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画写意牡丹怎样画才更有层次
注意笔法,用笔不干脆,拖沓,是一个原因,第二是要注意不要太着急,分层次画,上一层八成干时再画第二次,第三个原因是毛笔上的颜料占的含糊,一般写意的色彩花卉有粘粉和不占粉,白粉不可以太浓,比牛奶稍浓就好,颜色之占毛笔的头部三分之一就可,太多颜色和白粉就混浊不清了,或者不用白粉,直接占色画,注意笔头水粉控制,用笔上最好一支笔从头开始画中间别占色从花的内部网外画,这样就中间浓外面淡,也符合花的实际情况,然后等八成干后再补色,不够的地方加重,你如果花得时候频频占色就容易画过了,国画不能一次画够,需要多次积累,加重.当然个别情况例外.
2. 【花怎么画】如何画出漂亮的花
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画过花,花的画法有很多,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画法。那么大家知道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花儿吗?小时候我们喜欢画一些简单的花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追求花儿的形状感和色彩感。花儿的画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欢简笔画的花儿,有些人喜欢油画的花儿,有些人喜欢水墨画的花儿。那么花怎么画?我们一起看看如何画出漂亮的花。
一、准备工作
不管是画什么风格的花儿,都需要准备好材料。绘画使用的材料包括铅笔、绘画本、橡皮擦和所需要的上色工具、颜料等。同时也要准备好想要进行绘画的花儿。今天我们以出具为例,讲解一下花怎么画。
二、花怎么画的方法和步骤
1、我们首先要观察花朵的形状,将花儿放在一个自己能看得到的,适合的位置。去观察花儿的角度和轮廓,找到自己的视觉出发点。同时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印象,构思好自己要怎么下笔。
2、花朵一般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组合,可以用这些形状将花朵的基本构图画出来,如果是玫瑰花的话可以先画一个椭圆形,然后将花瓣顺着这个椭圆形一片片的画上去,最后画上树干和叶子。如果是菊花,可以鲜花一个圆形,然后沿着圆形画一些细长的椭圆形,将花瓣填充完整。如果是百合花,可以画一个倒三角形,然后将花瓣沿着倒三角形画四片。以此类推,不同的花儿构图不同,但是都大同小异。
3、基本构架和细节画出来这话,可以将一些多余的线条擦除。喜欢素描的人可以加深花儿的明亮对比,喜欢水粉的人可以进行简单的上色。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去细化花朵的细节,花瓣和花蕾都一点点的勾勒出来。让花朵看起来更加的完善和精细,细节画好了,花朵也就完成了。
怎样画牡丹
一、牡丹的结构名称
整株牡丹,由花、蕾、茎、叶、干、芽等组成。每年春季花后,芽胚即在干和嫩茎之间形成,到秋冬季节,芽苞渐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张开,叶芽长出,到四月初,花苞从叶芽中抽出,花茎渐高,茎上分枝生叶,花茎高约一尺许,茎顶只生一花。叶柄长而互生,从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叶,每批为三叉九叶(因品种不同,多者一茎生十余批叶),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单叶。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两层萼片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复萼)六片。花头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状如小石榴,雄蕊由蕊头和蕊丝两部分组成
二、牡丹花头的画法
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头,因品种不同而有单瓣、重瓣、和起楼之分,色彩也因品种而异,五彩缤纷,十分丰富。初学时,不管是临摹还是写生,都不能只盯着一瓣一叶,而要学会把握整体轮廓,做到“整体着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复杂多变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结构特征,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视或背面仰视,花朵的概形近乎圆形,半侧或全侧,则成隋圆形。单瓣花似碟形,重瓣则像几个大小不等的碗碟重叠。初学画花头,可用铅笔或木炭条,以辅助线轻轻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体层数,再用毛笔以色或墨点簇。
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齐,把花瓣点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应将上下层之间花瓣,作参差排列较有变化,三个瓣犹如“品”字结构
