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丰收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心塞唯美图片带字 2025-07-30 23:04:40
书包侧面图片卡通 2025-07-30 21:06:38
提取抖音快手的图片软件 2025-07-30 20:55:12

丰收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5-07-30 11:43:45

A. 我发现古人的秋往往和什么有关系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月8日今天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一般而言,一旦进入立秋,气温会逐渐下降,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为什么古人说秋天是多事之秋,我认为要有以下这几点原因。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在农耕社会时期,秋天是秋收的季节,收获农产品和庄稼全凭手工,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刻,还要晾晒和保存,本身各种农活杂事就非常多了,还要考虑各种气候变化和异常情况,衣食住行,几乎都来自气候的恩赐,每天都在看天气,赶时间,庄稼无水不收,但秋天农作物渐渐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雨水,阴雨天气频繁反而会影响作物成熟,造成籽粒空瘪,品质下降。到收割的时候,更是需要趁晴朗天气,便于晾晒打场,及时收割粮食和棉花等。
2,外国使团来中国考察和旅游,官员和商人出外旅游,对外事
务比较多,大多数也是安排在秋天,因为这个时期天气比较好。
3,秋天是各国收获的季节,各地都有存粮,所以适合军队的物资调集和征集,进入敌国之后,你可以很方便的从敌国地方上抢得粮食草料等战略物资,帝王大多数也会选择在这时间出征打仗,毕竟秋收后才能保证大部队的后勤供应。春天多雨。,夏天太热,冬天经常下雪,剧烈运动的话战马和士兵还会生疫病。战斗主要还是要靠骑兵,只有到了秋天,是马在一年之中状态最好的时期,可以投入军事使用。所以战马的使用在时间上和方式上是有局限性的。在古代,如果部队没有战马,就没有战略机动能力。战马不能投入作战也就意味着部队没有多少进攻能力。

4,我国历史上,有“秋冬行刑”的记载,处决人犯大多数也是安排在秋天,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一些现象,如灾害、瘟疫、祥瑞、丰年等,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收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西汉中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前179~104),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后行刑,秋后问斩就形成了制度化,诉讼活动和行刑,问斩大多数都安排在秋天。这个时期官府和民众诉讼活动都是比较繁忙的。
5,乡试科举考试考期大多数安排在在秋季,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试费时费力费钱,以前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有时考试一次,赶考路上要耽误一两个月。统治者有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耗时更多,秋闱以后有些考中的学子要安排升学宴,安排任职事宜,有些人家就忙得不亦乐乎。
6,这个季节,对农民来说,是最忙的季节,对于官府来说,一年中这个时候也是收税收粮(佃租)最忙的时候。不仅如此,国家开始收国税。还要统计国库收入,统计人口,水利建设,农桑开支等,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官府最忙的季节。
,7,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围猎的好季节,各种植物都已有果实,与此同时各种动物开始出来大量觅食,肉食性动物也随之出来捕猎!这个时节,很容易找到动物,对打猎很有帮助。其次是民族传统,秋天打猎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都渴望在这个季节得到等多的积蓄,这个时候无论是官府还是民众肯定忙。
,8,由于天气好,国家工程建设,房屋维修,农村的水利维修和水利设施维护大多数也是安排在秋天。
,9,官员的升迁,考核,任用也大多数是在秋天进行,因为考核要依据收税的数据。
,10,农民起义,暴乱和官民冲突大多数也是这个时候发生的,因为收税,因为经济利益,因为天灾……等,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候爆发。

二;从家庭层面来说,一年当中秋天的节庆活动也是最多的,中秋节,重阳节,都在秋天,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也多升学宴请等,要耗费很多时间和金钱。秋天事多也表现在这些地方。
三:从个人层面来说:
1,对于商人来说,出门赚钱,商业活动大多数也是安排在这个季节,这个季节下雨相对比较少,出门比较方便,比较适合经商和采购。商人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
2,天气越来越凉,秋季夜渐长昼变短,早晚温差加大更为明显,经过一个夏天的劳累和煎熬,很多体质虚弱的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很容易患病,伤风感冒,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着些都跟气候变化有关,无论是男女老幼这个阶段身体都是多事之秋,要小心保养。
古人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些都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家的兴亡,个人的兴衰,大都发生于秋天,所以古人才会有多事之秋的说法,秋在悲观的人眼里是萧条的象征,秋在农民的眼里是丰收,在爱秋的人眼里是一幅优美的画卷,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我爱秋天,因为它象征着收获和成熟!

B. 盐碱地种植哪个品种水稻最合适

10月10日,东营市的天气并不晴朗,秋风伴着些许凉意,但在位于垦利区的国家耐盐粳稻育种创新基地(东营)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心里却满是喜悦。“根据农业部水稻测产验收办法,我们对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4个耐盐粳稻新品系进行实收测产,其中鲁盐稻69实收0.92亩,亩产量498.17公斤。”随着测产组组长吴先军教授的宣布,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此次测产的4个耐盐粳稻新品系分别为鲁盐稻13、鲁盐稻34、鲁盐稻68和鲁盐稻69,经过丈量、脱粒、称重、水分测定、称样等环节,实收产量折算标准水分分别达到472.73公斤、471.87公斤、460.32公斤、498.17公斤。

鲁盐稻69号系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耐盐水稻新品种。2014年选用常规水稻品种淮稻5号和耐盐水稻材料phyB1突变体进行常规杂交,通过系谱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辐射诱变、耐盐性筛选、抗病性筛选和农艺性状鉴定,于2018年育成。2019年在东营盐碱地多点种植。2018-2019盐碱地水稻品比实验中,在3‰盐水灌溉条件下连续两年平均亩产625公斤,在5‰盐水灌溉条件下,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谢先芝介绍,该系列品系适宜轻简化栽培、产量高、抗性好,可利用5‰盐度微咸水直接进行灌溉,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待到区域性品种审定试验通过后,就能筛选出真正适合并高产的耐盐水稻品种,并在盐碱地上推广种植。

“这一系列新品系,实现了我省5‰盐度下产量的突破,创造了高产记录,能充分利用我省黄河三角洲大量微咸水资源,并有望在广阔的盐碱地上推广。”谢先芝说,仅黄河三角洲可耕盐碱地就有200多万亩,相当于全省目前的水稻种植面积,可以供养上百万人口,实现直接利用微咸水灌溉,为最大限度的改良利用盐碱地、增加盐碱地产出提供硬核支撑。

2013年起,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全面启动水稻耐盐研究,组建了覆盖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育种、栽培植保等多方面专业人才的水稻耐盐研究团队。经过7年努 力,在水稻耐盐精准鉴定体系建立,耐盐水稻种质资源收集、创制和创新利用,水稻耐盐机理研究,耐盐水稻品种培育,微咸水循环利用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耕地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也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仅山东省就有159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10%,淡水资源极度缺乏和大量微咸水无法使用,致使有近500万亩盐碱地未有效利用。改良利用盐碱地是解决耕地资源锐减、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水稻是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在盐碱地改良利用中具有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优势,水稻种植过程中,经过灌水洗盐压碱,抑制地表蒸发,可使盐碱成分逐步脱离水稻根区。水稻根系本身具有分泌有机酸和吸收盐分的能力,能够降低土壤盐分,创造一个适于水稻生长的根际环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所长林香青说,培育高耐盐水稻新品种,是改良利用盐碱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可利用土地及其产出,向盐碱地要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东营,盐碱地及微咸水资源丰富,是开展耐盐水稻品种选育的绝佳区域,目前国家和省级科研团队纷纷落户东营,开展耐盐品种和土壤改良方面研究,为耐盐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做着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