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意境拜佛图片唯美
扩展阅读
稻城图片高清壁纸电脑 2025-09-10 09:56:47
微信无聊图片大全 2025-09-10 09:22:58

意境拜佛图片唯美

发布时间: 2022-08-30 03:16:51

❶ 烧香拜佛图片

大礼拜的 图解·············

❷ 关于拜佛的句子有哪些

1、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2、迎着裹带了香气的清风,跨入寺门。参天大树掩不住白马积聚的灵气,殿宇楼阁隐不住来自天竺的灵光,寺院被笼罩在这善净的气与光之中;东楼悬钟,西楼架鼓,晨钟暮鼓之声在青瓦上空奋力飞腾,悠扬飘荡,它要将这清心梵音送至人间,唤醒真善美。

3、礼佛一拜消罪业,称名十念种善根。

4、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5、能礼所理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6、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

7、夏日午间,蝉声如潮,老太太们念佛的声音渐渐含糊,脑袋耷拉下来,猛然惊醒,深觉罪过,于是重新抖擞,再发朗声。冬日雪朝,四野坚冰,佛珠在冻僵的手指间抖动,衣履又是单薄,只得吐出大声佛号,呵出口中热气,暖暖手指。

8、柴门之内,她们虔诚端坐,执佛珠一串,朗声念完《心经》一遍,即用手指拨过佛珠一颗。长长一串佛珠,全都拨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蘸一蘸朱砂,在黄纸关牒上点上一点。黄纸关牒上印着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点遍这些小圈,真不知需多少时日。

9、青柳枝,纯圣露,微拂拭,净化心,观音普度众生乐,祝你无时不快乐!也愿你得沐圣露,赢得柳枝拂,永远有个美丽洁白的心灵!

10、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观音出家日,幸福伴一生。

11、用大爱无私铸造一个莲花瓶,用无限慈悲铸造一条青柳枝,用同情援助遍洒圣洁的露水。但愿你心灵得到美化,心情无比快乐!

12、苦历千载正果休,恩施天下报不求,南海神尊菩萨主,天外飘来一善人,乐善好施天下传,佛道共济暖人家,温厚儒雅女儿身,万事朝拜好心神。

13、种下什么因,得到什么果,缘分前世定,今生修来世,前世善缘,今生得贤,今生相欠,来生偿还。观音出家月,我们要多积善缘,来生有福缘。

14、祈福日到!金龙贺岁,欢乐祥瑞。金龙扣门,五福临门。金龙出洞,财源涌动。金龙戏珠,好运连珠。金龙祈福,拜年送福。金龙飞舞,阖家幸福!

15、一炷香,表达万千敬意,两盏蜡,诉出千祈百告,愿我观音护佑我中华儿女,愿我菩萨捍卫我国土边疆,祝福我华夏万千子民:太平盛世,万年共欢!

❸ 如何拜佛图片

如何拜佛.动作图解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中指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两膝随即跪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左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头面接足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起立。合掌依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此为问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礼佛有七种者

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
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盖心散而口和也。
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
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盖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
六、正观礼:谓礼自性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
此中前三为事礼,后四为理礼。学佛者应依后五,莫依前二。

❹ 女士正确上香拜佛姿势,拜佛的正确步骤姿势,最好有图片

提起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拜的正确步骤姿势,最好有图片,另外,还有人想问上香拜的正确方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拜上香烧香正确的姿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拜的正确步骤姿势,最好有图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

1、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拜的正确步骤姿势,有图片

2、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上香拜的正确方法

内容来自用户:普通人拜的正确姿势。

拜为何要五体投地呢?如果大家能了解拜可以健康长寿,使我们大脑得到运动,有助于开智慧的话,自然都会愿意去拜。所以拜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开智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详,是福慧的好方法。只有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才易于起信,尤其如是,否则便会误会拜是,以为拜的人自己不知努力而终日祈求。其实,拜若有所求,也只是求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便无论他的学问多大,地位多高,也会在前心甘情愿五体投地了。小孩子不了解这当中的道理,所以,当你带他到了道场的时候,不要勉强他跪,不要勉强他拜,除非事先跟他沟通过。有时,我们发现东方人,身为长辈者,有强烈的支配欲,非要别人听从他的命令不可。所以老人家带着小孩到了道场,他自己拜下去了,若发现小孩子仍傻地站着,就急切地促他‘跪下!跪下!’他跪是跪了,拜也拜了,但嘴巴同念有词,不知在骂人,还是骂?当然不会计较,因为他们心中已无我相。如果用这个样子顶礼呢?有时却会使起了烦恼,因为看到那个小孩一脸的不高兴,嘴里又念念有词,的心里就难过了。所以,不要勉强别人,和都不会在乎有没有人拜他。是的,怎么做,他就怎么学。人并不希求人家向他拜,只是传统已经形成,只好让人家运动、运动,开开智慧罢了。很多人常到院拜三昧水忏,其中有多少人了解三昧水忏的典故呢?悟达

3、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拜上香烧香正确的姿势

1、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十三炷香就是的高香。

2、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女人拜禁忌穿着颜色。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祖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一阵猛叩头。

