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敖包马群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稻城图片高清壁纸电脑 2025-09-10 09:56:47
微信无聊图片大全 2025-09-10 09:22:58

敖包马群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8-30 02:42:40

❶ 红石敖包的剧情介绍

“敖包”是蒙古族人用作路标、界标的土堆,多用石、土、草等堆成,旧时曾把敖包当作神灵的住地来祭祀。
一望无际的沙海,远处传来悠扬的驼铃声。由额日巴拉、苏日布、巴根三人组成的驼队,从科什克腾草原向浑尼图旗运送骆驼。就在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直跟踪其后的索丽娅姑娘。原来,索丽娅丢了马匹又迷失了方向,只好一路跟随他们。日本人深知“敖包”蒙古族人心目中神圣地位为了精神上打击当地百姓们故意将纪念一个日本军人石碑建立敖包上驼队送走了索利娅几个人敖包前烤野兔却熏黑了石碑胆小巴根告发额日巴拉所为面对日本兵枪支额日巴拉只有用手指屈辱地擦洗着石碑索丽娅父亲那森蒙古人“巴特儿(英雄)”带领蒙古骑兵队破坏了日本人纪念活动不料被叛徒出卖入狱为了杀一儆百日军头目岛村三郎石碑前烧死了那森从此这个建立敖包上石碑成为人们一道伤疤看到英雄英勇就义、又深受耻辱额日巴拉一直伺机报复抓住了岛村太太考虑到好男不和女斗就把放了苏日布、巴根放逐马群以帮助额日巴拉三个人合力将石碑从敖包上拔掉日本兵围追堵截下三人来到索丽娅蒙古包聪明索丽娅用羊粪和草堆成功地掩护了们、蒙骗了鬼子一番庆祝后们才知道美丽索丽娅就英雄女儿而额日巴拉与索丽娅也开始彼此倾诉爱意就大家各奔东西时候日本兵悄无声息地围攻过来四人被捕……岛村太太送给们牢房钥匙逃跑中苏日布、索丽娅不幸中弹身亡敖包前额日巴拉、巴根即将被斩首大义凛然两位蒙古族英雄拉开手榴弹拴同石碑还有日本兵同归于尽……

❷ 成吉思汗祖上和史上第一个敖包

在阿尔巴斯草原上有一座敖包名叫成吉思汗敖包(又名巴音敖包),相传其周围数千平方公里丰美草原曾是成吉思汗放牧两匹骏马(扎嘎拉)的草场,因此史称成吉思汗敖包。敖包脚下有一个已经干涸的低洼地叫陶吉海子,据传是成吉思汗两匹骏马来此地后为解决喝水问题而用蹄子刨出来的。若遇风调雨顺,雨水聚集在陶吉海子,能供给这块肥沃的草场上各种动物饮用。

成吉思汗敖包祭奠活动非常隆重。在旧社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旗王爷亲自参加或派员参加祭奠活动。参加祭奠的群众,大部分是鄂托克旗、乌审旗、杭锦旗等旗牧马巴音(富户)。牧马巴音们认为,托成吉思汗两匹骏马的福,他们的马群才得以繁衍发展,成为马群布满草原,生活富裕安康的巴音。因此又把成吉思汗敖包称之为巴音敖包。的确,巴音敖包地区有许多种优势和次优势牧草,最适合马群采食。如今,巴音敖包一带既是旗人民政府公布的荒漠草原自然保护区,又是西鄂尔多斯国家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

❸ 一部描写蒙古族抗日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不是悲情布鲁克~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勾结布鲁克草原王爷抢占草场、掠夺马群,草原骑士们发誓要保卫家园,与日军血战到底。在一次战斗中,王府卫队长嘎拉森开枪打伤了骑士车凌,随后醒悟深感内疚,打死追来的日军后跳崖身亡。嘎拉森妻子、美丽泼辣的卓拉救了身负重伤的车凌,但随后误会丈夫是被车凌所杀,并向一蒙面人起誓,谁若杀死仇人就嫁给水。几经周折,卓拉得知了丈夫死亡的真相,并被车凌的崇高品格和机智勇敢所征服,两个人坠入情网。后车凌中王爷奸计,被日军乱枪打死,卓拉面对坐棺中的车凌悲痛欲绝,怒斥蒙面人扎那。扎那以卓拉的起誓相要胁,要强娶卓拉为妻。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卓拉令扎那自惭形秽,卓拉走向火中的车凌……?