三、花瓣的用笔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状为下缘狭而呈圆弧形,上缘宽而多皱褶,因此可用较大的羊毫笔,先蘸白粉掺少量牡丹红(毛笔需先浸水湿透),在盘子上调成淡红,使笔尖、笔肚、笔根均含适量淡红,再以笔尖蘸少许较浓的牡丹红,在盘子上稍加整理(不宜过分调和,过之则平)就可以画了。若花瓣向上,则将笔尖朝下,笔根朝上,以侧锋横卧,一笔或两笔画成,画小瓣时,用笔尖笔肚着纸即可。画大花瓣时,笔要一揿到底,利用笔肚笔根的动作,使笔根上的淡红体现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浓淡效果。画多瓣时,运用蘸色的深浅,按花的结构层层点出,自然生动。因花朵姿态各异,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点簇练习,使运腕灵活,才能得心应手
四、花蒂的结构与画法
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与复萼两层构成。大萼位于花瓣之外层,紧贴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开萼片为嫩绿或嫩红。复萼环生大萼之下,如带状,呈绿色。花萼是承上启下的结构关键,不可忽视。如画墨牡丹,萼片用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画色牡丹,可用汁绿蘸少许胭脂画,或在汁绿中略掺三绿也可。画时运笔要轻松快捷,流畅自然,不可反复描摹
五、花蕊的结构与画法
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犹如人的眼睛。在颜色上起对比、提神作用。画好花瓣、花萼后,再点以花蕊,才能组成完整的花冠。
花蕊分雌蕊与雄蕊。雌蕊位于花心中央,形状如小石榴,愈长愈裂,开谢时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于雌蕊四周,初开时花蕊丰满、排列整齐,呈中黄色。盛开时蕊露于外,较初开灵活,色为淡黄。将谢时,蕊渐干而卷曲,蕊色乳黄。雄蕊由蕊头和蕊丝(须)组成。蕊丝上按蕊头下接花心。蕊头形似米粒,画色彩牡丹时,用饱和的黄色点出,画时要有聚散,不要拘于一蕊一丝
六、画牡丹花头的要点
牡丹花瓣依托花蒂,环花心而发,形成内紧外松、里小外大、内聚外翻的特点。因此,点簇花瓣时,首先要对花冠的朝向和正侧,做到心中有数。点簇时要掌握以下要点。
1.花心、花萼、花茎长势的一致性。即心、萼、茎应在一条直线或弧线上,不可偏心脱离。花瓣从花心长出,要有“归蒂连心”的效果。
2.注意花瓣的透视关系。从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纵向和横向。从横向看,位于中间部位的一两瓣较宽,左右两侧渐狭,这就是透视变化。从纵向看,上下两层花瓣较长,而中间一层却较扁,这也是透视缘故。
3.点簇第一组(或第一层)花瓣时,要紧凑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开,松散而难以成形
七、点簇牡丹花头的步骤
牡丹花头的点簇练习,可分别用墨或色彩。画粉红色牡丹,用较大羊毫笔,先在白粉中调入少量曙红(牡丹红)或胭脂,用笔蘸饱后,再在笔尖上蘸适量曙红或胭脂,笔尖向内,先画里层淡瓣,再画中心深处,依次层层画出,浓淡相间方见精神。但要注意块面的统一集中,不要红一块、白一块,使画面过分散乱。花头点好后画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黄点花蕊
八、侧面花朵画法
侧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圆,扁的程度随半侧或正侧而异。全侧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画时只点瓣和萼片。画花茎时仍要注意和花头中心部位的自然连贯趋势,花茎扭曲或陡折都不美。点簇花瓣
九、背面花朵画法
画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较圆,能见其大萼与复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层数变化也少些。但两层花萼的浓淡变化要认真对待,不可大意。花茎的添加也要和花头顺势,否则视觉上会很别扭
十、小蕾的画法
小蕾的形状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紧,花瓣未露或将露出。小花蕾出现在群花之中,显得很有生气,既是盛开花朵的未来,又可在形体和色彩上起到丰富多变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视。画时,用毛笔先调成汁绿,再在笔尖上蘸少许曙红或胭脂,笔尖向上,笔肚向下,画出大萼。继而画出下垂的复萼和花茎
十一、大蕾的画法
