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唐朝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内部布局,要详细一点,最好有图
太极宫:
兴庆宫历经扩建,宫城占地东西1080米,南北1250米,总占地2016亩。平面为长方形,由一道东西墙分隔成北部的宫殿区和南部的园林区(和太极宫、大明宫南北相反);共设有六处城门:西垣偏北——正门兴庆门,西垣偏南——金明门;东垣与兴庆门相对——金花门,东南隅——初阳门;北宫垣居中——跃龙门;南垣居中——外垣为通阳门、内垣为明光门。
北部宫殿区:
兴庆殿建筑群:坐北朝南,前部有大同门,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其后为大同殿,再后为正殿兴庆殿,最后为交泰殿。
北门跃龙门内中轴线上,正殿为南薰殿,宫城东北部有新射殿、金花落等建筑。
南部的园林区:
以龙池为中心,池东北岸有沉香亭和百花园,南岸有五龙坛、龙堂,西南有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的隐华植物,池南岸还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东宫垣东侧有夹墙复道与大明宫、芙蓉园相通。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个词条。
B. 谁能提供一张唐朝皇宫的地图
不是大明宫的话,那就是太极宫。太极宫,是隋唐长安城宫城之一,与兴庆宫、大明宫统称三大内。 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
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太极宫平面图如下:
(2)唐朝的建筑实拍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历史地位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着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
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听政,这里仍保留着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
都城长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沟通往来。
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 凌烟阁因功臣图形于其中而有名,它是功臣的画像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曾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二十四人图形,表彰其政绩以及辅弼之功。这就是所谓的“凌烟 阁二十四功臣”。
其实唐代图形功臣于此阁共有三次,除贞观年间的一次外,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又为功臣郭子仪、李晟等画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九月,总汇前代功臣褚遂良、李光弼等二十七人图像,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遴选。
第三次是在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七月,绘唐初以来“堪上凌烟阁功臣”王蛙如、岑文本、李岘、马周、马遂等三十七人图形,“立阁图形,荣号凌烟”。
图形凌烟阁成为唐朝褒奖功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陕西省麟游县文化馆还藏有宋人游师雄摹刻的唐凌烟阁功臣画像残石,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大唐帝国的许多荣登此阁的名臣。
C. 唐朝长安有什么着名的建筑
有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大慈恩寺等。
1、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大明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由大明宫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明宫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3、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4、青龙寺
青龙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上。唐时为长安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
唐龙朔二年(662)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成为唐朝皇家护国寺庙,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寺。
5、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着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
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明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雁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雁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龙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慈恩寺
D. 唐朝的宫殿是什么样子的
“九天阊阖开宫殿”,从唐代的古诗中,我们就能够想象出盛唐时期宫殿楼阁的气势恢宏。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的《文物奇遇记》就让我们通过唐代壁画中的阙楼图,亲眼看看唐代建筑究竟是什么样子。
《懿德太子墓阙楼图》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珍品馆中,它高约280厘米,宽约280厘米,是唐代壁画中保存最为完整、画面篇幅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阙楼。这幅图不仅是唐代建筑绘画的精品,也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图像资料,因此十分珍贵。整幅画以门阙构图为主体,三座阙楼一起组成了“三出阙”的形式,这也是唐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
陕西历史博物馆宣教部庞瑜:“这幅阙楼图最为珍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目前壁画中发掘的,唯一可以体现唐代宫殿建筑的影像资料。这个阙楼在唐代属于礼制性建筑 ,文武百官上朝前或者下朝后走到阙楼时,都要进行反省,所以‘阙楼’的这个‘阙’,也可通‘缺点’的‘缺’。”
阙楼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如今许多唐风建筑都深受它的影响。比如,在西安着名景点大唐芙蓉园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建筑形式。此外,据工作人员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设计之初也受到了阙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