烧香拜,烧香拜,其实香也是很重要的,好的香更能传递信息于,等。如果有心,还是建议到无相铜炉预订一盒适合你的香。许愿 磕头 上香 顺序。

4、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上香的正确手势和步骤

大家去院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缺乏正确的上香常识,因此才会被各种商贩钻空子利用.所以一直都很想写点文章普及一下上香的知识,希望大家看过之后也能转告自己的家人,改正错误的观念。

首先,例举几种错误的上香方式:

1.举着一大捆香一起烧.认为香越多越好

2.烧特大型号的大粗香

3.上香时双手像作揖般,于胸前上下晃动

4.拿着香拜为什么从回来必须先回家。

5.认为不同的香有不同的用处,比如[发财香],[学业香]

以上都是在院十分常见的事情.常常会导致环境污染,容易失火,烫伤他人,以及加重方清理香炉的负担等等负面影响和潜在的危险。

所以首先要讲的是,上香本身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上香本身的意义:戒,定,慧、恭敬、法、僧。普通人烧香拜的正确姿势。

“香代表”戒,定,慧”,烧香供,意味着”勤修慧,熄灭贪嗔痴”.女性拜头发要扎起来吗。

因此,一般上香最多不宜超过三支.三支可用来代表慧.其实一支细长的小香就已经足够了.

上香主要是为了表达:许愿必成功的方法。

-向问好

-用香气薰去自己身上所带的世俗恶味

-比喻燃烧自己,广度

因此,香并不是用来贿赂的交易.不该怀着”你看,我给你烧了这么贵这么多的香,你可要帮我实现愿望”这样的功利之心。女人有缘的症状。

心中若是有十分想要跟说的话,只须在前安静,庄严地上一支清香,将其插在香炉中,再合掌在心中默默诉说即可。

至诚的香没有贵贱之分,反而不喜欢那种很大很贵很夸张的一烧起来就乌烟滚滚的香。拜点香的正确姿势。

只要插在香炉里的香满了,们就要来[磨香炉]—–要把插在里面的被烧剩下的红色香脚一一拔出,再用专门的磨盘来把炉中的香灰抹平.如果来访的游客人人都一大把一大把地烧,就会加倍增重方的工作负担。

拜上香烧香正确的姿势

以下是关于烧香的正确姿势。

有的人只要一听说要教正确的姿势就会很反感地说”有那么多可计较的吗?心诚则灵就可以了,姿势这种形式化的东西不学也罢!”可是,如果连最起码的礼仪都不谦虚学习的话,还有何”心诚”可言呢?

最常见的错误烧香姿势,是将香捧在胸前,上揖甩动,或者身体转向不同的方向,一边转一边甩动手里的香,意思是要拜各个方向的。

这样上香有两个坏处,1,看起来不庄严.把事化;2,作揖抖动双手时,被甩出来的香灰容易烫到别人,或者烫坏的设施。

所以正确的上香姿势是,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香的顶端对准像。

这个姿势,心中:

1.自己问候的这位的.比如[].对行注目礼。

2.上香偈:女性去烧香要注意什么。

“愿此,普遍.,.普薰,同入智”

(这个是专业的上香方式,比较适合在里工作的人使用.)上香许愿一般都怎么说。

然后,把香插到香炉中.再返回前,于两边的拜垫()上跪下,合掌向诉说心中要说的话.然后三拜.起身问讯,再离开.专业则可完上香偈后持香离开,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台,殿等。

进殿礼仪:上香的正确手法图片。

(1)进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院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进殿堂: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因中间只有及当家才可。

(4)烧香:在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再殿堂里烧香,如有不当会烧坏院物品。但是到院里,每个殿堂都会有“香灯师”有什么事情也可问“香灯师”。

以上就是与拜的正确步骤姿势,最好有图片相关内容,是关于拜的正确步骤姿势,最好有图片的分享。看完女士正确上香拜姿势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❺ 拜佛的正确步骤姿势,最好有图片

帮你整理好了。详如下:

礼佛分解

礼佛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拜垫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第二、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左掌仍举着不动,右膝先跪下。
第三、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上角,左膝随之跪下。
第四、右掌移到拜垫右上方,与左掌齐平,额头向下磕头,触碰拜垫。
第五、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想象双掌承接佛陀的双足,是为“翻掌接佛”。
第六、两手在曲指反转,仍按于拜垫之原处;头离拜垫由伏而起;右掌移于拜垫之中心。
第七、左掌离拜垫,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拜垫),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
第八、拜前、拜毕后均有一礼,名曰“问讯”,以拇指、食指相抵直举,其余三指互搭,称为“毗卢印”,举至眉心。然后合掌结束。

❻ 男人在悬崖峭壁上,下面是大海,他双手抓住那三角形峭壁,意境是这情况我能放手吗求一张图片

拜佛为何要五体投地呢?如果大家能了解拜佛可以健康长寿,使我们大脑得到运动,有助于开智慧的话,自然都会愿意去拜佛。所以拜佛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开智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详,是福慧双修的好方法。

只有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才易于起信,知识分子尤其如是,否则便会误会拜佛是迷信,以为拜佛的人自己不知努力而终日祈求。其实,拜佛若有所求,也只是求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便无论他的学问多大,社会地位多高,也会在佛前心甘情愿五体投地了。

小孩子不了解这当中的道理,所以,当你带他到了道场的时候,不要勉强他跪,不要勉强他拜,除非事先跟他沟通过。有时,我们发现东方人,身为长辈者,有强烈的支配欲,非要别人听从他的命令不可。所以老人家带着小孩到了道场,他自己拜下去了,若发现小孩子仍傻楞楞地站着,就急切地催促他‘跪下!跪下!’他跪是跪了,拜也拜了,但嘴巴同时念念有词,不知在骂人,还是骂菩萨?