大花蕾,已见花瓣或见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见花蕊或初见花蕊。大萼、复萼皆向后背,花瓣内紧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动。大花蕾形小色艳,与盛开花头形成对照与呼应。大花蕾生机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画时应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挂。用笔、用色和画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与盛开花头相比,其花瓣外弧线应更紧凑些,卷褶少些
十二、初开花朵画法
初开花朵是大花蕾的继续和发展,花瓣已全露于外,排列整齐,花蕊初露,色艳欲滴,美丽动人。画初开花朵要注意外缘瓣的处理,卷褶变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过圆过板,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
十三、盛开花朵画法
牡丹花是昼开夜合。第一天合的较紧,第二天合的较松,三天后更松且开合无定,因此,花瓣开合重迭无定,形象非常生动。一幅牡丹花,总是将盛开的花头作为主体,一朵或两朵,一组或两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开花朵,形成主辅、起伏,在绿叶扶持下,便可构成很有节奏感的画面。盛开花朵瓣形变化灵活、丰富,特别是外层花瓣,面积大而变化多,是画好盛开花头的关键。花蕊的表现也有别于初开花朵,初开时蕊头未放开,很少见其蕊丝。盛开时,蕊头松开能见其蕊丝。勾点蕊头蕊丝时,要有疏密变化,切忌机械刻板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画法步骤
画牡丹,除点花点叶画法,还有勾花点叶法。
第一步,先用墨线分浓淡勾出花的形态。勾勒时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转侧,运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做到有虚有实。特别是里层和外层花瓣交接部,外缘线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笔断意联之感,才显生动自然。
第二步,用墨或色点叶。勾花一般以表现浅色花为主,如白、黄等。因此,可在花头旁边点叶衬托,使浅色花朵更醒目。
第三步,上色。画白花时,待墨线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晕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尽。然后用灰绿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画黄花,用赭墨勾花,晕染赭黄后,趁湿略点少量淡胭脂,色彩更显丰富沉着。
第四步,勾叶筋、点花蕊。勾叶用花青蘸墨或纯墨。花蕊,可以不拘于黄色,而用赭墨、朱砂、胭脂等色点出,使其提神醒目
十五、花叶的结构
牡丹花叶发自花茎四周,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在大叶柄上分生三个小叶柄,每个小叶柄又分生三张小叶片。一个生长完全的牡丹叶子称为“三叉九顶”(或“三叉九叶”),大叶柄长一尺许,呈十字形。春季开花时,牡丹上部叶子生长不完全,花头以下,每节有一张叶片或三张叶片,再下为五或七张叶片
十六、叶片组合的名称
叶片因组合的数量不同而分单叶、组叶和批叶。一组生长完全的叶,由三张单叶组成。三组成为一批叶,共九张。每批叶经大叶柄与花茎相联
十七、叶片的画法
牡丹单叶可由三笔画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视需要而定。画色叶,用较大羊毫笔调汁绿,再以笔尖蘸适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画。中间一笔较长,两侧稍短小。用笔略侧,行笔宜轻松块捷。叶筋分主脉和侧脉。主脉发自叶柄,伸向叶尖。要在叶片墨色未干时用浓墨(或花青加墨)勾出。侧脉由主脉生发,伸向叶尖。勾勒时线条要细于主脉,侧脉不宜太密,画两、三组就足够了
十八、叶脉的几种勾法
叶脉的勾法,因风格和各人习惯而异。可分三种勾法:一是较为严谨的勾法,主脉、侧脉都伸向叶尖;二是侧脉伸向叶缘,较松散随意;三是侧脉有聚散,作变形夸张,富有装饰味。不论何种勾法,均以中锋运笔
十九、牡丹叶的透视和姿式
花有正侧偃仰背之分,叶子同样有俯仰正侧之别。写意画牡丹叶子,表现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笔画那样详尽,只侧重态势、气氛。由于叶片联叶柄,叶柄发自花茎,并向前后左右四面分布,叶与叶,叶与茎干之间,自然就会出现互相遮掩的现象,如前叶遮花茎,花茎遮后叶等。且由于远近的空间位置不同,在形象上还会产生透视变化,形成俯视、仰视、平视等不同姿式。犹如雨伞的不同角度变化
二十、嫩叶的画法
初生嫩叶、茎和花苞都呈暗红色。画嫩叶可用黄绿色蘸少许赭色或曙红点出(根据画面色调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许墨画)。用胭脂或朱红勾叶筋。芽轩和花苞近处的嫩叶,多朝上,形体虽小,但很有生气。同一画面上,嫩叶勾色筋,老叶勾墨筋,两者之间要自然过渡,不要截然分开
二十一、花茎的结构与画法