❹ 红石敖包索丽娅是谁演

红石敖包索丽娅的演员剧方并没有公布

《红石敖包》于2000年上映,由于人执导,侯勇、熊煜、斌子、石俊晖等主演。

《红石敖包》讲述了由额日巴拉、苏日布、巴根三人组成的驼队,从科什克腾草原向浑尼图旗运送骆驼。就在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直跟踪其后的索丽娅姑娘。原来,索丽娅丢了马匹又迷失了方向,只好一路跟随他们。

日本人深知“敖包”蒙古族人心目中神圣地位,为了精神上打击当地百姓们,故意将纪念一个日本军人石碑建立敖包上。驼队送走了索利娅,几个人敖包前烤野兔却熏黑了石碑。胆小巴根告发额日巴拉所为,面对日本兵枪支额日巴拉只有用手指屈辱地擦洗着石碑。

索丽娅父亲那森蒙古人“巴特儿(英雄)”带领蒙古骑兵队破坏了日本人纪念活动,不料被叛徒出卖入狱,为了杀一儆百日军头目岛村三郎石碑前烧死了那森,从此这个建立敖包上石碑成为人们一道伤疤。

看到英雄英勇就义、又深受耻辱的额日巴拉一直伺机报复,抓住了岛村太太,考虑到好男不和女斗就把她放了。苏日布、巴根放逐马群以帮助额日巴拉,三个人合力将石碑从敖包上拔掉,日本兵围追堵截下三人来到索丽娅蒙古包。

聪明索丽娅用羊粪和草堆成功地掩护了们、蒙骗了鬼子一番庆祝后们才知道美丽索丽娅就是英雄女儿。而额日巴拉与索丽娅也开始彼此倾诉爱意就大家各奔东西,这时候日本兵悄无声息地围攻过来四人被捕。

岛村太太送给他们牢房钥匙逃跑中苏日布为保护索丽娅不幸中弹身亡敖包前额日巴拉、巴根即将被斩首大义凛然两位蒙古族英雄拉开手榴弹拴同石碑还有日本兵同归于尽。

❺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段落

自己凑凑吧....

1. 冰雪刚刚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严寒,迎着春风跳起欢乐的舞。
2.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3. 含羞草发芽了,长出了幼苗。那幼苗又娇又嫩,被风一吹,摇摇摆摆,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了我的头顶了,黄狗进去,连个影也看不见了。
5. 凛冽的寒风把可怕的冬天请来了,小草的身躯被寒风吹萎缩了,但是,它的根部却像一条条蚯蚓似的,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6. 风吼着卷来,雨剑一样射来,小草绝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弯腰,迎着暴风雨,不屈不挠地俯伏着。
7. 秋天,野草被风吹得渐渐变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给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新的光彩。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高山上、石缝中,都能见到它翠绿的身影。
9. 沙岗上长满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时节,草势少了锋芒,开始枯衰冷黄,在风中更显得柔软无力。
10. 春天,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体旁站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仿佛那么弱不禁风,一口气都会吹倒一样。
1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在大地上,给大地增色。
12.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
13. 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14. 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清请地唱歌起舞。
1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16.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17. 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着春天的衣裳。
18. 小草在绚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的大树脚下又显得很弱小。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鲜花刮得粉碎,却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