佛菩萨当然不会计较,因为他们心中已无我相。如果用这个样子顶礼法师呢?有时却会使法师起了烦恼,因为看到那个小孩一脸的不高兴,嘴里又念念有词,法师的心里就难过了。所以,不要勉强别人,佛菩萨和法师都不会在乎有没有人拜他。法师是佛的弟子,佛怎么做,他就怎么学。修行人并不希求人家向他拜,只是传统已经形成,只好让人家运动、运动,开开智慧罢了。

一般喜欢爬山的人,不只爬小山,还要爬大山、高山,甚至很危险的悬崖峭壁都要去爬,爬过了,他就很有成就感,站在山顶上,志得意满,顾盼自豪。但是,有一座山很难爬,天下没有几个人能超越它,那就是我们心里的‘我慢山’,甚至于大修行人,也往往在此败落,留下‘千年道行一朝丧’的遗憾。名利永远是人心的腐蚀剂。所以,信徒的礼拜,可以算是对修行人的考验;别人拜他的时候,自己心里有没有飘飘然的感觉?有的话,那就糟了。因此,修行就是在‘修心’。

很多人常到寺院拜三昧水忏,其中有多少人了解三昧水忏的典故呢?悟达法师当年做了国师,连皇帝都要向他顶礼,并特别用檀香木做了一张高高大大的座椅供养他。当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礼拜国师的时候,不免使他洋洋得意起来;心想‘哈哈!皇帝都拜我,我师父都没得过这种殊荣呢!我比师父还了不起!’国师平常小考、中考都考得很好,偏偏这个大考出了问题。他平常爬山是逢山过山,什么悬崖峭壁都经历过了,就是跨不过这座‘我慢山’。护法神看到,摇头三叹,离他而去。护法神一走,那个在他身边跟了十辈子的冤鬼,终于等到机会了,立即钻进他的膝盖,变成人面疮。这个故事还记得吧?

在佛教里,拜的学问是很大的!拜的人要有学问,受拜者更要有学问,希望从今以后,人家拜佛要心无挂碍。有的人皈依了佛教,但他拜不下去,为什么?不愿意拜木头呀!佛是不需要我们拜的,佛要是需要我们拜的话,就不能称佛。为什么拜佛的功德很大?因为拜佛能使身体健康,开智慧,那是千金难买的,这不是功德无量是什么?

我们的一切烦恼痛苦起因于太执着。现在学佛了,以后要放下执着、放弃不好的习气。但是突然间要改也很不容易,要有技巧,必须婉转。尤其劝说别人时,更要如此。因为一执着,心里就没有光明,现在学佛皈依了,拜佛就要面向光明。可是要有技巧,要婉转,所以拜佛时,五体投地之后,接着手要提起来转一个弯,再张开,这是象征得到光明。在双掌着地时,手掌向里边不是黑暗的吗?当很婉转地张开就得到光明了,这表示接受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慈悲智慧。然后握拳,这时不叫执着,叫做把握。你‘把握’了就不要只放在自己的口袋,你还要很婉转有技巧的还诸大地,因为大地培育了众生及一切生命形态。

在顶礼拜佛时,要将我们的无明烦恼等执着,很婉转,很善巧地放下,同时把握慈悲智慧;除自己受用外,还要回向在大地生长的一切众生。然后就用手指尖撑起上半身。

为什么要向内转?因为从心里面向内心求,向内心去反省。你有了智慧光明、慈悲喜舍,你便要向外宏扬。除了这表法,它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我们手的内侧有三条经络,第一条是肺脏跟淋巴系统,中间的一条是血管跟神经系统,第三条是心脏系统跟小肠消化吸收系统。惟有这样提起来转一个圈,才能完全发挥两面肌肉的运动。

为什么有的人平常做早晚课时,或参加法会诵经持咒拜忏时,会喘气?因为不懂技巧。无论念佛、诵经、唱赞都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这是让我们训练呼吸。人的一生过程与呼吸有极密切的关系。譬如持名念佛,就是称念阿弥陀佛,执持佛的名号。持名念佛法门也有很多种方法;有一口气念十句佛号的,因为他的横膈膜运动量很充足,即丹田之力很充足,而且很有经验,可以一口气念十声,甚至二十声、至三十声以上,不急不缓、不喘。所以持名念佛法门有一口气多念,有多口气(换气)多念,有用上气念,也有用下气念;不懂的人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念,因此就会喘。为何容易喘呢?原因就是没有拜佛,就算有拜佛,也不懂要领。如果能用正确的姿势来拜佛,能量场就会扩大,呼吸就会顺畅,气血就容易流通。