花茎在画面上,很少全部显露,它往往被叶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着气势贯穿的桥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花茎位于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茎长尺许,茎身生有批叶,少者一茎四、五批,多者一茎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茎颜色为嫩绿、嫩红。花茎有长短、粗细、壮弱之别,因品种而异。画花茎要用中锋,以流畅的线条画出圆润的质感和挺拨秀丽的姿态。用色先调嫩绿,再蘸适量胭脂一笔画出,要粗细得宜。不宜顿挫或陡折
二十二、花茎、叶柄的穿插
花茎顶端是蕾和花头,一般呈上发态势。牡丹花叶柄较长(一尺许,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后伸展,因此和花茎纵横交错。画时,要注意穿插聚散。画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茎和叶柄为花和叶片所遮挡,但仍需理解相互关系,以便在画好花头、叶片之后添加好花茎和叶柄做到既符合生长结构,又达到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
二十三、老干的结构与画法
牡丹枝干为灌木,无主枝常作分叉状。百年老干仍粗不过腕,高不过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苍老、斑驳,往往干下部已脱皮层,而近光滑。因此画老干宜用枯笔,用笔要偏锋中锋结合,要实中有虚,线条不要太光,运笔宜稍慢而有转动,也可用逆锋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纯墨画。嫩芽可用黄绿蘸上曙红或胭脂点在枝干顶端
二十四、老干的穿插与姿式
老干经多年生长代谢,形成了曲折多变的姿式,其苍老、斑驳的表皮和圆润光滑的嫩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老干又是支撑整株牡丹的基础部分。因此,尽管老干是作画程序中的后一步,其态势必须和花、茎、叶等协调统一且要有变化。当两株以上老干组合时,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构图上,老干只宜在画面底边和两侧边线出枝。即只宜上发和横倚的姿式,而没有下垂式的老干
二十五、画整株牡丹步骤
第一步:用铅笔或木炭条轻轻地画出花、叶等概形,再用色或墨点簇花头、花蕾。待以后技法熟练时,可用“腹移”经营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铅笔打稿子)
第二步:根据花头的透视角度,点出相应的叶子。点时既要考虑生态结构,更要安排好叶片的聚散,要留好画面空白(虚处)和候款处
第三步:画花萼、花茎、叶柄、老干和嫩芽。使花、茎、叶、干等成为有态势的有机整体
第四步:趁叶子未干时,用中锋勾出叶筋,勾筋是决定叶子正侧反转的关键一环,不可忽视。花朵色彩将干未干时勾点花蕊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画好,以悬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作些加整理。再题款钤印,作品完成
二十六、大红牡丹画法
用笔蘸饱大红,再以笔尖端适量曙红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点簇花头。(所谓“稍加整理”是以深浅色彩既有自然过渡,又不至浑为一团为度)。也可用朱掺少量曙红(牡丹红)调和后蘸饱,再蘸少量胭脂点成花头。用滕黄点花蕊。画叶可用色,也可用墨
二十七、深红牡丹画法
先用笔饱蘸胭脂,再用笔尖蘸少许花青,梢加整理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画深红牡丹,花头周围不宜用叶衬托,因两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
二十八、黄牡丹画法
先用白粉掺少量滕黄,调成淡黄,蘸饱后用笔尖蘸滕黄点簇而成。也可调成较浓的淡黄,然后蘸少许赭石或汁绿点花头。花蕊可用深黄、赭石或胭脂点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对比。黄牡丹花头旁边可用深叶衬托
二十九、绿牡丹画法
可用石绿加白粉调和,蘸饱后再蘸汁绿,稍加整理后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叶子可用汁绿花青略蘸墨画。也可纯墨作浓淡叶
三十、紫牡丹画法
用石青加少许曙红(或牡丹红)调和蘸饱,再蘸少许花青点簇而成。滕黄点蕊。
三十一、白牡丹画法
先用白粉点出花瓣,待稍干后,用汁绿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衬染。用胭脂点蕊。画白牡丹可在花头周边画些叶子衬托,使花形醒目。
三十二、牡丹的画面布局