❻ 鄂温克族的风俗习惯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尊老待客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敬火之俗
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节庆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米阔兽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野外婚礼与“欢乐之火”
鄂温克猎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亲、订婚、结婚几个阶段。临近婚期,男方家不管离女方家多远,都要迁到女方家附近。结婚之日,新郎在父母亲友的陪同下,带上送给女方的1 0 只驯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到路上来迎接。双方相遇后,新郎新娘拥抱接吻,并互赠礼物。然后大家进撮罗子喝喜酒,直到晚上酒宴结束,举行婚礼。有趣的是,他们的婚礼不是在室内,而是在野外举行。届时,他们在清理过的河滩谷地上燃起一堆被称为“欢乐之火”的篝火,然后人们把新郎新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边,并以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半圆圈,由一位主持婚礼的长者宣布婚礼开始。主婚人用桦皮杯斟满两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再向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郎新娘互相拥抱接吻,手挽手和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拉成一圆圈,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这种歌舞鄂温克人称之为“欢乐之火”舞。它舞姿雄健有力,时而振臂扭腰,时而尽情欢跳。一人领唱,众人齐和。歌伴舞,舞随歌,时快时慢,高低错落。大家在歌舞中纵情欢乐。

❼ 赞美大草原的诗句

1、《出塞作》——唐代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译文: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2、《敕勒歌》——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丰乐亭游春·其三》——宋代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5、《边方春兴》——唐代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译文:小草苍翠茂盛,柳叶繁茂的翠色正浓,玉壶倒酒,把金钟斟满。

❽ 在AE中如何制作马群在水面奔腾的效果

  1. 马群的抠像素材

2.水面的无背景素材

3.背景素材

4.水雾的素材

5.马儿放在水面上,水雾放在马儿上,马儿复制翻转水面上做倒影,加波纹效果,背景放在组后面

6.调节层加光效和氛围效果遮蔽一些瑕疵


好了,能看懂就看,看不懂就算,哈哈哈

❾ 求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加上文章和诗句!

草 原
老 舍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
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人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的,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看那马群
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原来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气象之一。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赏 析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三、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呢?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chuǎn)互”的修辞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文意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到的一种认识。由于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作者的认识就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的区分,这就需要认真体会,反复研究,一直“炼”到认清事物本质,写出切中肯?紫的文章来。
这方面,我们要谈到第十一册老舍的《草原》。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老舍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提炼出这一文意,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关系的真实本质,十分正确。
当然,正确的文意要有恰切的表达。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人民间的血肉深情。
值得研究的是作者在提炼文意的过程中,把文意浓缩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余地:
内蒙古草原空气新鲜,天空明朗,广袤无边,一碧千里,到处是翠色欲流,令人陶醉,岂不是与“天涯碧草”贴合相应了吗?诗句中的“何忍别”、“话斜阳”正是“蒙汉情深”的体现和写照,它又与上文蒙族牧民纵马奔驰,以主人的身份远出迎客,盛情款待,歌舞娱宾的描写有机勾连,桴fu鼓相应,实在恰到好处。
同时,作者引诗作结还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蒙汉情深”“深”在哪里?作者一行刚刚踏上草原,就从心底里油然升起热爱之情;牧民远出迎客,欢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融洽无间,更加显露了蒙汉间的深情厚谊。尤其是“何忍别”突现了主客双方的内心世界,两情依依,不忍分别,自然“情深”了,而“话斜阳”则展示了主客双方的动人情态,话语绵绵,难分难舍,不是“情深”会如此吗?完全可以说,引诗是对蒙汉民族间兄弟之情的凝炼概括,也是对文意的进一步拓展和强化。
另外,引诗中的“天涯碧草话斜阳”仿佛一个特写镜头:主客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蒙汉情深的形象映现。他们“话”什么呢?也许感谢主人热情接待,也许希望客人不久再来,也许是双方互相勉励,携手并进……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岂不是进一步深化了文意吗?
因此,炼意正确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融化、深化、强化的过程。

❿ 席慕容的诗里 有一首引用了 成吉思汗的祖训。。。大意是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人。。。那首诗全文是什么。。

卷一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长河

“大雁又飞回北方去了,
我的家还是那么远……”
用蒙古话唱出来的歌谣,
声音分外温柔。
而只要想到那一条河,
还在那块土地上流着,
就这一个念头,
就够碎人的心了。

