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的写作素材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人们为了认识已知世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也越 来越多。经济的飞跃,军事的强盛,国力的壮大,无一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也因为科学而更加美丽。
人与自然环境间若要长久地相处下去,离不开“和谐”二字。科学造福人类的同时,若使人类长期依赖生存的环境遭受严 重破坏,那便是科学的悲哀了。
1962年,世界上最早明确提出要保护环境的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科普作品《机警的春天》描写道:“神秘莫测的疾病 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们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仅能见到的 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本书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在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内 ,工业的发展已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被毒化了的环境。
当人类手中的斧头伐向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当曾经鲜活灵动的生物走向灭亡,当原始森林转变为一座座拔地而 起的高楼,我不禁想问一句,人类,你的明天将走向何处?每天,地球上的生物都在不断灭绝,那么,离人类的灭绝还有多远?我们 的下一代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地域,大量的工业废料的排放,钢筋水泥丛林的建立,以及装饰作用的假绿化,这是一 个让人们愉快生活消费的乐园,还是束缚压迫健康的牢笼?生态型城市的建立迫在眉睫,我们不需要仅用以点缀的绿化带,我们也不 需要清澈、干净、怡人的公园河,我们更不需要人人会喊却不会行动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有生灵、有鸟语花香、有游鱼戏 水、有人们从自我做起的积极主动维护环境的城市,一个具有快速节奏却不会打乱生物栖息的桃源!
科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经济的直线上升,而是人类与自然共同和谐生存。为了这个目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 我们也看到了科学带给生态环境保护的福音:可降解一次性饭盒的发明、再生纸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一条河流的清澈等,而城市 也必将以一个更美好的姿态迎向新一轮的曙光。
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界中以特定形式摄取出来,并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人类早期生产力 水平低下,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以为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于是,便随意开采、使用它们。近300年来,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便更是滥采滥用、任意浪费、毫无节制,以致出现了资源危机。据调查,地球上一些主要的矿产资 源已储量不多,将在几百年内被开采完,铁矿的“寿命”已不足200年,煤的“寿命”约200年,石油的 “寿命”只有30年。
当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水力资源在发达国家相对殆尽。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对能源提出越来越 高的需求。如此严峻的形势,促使我们加快开采新能源的脚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太阳能、核能的相对成 熟性已被科学家们所关注,将太阳能转化成二次能源,如生物能源、氢能源,以满足世界对能量的需求,有着其光辉的前景。我们更 期待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重大突破,另一种比较强大而集中的能源——核能,它的巨大应用前景也受人们注目。不过,人类 现在只会以氢弹爆炸的形式来释放聚变的能量。可控的热核反应才具雏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试验。用洋流发电,新的科学技术不 断出现,人类的资源问题一定可以完满解决。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也许没有资源缺乏问题的直接困扰,但是在中国西部的缺水、缺电问题,却实实在在地 存在,我们也许无法感知他们的痛苦。拥有良好居住环境的我们,应该时时学会刻苦节约,为人类的能源问题出一份绵薄的力量。世 界只有一个,大家一起去奉献努力才会更加美好。如今,在市场上节能技术已不断涌现,节能冰箱、空调、灯等的出现,打开了科学 节能的新天地。
21世纪,人类的健康问题是全世界科学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危害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 ——癌,“20世纪的瘟疫”——爱滋病,都市人的健康,都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巨大难题。
很多疾病也许难以治愈,但人类要身体健康,有效的手段便是预防。人们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某些重要 疾病的相关医疗基本常识,重在预防,提高心理素质,在自己真正遇到疾病时能正确客观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人们在生活中更应该热爱生命,拒绝毒品,做一个现代科学健康人。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不论哪个行业,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成为五种经济要素之一。信息的占有量, 信息的传播速度,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
从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问世,独立的计算机产业体系已经形 成,并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特别是在计算机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通信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时,计算机与 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大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
1950年,赛其系统的建立,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1909年,ARPA网络的建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 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当我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享受资源共享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更加快捷方便地交流,于是出现了网络 文化、网络暴力等一系列新名词。
信息垃圾对社会存在很大危害,各种各样的网络垃圾、计算机病毒、通过传播的黄色淫秽、宣传种族文化或背 离社会道德,都是国家法律的焦点,窃取信息的黑客,严重危害人类的社会秩序。
任何享受网络便利的人都应该去维护网络秩序,坚决抵制宣扬不良内容的网络信息,软件业的迅速崛起也带来 不良后果。青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选择死亡,我们更应该认清网络带来的弊端。青少年应自觉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做一 个自由自在享受科学便利的健康网民。
