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敬廉崇洁,勤俭节约的手抄报图片与内容。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有些时候,节约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些时候,节俭却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节约意识却反差很大。回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白天亮着的电灯;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在家里我们肯定能做到随手关灯、关水;为什么我们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Ⅱ 勤俭节约可以选择哪些素材
勤俭节约可以选择的素材很多的,比如吃饭的情况,穿衣服的情况,都可以的
Ⅲ 勤俭节约护家园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手抄报,网页图库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素材。这个自己多看看用心体会才好~勤俭节约护家园有关的资料也一样。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版的黑板报。
Ⅳ 节约粮食海报 简笔画
一、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三、如何画海报
1.要先把板式设计出来,然后再进行更细致的工作,像是美化边框之类的(可以大胆创意)。画之前可以有一个大概的思维。
2.主题一定要鲜明,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所以关于大标题的设计可以先画简单的黑体字或者比较简单的字体类型,也可以参考一下POP字形,书可以在一般的书店里都能买到,还有一些网络上有的插图上的标题都很漂亮有没有空可以自己适当运用进去。再熟练了之后就可以自己设计素材图片其实黑板报书上的插画都可以拿过来用。
3.更重要的是字一定要秀气,不要写起来密密麻麻或者字体是类似于方块的样子,整个要保持干净。
Ⅳ 节约粮食手抄报内容
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
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不偏食,不挑食。
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相关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Ⅵ 勤俭节约手抄报图片和资料
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1
关于勤俭节俭的名言: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2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主席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3
大家还记得“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这句话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4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传家之宝。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想过好日子,就要勤俭节约,而不能外面挣块板、家里丢扇门。
5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让你的家庭和企业富起来,就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和一支笔等这些小事情上做起。日积月累,这些小数字就会变成惊人的大数字。
6
勤俭节约不仅是外在的事,他牵连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勤俭节约为荣。
Ⅶ 关于勤劳节俭的手抄报资料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所谓勤劳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与品格。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节约生活,节约财用。
勤劳节俭,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早期的经典《周易》中,就有这样思想的总结,即,“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孔子也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奢则不孙”、“君子惠而不费。”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勤劳节俭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教育青少年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通过历史故事讲解,使学生懂得以下道理:(1)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是治国安邦的大道。春秋战国时期,齐桓、晋文、秦穆等都极力提倡俭朴而摒弃奢华,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称雄列国的目的。西汉文帝躬修节俭,思安百姓,选贤治国,大度安邦,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当时出现了社会安定、人给家足的繁荣景象,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开国明君,也都以勤俭治国,而使国富民强,社会繁荣的。(2)懂得“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是治家之法宝。“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也如此,即一方面要辛勤劳作,创造财富,一方面要节衣缩食,减少开支,以丰补歉,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3)懂得“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俭是德的全面体现,是道德的根本;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只有倡俭尚廉,鄙弃奢侈,才能克己奉公,为人景仰。东汉杨震,安贫乐道,身无余财,给子孙留下的遗产是“清白”。宋代名臣包拯,以刚正廉直,不畏权贵着称,他训诫子孙“任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意,非吾子孙也。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无论居朝在野,不管士农工商,其勤劳节俭美德,万古流芳。
2.教育青少年继承勤劳节俭传统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美德。毛泽东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代表者。早在中学时的读书笔记就写下“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嚼得莱根,百事可做”的名言。建国后,毛泽东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毛泽东身为国家主席,只有几套遇到大事才穿的灰色中山装。一件毛巾睡衣从50年代一直穿到去世。周总理一生简朴,身居高位,从不讲排场,摆阔气,给人们留下了朴素而伟大的革命领袖形象。要以这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教育青少年学生发扬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及建设年代的“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使无产阶级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3.教育青少年以实际行动继承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并不是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进步,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中国的国民经济必须量力而行,中国人的消费原则只能是量入而出;提倡合理消费,并不是鼓励浪废。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不仅是对我们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与未来国情的呼唤,应当教育青少年懂得,它不仅是步入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也应继续作为人们各种适度的科学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作为经济还不独立的青少年更应以实际行动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讲吃穿,不乱花钱,不摆阔气,爱惜劳动成果,节约用电、用水、用粮,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的勤俭习惯。
Ⅷ 关于勤俭节约的画有哪些
1、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2、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6、今天是学雷锋日,让我们重温一下雷锋精神吧: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公而忘私,言行一致!
