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关于缅怀革命烈士的手抄报该怎么做
首先要有素材与图画
缅怀革命烈士素材:
诗歌类
百年回眸, 悠悠岁月,
旧中国,列强欺凌,
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面对中华民族——
毕生最大的耻辱与危难,
多少仁人志士
慷慨悲歌,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在革命的最前线。
是他们让中国从东亚病夫中
毅然走了出来
是他们改写了中华民族
百年的悲惨历史
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在雄壮的战鼓声中浴血奋战
为中华民族取得了
一个辉煌的胜利。
美好的现实正是革命先烈
所期待和为之奋斗不息的境界。
血与火的革命
与今天如火如荼的建设
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大地春色
融入了无数先烈的
热血和生命。
不是有人说过,
给他一个支点,
他就可以撬动地球吗?
那么,有了爱国奉献精神,
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
就能日月当鼓,
银河作弦,
奏响叱咤风云的生命礼赞!
我们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
经受到无数疯狂屠杀,
和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
有一副高昂的头颅,
一副坚挺的脊骨,
一双喜马拉雅山壮厚的肩膀,
一身黄河长江奔腾不息的血管。
昨天,
我们曾经,
托起五千年的文明,
托起过长城、故宫;
今天,
我们必然能用十三亿双手臂,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托起通向月球、金星、火星
宇宙每一个角落的
火箭、卫星和人造飞船……
革命烈士名言
陈辉(革命烈士,死在渣滓洞)的名言: “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
革命烈士蒋光慈的诗:
愿我的心血化为狂涌的圣水,将污秽的人间洗得净净地!
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
愿我的鲜艳的心血之花,香刺得人们的心房透透地!
愿我的荡漾的心血之声,飞入了人们的耳鼓深深地!
革命烈士夏明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戚继光的名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热的心会把冰雪溶消。 ———— 《革命烈士诗抄》
图片
2. 辛亥革命素材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爆发了一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冲垮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辛亥”年,历史上就把这次震惊中外的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领导。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10次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鼓舞了各地群众运动蓬勃高涨。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中心。帝国主义各国早就根据不平等条约在这里辟租界,开商端口,办工厂,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乡各个角落。这就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破产,人民被迫走上革命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了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长期艰苦的工作,逐渐控制了新军的领导权,到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军。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改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在同盟会总部的推动下,实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大联合。同年夏天爆发了四川保路运动,预示着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统治者在武汉的武力减弱,武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共同组织了起义的领导机构——临时总司令部,设在武昌小朝街85号,推文学社领袖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共进会领袖孙武为参谋长,制订了起义计划。原定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义,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10天(即10月16日)。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革命总机关赶制炸弹时不慎爆炸。俄国巡捕循声而至,搜去旗帜、符号、印信、文告等物,并转交清政府,机关暴露。
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但这命令还没有传达到基层,清政府已将起义总部及其他机关破坏,起义领导人大批被捕、个别逃走。当晚,湖广总督瑞澄杀害了被捕的起义领袖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3人,同时下令紧闭城门,按名册继续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十分严重。
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决心奋起反抗,死里求生。10日晚7时过后,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后队正目(相当班长)熊秉坤领导该营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他率领10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各处闻声响应的起义士兵一齐拥向楚望台,当即决定进攻督署,捕杀瑞激。但这时起义规模不断扩大,熊秉坤指挥不了,于是找了工程营左队队长(相当连长)吴兆麟担任临时总指挥。在吴兆麟的指挥下,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1000余人虽然以强大的火力阻击各路大军的进攻,但均未得手。午夜时分,革命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澄听见炮声吓得惊魂丧胆,从督署后墙打开一个洞逃跑。11日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并于当天攻占武昌全城,武昌起义胜利了。10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都为之震动。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即于10月11日在武昌宣告成立。由于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尚在美国,黄兴又在香港,这次起义前推举的领导人或被捕、被杀、受伤,或逃匿,群龙无首;加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社会上有“名望”的人才能号召组织政府。