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鹈鹕是什么动物
鹈鹕【pelican】俗称塘鹅。 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鹈鹕科(Pelecanidae)鹈鹕属(Pelecanus)8种水禽的统称。特征为大而具有弹性的喉囊。栖息于全世界许多地区的湖泊、河流和海滨。某些种体长可达180公分(70吋),翅展可达3公尺(10呎),体重可达13公斤(30磅),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大者之一[1]。 鹈鹕用像小捞网似的大喉囊捕鱼而食。鹈鹕不是用喉囊储存鱼,而是立即把鱼吞下。褐鹈鹕(P. occidentalis, 即西方鹈鹕)从空中扑入水中捕鱼,动作十分壮观。但其他鹈鹕编成队形而游泳,将小鱼群驱向浅水处,在该处用喉囊捕鱼。 每窝通常产1~4枚卵,卵呈蓝白色,产在由树枝构成的巢中,孵化期约1个月。幼雏将嘴伸进亲鸟的食道取食亲鸟回吐的食物,3~4岁成熟。鹈鹕在陆上动作很笨拙,但飞翔姿势优美。通常成小群飞行,在高空翱翔并经常一齐拍动翅膀。两性外形相似,但雄鸟稍大。 鹈鹕,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们的是嘴下面的那个大皮囊。鹈鹕的嘴长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是它们存储食物的地方。鹈鹕和鸬鹚一样也是也是捕鱼能手。它的身长150厘米左右,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桃红色或浅灰褐色。在它那短小的尾羽跟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闲暇时它们经常用嘴在全身的羽毛上涂抹这种特殊的“化妆品”,使羽毛变得光滑柔软,游泳时滴水不沾。 最着名的两种被称为白鹈鹕︰新大陆的红嘴鹈鹕(P. erythrorhynchos,亦称北美白鹈鹕)及旧大陆的欧洲白鹈鹕(P. onocrotalus)。新大陆的褐鹈鹕体较小,长约107~137公分;栖于海滨;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已将其列为濒危种。褐鹈鹕一度种群数量极大,但因为DDT及有关杀虫剂的使用,1940~1970年期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DDT被禁止使用后,其繁殖活动有所改善。
⑵ 獴是什么动物,什么样子
还记得 《狮子王》 中一路陪伴辛巴长大的丁满吗?它动作敏捷,在满是四肢行走动物的森林中,丁满用双脚走动,一看就是个不一般的动物。丁满自称为“团体中的智慧之士”,十分聪慧机敏。这样一种看起来就十分吸粉的人设原型其实是狐獴。
1、狐獴的基本信息
狐獴(学名:Suricata suricatta)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又叫猫鼬、灰爪狸、细尾獴,分布在南非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是分布在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等地区。它们是昼行性动物,雄性平均重约731克,雌性720克,有着修长的躯干跟四肢,使它们的身长可达到25到35公分,尾长亦有17-25公分。
狐獴的眼睛周围都有着黑色块,这些构造的作用跟太阳眼镜相同,让它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视物,甚至是直视太阳。它们还有着小、黑、新月型的耳朵,有着在挖洞时能闭起来以避免砂进入耳内的功能。
2、“五毒不侵”的“超级吃货”
狐獴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它们食谱上的许多生物都带有毒素,例如蜘蛛、毒蛇和蝎子等。在长达千、万年的捕食过程中,狐獴和其他獴一样,体内进化出了一套免疫毒素的系统。时至今日,这套系统早已升级为高配版本,使狐獴成了各种有毒生物的强大克星。它们可以面不改色的生吞蝎尾毒囊,甚至连上面的毒刺也不怕。
而狐獴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体质,那就是吃吃吃也不会胖。狐獴大部分都是大都身材匀称甚至可以说是消瘦,找遍整个非洲也几乎找不到肥肥胖胖的个体。但其实这样的体型是因为它们特殊的身体构造不能储存脂肪。所以狐獴很容易饥饿,如果不每天出去觅食就很容易饿死。在狐獴的死亡原因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就是饥饿。
3、社交能力一级棒的群居动物
狐獴是非洲群栖性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一个社群里通常有10-40只狐獴。它们挖洞能力很强,所以会居住在大型地底里有无数个入口的网状洞穴。但是自然的优胜劣汰使它们族群通常只有最高首领的配偶才有权繁殖,并会在正常情况下杀光所有非它们所生的幼兽以确保它们的后代有最好的生存机会,它们也会放逐或杀掉生下有冒犯它们幼兽的母兽。所以大多数的狐獴在同一团体的全是领导者配偶的手足或子女。
狐獴的领地性也极强,因此在狐獴们觅食的时候,会有一只狐獴站岗放哨,当天敌(包括各种鹰和隼)来时发出尖锐的警报,催促它们躲回洞里。直到危险解除后,哨兵狐獴才会再次发出讯号让大家重新出洞活动。
除此之外,聪明的狐獴还会从事一些厉害的社会性活动。它们的叫声近期被发现有不同的声调以代表不同的信号,是动物界里较为完备的一种语言系统。这也是因为它们长期群居生活后进化的结果,但对狐獴声音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得出完备科学的结论。
⑶ 夔是什么动物图片
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麻烦请及时采纳回答,谢谢!
⑷ 黄几是什么动物图片是什么样
【麂】: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⑸ 牝牛是什么 动物图片
牝[pìn]牛,牛之母也,有温顺之意。
⑹ 蝁长什么样 动物的图片
蝁释义:毒蛇。
⑺ 图片上是什么动物
这是“长鼻蜡蝉”。农业害虫,因主要危害龙眼,又名“龙眼鸡”。还危害荔枝、乌桕、黄皮和桑等。
属于昆虫纲、同翅目、蜡蝉科、东方蜡蝉属。长20-23毫米(从复眼至腹部末端),头突15-18毫米,翅展70-81毫米。头向前延伸成一圆锥形的长突起,和腹部一样长或更长。主要分布在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广西、云南。
⑻ 图片是什么动物
这是一只鼬獾。
鼬獾是食肉目、鼬科、鼬獾属的动物。鼬獾体长315-417毫米之间,体重1-1.5千克。鼻吻部发达,头顶后至脊背有一条连续不断的白色或乳白色纵纹。前额、眼后、耳前、颊和颈侧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
鼬獾栖于河谷、沟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灌丛和草丛中。喜欢在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活动,亦在农田区的土丘、草地和烂木堆中栖息,杂食性。
⑼ 猹到底是什么动物
猹原名狗獾。
体重约10-12公斤,体长45—55厘米。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头部有白色纵毛三条;面颊两侧各一条,中央一条由鼻尖到头顶。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栖息在丛山密林、坟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根茎、玉米、花生、菜类、瓜类、豆类、昆虫、蚯蚓、青蛙、鼠类和其他小哺乳类、小爬行类等。
“猹”是由鲁迅先生造出来的:是出现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写闰土文字里:“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从文章所描述的来看,“猹”是一种类似于獾猪的动物,先生写到“猹”到闰土家的西瓜地里偷瓜吃。
猹,鲁迅按农村人的读法“查”变化而来的字。野兽,哺乳动物,脚爪锐利,善掘土打洞,夜间活动。毛可制笔,毛皮可做衣服、皮垫,肉可吃。也叫狗獾; 鲁迅先生曾在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中说:“‘ 猹 ’ 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 …… 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少年闰土》已入选人教版及语文S版小学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可见鲁迅的第一段、第十段、第十一段和第十三段;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可见第一段、第十段、第十一段和第十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