湖泊

他们告诉我,在我故乡的天空上,
总有盘旋飞翔的大鹰和雕,
树丛中有鸣声宛转的画眉鸟。
溪间边有羽毛灿亮的野鸭和鸳鸯,
细草间有成双的灰鹤。
林野间有熊、狼、狐、鹿、貂、雪豹和银鼠,
在大平原上有成群奔跑的羚羊,还有野马和野骆驼,
在河流与湖泊里有鲤鱼、鲫鱼和白鲶。
当然,还有美丽的大雁,总随着
那熟悉的歌声,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草原

在蒙古高原上,冬季长而春季短暂,
春季多风而冬日苦寒。
到了夏季才是黄金季节,
从五月到九月初,森林中
瀑布奔腾,草原上会开满了花朵。
无边无际的茂草丛中野花盛放。
有猩红的小百合,浅蓝的野风信子,
金黄的毛莨和紫色的喇叭花,
还有樱草、飞燕草及细高的萝菲草,
整块草原象一片织锦的花毯,
带着清香无限,一直一直铺向天边。

牧马

蒙古马是适合高原环境的良驹,
体能耐劳,远非其他马种可比。
马不能放在居家的近旁,
永远是放牧在空旷的草原上。
牧马是壮年男子的职守,
不仅时时要与它们一同奔驰,
尤其是在暴风雪或暴风雨的黑夜,
马群容易惊慌奔失,同时也是
野狼袭击幼畜的时候,最需要牧人保护。
这种与大自然的搏斗,养成了蒙古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命运

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
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
就是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
而今夜,在灯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揣想,
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
今天的我,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呢?

无悔

蒙古谚语说:
“既然说了好,就不再说疼。”
那意思就是说,我如果答应了你,
任凭怎样艰难困苦,也绝不会反悔。
是怎样光明灿亮热血胸膛啊!

爱马

蒙古的家畜,分为
马、牛、骆驼、羊、山羊
五种,排列的次序,
永远不变,
好象在他们中间,也划有阶级一样。
马是蒙古人最喜爱的家畜,
所以把它放在首位。
人在空旷的草原上,离了马,
什么活动都不能,
无论是旅行、游牧、打猎、作战、逃生、都不可无马。
蒙古谚语中,常说人生的最大不幸是:
“少年的时候,离开了父亲;
在中途的时候,离开了马。”

羊群

蒙古人常说草原上的羊群
是洒在绿绒上的珍珠。
羊毛虽然粗厚,
颜色却极为纯白。
每年四五月间剪毛,
一头羊可以剪下
一斤以上的羊毛,羊毛织成的毡子,
是穹帐的外围,
和内部的铺垫,羊毛毛皮,
是卸寒的衣物最常用的质料。
在绵羊群中总会夹着几头山羊来放牧,
父亲说因为山羊会认路,
只要有山羊在前头带领,
整个羊群就会乖乖地跟着它走下去。

神祗

蒙古人原始的信仰是
崇敬天神“腾格里”,
他们呼为“永生的苍天”。
然后还崇拜大地,
还有山川,还有
日月星辰,水与火
还有祖先与灵魂。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神祗,
每一个氏族或部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守护神。
后来虽然佛教传入,甚至成为蒙古的国教,
但是草原上对于岁末辞岁的跪拜大礼时,
外婆和父母都会对我说同样的一句话:
“祖先会保佑你的。”
而我从来都深信不疑。

沃野

许多人总以为塞外就是一片荒寒,
不是戈壁沙漠,就是
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其实戈壁虽大,绝对比不上那绿玉般的
草原占地辽阔。而整个蒙古高原
从东往西也有许多不同的地形差异。
从密布着参天森林,蒙古人自古称它为
“黄金的兴安岭”往西走来,
一路上有多少高山峻岭,
有多少美丽的湖泊,
有多少丘陵起伏,
有多少大河巨川缓缓流过。