于是,由吴兆麟等提议,把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相当旅长)黎元洪找来当湖北军政府都督,把原来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化龙找来当总参议。黎元洪料想革命不会成功,便推托不肯上任。革命党人只好组织谋略处,担负起军政府的领导责任。5天后,黎元洪再也拖不下去了,他见清王朝大势已去,才宣誓就职。他上台后,谋略处即被撤销,军政府被改组,立宪派公子及反动官绅纷纷挤进军政府。革命党人虽然与之进行反复斗争,终究未能扭转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立宪党人控制湖北军政府的局面。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公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在中国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此外,湖北军政府发布各种文告,号召各省起义,促进了革命的继续发展。在外交政策方面,湖北军政府宣布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按期偿付,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一体保护”,表示革命“并无丝毫排外性质”,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极大震惊和恐慌。帝国主义各国迫于革命形势,不得不宣布“严守中立”,同时又派军舰集结在武汉江面,作武装干涉的准备。清政府则于10月12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两镇南下进攻革命军,14日再度起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委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想趁机攫取更大更高的权位,以“足疾未愈”为理由假意拒绝出任,直到清政府委他为钦差大臣,给他统率水陆各军的大权,他才从河南彰德老家“出山”南下。10月17日,清军不断向刘家庙增兵,于是爆发了阳(汉阳)夏(夏口,今汉口)战争。湖北革命军奋起保卫武汉,群众踊跃参军,几天之内,军政府扩军达4万人。新兵奋勇投入战斗,工农群众手持刀矛助战。10月19日,革命军大败清军于刘家庙,首战告捷,汉口全市张灯结彩庆祝。
10月27日,袁世凯命第一军冯国璋部反攻,刘家庙复陷敌手。28日,革命军又退大智门。清军纵火劫市,大火延烧3昼夜,汉口繁华之区化为焦土。11月2日汉口失陷。3日,由上海赶来武昌不久的同盟会领袖黄兴受命为战时总司令。16日,黄兴率部偷渡汉水,反攻汉口,未克,17日退守汉阳。21日,清军进攻汉阳,黄兴率革命军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27日汉阳又告陷落。历时40天的阳夏战争结束。革命军维持住与清军隔长江对峙的局面。
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力量无法扭转的。武昌起义后,短短1个多月,全国24个省中就有14个先后宣告独立,成立了军政府。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创举,也是整个东方文明史上的创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立即在亚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响,它迎来了20世纪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 有关革命英雄的资料
1,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2,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4,王二小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本名阎富华,化名王朴,中国少年抗日英雄,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5,成本华
成本华(1914—1938),女,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被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4. 有“革命先烈在我心”手抄报素材吗
春风,拂过脸颊;雨露,滋润万物;花草,点缀世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却依旧无法表达出我们的哀思。
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就是用你们热血浸染的。那高矗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迈向光明,迈向未来。
忆往昔,我看见你们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
我静静地呼吸着每一口的空气,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心脏一次又一次有力地撞击着胸腔。血液从指尖流遍全身,我思考,现在的我 能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能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正是曾经的你们,用你们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铺设的道路 。战火中,你们出生入死;坚牢中,你们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屠刀,你们大义凛然。透过泪水审视这个世界,高耸如云的纪念碑 苍劲有力的行道树,波涛汹涌的滚滚长河,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我的心里,早已心潮澎湃。除了泪水,还有微笑;除了哀愁,还有敬仰; 除了思念,还有感激;除了遗憾,还有欣慰;
革命烈士们,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今天这美丽富饶的祖国,看到了这广阔肥沃的土地,看到了这自由飞翔的白鸽吗?我想你们也会欣慰吧!“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然而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也许不需要为了祖国而付出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许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概。我们能做的,更多是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学习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自己来维护。烈士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承担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施展自己的青春年华,开拓进取。
在此,
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向抗日战争期间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生命的民族英雄们致敬!
