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湿气重拔火罐有用吗
拔火罐通过真空负压的原理,作用于皮肤表面将体内风寒湿邪通过毛孔排出体外。想要排湿常选穴位包括:足三里、丰隆、肺俞、脾俞、阴陵泉、承山、委中、大椎、关元、肾俞、神阙、涌泉。另外,除湿首当健脾,脾经上的穴位都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湿气重患者拔火罐后,皮肤表面可能出现水汽,留罐时间长还可能出现水泡,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拔罐后注意保暖,适当饮水,当天不要洗澡。
介绍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常用工具
1.竹罐
(1)材料与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与小口径玻璃罐比较,吸附力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可放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体表,即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与制作玻璃罐由耐热玻璃加工制成,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分为不同型号。
(2)优点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掌握留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3)缺点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3.抽气罐
(1)材料与制作抽气罐为一种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顶的活塞来控制抽排空气,
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于选定的部位。
(2)优点抽气罐不用火、电,排除了不安全隐患且不会烫伤皮肤;操作简便,可普遍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自我医疗保健,是目前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
② 拔气罐的好处!以及怎么拔最对身体好
拔气罐的好处:
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拔气罐通过负压吸附在皮肤上,有助于疏通经络,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对于治疗腰酸背痛、肌肉疲劳等疾病有明显疗效。
促进血液循环与排毒。拔气罐能够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经常拔气罐能够改善肤色,使肌肤更为红润光泽。
调理脏腑功能。根据拔气罐的穴位选择,能够刺激到相应的脏腑反射区,通过调节经络穴位达到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有助于改善体质。
拔气罐怎么拔最对身体好?
选择合适的体位。拔气罐时选择适当的体位非常重要,要确保施术部位充分暴露且舒适,避免在拔气罐过程中因体位不适造成不必要的移动或松动。
注意拔罐的力度与时间。拔气罐的力度应适中,不宜过强或过弱,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同时,拔罐时间也要掌握得当,通常每次以10-15分钟为宜,避免过长导致皮肤淤血或破损。
遵循专业指导。对于初次尝试拔气罐或需要治疗特定疾病的人群,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拔罐方法。
拔罐后注意保养。拔完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拔罐后的皮肤较为敏感,不要过度摩擦或搔抓,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和感染。
通过拔气罐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排毒,调理脏腑功能。在拔气罐时选择合适的体位、掌握适度的拔罐力度与时间,并遵循专业指导,拔罐后注意保养,这样才能让拔气罐达到最佳效果,对身体产生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