有一位老太太觉得佛教很好,所以希望她的女儿也能接触佛法,亲近法师。但是因为她女儿和婆家的眷属都是很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成为障碍。她女儿十七年来鼻子一直过敏,屡医不愈,现在已届中年了,所以她很希望我能帮她的女儿结个善缘。但因女儿心有疑虑,自认并非佛教徒,所以不太愿意来亲近法师;她也担心法师不喜欢她,因此总不肯听从母亲的劝导。后来,我对她说:‘你不要叫她来寺院亲近法师,不要跟她讲结什么缘,做什么功德;只要告诉她来看医生,这样就好了。’

提供学习的场所是学校,用来治病的场所就是医院,所以道场不一定叫它道场。《金刚经》上说的:‘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以此类推,‘所谓寺院,即非寺院,是名寺院。’因此我告诉老太太不要执着这些名称,回去只要告诉女儿,叫她来医院给医生看一看就可以了。

果然她照法师的话告诉她女儿,第二天,她女儿就来了,但她保持她的原则,一进门就说:‘医生你好!’那倒无妨,反正‘所谓医生,即非医生,是名医生。’

她四肢发达,肌肉很有弹性,为她诊断之后就告诉她:‘你虽然很喜欢运动,尤其是游泳,但是,因为你皮肤不好,很干燥,又有香港脚。现在又有身孕,平常容易喉咙痛,中耳炎等,所以游泳对你不太适合。’

既然游泳不能解决鼻子过敏的问题,可见这种间接运动不适合。所以又告诉她:‘你不如直接地运动内脏吧!’尤其她已有孕在身,有些运动容易导致流产,于是教她拜佛。但一听到拜佛,她就心有顾忌,说:‘我们天主教没有这样拜呢!’我说:‘你不要想那是拜佛,只是运动。不过你的运动有别于你妈妈的运动,你拜的时候,就面向着你的圣母玛莉亚五体投地好了。’

‘还有当你五体投地拜下以后,手要做翻掌、握拳后再翻掌的动作,并且要连续做三十六次才可以起身。’她说:‘坐着做不可以吗?’我说:‘不可以,因为这个时候,你足趾的闸门没有打开,手臂的闸门也没有打开,所以不行。圣母玛莉亚是慈悲的,何况你是在拜她。为了你的健康,免得你妈妈担心,还有你婆婆等着抱孙子,为了这些人,你就应该做这个运动。’

她又问:‘那么,一天要拜多少呢?’我说:‘既然你一天可以游泳一两个小时,那就拜一百零八拜吧!’于是她就照着这个方法去拜,结果拜了一个月以后,十七年的鼻子过敏就治好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拜佛不是迷信,如果佛菩萨要我们拜的话,那对她应该没有效才对。为什么还这么有效?就这一点可证明佛教的教主,不是要人向他礼拜的。可是,你单是去念佛号、诵经、持咒或打坐,缺少了拜佛,效果就不好。因为动静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一定要先拜佛,然后才开始诵经,持咒,这是有次第的。

记得,不可一到道场,看到人家在打坐,你也跟着打坐;人家在诵经,你也跟着诵经,但人家诵到那里,你却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念得太快了,跟不上怕不好意思,只好嘴巴跟念念有词。勉强地跟,到后来就容易喘气,有的人就生烦恼。有些太太很虔诚,惹得先生不高兴,就说:‘你呀!不拜佛都没事,你拜佛参加法会回来脸青嘴唇白,还喘气。不拜佛、不信佛就没有这些烦恼,看你,一信佛就这样。’

因此我们真的要好好自我反省;如同进一所学校,本来就要按部就班。依照着一定的课程、教法和修法来学习,怎能盲修瞎练呢?因此,诵经持咒不要跟别人比,他快是他的事,你跟不来就是跟不来,因为每个人的肺活量、横膈膜一上一下的活动范围有所不同。

学佛皈依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拜佛,能够一天拜一百零八拜,不气喘,不脸红,然后才开始打坐、诵经、持咒、念佛等等,这样效果就不一样了。有的人不明白,以为师父捉弄他;叫他拜佛,他就小声地跟人家说:‘你看他天天都这么忙,他自己都不晓得有没有天天拜呢!’你要了解,你还没饱,你只好继续吃,别人吃饱了,只是招待你,不一定要陪你吃。同一桌吃饭,各人吃饭各人饱,他不吃他饿肚皮,你吃你饱。别人有没有拜,是他的事,你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让大脑运动,开智慧,你便得老老实实地拜。

另外,还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位老太太,因为膝盖痛,来看病,问她痛多久了?‘一个月。’‘以前有没有痛过?’‘没有。’‘有没有摔过?’‘没有。’‘有没有出过车祸?’‘没有。’什么都没有。‘那么你一个月前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特别的一些活动或事情?好好想想!’‘啊!有啦,拜佛呀!’问她怎么拜,拜给我看看!她就在磁砖地板上‘喀’的一声跪下去,头也‘喀’的碰地,这么虔诚会有好报吗?