把现实中艳丽动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画幅中,产生优美而有节奏感的形式,要靠画家的巧妙安排,这就是布局。在中国画论《六法》中称谓“经营位置”,也就是构图。一幅上乖之作,必须是高超的笔墨技巧和优美布局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画牡丹,布局时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一、主体突出:画牡丹,一般以花冠为主体,布局时应将花冠安排在画面的主要部位,辅以绿叶扶持,在色彩上产生冷暖、明暗对比,就能产生画面集中,花头醒目的效果。
二、宾主呼应:画面只有主体花头,显得孤立单调,必须有体形较小的花苞或初放花头相衬托。布局上要顾盼呼应,才能体现牡丹的勃勃生机。
三、疏密虚实:画面上花、叶稀疏而均匀,则感松散无中心。布局过密,满纸花叶,不留空白,又显窒息逼人。所以只有疏密相间,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才能恰到好处。画面的虚实处理同样重要,笔墨形色处为实,画面空白处为虚。近者墨色浓重处为实,远者墨色清淡处为虚。这样既可使画面有空灵感,虚处又能留给观赏者以无限的遐想。
四、气势贯穿:牡丹和梅花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表现花、叶为主。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气势的贯穿较容易。所以画牡丹,不论画面的大小和构图的简繁,都要理顺花、叶、茎、干的来笼去脉,注意整个画面气势的贯穿。
五、以少胜多:画面虽小,但笔墨精练,观后意犹未尽。这便是成功的作品了。达到此种境界,除画家的笔墨素养外,主要靠布局的巧妙。如画一花一蕾的同时,可在主体花的后侧画些枝叶等伸向画外,或在色彩处理上,把后侧枝干等画得淡些,形成第二层次,以至消失为空白,产生笔墨形色虽尽,而画外仍有花的效果。
六、变化统一:画面是笔墨形色组成的视觉“交响乐”。花有大小开合,茎有长短多少,叶有正侧聚散,墨色有浓淡冷暖,线条有粗细刚柔。一切绘画要素都处在矛盾对立之中。从而产生无穷的变化和蓬勃的生机。但万物都有极限,过之则反。画面布局也一样,只求变化,不讲统一,则杂乱无章,不可能产生美的韵律。因此变化中求统一,才显得调和。统一中有变化,才会给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感受。
七、稳定均衡: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牡丹以花硕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为其特征。因此在布局讲究变化的同时,还要给人以稳定均衡之感。一般不作下垂式布局,横倚时不宜头重脚轻,也要避免左右对称。在布局时,除了注意干枝和花叶的均衡外,还可利用墨色的浓淡或配以石块造型,达到均衡画面重心的目的。
八、花叶互衬: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作画时利用这一道理很重要。因此布局时,不仅要考虑形态,也要考虑色彩关系。如果浅色花头(白、黄、粉绿等)不以深色叶子衬托,则花形轮廓不清楚。反之,深色花头周围衬叶过多,因色彩明度接近,同样效果不好。所以布局时必须注意花和叶的色彩关系。
根据上述要领,具体入手时,以“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纵一横”这十六个字的矛盾统一法则进行构图。如画两株花茎,应一高一矮,一壮一弱,不要平行等长,才有参差变化。两朵花的构图,花头不要一般大,应一大一小,以盛开花头为主体,另以花苞或初开花朵为陪衬。两花也不要平列或对称,要注意主宾和呼应(图38)。三朵花的构图,不要平均分散,要有聚有散(即一多一少),也不要平均、对称或形成一直线。以两朵紧靠,一朵散开,形成斜三角形布局为宜。在布局有聚散的同时,仍要注意花形的大小主次(图39)。多品种花的构图,即一幅画面有深浅不同或色相不同的花冠。可运用纵横交错布局,分两至三个层次,深浅花头互相衬托。
花怎么画,大家学会了吗?花的绘画手法有很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画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去绘画。花的画法其实是很简单的,要注意观察花朵的形状,不同形状的花朵需要采取不用的形状去进行勾勒轮廓。绘画花朵的最基本步骤就是要将大致的轮廓绘画出来,所有的绘画也是一样,从整体到细节,一点点的进行勾勒,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3. 牡丹有那些颜色的
牡丹系以八大色着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
一、花色品种丰富的牡丹
(一)、复色类
什样锦 、娇容三变 、斗艳 、二乔 、 三变赛玉 、玛瑙荷花、 彩蝶 、花蝴蝶
(二)、绿色类
绿香球 、春水绿波、豆绿 、 绿玉 、
(三)、黄色类
姚黄 、金桂飘香、玉玺映月、黄花葵、 金玉交章
(四)、墨紫色类
冠世墨玉 、烟绒紫、青龙卧墨池、墨楼争辉 、乌金耀辉 、 黑花魁 。
(五)、粉色类
赵粉 、鲁粉 、粉中冠、、桃花飞雪 、贵妃插翠、雪映桃花 、
软玉温香 、淑女妆 、桃花飞雪 、粉荷飘江 、银鳞碧珠、 盛丹炉 、青龙卧粉池
(六)白色类
夜光白 、景玉 、香玉 、金星雪浪、
琉璃冠珠、雪塔、白玉 、雪桂 、昆山夜光、玉楼点翠、玉板白 、雪莲 、水晶白 、白鹤羽、风丹白 、水晶球 、风丹白 、玉板白 、清香白 、清香白、
