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姓戚龙字的唯美图片
扩展阅读
2m以下图片的像素是多少 2025-09-23 00:22:51

姓戚龙字的唯美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05 20:14:02

1. 我姓戚却不能与你齐心 我姓戚却对你深爱不弃 我姓戚却从未想过将你抛弃 我姓戚却期盼不到你归来 求做

坐着玩,满意望采纳!!!

2. 最好看的龙图片大全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神异生物。

龙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2)姓戚龙字的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

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3. 戚在百家姓怎么读

qī。

戚姓由来: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故戚氏后人奉孙林父为戚姓的得姓始祖。

(3)姓戚龙字的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戚姓名人:

1、戚衮(519—581),字公文,盐官袁花(今海宁袁花镇)人。梁简文在东宫,召戚衮讲论。戚衮神采自若,对答如流,梁简文深加赞赏。不久封员外散骑侍郎,又改任员外散骑常侍。敬帝承制,戚衮出任江州长史,并随沈泰镇南豫州。

沈泰投奔齐朝时,逼戚衮与他同行,戚衮后从邺工逃回。他又随程文季北伐,吕梁军败,戚衮沦落于周,久而得归。仍兼国子助教,封中卫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左建十三年死,死时六十三岁。

2、戚同文(903年—976年,一说912年—985年),字同文。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人。生于唐朝末年,五代至北宋初年着名的教育家,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创办人杨悫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在睢阳学舍办学,人称戚同文为“睢阳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戚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戚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戚同文

4. "戚"在姓氏中怎么读

戚,读音作qī。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207位。

戚姓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戚姓来源比较纯正,出自其他源流的戚姓人与戚姓的主源相比,无论是影响还是人口都有很大差异。

在《春秋》一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书中并附注说: "戚,卫邑。"这个地方就是后来中国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故戚氏后人奉孙林父为戚姓的得姓始祖。


(4)姓戚龙字的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戚姓来源: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的封地戚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所以戚氏族人大多尊奉孙林父为得姓始祖。

2、源于官位,出自春秋真纳国时期军制戚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戚卫的后裔子孙中,又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为姓氏者,称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蒙古族、傣族、土家族、侗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戚氏族人分布。

5. 戚姓女孩名字大全戚姓女孩最潮名字

导语:戚姓,是我国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排行在百家姓第33位。历史上戚姓名人无数,着名的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汉代人物戚勰,以及汉高祖宠姬戚夫人等。若姓戚的朋友家里添了女娃娃,那么,你知道戚姓女孩起名怎么起吗?如何为戚姓女孩起最潮的名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戚姓女孩名字大全。

戚姓女孩起名最潮
戚姓的起源
1、戚氏源于姬姓。
其源流分为前源与后继两个时期,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高阳氏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传至三世祖清迎赐姓姚又以姚姓传世,至三十六世姚辅国之子玉星配姫寿昌之女腾英又被赐姓姫,以姫姓传世,至四十二世康公楚宋交战桐柏山卫侯命公往说,兵罢和平20年。
2、源于官位,出自春秋真纳国时期军制戚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戚卫的后裔子孙中,又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为姓氏者,称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1).满族尼沙氏,亦称倪沙氏、尼察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辽宁开原)、乌苏里绥分(今黑龙江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戚氏、倪氏等。
(2).满族齐达哷氏,亦称戚代勒氏,满语为Cida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戚氏、齐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蒙古族、傣族、土家族、侗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戚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6. 金庸武侠中,哪些人的绰号带有龙字

行走江湖中,需要响亮的绰号,这样才能够让别人记住你。金庸笔下霸气的绰号,还当真不少,如九指神丐、千变万劫、星宿老仙,这样响当当的绰号,想让别人忘记都难。

金庸笔下的绰号虽然很多,但若论霸气,名字应该有一个龙字,这样的绰号,给人一种震慑,让敌人畏惧三分。小编仔细翻阅,冥思苦想,发现这七个人,绰号都带有一个龙字,而且最奇怪的,有两个人武功诡异,却可称为真龙,这七个人都是谁呢?

金庸笔下七人带龙字的绰号,分别是鬼门龙王沙通天、紫衫龙王黛绮丝、独眼神龙单铁生、风火神龙封万里、陆地神龙言达平、飞天神龙柯辟邪。紫衫龙王和鬼门龙王,这两个人的武功比较诡异,属于水中高手,若论水战,其余五人自然不敌,而且龙能入水,所以黛绮丝和沙通天可称为”真龙“。