再问她:‘除了膝盖会痛,你还容易头昏,对吗?’她说:‘是啊!你怎么知道?好厉害喔!难怪人家说你有神通。’唉!有时想解释都很麻烦。拜佛,明明是为了健康,开智慧,怎么会拜到这般糊涂呢?不要说老人家,就是年轻人这样‘喀’地跪下去,膝盖也会受不了,头也如此用力碰撞地板,不但开不了智慧,还会长个包。所以刚学拜佛的人,要用一个软拜垫,尤其是身材肥胖的人,他拜下去就起不来,所以要用软拜垫,让肌肉、横膈膜、腰大肌强壮了,然后才拿开软垫。一俟功夫纯熟,连拜垫也不用了。

一般人常爱比快,所以拜佛也求快。拜佛不要比赛快慢,平常我们的心就难得静下来,最难修的,就是动中修。凡是一举一动都是修行,所以身体虽然在拜佛,但仍应练习保持心如止水。拜佛拜到肌肉骨骼都很放松以后,这时就可以更进一步专注的来修心。虽然要拜得非常慢,但不能像机器人一样,喀!喀!喀!要像打太极拳的样子,慢慢的,很柔和很连贯得拜。佛教的‘太极拳’仅有三招:九十度鞠躬、五体投地、脚趾用力提起臀部站起来,就这三招,全身统统都运动到了。

这时不必用软垫,因为跪得很慢,膝盖也不会受伤,一点都不痛。而且手指的力量也够,可用指尖把身体撑起来。功夫再好一点的人,就用三只手指,更好一点,就用两只,最好的只用一只。

在地毯上拜好不好?地毯有长毛,容易藏灰尘,有的人贪快,又给自己订了目标,十分钟要拜一百零八拜,所以拜得像风一样,一拜下去就起来,几次以后,地毯中的灰尘也跟着起来了,呼吸又很急促,所以拜下去就‘哈咻!哈咻!’,本来是很健康的,拜了一百零八拜后,就鼻子过敏。所以家里或道场要是铺地毯的话,要准备毛巾或垫布使用,以防灰尘。

天上的电与地下的电,正负常常不一样,所以高楼屋顶上有避雷针,把上面的电导下来。电的产生,一定要形成一个循环才能导电,在我的《医缘说法》一书中,就谈到我们人类的电磁场,在印堂处的电磁场就与我们脚板脚背的电磁场不一样。因此,五体投地时,才能形成一个循环,如果不是五体投地,那个磁场就不能形成一个圆圈,因此就没有电磁场的变化,就不能与大地、大自然的电磁场打成一片,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与智慧的开发。

现代人常常穿皮鞋,与大地的电磁场都绝缘了。古代人常打赤脚,对身体多少都有好的影响。了解这一点,以后如果前后院花园有草地,大家看清楚没有蛇或昆虫蚂蚁的话,早上起来最好打赤脚在草地上走一走,对身体很有助益;尤其是患高血压的老人家,把你的注意力和感觉放在脚板底,常常如此,就能帮助血压下降,不用完全依靠药物了。

因此,佛教的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如果小孩子问你:‘妈妈,为什么佛菩萨都光脚丫?’你就知道怎么回答了。有时候小孩子问一些问题很有趣,也很实际。有一位妈妈居然回答小孩说:‘因为那个时候印度很穷,没有鞋子穿,所以佛菩萨都打赤脚。’所以有很多年轻人、知识分子不能接受佛教,我们身为佛教徒,要好好反省、检点与忏悔。

有居士问到,拜佛的时候,到底往东拜好?还是往西拜好?或往南还是往北?又有居士说,反正拜佛就应该向着佛菩萨圣像拜才对。这让我想起一件事,记得大概在五年前,美国某个很有名、很大很庄严的道场,举行三坛大戒。因为是新成立的道场,刚拿到使用执照,正是百事待举的时候,因此很多事情都未准备妥当。可是三坛大戒时间已迫在眉睫,工作人员只好全力以赴。因为准备工作未尽理想,报名参加受戒的人又很多,所以在大雄宝殿举行法会,当大家一起拜佛忏悔时,发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有一位戒子站在第二排的外线道,倒数第一位。大众拜佛时,为求动作整齐画一,就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如同军队一般,只是用引磬代替口令而已。所以,‘叮!’的一声,大家就拜下去,地方本来很大,但受戒的人多,这时场地便显得小了,感觉很拥挤。因此当他拜下去时,发现前面已无余地,想往后退,又发现后有成排的脑袋,大家拜时,他总不能站着不拜,因此,拜下去时,很直觉的反应就是往空的地方拜。因此,前面三尊大佛他没拜,却朝向走道那边拜,但拜得很自在,没有起烦恼,他没想到什么虔诚不虔诚,或恭敬不恭敬等问题。

后来他一拜下去时,就听到后面的人在讲:‘胖又不知自己胖,还往后退!’另外一个人拜下去就回过头来说:‘谁叫你头这么大?’他听了也觉得好笑。再拜下去时,他又向空拜,这时身旁的一位同修心地很好,看他再拜下去时,就伸手一把抓住他说:‘这边才是佛,你是不是太感动、太虔诚,拜昏了头,佛在这边!’

他不想解释,也不适合在那种场合解释。在庄严的大雄宝殿中,除了维那的声音,及大众诵经、持咒、念佛声之外,不应该有其他声音,所以他就不讲话,继续往空拜下去。但旁边的人又抓住他:‘过来这边,你是不是没戴眼镜?’

