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陂区的美食特产
1,油面
油面又名黄面、凉面。是湖北东部地区传统小吃,盛产于武汉市黄陂区、黄冈市、黄石市等地区,纯手工制作,无需油炸。
2,虾鲊
虾鲊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西湖区和孝感市孝南区、汉川市等地特产。为“黄陂区十大名菜“之一。经过“淘虾沥干、食盐腌制、专桶堆积、优质稻米、炒熟磨粉、3︰7(湖虾、米粉)拌和、佐料混合、凉干水分”等八九道工序10多种配料制成。
3,糍粑鱼
糍粑鱼是具有浓厚的湖北乡土气息的传统名菜,属于鄂菜系。是以鱼肉为主料,经过腌渍、晾干后煎烧而成的。在鄂东南地区人们食用“糍粑鱼”已是一种嗜好。
4,黄陂三鲜
黄陂三鲜是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地方传统名肴,属于鄂菜系武汉菜。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合而为一的统称。
5,汽水肉湖北省的传统名菜之一,菜名里所说的汽水不是指常喝的碳酸甜饮料,而是蒸锅中的水受热蒸馏而产生的汽水。
B. 武汉有哪些美食图片
湖北武汉也是一个小吃的集中地,全国各地的小吃几乎都在武汉的美食街出现,不过,武汉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是湖北人,在武汉读书的时候这些小吃都没逃出过我的魔掌,超好吃了!特别是热干面~~武汉十大着名特色小吃攻略金一天下介绍给大家!
1、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最负盛名的传统早点。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芝麻酱等各色调料,成品面条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历史上虽以“蔡林记”热干面最为出名,可街头巷尾的各式热干面也风格各异,毫不逊色。
2、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也是武汉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前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以“老通城”三鲜豆皮最为出名。
3、“四季美”汤包
武汉的“四季美”小笼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做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的武汉风味特色,不仅为武汉人所喜爱,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4、面窝
面窝是武汉独有的地方性小吃,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呈凹状而被称为“面窝”。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面粉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
5、糊汤米粉
要说武汉的糊汤米粉,那确实是独特,它的独特,就在这“糊汤”上。这个汤,一定要是用小鱼熬的,将鱼洗净放在一口大锅里面熬烂,熬得完全不见鱼肉,只剩下鱼骨头,然后用捞子把鱼骨头、鱼刺都捞出来,捞干净,汤里面是不能有鱼刺的,再放上各种调料。
吃的时候,先把粉条在开水锅里烫热,放在碗里,再把“鱼胶糊”浇在粉条上,拌匀了,吃上一口,那鱼香的味道十分鲜美。正宗的吃法,是要就着油条吃,有的将油条蘸着糊汤吃,有的将油条撕成小段,泡在汤里吃,不管怎么吃,都别具风味。
6、煎包
煎包是武汉另一特色美食,刚出锅的生煎包冒着热气,上面洒着葱花和白芝麻,金黄薄脆的底子,一个个看着就觉得可爱,味道鲜中带甜。好的生煎包不但是口味上佳,重量也是要控制好的。通常做包子的人都知道跟小笼汤包一样,皮和肉的标准是对半,皮四钱,肉四钱,一个包子是八钱重。
7、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是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有独到的水饺制作工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皮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
8、五芳斋汤圆
现今的武汉五芳斋,已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其汤圆、粽子、糕团等产品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点”、“中华名小吃”等称号。
9、糯米包油条
武汉的糯米包油条要先抹上核桃花生粉,再抹上白糖粉,如此往复抹多次,甜得恰到好处,口感又细腻。糯米很白,蒸的火候较到位,米像是竖起来的,嚼劲大。
10、精武路鸭脖子
在武汉,经常看到俊男靓女不顾形象的大啃鸭脖子,那叫一个香!特别适合火辣口味的人士。天气炎热的时候,吃点鸭脖子可以发汗,其性凉,味甘,温补,益气,与辣互相作用,可以益气养血。男人们喜欢边喝啤酒边吃鸭脖子,女人们则是把它当成晚餐后消遣的零食。正宗的鸭脖子要麻、辣、鲜、咸诸味俱全交相辉映,且味香入骨,“表里如一”,一吃到底,欲罢不能。
C. 武汉黄陂有哪些土特产
武汉市黄陂区三大传统小吃
1.黄陂三鲜
黄陂三鲜是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合而为一的统称。其也被叫做“黄陂三合”,三种菜可以放在一起做一碗菜而各有各的味道。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三菜一碗,两金一白,上桌来,喜庆不少。我们把三鲜作为品评筵席的起码标准,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丸在当地方言中的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于三鲜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
2.黄陂豆丝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等打浆摊成饼,然后切丝晾干而成。按传统惯例,豆丝是黄陂人必不可少的年货,每年腊月,家家户户做豆丝,飘出浓浓的年味。黄陂豆丝用纯天然野生葛根粉、精米、 黄豆、优质面粉、植物油等以传统手工工艺并结合现代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野生葛根粉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淀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钙铁锌硒等矿物质,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药食二用植物也是一种传统中药材。黄陂豆丝它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由主料大米黄豆配上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没有任何污染源,实属天然绿色食品。
3.黄陂手工糍粑