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抵御侵略而牺牲的仁人志士致敬!
向所有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做出伟大贡献的先人们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谢谢
5. 求有关革命红色题材的漫画 或素材 亦或材料.高分
我只知道有个《红色经典动漫集》那是个DVD有时张,淘宝上有卖200多,个人觉得挺贵,你要进行连载,还是海报?要是海报的话,去搜一些红色革命漫画之类的图,网上都有很多,要是做连载,那就多读些故事或者相关书籍,自己画吧。
6. 谁有从亲中国成立到建国60周年的祖国图片
我觉得这个系列海报很好,建国60周年的,一共六张,每十年一张,每张都有解释,篇幅所限,只发一张
全部图片和解释在这里
http://bbs.fetion.com.cn/forums/Threads/4999188.aspx
7. 有哪些关于爱国历史的作文素材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
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举行仪式,表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是一位华裔,此人就是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显然,对陈瑞钿来说,此项殊荣迟到了几十年。
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米德兰(Midland),它收藏有美国各种飞机300余架。其下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专门收集和展出美国空战英雄的事迹。但入选该馆的空战英雄,必须具有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战绩,经该博物馆顾问委员会评选之后,才能被授予空战英雄(ACE)的头衔。顾问委员会则由现役和退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军事专家、航空专家组成,其中还有一名已退休的英国空军元帅,共120人。
在今年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四抗日空战大捷”的日子里,美国舆论界就陈瑞钿荣获空战英雄一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对其英雄事迹和坎坷人生进行了介绍。例如象美国的《世界日报》、《国际日报》、《星岛日报》、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等。1998年8月14日版《国际日报》撰文称他是“中国战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第一位空战英雄”;《世界日报》在刊登他在广东空军的戎装照时,称他是“中美共同的空战英雄”、“永远令人景仰”。这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华侨同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战功卓着1932年,年仅19岁的陈瑞钿怀着满腔热血,返回祖国。1937年“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他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四”空战。两天后,他驾驶美制“霍克”双翼战斗机,击落了日本的“三菱”轰炸机,首开了自己击落敌机的纪录。在1937年至1939年间,他共击落敌机六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三架。在空战中,他骁勇奋战,敢打敢冲,其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成功幸运生还。其中有一次,当他的座机被击中后,他奋不顾身驾机直冲敌机,将其撞毁。他自己则是在座机失去一个机翼的情况下成功跳伞生还的。另一次是在1939年秋任空军副大队长的陈瑞钿,曾两度率机掩护苏联援华空军轰炸昆仑关一带的敌占区。在12月27日邕宁附近上空的战斗中,中方参战的3架飞机与日本10多架战斗机遭遇,经过长达1小时的激烈空战,中方共击落了3架敌机。在战斗中,陈瑞钿的座机油箱不幸被敌机击中起火,自己全身也着了火。他带火跳伞,为借助高速气流吹灭身上的火焰,他跳伞后并未及时开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直到快着陆时才开伞,虽然跳伞成功,但面部和全身上下仍被大面积烧伤。他的英雄事迹当时被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战鹰”(Chima's Warhawk),同时还被编成美国英语课外读物《中国战鹰》出版。美国于1946年发行的《真正英雄的真实漫画故事》(RealHeroes,True Stories in Comics)系列丛书,在当年3-4月出版的第13期,以《真正英雄的动人故事》(Thrilling Stories abourReal People)为题,介绍了他的抗日战绩和不平凡的经历。为纪念他1937年以相对落后的双翼霍克战斗机击落日本先进的三菱九六式单翼轰炸机的战果,美国着名画家罗伊·格林内尔(Roy Grinnell)还专门作画表现了当时激烈的空战场面。据说,好莱坞一电影公司还有意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去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博物馆将他评选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早的空战英雄,也在情理之中。在表彰仪式上,他被称为“美国第一位二次大战的空战英雄”。