(七)粉蓝(紫)色类
蓝田玉 、 紫蓝魁、蓝宝石、菱花湛露、垂头蓝、朱砂垒
绣桃花、雨后风光 、彩绘 、大朵蓝 、似荷莲 、蓝芙蓉、鲁菏红
(八)紫色类
胜葛巾 、魏紫 、赵紫 、葛巾紫 、小魏紫 、紫魁 、深黑紫
(九)紫红色类
红霞争辉 Hong Xia Zeng Hui 红霞迎日 Hong Xia Ying Ri 锦袍红 Jin Pao Hong
乌龙捧盛 Wu Long Peng Sheng 藏枝红 Zang Zhi Hong 百园红霞 Bai Yuan Hong Xia 映金红 Ying Jin Hong
大棕紫 Da Zong Zi 首案红 Shou An Hong 状元红 Zhuang Yuan Hong 盘中取果 Pan Zhong Qu Guo
锦绣球 Jin Xiu Qiu 洛阳红 Luo Yang Hong
(十)、红色类 Red Kind
珊瑚台 Shan Hu Tai 丛中笑 Cong Zhong Xiao 晨红 Chen Hong
火炼金丹 Huo Lian Jin Dan 娇红 Jiao Hong 萍实艳 Ping Shi Yan
锦帐芙蓉 Jin Zhang Fu Rong 迎日红 Ying Ri Hong 十八号 Shi Ba Hao 霓虹焕彩 Ni Hong Han Cai
红宝石 Hong Bao Shi 宏图 Hong Tu 山花烂漫 Shan Hua Lan Man 脂红 Zhi Hong
明星 Ming Xing 春红娇艳 Chun Hong Jiao Yan 肉芙蓉 Rou Fu Rong 虞姬艳装 Yu Ji Yan Zhuang
飞燕红装 Fei Yan Hong Zhuang 银红巧对 Yin Hong Qiao Dui 胡红 Hu Hong
红珠女 Hong Zhu Nu 十八号 Shi Ba Hao 璎珞宝珠 Ying Luo Bao Zhu
二、植株高大、抗寒、耐旱性极强的西北紫斑牡丹 P. Rockii with high and great plant and with very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fighting a drought , could-resistant
(一)、白色类 White Kind
书生捧墨 Shu Seng Peng Mo 紫斑白 Zi Ban Bai 玉壶冰心 Yu Hu Bing Xin 一片丹心 Yi Pian Dan Xin
菊花白 Jiu Hua Bai 玉蝶 Yu Die 中川玉 Zhong Chuan Yu 小雪 Xiao Xue
观音斗 Guan Yin Dou 鹤羽白 He Yu Bai 云中鹤 Yun Zhong He 红海微波 Hong Hai Wei Bo
(二)黄绿色类 Yellow or Green Kind
黄云 Huang Yun 雏凤还巢 Chu Feng Huan Cao 佛头青 Fu Tou Qing
(三)红色类 Red Kind
三转 San Zhuan 红冠玉珠 Hong Guan Yu Zhu 大红袍 Da Hong Pao 醉胭脂 Zui Yan Zhi
(四)黑色类 Black Kind
黑绒莲 Hen Rong Lian 夜光杯 Ye Guang Bei 黑凤蝶 Hen Feng Die 紫冠玉带 Zi Guan Yu Dai
(五)紫红色 Purple-red Kind
锸头凤 Cha Tou Feng 紫蝶迎风 Zi Die Fing Feng 九州大紫 Jiu Zhou Da Zi 红莲 Hong Lian
宁安红 Ning An Hong 英雄红 Ying Xong Hong 重瓣红 Chong Ban Hong 玉兰紫 Yu Lan Zi
喜庆 Xi Qing 红蔷薇 Hong Qian Wei 古城相会 Gu Cheng Xiang Hui 金花状元 Jin Hua Zhuang Yuan
(六)粉色类 Pink Kind
素粉绫 Sou Fen Ling 金城粉 Jin Cheng Fen 和平二乔 He Ping Er Qiao 紫斑粉 Zi Ban Fen
红云 Hong Yun 粉天香 Fen Tian Xang 粉麒麟 Fen Qi Lin 粉墨登场 Fen Mo Deng Chang
(七)紫蓝色类 Purple Black
陇原壮士 Long Yuan Zhuang Shi 花和尚 Hua He Shang 大汉风云 Da Han Feng Yun 灰鹤 Hui He
蓝鹤 Lan He 和平蓝 He Ping Lan 蓝蝶迎春 Lan Die Ying Chun 蓝海银波 Lan Hai Yin Bo
三、花色奇特的国外牡丹 Tree Peony From Foreign Country with peculiar flower color
芳纪 Fang Ji 日月锦 Ri Rue Jin 太阳 Tai Yang
新七福神 Xin Qi Fu Shen 花王 Hua Wang
日暮 Ri Mu 八千代春 Ba Qian Dai Chun 五大洲 Wu Da Zhou 连鹤 Lian He
日本岛锦 Dao Jin 日本岛锦 Dao Jin 美国公主 Princess 金阁 Jin Ge
花园珠宝 Garden Jewelry 金岛 Golden Island 正午(海黄)High Noon
金晃 Jin Huang 花大臣 Hua Da Chen 黑光司 Hei Guang Shi 初乌 Chou Wu
4. 国庆节水粉画 画什么好(急啊)!!
