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花卉灰霉病都有什么症状
灰霉病是草本花卉上常见病害,为害仙客来、四季海棠、牡丹、菊花、芍药、天竺葵、郁金香、紫露草等。在温室条件下更容易发生,为害叶、茎、花、果。灰霉病症状较明显,在潮湿条件下可见到灰色霉层。如仙客来灰霉病,受害部位是叶、叶柄及花瓣。发病时在叶边缘产生褐色病斑。叶柄、花柄先软化,后腐烂。在湿度大时,出现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花瓣受害时变色,如白色品种变为淡褐色,红色品种变为浅红色,严重时花瓣腐烂,密生灰霉层。
㈡ 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1)症状:灰霉病又称白点病,是韭菜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初发生是在叶尖部产生白色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后逐渐向下蔓延,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结成片,造成叶片下垂枯死,还可从收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状,严重时引起整丛溃烂死亡。
(2)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灰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水传播。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叶后,空气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夜间叶面结露,有水膜时更利于发病。保护地覆盖下生长的韭菜,光照弱、组织柔嫩,更利于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残体:病菌多在病残叶上,因此收割完毕后要清除地面的残株烂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并在地面普遍喷洒药剂。
②注意通风:控制湿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风排湿,尽量缩短夜间叶面结露时间。
③药剂防治:预防灰霉病的关键是采用药剂防治,可供使用的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
近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的菌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后,木霉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喷洒保护地韭菜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为了彻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要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来用药。头刀收割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待3~4天刀口愈合后地面普遍喷药,当韭叶长至6~7厘米时喷药保护,当长至15~16厘米时再喷一次,叶长达20厘米以上时进行最后一次用药,冬春季长至30厘米即可收割。
㈢ 牡丹的灰霉病有哪些症状
牡丹的灰霉病的症状:牡丹自幼苗到成株,其茎、叶、花芽等部位均可受侵染。幼苗期受害,茎基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定缘病斑,后变褐色,病部凹陷、腐烂,严重时幼苗倒伏。叶片和叶柄被侵染后,病斑呈圆形、褐色并有不规则的轮纹。
病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感病的花芽通常变黑或花瓣枯萎。在盛花期,花被侵染后则变成褐色腐烂,茎部受侵染时,常引起病部腐烂并使茎、枝折断,病茎上可见到球形、表面光滑、黑色的菌核。遇潮湿天气,发病部位均产生灰褐色霉层。
㈣ 灰霉病有什么特征怎样防治
(1)症状:灰霉病又称白点病,是韭菜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初发生是在叶尖部产生白色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后逐渐向下蔓延,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结成片,造成叶片下垂枯死,还可从收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状,严重时引起整丛溃烂死亡。
(2)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灰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水传播。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叶后,空气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夜间叶面结露,有水膜时更利于发病。保护地覆盖下生长的韭菜,光照弱、组织柔嫩,更利于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残体:病菌多在病残叶上,因此收割完毕后要清除地面的残株烂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并在地面普遍喷洒药剂。
②注意通风:控制湿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风排湿,尽量缩短夜间叶面结露时间。
③药剂防治:预防灰霉病的关键是采用药剂防治,可供使用的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
近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的菌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后,木霉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喷洒保护地韭菜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为了彻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要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来用药。头刀收割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待3~4天刀口愈合后地面普遍喷药,当韭叶长至6~7厘米时喷药保护,当长至15~16厘米时再喷一次,叶长达20厘米以上时进行最后一次用药,冬春季长至30厘米即可收割。
㈤ 花瓣灰霉病的表现是什么
症状为花瓣、萼片上出现小的圆褐色斑点。此病主要由高湿及通风不良的环境引起。冬春季低温时,为防止外界冷空气入侵伤害兰花,常常紧闭门窗或作保温措施,导致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很高(达90%以上),利于此病的发生与蔓延。该病病原为一广泛性的病原真菌,寄主多达数百种。
㈥ 植物的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灰霉病是花卉常见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灰霉病的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原因是遗传性的改变,即基因突变,产生抗性突变体。
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褐色水渍状斑,随后病斑迅速扩展,变褐色软腐。呈“V”字形向内扩展,或形成灰霉的大圆斑。枝条染病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条形病斑,出现茎腐,病部以上枝叶枯死。花蕾和花瓣染病先在边缘产生水渍状褐斑,后花瓣腐烂黏附在一起。湿度大时,发病的位置布满了灰色霉层,干燥时花瓣变褐干枯。采下来的切花如带菌,只要条件适宜,贮运中该病仍继续扩展。
㈦ 彩叶草的灰霉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彩叶草灰霉病的症状:彩叶草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上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灰斑,逐渐向叶内扩展,最后全叶变褐枯干。叶柄和茎染病,初期也呈水渍状腐烂,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茎、叶枯死。
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其发生特点与一串红灰霉病相似。
㈧ 一品红的灰霉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一品红灰霉病的症状:一品红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序、花枝,也可为害叶片。花序染病,花丛、花托上产生灰褐色水渍状斑,之后很快变褐腐烂或枯萎。花枝病斑可由花器扩展而来,花枝顶端的嫩梢变黄褐色枯死。叶片上病斑由叶缘向内扩展,呈水渍状,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㈨ 灰霉病是什么特征
第一条说的不错,我说一下防治
农业防治(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根据运城市瑞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秋末的实验结果,空棚灭菌效果非常理想。(3)选用良种,严把育苗关:选用抗病良种能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能力。根据栽培试验,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佳粉1号、上海903等品种较抗灰霉病。育苗应选用无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种过番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区温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4)采用运城市瑞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5)合理密植: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种,单穴定植,一般每亩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时,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6)清洁田园:定植前要清除温室内残茬及枯枝败叶,然后深耕翻地。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初侵染源。在田间操作时也要注意区分健株与病株,以防人为传播病菌;(7)降低温室内湿度:高垄栽培,采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可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另外,在垄沟里铺一层干麦秆草,不仅可缓释地表水,而且能缓和作物生长层气温变化,减少因高湿大温差所造成的结露,并有吸潮作用;(8)变温通风:据研究,31℃以上的温度可减缓葡萄孢菌孢子的萌发速度和数量,因此,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使温室温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风。当温室内温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继续放风,下午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30℃,当温室内温度降到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室温下降,夜间温室温度保持在15~17℃。阴雨天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9)去除残留花瓣和柱头: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对果实的初侵染部位主要为残留花瓣及柱头处,然后再向果蒂部及果脐部扩展,最后扩展到果实的其他部位。因此,应在番茄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在1厘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只手轻微用力即可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化学防治预防用药: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1] 。- 苗期: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药,可选择对苗生长无影响的药剂或消毒剂,例如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等进行喷施,同时选择无病苗移栽。
- 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谨慎用药,选择50%异菌脲或20%嘧霉胺兑水喷雾,5—7天用药一次,进行预防。
- 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用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腐霉·福美双等喷雾防治,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㈩ 灰霉病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灰霉病是温室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温室植物的危害最大。灰霉病的特征是在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层。灰霉病危害极大,几乎可以侵染每一种花卉,造成巨大的损失。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同时也可侵染叶柄、花梗及花瓣等器官。叶片感病后多从边缘开始变色并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部表面被一层灰绿色的霉状物所覆盖。严重时整株枯死。一般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侵染,以夏秋季节发病较重。病菌多通过风雨传播并从植株伤口处侵入,当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时,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改善植株的生存环境,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控制好浇水量和空气湿度以免使湿度过大。若植物感病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进行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