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雨中的黄鹤楼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做图片用哪个app 2025-05-26 07:12:48
搜索成都大运图片 2025-05-26 07:03:46
踢老鼠的动态图片 2025-05-26 06:46:00

雨中的黄鹤楼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2-09 02:43:21

‘壹’ 黄鹤楼的图片.样子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C6%BA%D7%C2%A5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 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 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 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参考资料:http://www.uoba.com/sight/sightmore.asp?htmlpath=18/8/90.htm

‘贰’ 求黄鹤楼里面的图片和黄鹤楼外面的图片,图片希望在25张以上。谢谢

‘叁’ 黄鹤楼实物图片有吗

黄鹤楼实物。图片你说的是,黄鹤楼这个楼塔还是黄鹤楼香烟呢?如果是黄鹤楼香烟的话,它有很多个品种,价格也相差很大。你不放松,购物平台去搜一下看看。

‘肆’ 黄鹤楼晴天雨天的样子分别是

摘要 晴天下的黄鹤楼简直自带滤镜

‘伍’ 黄鹤楼 崔颢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是别的,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

‘陆’ 黄鹤楼的古诗的图片是什么样的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惟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趋势。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也就是这个意思。

‘柒’ 作文雨中游览黄鹤楼

雨中游览黄鹤楼

大概是十年前,我曾经去过一回黄鹤楼。那时我们在外行走了十天,最后到武汉,一群人专程去了一趟黄鹤楼。那天去黄鹤楼是一个好天气,可登楼望远也不是很清晰,也只觉得是匆匆走过黄鹤楼。黄鹤楼里从唐代的模型图到现代的模型图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其余的,也就觉得一般般。

而今年深秋,我又到了武汉,在武汉可以呆上一周,可以好好领略武汉风光,当然,黄鹤楼必定是要去的,即使曾经去过,可毕竟江南三大名楼,也可以说是武汉标志性的建筑。

在一个雨蒙蒙的黄昏,我们来到了黄鹤楼。 这一次故地重游,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期待,十年后的黄鹤楼有新变化了吧?雨中的黄鹤楼一定别有一番情致吧?撑着伞走进黄鹤楼南门,城楼式的南门,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挂着一块黑色牌匾,写着“黄鹤楼公园”几个金色大字,下面城墙上则是飞舞着几个绿色大字——天下江山第一楼,几面红旗在风雨中飘扬,古色古香,很有味道。一进门,依旧是一池绿水,这就是着名的鹅池,池边是依依翠柳,小小拱桥架在水面,几座亭子依水而立。最引人注目的鹅亭碑,这是座六角亭,单檐翘角,粉墙黑瓦,亭子里一块巨大的青石碑上正是传说中王羲之的“鹅”字。这座亭子直通一座桥,这里亭台楼阁,非常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拾级而上,搁笔亭依旧在雨中静立迎候着我们,”楼未起时已无鹤,笔自搁后更无诗。“这就是传说中搁笔亭,亭子对面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黄鹤楼》大家耳熟能详,“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吊古怀乡之作,正是诗人登临黄鹤楼即景而生情,诗句的一气呵成,自然宏丽不愧是千古绝唱。难怪连诗圣李白竟也说有景道不得!

搁笔亭下不能留步,还是直奔黄鹤楼,黄鹤楼就在眼前了, 一座五层的黄色楼阁,每一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宛如是展翅欲飞的鹤翼。顶楼的黑色牌匾写着“楚天极目”,楼底的牌匾是“画卷干坤”。在楼下留下几张照片,留下黄鹤楼全景,又在一层的花窗下搔首弄姿,这些朱红格子花窗实在太有意境了,怎么拍怎么好看。主要是这次一起游览的有情投意合的学友,一起可以摆拍各种姿态,彼此肯定,开心不已。开始登楼了,每一层不同的装设,从黄鹤楼的传说图开始,到黄鹤楼的历史,黄鹤楼里的诗词,文人骚客,极尽黄鹤楼的前世今生未来。三国是黄鹤楼始建之时,当时是一角了望守戍的军事楼,后来成为观赏楼,到唐代又为军事而建,宋代曾为道场,每一层都是不同主题,在每一层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长江两岸景色历历在目。只是我们是观赏雨中景,只能说烟雨蒙蒙长江景。看不清外面风光,可里边诗人们给黄鹤楼留下的诗词倒是一首一首读下来,口齿留香,从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王世贞的《登黄鹤楼》,跟着诗人留下的诗句风雅一回。

这么慢慢读着诗句,倒让我们几个落下了。后来下楼后我去买邮票寄明信片,和同学们走散。我独自撑伞漫步在黄鹤楼公园里,走在雨中的公园里,格外清幽。慢慢的走下去了,才想起学友们从千禧钟那里过来能到这个门吗?赶紧到南门入口处问工作人员,才知道黄鹤楼原来有三处门,东门、西门和南门,千禧钟那里过来到西门。咋办?工作人员和我说南门和西门只要走十五分钟,还好不是太远。那就走吧!和学友说了要在西门等我。这一下我从南门往右走,走过紫竹苑、梅落轩、紫薇苑,每一处都是绿草幽幽,树木丛生,雨落在叶子上滴滴答答响。我一人慢慢走着,没有游客,清净极了!紫薇苑那很多紫薇,只是不是开花时节,我只能独自一人看着那些紫薇树想象着开花时的娇艳多姿。走着走着,遇到小山,往哪里走?一边是一座小亭子,一边是瀑布流泻,那水声哗哗,偶尔一两声鸟鸣,更显得宁静。幸好遇到一个拎着桶的工作人员,他带着我走到西门。运气真好!当我走到西门,正好遇见我的学友们正要回走,原来他们走反方向了,正好和我相遇。看来,我的个人人品大爆发,虽然和大家走散了,多走一段路,但欣赏到大家没经过的景致,又凑巧和大家相遇。

呵呵,就这么乐着笑着,大家一起走到东门,从东门走出黄鹤楼。彼时天色全黑了,黄鹤楼的灯亮起来了,在东门看黄鹤楼,夜色中的黄鹤楼格外壮观 ,气势恢宏。黄鹤楼的对面是“江山入画”的牌坊,还有一座大白塔。天色已暗,挥挥手,告别黄鹤楼,告别雨中的黄鹤楼。突然间崔颢的诗句涌上心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心里自然又想到黄鹤一去不复返,千载光阴空悠悠。一时间浮想联翩,空留长江水滚滚东流去。

‘捌’ 黄鹤楼的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