经历坎坷陈瑞钿,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大江村,父亲是华裔母亲是秘鲁人。1913年,陈瑞钿出生于美国俄勒岗州的波特兰市,早年就有志于飞行事业,所以在高中时期,就靠打工挣钱来学习飞行。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他就取得了美国的飞行执照。1932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波特兰市华人决定派遣志愿军回国参加抗日空战,当时陈瑞钿已从当地华人创办的美洲航空学校毕业,他便志愿与来自俄勒岗州、华盛顿州、加利弗尼亚州的13位爱国青年一道参加了志愿军,其中还有一位女青年。
陈瑞钿一行乘船首先抵达上海,但竟未被国民党中央军收留,当年11月,他便辗转到广州陈济棠麾下,参加了广东空军,不久便分配在广东空军第六飞行队,军衔少尉。1935年,他被派往德国学习战斗机飞行和战术回国后晋升为中尉。1936年7月,因陈济棠投归南京政府,广东空军随之被中央收编,陈瑞钿则被分配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任战斗机飞行教官。同年10月任驻广东空军第3大队17中队中队长。
1938年夏升任少校中队长。
1939年又升任第3大队副大队长。
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到1939年12月27日的昆仑关战斗他在华东、华南、中南地区执行过多次截击、护航等任务,参加过着名的杭州笕桥大捷、武汉大空战和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陈瑞钿在昆仑关战斗中,因座机油箱起火被严重烧伤以后,因交通不便,整整用了三天才被送往柳州医院,当时面部伤口已感染发炎。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不能得到很好治疗,以后又辗转香港、衡阳,最后经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和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的帮助,才于1940年返回美国就医。在美国,他的面部虽然经过五年的整容治疗但并不成功。他不顾面部已扭曲变形,于1945年初又返回祖国,在驼峰航线执行空运任务,继续为抗日贡献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则转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1949年夏天,他回到波特兰市并于1952年在当地一家邮局从事信件整理、分发工作,直至1983年退休。1997年9月3日不幸病逝,享年84岁。
陈瑞钿前后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爱国华侨伍月梅,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政府外交官员伍迁芳之女。她是在广东读书时与陈瑞钿认识的。在一次日本飞机夜袭柳州时,为救丈夫,她扑伏在丈夫身上不幸被弹片击中遇难陈瑞钿与伍月梅育有2男。开始第二位是他在美国纽约的五年治疗过程中认识的一位护士小姐,美国人弗朗西斯·梅尔道克(FrancisMurdock)。1945年,由于陈瑞钿出院后又返回祖国抗日,所以他们从此分手。两人育有一女。
第三位夫人叫杨瑞芝,是上海人。她是在中国航空公司作地勤服务工作时与他认识的,于1948年结婚。他们育有一个男孩,现为美国国务院驻新加坡的一名外交官。
陈瑞钿现共有子女4人、孙子10人,曾孙1人。
名列榜首
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坎坷经历极大地震动了另一位美国空战英雄,他就是肯恩·杰恩斯特(KenJernstbt)。
肯恩·杰恩斯特是美国空军志愿援华飞虎队飞行员,他在退伍以后曾担任俄勒岗州参议员30多年。在二次大战期间对日作战中,他取得了摧毁12架敌机的辉煌战绩(空中击落日机5架,击毁地面日机7架)。因此,他早就获得了美国空战英雄(ACE)的头衔。
在陈瑞钿1940年乘机返美就医时,他也搭乘同一架飞机,两人因此相识。他自己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当他了解了陈瑞钿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着和不幸遭遇后,深为感动。他认为,陈瑞钿无疑是美国二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为此他长期以来一直为陈瑞钿在空战英雄榜上无名打抱不平,并竭力向空军博物馆顾问委员会推举陈瑞钿入选空战英雄榜。
但是,顾问委员会认为,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而陈瑞钿在1940年已返回美国就医,而且,当时陈瑞钿参加的不是美国空军,而是广东空军,所以迟迟不能认定。
其实,长期以来,国民党空军的态度也很令人失望:首先,把怀着以航空报效祖国到上海投军的陈瑞钿拒之门外就不应该;其次,对有如此战功的陈瑞钿不宣传、不表彰,原因是陈不是嫡系中央军而是广东空军。前台湾空军总司令赖名汤上将在谈及此事时,就曾说:陈瑞钿是陈济棠的广东派系军队,非属中央军,虽打下多架日机,但不算数。真是荒谬!