可以画一些关于宣传方面的,歌唱祖国的迅速发展,比如关于奥运的祥云、鸟巢、水立方,还有和平鸽,以及现在的神七,海陆空的一些索引,自己设计拼凑一幅~·仅供参考
5. 如何用水粉画这些
调色
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得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着。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从作画步骤来说。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
白色的使用
水粉画调色时白色的使用和油画相似,用的比一般颜色要多。调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色彩的明度,降低色彩的纯度,在画近处、实处和高光处时,多调用白色,有助于形体的塑造,使其鲜明、结实和突出。关于调色、水和白色的使用,还需要和用笔以及整个画面色彩的干湿、厚薄结合处理结合起来考虑,要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出发,做到有变化而统一。总的来说,初学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多的用水,不敢用鲜明厚实的色彩来塑造形象,造成画面缺乏色彩对比、形象单薄。另一种是过多地使用白色,不懂得恰当地用水的好处,而使画面“粉气”、滞闷。这两种毛病的产生,有的是与初学者先接触过水彩画或油画有关。先画过水彩画的,要防止第一种过多地用水的毛病。先画过油画的,则要避免第二种过多地调用白色的毛病。至于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水和白色的使用又常与作者的个人爱好、技法特点有关。爱用薄画法、湿画法作画的,一般水的使用便多些。而爱好厚画法、干画法作画的,水的使用便少,白色的使用则较多。
用笔
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着;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此外,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衔接
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着,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
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6. 画牡丹需要什么材料
工具/原料
毛笔
调色板
颜料
纸张
画国画牡丹的时候,宣纸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水墨画牡丹选用宣纸的技巧。中国古代作画都用绢,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来作画。国画宣纸在唐代就有生产,因其产地在安徽的宣城,所以人们就称之为宣纸。宣纸吸水性好,容易渗化,在国画牡丹时容易产生很润的效果。常用的国画宣纸有净皮和面料等。好的宣纸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见笔,就是第一笔和第二笔之间留有笔痕;二是发墨,画在纸上不串,不会把浓淡串通平了;三是不发灰,渗透力适中。现在生产宣纸的地方很多,如能掌握其性能也都适宜作画,如云南皮、温州皮、四川夹江、迁安宣等。如平时练笔用纸,毛边纸、元书纸均可。
国画牡丹所用的颜料有以下几种:一是粉状的(加胶调配),二是碗状的(加水调剂),三是常用的管状颜料。国画颜料可以分为植物色、合成色几大类。国画牡丹的石色是用矿石研制成的,如朱砂、石青、石绿;植物色有藤黄、胭脂、曙红、牡丹红、花青等;合成色有锌钛白、朱磦,这些都是国画牡丹常用的基本颜料。石色覆盖性强,赭石膏虽然是石色但研制很细与植物色差不多,用时可根据它们的特点加以选择。
7. 请问牡丹花怎么画
用水粉慢慢的调色。记得少加一点点水。然后先用铅笔打搞打完稿之后就用橡皮把它擦掉留下一点点印记。然后写有绿色的水粉画它的枝叶。然后粉的颜色,画在牡丹花的那个地方。
8. 牡丹画 牡丹画名家 洛阳牡丹画家李兰(李春兰)详细信息
中国美协会员洛阳画家李兰【李兰简历】洛阳画家李兰·中国美协会员【李兰简历】
【李兰】李春兰简历
1995年9月---1997年7月,天津美院何家英助教班进修;
1999年6月---1999年8月,中央美院第三届工笔重彩班进修;
1999年9月---2000年8月,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修班进修;
2000年9月---2013年9月,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2013年9月---2015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画专业,唐勇力工作室硕士班。
李兰 又名李春兰,斋号“幽兰斋”,画家,擅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尤精没骨牡丹。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委员。1972年出生于郑州市。先后研修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何家英、霍春阳、白庚延、李孝萱等)和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优秀美术教师、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原行—中国当代着名画家作品展”特邀参展画家。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李兰作品《走过走过》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画类全国入选60幅,河南省唯一入选);《浮华》获全国第二届线描展一等奖;《浮华之二》获“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第一名金奖;《河洛逸韵》入选“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流年与君共从容》获“河南省第三届中国人物画展”一等奖;2012年9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绘画品鉴系列·李兰·《李兰中国画集》出版发行”;“中原行写生”活动作品《古都春韵》被河南省美术馆永久收藏;多幅作品刊登于美术类核心期刊《美术》《国画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国画廊》《书法导报》及《大河报》《青年导报》等。
