉三出;叶柄纤细,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具体如下图所示:
(5)一树一菩提图片唯美扩展阅读:
1、“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树下“成道”,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在中国也有深远的影响。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2、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25℃时生长迅速,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冻;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菩提树幼林在热带地区(水分充足的地区)生长迅速。
⑹ 一树一菩提,菩提什么意思
一树一菩提,这里的菩提是觉悟,开悟的意思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1、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2、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4、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5、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6)一树一菩提图片唯美扩展阅读:
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原文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⑺ 是一树一菩提还是一叶一菩提
一、是 一树一菩提
“一树一菩提”和“一叶一菩提”出处不一样,“一树一菩提”出处是《心是莲花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
二、《心是莲花开》全诗:
心是莲花开
作者:莲花佛灯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心是莲花开 心是莲花开
(7)一树一菩提图片唯美扩展阅读:
《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一花一世界(亦称一花悟世界)一句诗句,包含浓厚的哲学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世界
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俗语
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喧嚣繁华之地,尘世间。如俗语花花之界源于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说岳全传》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夺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众所住的花花世界。”
⑻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首《天真的预言》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
天真的预言,
参悟千年的偈语 意思是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虽然都是很平凡的事物,却代表了全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_^
⑼ 一花一草一世界,一草一木一菩提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念一清静,一笑一尘缘,心是莲花开。”
若即还离的疏远,是有意的淡漠?是无心的冷落?当虚伪掩饰了真诚,当随性代替了执着,搁浅的,是灵魂深处的相知与默契,是执手风雨的相惜与珍爱;辜负的,是此生冥冥注定的遇见,是轮回中虔诚修渡的尘缘。
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表达不完美。有一种爱,明知道要放弃,却不甘心就此离开。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躲不掉。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
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缘是心诚则灵的秘籍,缘是上天注定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终须求。诚心交往,真挚投入,真心付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也就有缘也有份。否则虚情假意,阳奉阴违,有缘也无份。万事万物中,缘起缘落。
有些人只是我们的过客,如流星划过天际,又寂寂地按它自身的运行轨迹杳然而去。有些事只是昙花一现的亮丽,可遇不可求。红尘,说到底不过是万丈,所以,不笑红尘,因为红尘本就是如此。笑一笑,抬起头,依然云淡风清,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暂时过不去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