拜佛到底要向那里拜?一定要向着佛像拜吗?像这种情况,知果向着佛像拜,势必推到前面的人;往后退,就会挤到后面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正在杂念纷纭时,他抬头看到了三团光。他是一位受过科学训练的知识分子,平常就不相信神通、奇迹等事情,当时虽已近傍晚,但不致于有如此鲜亮的光团出现。难道是拜时头叩得太重,眼花了?他揉揉眼睛,再仔细看,光团仍在,而且自远而近,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整整看了两分钟左右。这时候,他拜下也看,站起也看,显然不能专心。后来他生起了贪念,想一直看下去,当再抬头时,光团已消失无踪了。

事后他在想,大概是佛菩萨要告诉他,心里有光才是重要,否则只是在装模作样。本来法会是让大众忏悔的,怎么会有人说;‘胖不知胖?’‘头这么大?’等等。所以我们拜佛时,要是没有忏悔心,不知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话,那拜佛忏悔有何意义?

六祖惠能大师说过,‘礼本折慢幢’。本来一种礼貌,一种形式,是用来折服我们骄慢的‘幢’,如同礼拜、鞠躬、五体投地等,只是一种帮助你表达谦虚的仪式,以折服自己骄傲的心,如此而已。所以我们拜佛时,骄傲的心不能够折服、不能够减少,那我们拜什么佛呢!

有一个国家,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他的国民好像很有礼貌,他们一见到人就鞠躬,你鞠四十度,他就回六十度;你鞠六十度,他就回九十度。鞠躬本来是在提醒大家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因此鞠躬的时候总是互相低头。但是这个民族,鞠躬了这么多年,他们的骄傲心、我慢心如果不改,这种仪式就变成一种没有效果的形式;可能越鞠躬就越骄傲、越狂妄。

因此,我们拜佛千万要小心,不可犯了这些毛病。要是越拜越骄傲的话,无论一天一百零八拜或两个一百零八拜,甚至更多,都变成毫无意义。不要以为拜佛拜久了,就有功夫;就算有功夫,那也只是做做体操,运动、运动而已。如果不了解拜佛的精神,那就不容易开智慧,顶多是稍为聪明一点而已,也不会具备慈悲喜舍。所以我们仍要感激这个民族,他给我们修行人一个很好的警惕与启示。

佛遍十方

至于拜佛要朝那个方向?其实,方向是出于我们人类的错觉。为什么有东方与西方?因为古代的人,眼见日出日没,便订立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方,太阳下去的地方为西方。他们一直以为太阳是环绕着地球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也是我们人类的傲慢心使然。

在《医缘说法》这本书中,谈到何处是西方?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东南西北,就有不同的电磁场与能量场。譬如大气层里,上面的气层与下面的气层,压力不一样,因为压力不一样,就形成交换。上面的气压高就往下,下面的气压高就往上。

我们念过物理,有关电学,大家应该还记得,一个左旋定律,当电流通过,就会产生一个磁场,称为左旋定律。其实这个定律,在某一种情况下,不单可用在电磁场,连重力场都可适用。回家试试看,把浴缸放满水,然后把塞子拔起,水便往下漏,形成一个旋转的方向,也就是形成一个漩涡。

如果上面的气压与下面的气压,相差得太多,一上一下,它就形成了龙卷风。气流如此,液体、河流、大海也是如此;甚至地壳、地层都一样。地层并没有标准的厚度,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有些地方压力较大,就形成火山,再大一些,火山就爆炸。地壳也是在移动,只是它移动得很慢,我们不太觉得。它的移动,有上下高低的变化,移动得太激烈,就造成地震。当它移动时,就会有不同的力量,尤其是上下移动时,就会有压力的变迁。

当下面的地层往上移时,所产生的力量,会形成往上旋转的变动,如果地层要下陷时,有股力量从上而下,就形成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风水龙穴所在’。本来这是一门符合科学的自然环境学,只因它太深奥,不容易抓到重点,它时而有形,时而无形,让人们只知其然,而不如其所以然。经过长远的年代,人心不古,居心不良的人,便借此学问来恐吓敛财,因此就形成风水的大迷信,误解了‘风水’,它原是很科学的。

成佛、成菩萨,必须要证悟《心经》中的四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假使套上代数的一个方程式,以色就是物质,空就是能量来代替,则变成——‘物质即是能量,能量即是物质,物质不异能量,能量不异物质。’而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爱因斯坦发明了一个公式,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2是光的速度平方。如果他拿到诺贝尔奖金,应该分一点给释迦牟尼佛。所有成佛的人应该都知道E=MC2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爱因斯坦只是在想象,他是一位理论家,而非实验家,只是借着计算导出公式,并没有做实验!是后来的人经过实验,证明他的理论是对的。

所以佛菩萨都必须经历《心经》这四句经文的修证,然后才可以凭着自己的愿力,成就佛净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拜佛应该朝那个方向,真要考据的话,是有方向的。我们人体也是个电磁场,地球也有电磁场,人类彼此间有关系,但不会绝对的互相影响。同理,大气里边有电磁场、能量场的交换,它与我们虽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影响到我们。液体、河流、大海也是如此。如佛经中便记载着人类是有电磁场的。