经肯恩·杰恩斯特坚持不懈地奔走、游说,顾问委员会终于以陈瑞钿是打击同样的敌人,美国空军飞虎队早在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前就已在中国战场与日作战,陈瑞钿本人也是美国公民为理由,接受了杰恩斯特的推荐在评选过程中,杰恩斯特也极力坚持陈瑞钿才是第一位击落日本飞机的美国英雄。因此,陈瑞钿的名字才在1997年刻在了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的英雄榜上,正式被评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第一位空战英雄。此次与他同时被评选列入《美国空军战斗英雄名人录》的还有另外七位美国空军英雄。
陈瑞钿是在生前得知这一消息的,原打算亲自到场参加表彰仪式,不幸的是,就在举行仪式的前一个月零一天与世长辞了,而由他17岁的孙子代他出席了这次盛会。
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不幸遭遇,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华人和新闻媒体更是关注。新闻界除广为宣传报道外,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还准备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拍摄成专集,并有意将当时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空战英雄们拍摄成系列专题片。为此,他们特地委托美国硅谷专家叶晨晖博士帮助寻找、收集有关陈瑞钿生前的资料,特别是面部毁容前的照片,以及其它英雄的资料。
叶晨晖先生对空战历史颇有研究,去年他曾经通过华文媒体(见本刊1997年6月号《巴伯的在华奇遇》一文),并经过湖南有关部门的多方努力,终于在今年初找到了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救过美国空战英雄巴伯的两个恩人。巴伯在那次遇险获救之前,曾驾机击落了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见本刊1997年6月号《谁击落山本该水落石出了》一文)。
征集陈瑞钿生前资料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披露以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提供线索,叶晨晖先生很快就找到了现居住在波特兰市的陈瑞钿少校的遗孀杨瑞芝女士,并有幸见到了她珍藏的陈瑞钿初入广东空军时的英俊戎装照,以及《中国战鹰》一书。
8. 缅怀革命先烈手抄报内容
外祖母家有个烈士邻居“保三娘”的故事,是我从小就听祖辈提起。保三娘在旧社会,饥饿、疾病先后夺去了她的六个孩子,丈夫也因身染重病、无钱医治而去世。保三娘拉扯着儿子与童养媳过着穷苦的生活。
1940年春天,罗炳辉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取得了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并解放了盱眙县城。新四军住进保三娘的家里。新四x官兵严明的纪律、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他们所讲述的民族解放的革命道理,深深地感染与教育了保三娘。
到了夏天,新四军撤离盱眙县城的时候,保三娘已经成为我新四军盱嘉支队地下情报员。她常常乘夜深人静出去送情报,第二天清早迎着晨曦回家。由于她搞的情报又快又准,鬼子汉奸在下乡扫荡的路上,常遇到伏击。
她多次把红绿传单一直撒到鬼子的炮楼底下。1943年农历七月初六,保三娘照例要与地下交通员索绍存一道把情报送出去。半夜时分,她听到索绍存的敲门声,赶忙穿衣下床。可是,这一次,她没有往常的麻利快捷,而是身体不适。
结果被敌军鬼子把她押到城隍庙附近的山坡上,端着刺刀,最终保三娘倒在血泊中英勇就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