李兰历年获奖情况李兰历年获奖情况李兰历年获奖情况
1、1993年9月,工笔作品获《俸皇杯国际书画友谊赛》银奖;
2、1997年11月,工笔作品《寻韵》获《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三等奖;
3、1999年7月,工笔作品《都市风景》入选河南省第九届美展;
4、2000年12月,工笔作品《闲日》入选《亚亭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
5、2001年2月,工笔作品《流美年华》入选《新 世 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展》;
6、2001年6月,工笔作品《淡日》入选《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
7、2004年8月,工笔作品《繁华细语》获河南省第十届美展二等奖;
8、2005年9月,水粉作品《高原》入选第七届全国水彩水粉画作品展;
9、2009年7月,工笔作品《走过,走过》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美展金奖(郑州);同时入选全国十一届美展(上海);同时,工笔作品《昨天的日记》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美展三等奖;
10、2010年12月,线描作品《浮华》获全国第二届线描展一等奖(作品刊登在2011年《美术》杂志第5期);
11、2011年7月,获“第二届河南中国人物画提名展”一等奖;
12、2011年9月,工笔作品《三月风》获河南省第二届工笔画作品大展二等奖;
13、2011年11月,工笔作品《婚姻物语》获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览一等奖;
14、2011年11月,工笔作品《放风筝的女孩》获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览一等奖;获“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15、2011年12月,国画《蝶恋花》获河南省第十届中国画艺术展一等奖。
16、2012年1月,作品《放风筝的女孩》刊登于《中国书画报》2012年第001期第四版《艺苑掇英》;
17、2012年1月,作品《三月风》刊登于《国画家》2012年第1期;
18、2012年2月,辅导学生作品《抉择》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甲组一等奖。
19、2012年4月,工笔作品《浮华之二》获“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金奖。20、2012年6月,工笔作品《走过,走过》入选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本届北京双年展于2012年9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期30天。展出83个国家的261件作品(国际部分),以及国内182位艺术家的182件作品(其中国画作品仅60件),另外还有约30位特邀艺术家】。21、2012年6月,被特邀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承办、于2012年9月10日-25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原行——中国当代着名画家作品展”,入展作品《古都新韵》被河南省美术馆永久收藏(此次展览展出来自全国的近130位当代着名画家作品)。
22、2012年9月,工笔作品《河洛逸韵》入选“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23、2012年9月,中国当代名家绘画品鉴系列·李兰·《李兰中国画集》发行。本书由李兰老师何家英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李兰中国画集》 ISBN 987-7-5303-4985-8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定价:¥38:00元24、2012年11月,牡丹题材6尺写意作品《春暖意浓》入选“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25、2012年12月,工兼写作品6尺竖幅人物《流年与君共从容》获“河南省第三届中国人物画作品展”一等奖(刊登于2013年1月26日《美术报》第62版)。26、2012年12月,获第九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银奖。27、河南省美协推荐:李兰绘画印象--《大河报》20130305第20版 大河美术馆 刊登。
丁丁,又名丁筱洁。洛阳老城牡丹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市廛河回族区美术家协会理事。着名国画家李兰(李春兰)老师入室弟子。工笔作品《愿景》获“河南省第十七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李兰作品润格:
李兰工笔人物每平方尺¥20000元;李兰工笔花鸟每平方尺¥15000元;
李兰写意人物每平方尺¥8000元;李兰写意花鸟每平方尺¥5000元;
李兰工兼写每平方尺¥10000元;李兰没骨牡丹每平方尺¥10000元。
李兰获奖作品润格:
李兰全国参展/获奖作品10万元每平方尺;
李兰省级获奖作品5万元每平方尺。
超大规格和命题作品另议。
【截止2012年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