《观无量寿佛经》和《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只要证悟到声闻乘,身体就会放光,放光的范围有八尺。证悟到菩萨的境界,他的电磁场就有几千里。所以,佛教仪轨中的一举一动,乃至任何法器佛像,都含藏大量讯息,包括知识、经验、智慧及宇宙的奥秘都在其中。我们拜佛时,常常看到佛像后面有圆光的表征,那是佛光,表法,也是电磁场。

因此,在不同地方拜佛,只要心很虔诚,便会有感应,所谓感应,就是和佛菩萨的电磁场重叠。两个电磁场、能量场碰在一起,通常只有两种情形出现,第一种是频率一样,互相重叠,互相增强;第二种是两者频率互相抵消。世间所谓好风水,其实就是能量很高的地方,有福报的人住在这个地方,身体会健康,心情愉快,想出来的主意非常高明,所以得人信赖,事事顺遂,就叫做‘福地福人居’。换个没有福报的人住进去,因为福报不够,自己的能量场很低,与它的频率不相应,于是非即得病,因为自己的能量场被抵消掉了。因此,为什么有的人住这个房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和乐;换别人搬进去,便可能迥然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风水’、‘方向’对我们是有关系的,但不是绝对的影响。我们不能否定古人的一切经验,完全否定别人的经验,就是我执。你说佛是这样子,那是‘佛执’。你又说法是这样子,那又是‘法执’。

真正的大修行人能舍,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他知道风水这回事,但不迷信。只要自己有浩然正气,光明正大,到那里都是福地。菩萨所在的地方,连附近的电磁场都会改变。所以,一位阿罗汉住在那个村庄,那个村庄便太平无事。

广钦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他在山洞中修行,老虎都来护法。本来只是公老虎来,后来还带着母老虎、小老虎一起来,何以致此?因为他能改变老虎的电磁场,使他们生起慈悲心,猴子也来献果,鸟也来献花。

我们不能否定大自然的环境科学,但是,千万不可迷信。已经拜佛的人,还一直找人来看风水,这不是笑话吗?自已是佛教徒,还要请外行人来帮你摆佛桌。看风水的说佛桌应该朝西,你便朝西,结果让佛像面向墙壁,这样如法吗?所以拜阿弥陀佛一定要向西拜吗?要知道佛的法性遍十方,无所不在。我们学佛修行,如果修到连常识都没有了,岂不太遗憾了吗?

❼ 拜佛的正确姿势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两膝随即跪下。 3、左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4、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5、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头面接足礼”。 6、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起立。合掌依然。 8、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此为问讯。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礼佛有七种者 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 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盖心散而口和也。 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 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盖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 六、正观礼:谓礼自性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 此中前三为事礼,后四为理礼。学佛者应依后五,莫依前二。

❽ 拜佛烧香的手势图片烧香时的正确手势

每当到了寺院都会生起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烧香拜一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那么拜佛烧香的手势图片,烧香时的正确手势!
拜佛烧香的手势图片
1.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香的顶端对准佛像。
2.保持这个姿势,心中默念:自己问候的这位佛菩萨的名号。比如“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对佛菩萨行注目礼。默念上香偈:“愿此香云,普遍十方。供养三宝,护法龙天。普薰众生,同入佛智”
3.然后,把香插到香炉中。再返回佛前,于佛两边的拜垫(蒲团)上跪下,合掌向佛诉说心中要说的话。然后三拜。起身问讯,再离开,专业佛寺工作人员则可在念完上香偈后持香离开,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台,往生殿等。
错误的上香方式:
1.举着一大捆香一起烧,认为香越多越好
2.烧特大型号的大粗香
3.上香时双手像作揖般,于胸前上下晃动
4.用嘴吹香,闻香的味道
5.认为不同的香有不同的用处,比如发财香、学业香

烧香拜佛的六种讲究
1.首先,我们供香之前最好要先洗手,以表虔诚。烧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香烧得越旺越好。烧香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捏举香,然后要高过头顶。然后恭敬礼完后,就可以把手中香置于香炉中。看你所想所愿,可以暗自默念以贡。
2.当要举香时,手如问讯的之状。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记得香要拖稳,也不要太用力,然后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两目净观佛像庄严,接着观想与佛相应。记得眼观鼻,鼻观心。用i的虔诚心,想你所想,心中所求。
3.然后要注意的就是磕头,磕头的讲究主要是步骤,有的人一阵急匆匆的猛磕头。其实按佛家的标准的姿势,应该是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这个时候就要按合十礼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然后在高举过头顶,在向下时至嘴边停顿,然后方可许愿,默念心中所想所愿。
4.礼拜时候最好要再摊开双掌时,左掌先下到蒲团,用手掌有三个步骤,以左掌为先,往蒲团靠中间一些,然后在到右掌向下,第三步骤左右掌能并其后,在掌心向上上身拜倒。手往蒲团前方放,头在向下磕。心中默念,所愿让你事事如意。
5.注意烧香的时候周围不要有人打扰,这里说的打扰是不要窃窃私语,要有诚心,不要与他人边说话,边烧香。这也是烧香的讲究之一,也不要对任何佛像指指点点。不可说不恭敬的话,不管如何,既然烧香拜佛,就要有恭敬心,虔诚心。如有烧香时候需要跪蒲团,那就需要注意,不要跨过蒲团,这在佛家被视为不敬之意。
6.最后一点就是香的数量了,烧香的讲究,传统习俗中,有说,一般一炷香代表一心一意,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香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主要是为三代人祈福。且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的意思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等烧完香再叩头,不过一般寻常拜佛一炷香或三炷香为宜,现在大部分寺院以环保为主,都是一炷香或三炷香方可。