7. 戚姓的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海州堂。

8. 戚的繁衍播迁

戚姓发源于河南濮阳,战国时卫国灭亡,戚姓子孙有避居今山东、江苏间地者。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有宠姬戚夫人,她是济阴定陶人,可见在秦汉之际,已有戚姓落籍于鲁西南。并有以中尉封临辕侯的戚鳃,其子孙袭爵,荣耀非常,传至七世孙戚少时改封为关内侯,关内侯是秦汉时的爵名,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封地,而有封户,戚少子孙遂落籍今陕西西安。东汉至魏晋时,繁衍于江苏、山东间地东海郡的戚姓人丁兴旺,族大人众,昌盛为戚姓东海郡望,并为此为中心,在魏晋南北朝时分衍至安徽、江苏南部、浙江等地。隋唐两代,戚姓已广布黄河中下游各省,今山西、河北均有戚姓人落籍。唐末五代的动乱,导致北方戚姓再次徙奔江南,今江苏、浙江成为戚姓人的首选之地,湖北、湖南、四川、江西也有戚姓人散居。两宋时,戚姓繁衍之中心移至今浙江金华和江苏常州一带,其名人辈出,世代书香,为后世所敬仰。元代以后,戚姓散居于华东、华南各省,连西南之广西、云南等地也有戚姓人入居。明初,山西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此际,戚继光之先祖仕宦山东,遂由祖籍濠州定远(今属安徽)定居东牟县(今山东莱芜)。明末,戚姓有渡海赴台者,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北、湖南之戚姓入迁今四川、重庆。清康熙年间及其以后,有山东半岛之戚姓渡海经旅顺岛入迁东北三省。历民国至今,戚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戚姓约占全国汉族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65%≈30.76万)。

9. 求繁体龙字的楷书,隶书,篆书,行书图片各一张

一、繁体龙字的各种写法

1、行书写法


二、龙的繁体——龙的基本信息

拼音:lóng;部首:龙;四角码:01211;仓颉:ybysp;86五笔:uegd;98五笔:uegd;郑码:SI;统一码:9F8D;总笔画数:16;笔顺:4143125111515111。

三、龙的基本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

4、姓。

(9)姓戚龙字的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龙的组词

一、龙珠 [ lóng zhū ]

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

二、飞燕化龙 [ fēi yàn huà lóng ]

形容男子未动情时如新生雏燕,动情后雄姿如龙。

三、喜得龙子 [ xǐ de lóng zǐ ]

非常高兴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龙子''一词一般是对长辈,富贵人家得子的尊称。

四、驭龙宾天 [ yù lóng bīn tiān ]

古代将皇帝驾崩称为崩,宾天等,这个词汇是对皇帝亡故的专属词汇,皇帝驾崩即为驭龙宾天。

五、腾龙换鸟 [ téng lóng huàn niǎo ]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10. 百家姓戚姓氏源流

百家姓戚姓氏源流

戚姓应该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戚姓氏源流,欢迎大家观看!

一、姓氏源流

戚(Q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戚姓源于姬姓孙氏,起源于春秋时期,戚姓的始祖是卫国大夫孙林父。春秋时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子孙称为孙氏。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孙林父因在国内失宠,先后出奔晋国和齐国,卫殇公时归国,受封于戚邑(今河南省濮阳市戚城)。当时,戚邑是晋、郑、吴、楚各国交通要塞 ,濒临黄河,有险可据,平原沃野,堪称乐土。孙林父的支庶子孙恋居戚城,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因此,戚姓的姓源只有一个,即孙氏的戚邑。后卫国灭亡,戚姓族人逃往东海,形成望族。

得姓始祖:孙林父。追溯起来,戚姓应该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戚姓是发源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姓氏,关于戚姓的来源,据《万姓统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在《春秋》一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孙敖会晋侯于戚。”书中并附注说:“戚,卫邑。”这个地方是后来中国戚姓的发源地。现在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故戚氏后人奉孙林父为戚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戚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庙东,今无)戚员外家。戚员外见刘邦相貌堂堂,将来必富贵,就把其女儿戚姬许配给他。戚姬姿容艳丽,袅袅婷婷,刘邦一见倾心,遂当晚拜堂成亲。戚姬后来生有一子名如意。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入宫。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说他酷肖自己,甚为宠爱。如意10岁时,封为赵王。刘邦晚年,疏吕后而宠戚姬,当时,戚夫人常随刘邦外出打仗,而令吕后守候宫中。刘邦以太子刘盈性软弱,欲废之而改立赵王,因大臣固争,而未能如愿,由是吕后嫉恨戚姬及赵王。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大权独揽。她下令将戚姬囚禁。剪去她的头发,颈上再给她戴上铁锁,穿上罪人衣服,罚她舂米。戚姬儿子虽封为赵王,但远在河北不得相见。她常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吕后为绝后患,遣使召回赵王,欲杀之。惠帝知母后意,乃亲自迎赵王入宫,同起居共饮食吕后未得其便。一日惠帝晨起出射,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吕后闻其独居,使人携毒酒强迫赵王饮下而毒杀之。接着以酷刑加戚姬,断其手足,挖其双眼,又熏聋双耳,药哑喉咙,扔到猪圈里,称之为“人彘”。惠帝知是戚姬,悲痛欲绝,病年余不能起,使人对母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我为太后之子太后所为如此,我将何以治天下。”从此纵情酒色,不问政事。戚姬被害,戚家被剿,为避族灭之祸,戚姓人曾改姓齐,迁徙别居。汉文帝刘恒即位,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家寨修庙宇,超度亡魂,戚家人才复原姓。当今戚姓的人口不多,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省东海郡,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三、历史名人