风景

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的父老传了这样一句话,
他们说成吉思可汗曾经说过:
“有一天我的子嗣们
放弃了自在的游牧生活,
而住进用污泥造成的房屋时,
那就是蒙古人的末日了!”
父亲告诉我,对他来说“风景”就应该是望出去
不会有丝毫阻拦的辽阔视野。
离开家乡之后,即使是欧洲的山川,
对他仍旧是窘迫狭窄一如困居斗室。

信仰

位在包头附近五当沟内的五当召,
汉名称为广觉寺,是由第一世活佛
罗布桑加拉错亲自监督兴建的。
蒙古人与西藏人信奉佛教,
从不知有“喇嘛教”
这样一个名词,
喇嘛是藏语对于僧人的
尊称而已,并不是
教派的正式名字。
现在大家都这样用了。
也无法再改正,
只能说蒙古与西藏人
所信仰的佛教,是佛教中色彩浓重,
重密宗法仪的一个支派。

陵寝

伊金霍洛旗
是成吉思可汗陵寝所在地,
伊金在蒙文里是“主上”的意思,
霍洛是“陵园”。成吉思可汗的陵寝
原来是一个巨大的蒙古包,
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包上装铜钉,
包外在毛毡之外再披上黄缎,
门上悬有玛瑞和珊瑚珠串缀起的帘子,
包内悬满黄绸,庄严华美。
象现在这样的建筑,就是后人添建的,
失去了原来的特色了。

旧事

在每一个蒙古人
横越、听见、或者想起
腾格里沙漠的时候,
他们都会记起
德王当年的故事;
在每一处闪着金光的
沙丘上,在每一阵风沙的
呼啸声中,在那浩瀚如天的大漠里,
到处依旧还在传呼着德王他的名字。

青冢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方三十公里黑河之滨,
土阜隆起,烟霭蒙笼,远望数十里外,又称青冢。
小时候听老师说是因为塞外枯寒,
只有昭君冢草色独青,
所以叫做青冢,也就信以为真。
其实整个大黑河流域.都是碧绿的山脉与田野,
所以山叫大青山,河名大黑河,无限肥美。
不知道老师是听谁说的?
老师的老师又是听谁说的?

追寻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
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
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
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
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支撑着自己的,
也许就是游牧民族与生
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吧。
渴望能找到一个世界,
不管是在画里、书里,
还是在世人的心里,
渴望能找到一块
水草丰美的地方,
一个原来应该还存在着
的幽深华茂的世界。

苍茫

如果草原上失去了马群
如果日出之时再不见飞鸟
如果一切都已太迟
如果一切都终于成为
苍茫旧事?

敖包

蒙古人相信
大自然中处处有神灵,
常有敖包堆在山巅
或者路边。
可以用石堆成,
也有用砖瓦及柳木的。
它的大小、形状和数目
都不一定。敖包
在蒙文里就有“堆”的意思,
在边境上的时候
是为了标明边界,
但通常都是崇拜用的,
是山川神祗
地方神灵居所的象征。
在旅途上遇见了敖包,
蒙古人都会下马膜拜之后
才再继续前行

风沙

春夏之交.
气压急剧变化之时,
整个蒙古高原就吹起
那人人闻之色变的
“蒙古风”来。
风沙起时真是遮天蔽日。
排山倒海,风力绝猛,
狂沙扑面,沙漠中
巨大的沙丘也常会在
旦夕之间变易了位置,
我问父亲,那些沙漠中的
旅人遇见风沙时要怎么办?
父亲说:“有骆驼啊!
还怕什么?”

翰海

比起戈壁来,
腾格里只能算是一个
中型沙漠而已。
但是整个面积也有
四万两千七百平方公里了,
置身其中.你只见
平沙莽莽,四望无垠,
再往北行则有沙丘
如波浪层叠起伏,
真的只有用浩瀚如海才能形容了。
所以自古汉人皆称戈壁为瀚海。

变易

我们要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我们要怎样容忍
那一天又一天蓄意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