❾ 佛上香图解24图谱,如何拜佛上香动作图解

提起上香图解24图谱,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如何拜上香动作图解,另外,还有人想问香普24图解详细解释天地五支香,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给上香图解禄香的解释,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拜上香动作图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香图解24图谱

1、上香图解24图谱:如何拜上香动作图解

1、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十三炷香就是的高香。上香图解24图谱。

2、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二十四香谱图解。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祖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一阵猛叩头。香谱图解大全。

烧香拜,烧香拜,其实香也是很重要的,好的香更能传递信息于,等。如果有心,还是建议到无相铜炉预订一盒适合你的香。

2、上香图解24图谱:香普24图解详细解释天地五支香

先插中间。

三支香为宜,点燃,如果火苗大不可用嘴吹,晃灭或者用手扇灭,然后双手持香男士左手在上,女士右手在上,香要高于胸口,香头向上或向像,这时不需。

然后插香,先插中间口念“”再插右边口念法插左边口念僧,然后双手合十拜,先烧香后,不用拿着香,上完了再拜即可,以上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式。什么人家里上九支香。

上香的规矩:家四柱香的图解。

献香时,要把根根放在中间,这也可以说是放弃香,这也意味着对的尊重。下一根香要放在右边,这叫做固定香,代表对法的尊重。

一芯的香,放在左边的地方,这代表着对的尊敬,在香的时候,也带着一颗非常的心,每一寸香之间的距离不应相差太多。

3、上香图解24图谱:给上香图解禄香的解释

烧香看24香谱就行里面都有解释

4、上香图解24图谱:在面前怎么烧香24图/在面前怎么烧香24图

烧香一般要看香谱的而不是其他24香谱很准48香谱、72香谱的都是后人编写的不准!一般都是三根为一柱可以以3为基数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香灰不能随意扔掉的!要破财的!弄个大的容器留着,如果多了可以找个干净隐蔽的地方埋了!先要和一声,后号或心同时埋香灰

5、上香图解24图谱:烧香二十四香图

廿四香谱

男女侍堂,祷上苍,欲知福祸事,香谱细参祥。三炷香最右边的烧得快。

凡神庆典,或求安,或遇疑难事时,选大小长短均等好香三炷焚之,先祈祝后,平排插于炉中,毕,约剩小炷香时,视三炷香长短,对照香谱说明,吉凶必现,灵应如神。烧香图解。

此乃周咸熙先生赠送万国道德学斗姥九皇中,附带此香谱。

平安香:平安无事。

禄香:左搭右减,右搭左减。

小天真:祖,急焚香火。九支香头看吉凶示意图详解。

大天真:祖,急焚香火。

小:三日之内必有人来,吉事相望。

大:七日之内来财喜。

献瑞香:三日之内有吉祥之兆。

口舌香:七日之内有凶人来争是非。

寿香:左搭右增,右搭左减。

长生香:三日之内有人相邀请。

天地香:天地采香,急焚香火。

供香:三日之内有降临,急献供上香。家里上24支香。

孝服香:七日之内主家中穿孝服。

增福香:十日之内有吉祥如意。

命香:月中有命终之人,或半年内伤小口。

丹香:生丹,身轻体壮,庶人长智,发福生财。

香:功行全备,默佑。三根香图片。

香:修自有金丹成,庶人终有喜庆成。

增财香:十日之内有进财之兆。

贼盗香:早有土寇,晚有盗贼。禄香和贼香有什么区别。

疾病香:七日之内有人患疾病。9支香上香的意思。

恶事香:七日之内有人来撩事斗非。香谱二十四图解香灰。

成林香:行功立德,自有,创作喜事,自有天相。香表。

香:灾消难满,百福并生。七十二香谱图清晰图。

·

·海涛·严·上人·大安·

··明证·南怀谨·梦参老·

星云··慈诚罗珠··素全·

严··了幻·妙境··

慧净·一·道证··仁焕·正确的敬香手势。

学诚·堪忍尊者·妙祥·老·印顺·点香图片。

法宣·元音老人·刘素云·济群·达真堪布·

给上香图解禄香的解释

开愿·耀一·静波·黄念祖·广化·

净界·明一·陈大惠·果戒·如本·上香图解二根紧蝉一起。

寂静·生根活·果真·彭鑫博士·果卿·胡小林·太虚

学分类

·知识·观点·茶一味··两岸·二十四香谱 清晰。

资讯·故事·文化···

文章·问答·养生··介绍·

·种植福田··显密文库·专题

以上就是与如何拜上香动作图解相关内容,是关于如何拜上香动作图解的分享。看完上香图解24图谱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❿ 求一张川口春奈拜佛求佛或祈祷的图片。

佛教是文化更是教育,是解析生命真谛,了脱生死的无上教育。不是求保佑、求利益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