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㈡ 科幻画大全一等奖图片
科幻画是科学幻想的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绘画的手段,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科普画”是用绘画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一些科学知识,图文并茂,形象化的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所以一般科普画比较写实,科幻画则要求写意。科幻画的功能又不局限于科普宣传,而是力求充满探索精神和想象力,去创造新事物,建设新生活、新天地。
㈢ 推荐几个科学小论文的素材
1、小鸡为什么吃石子。
2、向日葵为什么向阳。
3、水蜘蛛为什么可以在水上行走。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5、蜘蛛吃死物吗。
6、飞蛾为什么扑火。
7、荧光棒是怎样的原理。
8、高温水为什么会使塑料瓶揉缩。
(3)科学封面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科学小论文范文:
科学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学还是永远探索不完的,永远新鲜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
蛋这一实验来说,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实验的过程远比听说的要新颖。
实验很简单,材料只有四样:大玻璃杯、食盐、勺子、鸡蛋。虽说简单,却可以从中收获无限
识。
首先,我拿起水壶,在玻璃杯里倒进大半杯水,接着轻轻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在杯中沉入底
后就不动了,似乎在休息。
接着我放了1勺盐,鸡蛋没有动静;我开始放第2勺盐,鸡蛋仍然安安静静的躺在杯底;我一气之下
了6勺满满的盐,鸡蛋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上升的一点;最后,我不服输的放了2勺盐,鸡蛋上升指
又高了些。
我听说别人的鸡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间,就把鸡蛋拿出来,用勺子搅拌了一下未融的半成品盐
,待杯子底部的盐化了,才慢慢把鸡蛋放进去,这时,鸡蛋不停地上下浮动,我等了一会儿,鸡
不动了,挣扎着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盐倒入水中,鸡蛋逐步上升到水面,如戴着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气的
手指把鸡蛋往下压,松开手指,鸡蛋又很快飘回到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飘浮起来?我从电脑中取得了收获:鸡蛋刚放进清水里的时候,由于鸡蛋的比重比
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它会沉到底部。
放盐后,水把盐溶解了,水的比重增
,当盐水的比重等于鸡蛋的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水的中间;再继续加盐,当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
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盐水的上面,并且鸡蛋顶部露出水面。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任何物体在水里都会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
的重量,这就是着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实科学就和长大要学的物理差不
。
我很惊奇这个小小的实验居然蕴含了如此丰厚的定理,这才明白科学除了用来放松用来玩,还
我们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学物理,好好研究这有趣的科学。
㈣ 有关 “地球——我们的家” ppt图片素材 和封面 结尾 素材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美丽壮观。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了。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随意地破坏她,使有些资源不能再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威胁。如今,科学家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后代。
人类不该破坏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可人类却做到了,是大肆地、随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地球只有一个,足以让人珍惜,而人类却毁坏她。
如今,地球遭到了人类的重创,现已“面目全非”,许环保主义者尽力保护地球,但一切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地球上资源有限的,在人为破坏下,逐年减少。如水资源,它是宝贵的,人们往往以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它在地球上却逐年减少。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中,生态环境却遭到肆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断乱占耕地,使得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在 1500 年前,榆林地区还是个林草茂密,宜农宜牧之地。后因历代征战摧残,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仅有 1.8%,流沙已越过长城,逼近榆林城。据调查,在解放前的 100 多年时间里,有近 13.4万hm2 农田和草场院由于沙漠化而被放弃,11.3万hm2 农田和 26.7万hm2 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产量和载畜量低而不稳。自 50 年代以来,通过统一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坚持以治沙造林、保护和发展农牧业为主导,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 1950 年到 1990 年底,榆林治沙造林保存面积达 74.0万hm2,恢复和改良草场 66.7万hm2 多。粮食总产量 1990 年较 1950 年增产 6 倍,大家畜由 7.6 万头增加到 36.3 万头,羊由 36 万只增加到 150 万只,活立木蓄积 340万m3,价值 7 亿多元,有 5 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因为各种自然资源的浪费,全球性生态破坏、各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就有一种物种在灭绝。并且,地球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
因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重视 ,使得那些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以前,从遥远的太空了望地球,她是一个蓝色而又美丽的星球。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和浪费,使得现在的地球不再那么美丽。
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让水浪费掉,不知不觉流掉、渗透掉。面对现在这可怕的一切,看过,但仍是现实。保护水资源,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眼泪!节约用水,刻不容缓,因为浪费水就是扼杀人类自己。
未来也许是美好的,或许是一场噩梦,不管怎样,让我们全人类行动起来,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服务。
你给我你的邮箱 我做好了 发给你
㈤ 如何找科学课件素材图片
去专业的图片素材网找找看,比如素材公社~~~
㈥ 科学手抄报图片大全字能看清楚
字可以换成下面:
母鸡生蛋后,为什么要咯咯地叫?