戚 勰:汉代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被封为表临侯,显赫多年,他的爵位一连传了七代。

戚 衮:字公文,南北朝时吴郡(今江苏省)盐官人。祖显,齐给事中。父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戚衮少聪慧,游学京都,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一二年中,大义略备。年十九,梁武帝敕策《孔子正言》并《周礼》、《礼记》义,衮对高第。仍除扬州祭酒从事史。就国子博士宋怀方质《仪礼》义,怀方北人,自魏携《仪礼》、《礼记》疏,秘惜不传,及将亡,谓家人曰:“吾死后,戚生若赴,便以《仪礼》、《礼记义本》付之,若其不来,即宜随尸而殡。”其为儒者推许如此。寻兼太学博士。梁简文在东宫,召戚衮讲论。又尝置宴集玄儒之士,先命道学互相质难,次令中庶子徐摛驰骋大义,间以剧谈。摛辞辩纵横,难以答抗,诸人慑气,皆失次序。戚衮时骋义,摛与往复,衮精彩自若,对答如流,简文深加叹赏。寻除员外散骑侍郎,又迁员外散骑常侍。敬帝承制,出为江州长史,仍随沈泰镇南豫州。泰之奔齐,逼戚衮俱行,后自邺下遁还。又随程文季北伐,吕梁军败,戚衮没于周,久之得归。仍兼国子助教,除中卫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岁。戚衮于梁代撰《三礼义记》,值乱亡失,着有《礼记义》四十卷行于世。

戚 仲:宋代画家,画院祗候。画山水平远颇工,常于画上反手题其名字。

戚夫人:汉高祖的宠姬,故又称戚姬,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于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女子)人。传说幼好道,父以女诫授逍遥,逍遥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经诵之。年二十馀,适同邑蒯浔。不为尘俗事,惟独居一室,绝食静想,作歌云云。人悉以为妖。一夜,闻室内有人语声。又三日,忽闻屋裂声如雷,仰视天半,逍遥与仙众俱在云中,历历闻分别语。观望无不惊叹。

戚同文:北宋初与范仲淹所创高平学派。戚同文幼年父母双亡,由祖母带着投奔外祖父之家。当时,邑人杨恶教授生徒,戚同文非常羡慕,来到学舍,见到《礼记》,过目成诵,杨葱十分惊异,即收留为徒,不到一年,毕诵五经,很快即远近闻名。当时正值晋末丧乱,他绝意仕进,思见天下统一,因取名为同文。后来依将军赵直,筑室聚徒,讲学于眼阳(今河南省商丘),求学之人,不远千里而来,络绎不绝。高平范仲淹亦闻名而至,依之为学,继而授徒传业,其学更为繁盛,遂形成高平学派。

戚文秀:宋代画家,善画水,史称画水名家。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

戚继光:字符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山东省蓬莱人。抗倭名将,编建新军,加强训练,纪律严明,将士无不用命,所率之军闻名当时,人称“戚家军”。着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茫戎要略》、《武备新书》等书。

戚延龄:明万历年间考中岁贡后,任顺天府蓟州平谷县知县。在任多年,为人正直,体恤民情,后升任蓟州知州。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7月间,蓟州有个壮男名张差,拿着大木棒闯入太子常洛的慈庆宫内,打伤看门者多人,被捕归案。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以张差“有疯癫”奏于皇帝,遂有“挺击之案”。朝廷遂下文到蓟州,命令戚延龄查清案情。戚延龄知案情重大,若不设法排解,势必兴起大逮捕,不仅张差有灭族之祸,还要株连很多无辜的百姓。于是,他便奏报张差得“疯癫”前后的经过情况。朝廷根据他的奏报结案,只判处张差一人死刑。戚延龄因此颇得蓟州百姓的敬重和称颂。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省上虞人。曾赴美国留学,人加利福尼亚斯但福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16年(1927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赴浙江大学任教,兼代理外文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3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着有《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译有菲尔丁:《汤姆·琼斯冲》(合译稿本),稿本有《论汤显祖与(牡丹亭》、《读(红楼梦)笔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试译》等。

戚庆隆:当代着名书法家。曾任淮安市书协主席,今移居南京,其魏碑楷书相当精彩。耿立军,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名家,现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得力于王铎、傅山大气、拙重。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姓谱》记载:“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

东海郡:秦代设置,汉代沿用。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省郯城北一带),秦汉之际曾称郯郡(汉现今山东省郑城县)。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省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2、堂号

戚姓的主要堂号有:“享伦堂”、“三礼堂”、“景文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