7、3月5日学雷锋日,雷锋精神美名扬,勤俭节约好榜样,扶老助弱传四方,奉献精神放光芒,大家来把雷锋当,天下太平永安康。
8、择仁处善,中华风气;博爱团结,深厚情谊;勤奋笃学,齐心协力;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持之以恒;携手我你,修身律己。
9、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10、不铺张,不浪费,勤俭节约最可贵;一滴水,一粒粮,节约下来福延长;倡节约,齐节俭,积少成多功效显;世界勤俭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共同创造勤俭社会!
Ⅸ 以“厉行节约”为主题的手抄报资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历代传颂的一种美德。所谓勤,勤奋;所谓俭,节俭,就是指在生活中勤奋节俭。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具备了这种美德,就会与其生存发展息息相生,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道路多么曲折,都会顽强生存,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终走向强盛;相反,奢侈腐化、铺张浪费、坐吃山空,都会与其生存发展处处相克,无论国家多么强盛,家庭多么殷实,个人多么豪强,都会日见消蚀,一步步走向衰亡。正如前人所讲:“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如似水推沙”,懂得这个道理,也就理解了中共中央最近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也就会自觉地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干一切事业。当前,我所正处在改革调整、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的就是勤俭节约这种美德,需要的就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的这种精神,为此向全体职工做出如下倡议:
1、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要正确理解崇尚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树立勤俭持家、勤俭干事业的思想理念和节约观,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使勤俭节约当作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和习惯,反对花公家的钱不心疼,用公家的物不用白不用思想,在勤俭节约的自觉行动中,充分体现职工主人翁意识,体现个人修养和对葡科所发展的责任意识,建设节约文化。
2、把勤俭节约自觉落实在工作生活的行动中。勤俭节约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要把节约的行为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体现在个人行为和细节小事上。要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形成好的节约习惯。如节约每一度电、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又如少打一个电话、少乘一次出租,少一次带车出发;再如调低空调预设温度,关掉不必要的公用长明灯,关掉主机停机后显示器、打印机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素质,做到多锻炼、少吃药,要长寿、少“难受”等。只要每个职工都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注意节俭,平时针对浪费现象,多一份责任,多管浪费“闲事”,多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盲点”,那么就是实实在在地为我所发展出了力,为建立节约型葡科所做了贡献。
3、各级管理者和党员要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各级管理者和党员要率先垂范,自觉行动,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注重成本核算、节约成本、避免决策失误,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要挖掘潜力,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资源合理配置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最大效益,要搞好比价购物,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反对奢侈浪费、高消费、讲排场、大手大脚、大吃大喝等。不该花的钱不花,能节约的就尽量节省。倡导点滴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关系我所发展和生存的事业上。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创造。要知道我们当前需要的花费还很多,困难还不少,道路还漫长,必须勤俭持家干事业,愿大家积极地投入到勤俭节约中来,节省每一个铜板,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是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据统计,就按某市共1700万常住人口,有600多万户家庭来讲,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度电,一年全市就可节电6000万度,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吨水,一年全市就可节水6000万吨,相当于一座80万人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总量。
节约每一张纸
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目前,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全球每年减少的森林面积为73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岛。我国造纸业年消耗木材1000多万立方米;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相当于我们一年要吃掉约2500万棵树。我们使用、消耗大量的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森林资源。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气候变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等。保护森林,减少开采量,就需要削减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废纸至少可以回收再生两次。因此,应提倡积极回收废纸、尽量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尽量使用电子媒介修改文稿,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用纸则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最好措施。
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庭做饭时要量力而行,饭不在多,而在于要营养均衡,暴饮暴食或吃饭过饱,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更要杜绝奢侈浪费,父母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关于勤俭节约的口号和名言警句:
1、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3、勤俭节约,点滴做起!
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7、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着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希望。
勤俭节约小故事
周恩来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Ⅹ 我想要一组中国古代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勤俭节约故事的画,要那种
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