母鸡生蛋后会咯咯地叫,这是一种高兴的行为,也是在向公鸡通报。母鸡生一个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短的要10~20分钟,长的要4~5个小时。刚进产蛋窝的母鸡,如果你去捉它会很快地逃出来。但是等它到一定时间时,即使你去捉它,它也不过是反毛竖起来宁可用嘴啄你的手,也不愿起立。因为这时候鸡蛋已经到了泄殖腔口(腔门口),母鸡正在集中集中精力把它生下来了呢!
同时,由于母鸡生一个蛋要消耗不少体力,所以生蛋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它才会离开窝。这时候,它的精神呈兴奋状态,因此就咯咯地叫个不停,除了体现母性的自豪,还在通知伴侣,让公鸡在母鸡“高歌”的时候配种。
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 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
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
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 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用不完?
地球上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一切物质的燃烧,动植物的腐烂,铁的生锈等也离不开氧气。那么,长此以往,地球上的氧气会不会用完呢?
19 世纪时,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克尔文曾十分忧虑地说:“随着工业的发达与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后,地球上的所有的氧气将被用光,人类将趋于灭亡!”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地球上的氧气不会用完。
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采集了许多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在阳光底下。叶子很快就不断地发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只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片点着了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说明试管内是氧气,因为,只有氧气才能帮助燃烧。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入二氧化碳。
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越多。谢伯尼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营养而排出氧气。”
原来,在阳光下,绿色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与从根部吸入的水分发生化学作用,化合成他们需要的营养物,同时放出氧气,这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总量比它呼吸时的需要氧量要多20 倍左右。这样氧气在空气中就不会减少,而且经常保持21%的含量。同时二氧化碳也经常保持在0.03%的含量。
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天空骤然一亮,接着,雷声从远处“隆隆”响起。这使我们觉得先有闪电,后有雷鸣,闪电先于雷鸣发生。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闪电是云团内产生的大量静电向外放射时,摩擦碰撞出的巨大电火花。
它使周围的空气温度突然增高,体积随之膨胀,发出雷声。电闪雷鸣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原来,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光先从闪电发生的地方传到地面,雷声才接着“隆隆”而来。
所以,它们虽然同时发生,我们却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水滴入热油里为什么会溅起来?
用油炒,炸食物的适当温度,一般是在160℃~200℃左右。这时,就等于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中。我们知道,水到100℃就沸腾。液体的沸腾就是汽化,此时,其体积不仅发生很大变化,而且还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化的。 少量的本进入了多量的高温的油里,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蒸发。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由此,就产生了“溅油”现象。 炸药是一种猛烈的爆炸物,它能爆炸,是因为炸药的主要成分硝化甘油是由碳,氢,氮,氧组成的,这些东西在爆炸时,各自都因急剧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气体,其体积突然猛增,于是发生爆炸。
炒,炸食品时发生的“溅油”现象,就是急剧蒸发的少量气体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激起了周围的液体所造成的。
㈦ 科学手抄报图片大全
科学手抄报图片
㈧ 科学手抄报内容50字资料
写科学手抄报内容的思路是突出科学,目的是给大家普及科学常识。
范文:
1、航空航天手抄报料
天空,一个让人无限选想的地方,一个让人似乎永远猜不透的神秘地方,就埋在我的心底那颗神奇的种子里,我有一种感觉,太空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好亲切!我似乎感觉到了太空那种令人向往的气息,多么美好!多么自在无限的宇宙。
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更该走近科学,去探索新知科学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爱科学让科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4、海因里希·赫兹与无线电波的发现(1888年)
1888年,在德国一个黑暗的实验室里,一颗微弱的火星的出现预示着空前重要的技术革命的开始。31岁的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在实验室里建立了一个电路,该电路在实验室的一角蹦出了一颗火星,然后他看着这朵火星引起房间另外一边另外一颗火星的出现。
赫兹因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以光速传递----正如15年前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的预计一般,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些电磁波成为了今天全球广播、电视和电子通讯网络的基础。
5、米切尔森-莫利实验(1887年)
如果你开车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一条公路上行进,一辆汽车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迎面而来,两辆车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多少?很简单:140公里/小时----这是常识。然而在1887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艾伯特·米切尔森和爱德华·莫利发现这种“常识”不适用于光束。
们试图检测到“以太”的存在。以太被认为是一种充满了宇宙的流体,光波因此可以在真空中旅行。他们并没有发现以太的存在,但是在实验中,他们发现光速是恒定不变的。这个发现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㈨ 科学思维导图漂亮的复杂的好看的
科学思维导图漂亮的复杂的好看吗:好看
㈩ 科幻画大全一等奖图片八k
科幻画是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少年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的很好的途径。
2、主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运用到正确的科学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内容和唯心的内容,你的想法动要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实现的准确掌握科学原理,教师依据学习过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一定是当前我们所知道的科学技术,更多的可能是将来可能会发展到的方向:
允许对于未来科学发展的大胆想象需要教师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学习和吸取新知识,多渠道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学习途径——网络,书报、杂志《我们爱科学》《小爱迪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