黄陂糍粑也是黄陂当地备年货时的必备美食。黄陂糍粑以糯米为主料,清洗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切成小块儿,放入不同的模具制作成可大可小,文案各异的糍粑块,整齐摆放阴干即可。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期保存。
D. 黄陂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价格很实惠,菜做的最好的一家,那里鱼头,三鲜,野菌不错,现在应该是黄陂特色代表酒店。每次去那人蛮多,节假日酒席生意好。
E. 武汉黄陂有哪些美食
黄陂美食:黄陂三鲜,六指北湖莲籽、黄陂糖蒸肉、油面、虾鲊、糍粑鱼、糯米圆子、炸藕夹、肉糕、阴米、武湖银鱼、黄陂豆丝,黄陂曾集,汽水肉,仟吉西饼等。
黄陂过早文化:糊汤粉泡油条、豆皮,热干面,烘糕、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蛋酒、东坡饼、锅巴粥、豆腐脑,牛肉炒豆丝,麻元等。
黄陂三大特产:黄陂三鲜、豆丝、糍粑。黄陂三鲜也叫“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黄陂区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的统称。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丸在黄陂话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鲜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
荆花蜜作为四大名蜜之一,黄陂荆蜜源自武汉市黄陂区主要野生植物荆条花,主产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带为主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此处荆花花期达36天左右,比其他地区长约15天,荆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黄陂荆蜜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油面是湖北东部地区特产。纯手工制作,无需油炸。
脉地湾萝卜从明朝开始被列为皇室贡品,味香脆,水分糖分较其他萝卜充足得多。品质最好的栽种“核心区”共约300亩土地,亩产1500公斤左右。这种萝卜价格是一般萝卜的数倍。脉地湾萝卜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豆丝它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黄陂豆丝由主料大米黄豆配上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没有任何污染源,实属天然绿色食品。
F. 黄陂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特色菜黄陂三合 以鱼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鱼丸子选用鱼肉剁茸,以蛋清、葱白、姜汁、猪油作调料,氽制而成。肉丸系选用猪腿肉,配以鱼茸和调味料,酥炸而成。肉糕原料同肉丸,多蒸制而成。两种或三种合烧,一菜多样,鱼有肉味,肉渗鱼香,别具风味。
G. 武汉有什么好吃的 十大特色美食小吃介绍
说起武汉大家都会想起街头香喷喷的热干面,武汉还有很多特色小吃比如:武昌鱼、鸭脖、面窝等等
H. 武汉特色美食有哪些
武汉特色美食有热干面,具体如下:
1、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武汉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据说,上个世纪30 年代初期,汉口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
2、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着名小吃三鲜豆
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武汉黄陂的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
3、汤包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着名小吃三鲜豆
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为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武汉黄陂的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
4、豆丝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一带,以经黄陂风味的豆丝着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三大传统小吃之一(其他还有黄陂三鲜、黄陂糍粑)。
5、糊汤粉
着名武汉小吃,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被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其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
I. 黄陂三鲜的家常吃法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 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丸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
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
一般选用三到四斤的草鱼,斩杀洗净之后切下背侧厚实的[2] 鱼肉,而后片成薄片,用清水洗净。这个过程就可洗去“鱼红”,鱼肉变得白嫩细腻,而后切茸,加入适量的水、蛋清、淀粉、盐等调味,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胡椒一定要用白胡椒,否则丸子就不白了。”做好的鱼丸入冷水锅升温氽熟,漂起就要捞出,万不可等水沸腾,那嫩丸子就煮老了,里面有了气泡,就不滑嫩了。
“在黄陂当地,人们做三鲜里的肉丸喜欢用较多的肥肉,如今的人逐渐注重养生和健康,我们在用料上就做了些调整。”肉丸仍采用五花肉为原料,但肥瘦搭配大约三七开,以瘦肉为主。切好的肉馅同样加水盐等拌匀做成丸子,而后入油锅炸至金黄即可捞出备用。
肉糕的做法则用“蒸”,把调好味的鱼肉和肉馅拌匀,放进方形的不锈钢蒸格里,用刀把最外面的表皮抹平,而后蒸制。至七八成熟时,倒上一层去除蛋清搅拌好的蛋黄液,再继续蒸至成熟。
最后就是把这些鱼丸肉丸肉糕合烧。砂锅中加入高汤,高汤一般由大骨和母鸡肉慢火熬制而成,汤白味浓。把切片的肉糕、鱼丸、肉丸进锅“灌汤”,稍调味,加入发好的黄花菜、黑木耳、小白菜、切花的胡萝卜。一道用了氽炸蒸烧四种技法、融合了新款七种颜色的黄陂烧三合。
J. 黄陂三鲜怎么煮好吃
我认为最好用自然的水烧开煮就行,然后加上自己的调料,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