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话中道教的人物关系图和出现的宝物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附注:道教内没有鸿钧、陆压、镇元子等人,这些都是小说编造的人物。
中间玉清原始天尊手持混元珠,象征混沌大道,天地未分,无始无终。上清灵宝天尊,手持阴阳鱼圆镜,象征无极中刚衍生出的“太极”。右边的道德天尊双手执一把变型阴阳鱼图案和八卦纹饰的宫扇,象征道太极化生出世界万物。
鸿钧老祖:造化玉碟,盘古幡,太极图,
弟子:三清圣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太上老君弟子:玄都大法师(武器玄天神光剑),道德真人。
元始天尊弟子:元始天尊有很多弟子,只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这12人列为十二金仙。虽然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亦为阐教仙人,但并未包含在十二金仙之中。通天教主弟子:赵公明(定海珠),三霄娘娘(金蛟剪,混元金斗,缚龙索),奎牛,以及整个截教仙人都是通天教主徒子徒孙
十二金仙:
广成子
道场:九仙山 桃源洞
广成子
弟子:殷郊
法宝: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八卦紫寿仙衣、扫霞衣等.
赤精子
道场:太华山 云霄洞
赤精子
弟子:殷洪
法宝:八卦紫寿仙衣、阴阳镜、水火锋等......
黄龙真人
道场:二仙山 麻姑洞
黄龙真人
法宝:开天珠、辟地珠、混元珠等......
坐骑:仙鹤
惧留孙
道场:夹龙山 飞云洞
惧留孙
弟子:土行孙
法宝:捆仙绳、碎心锥、人种袋、两仪金铙
太乙真人
道场:乾元山 金光洞
太乙真人
弟子有:金霞童儿、哪咤
法宝:干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火尖枪、金砖、风火轮等..
灵宝大法师
道场:崆峒山 元阳洞
灵宝大法师
法宝:龙虎印、降妖剑等...
文殊广法天尊
道场:五龙山 云霄洞
文殊
弟子:金咤
法宝:遁龙柱(七宝金莲)等......
坐骑:青狮
普贤真人
道场:九宫山 白鹤洞
普贤真人
弟子:木咤
法宝:吴钩双剑、长虹锁、太极符印、三品金莲等......
坐骑:白象
慈航道人
道场:普陀山 落伽洞
慈航道人
弟子:坠儿(龙吉)电视剧改编。
法宝:玉净瓶、照妖镜、紫金铃等......
坐骑:金毛吼
玉鼎真人
道场:玉泉山 金霞洞
玉鼎真人
弟子:杨戬
法宝:三尖两刃刀、天眼、缚妖索、斩仙剑等......
在小说里是元始天尊的第十位弟子,其修行于玉泉山金霞洞
道行天尊
道场:金庭山 玉屋洞
道行天尊
弟子:韩毒龙、薛恶虎、韦护(韦陀菩萨)
法宝:降魔杵等......
在小说里是元始天尊的第十一位弟子,其修行于金庭山玉屋洞。门徒三个韩毒龙、薛恶虎与韦护,前两个徒弟被燃灯派往十绝阵内送死。
清虚道德真君
道场:青峰山 紫阳洞
清虚道德真君
弟子:杨任、黄天化
法宝:混元幡、五火七禽扇、莫邪宝剑、攒心钉、春风白玉篮等......
坐骑:玉麒麟、云霞兽
在小说里是元始天尊的第十二位弟子,也是最小的弟子。其修行于青峰山紫阳洞,收有门徒两个黄天化、杨任,全都比较强悍,可惜也都上了封神榜。
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已诞生的宝物。盘古开天后,受天道之威的影响。纷纷从天外混沌,落于洪荒大地。机缘一到便可现世。 目录 1三大混沌至宝 ▪ 开天神斧: ▪ 造化玉牒: ▪ 混沌青莲: 2特例混沌至宝 ▪ 诛仙剑阵 ▪ 灭世大磨 3三大先天至宝 ▪ 盘古幡: ▪ 太极图: ▪ 混沌钟: 4天道异宝 ▪ 殒圣丹 ▪ 六魂幡 5天道奇宝 ▪ 诸天庆云 ▪ 混元珠 6后天第一功德至宝 ▪ 先天三大功德灵宝 ▪ 后天功德灵宝 7法宝等阶划分 ▪ 第一等——混沌至宝: ▪ 第三等——先天至宝: ▪ 第四等——极品先天灵宝: 8封神灵宝 ▪ 招妖幡: ▪ 红葫芦: ▪ 巨阙木剑: ▪ 混天绫: ▪ 干坤圈: ▪ 干坤弓、震天箭: ▪ 八卦云光帕: ▪ 九龙神火罩: ▪ 风火轮、火尖枪: ▪ 遁龙桩: ▪ 七宝玲珑塔: ▪ 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 ▪ 金棍: ▪ 混元幡: ▪ 火龙镖: ▪ 春风白玉篮: ▪ 莫邪宝剑: ▪ 戮魂幡: ▪ 红珠: ▪ 封神榜: ▪ 打神鞭: ▪ 开天珠: ▪ 辟地珠: ▪ 造化珠: ▪ 无极珠: ▪ 吴钩剑: ▪ 青云剑: ▪ 白玉金刚镯: ▪ 混元伞: ▪ 白玉琵琶: ▪ 花狐貂: ▪ 攒心钉: ▪ 雌雄双鞭: ▪ 定风珠: ▪ 清净琉璃瓶: ▪ 番天印: ▪ 捆仙绳: ▪ 缚龙索: ▪ 定海珠: ▪ 落宝金钱: ▪ 干坤尺: ▪ 金蛟剪: ▪ 斩仙飞刀: ▪ 阴阳镜: ▪ 五火七禽扇: ▪ 混元金斗: ▪ 戳目珠: ▪ 风袋: ▪ 干坤图: ▪ 三宝玉如意: ▪ 紫金钵盂: ▪ 五光石: ▪ 叁尖两刃刀: ▪ 头疼磐、发燥、昏迷、散瘟鞭: ▪ 形天印、瘟疫钟、定形瘟、指瘟剑: ▪ 斩仙剑: ▪ 降魔杵: ▪ 水火锋: ▪ 紫寿仙衣: ▪ 太极图: ▪ 落魂钟、雌雄剑: ▪ 照妖鉴: ▪ 万里起云烟、五龙轮、照天印、飞烟剑、万鸦壶 ▪ 雾露干坤网: ▪ 四海瓶、二龙剑: ▪ 中央戊己旗: ▪ 离地焰光旗: ▪ 青莲宝色旗: ▪ 素色云界旗: ▪ 真武皂雕旗: ▪ 天花妙坠旗: ▪ 奇门遁: ▪ 蜈蜂袋: ▪ 七宝妙树: ▪ 干坤针: ▪ 金霞冠: ▪ 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 ▪ 化血神刀: ▪ 金光锉: ▪ 如意干坤袋: ▪ 穿心锁: ▪ 万刃车: ▪ 风火蒲团: ▪ 菡萏阵: ▪ 四肢酥: ▪ 瘟癀伞: ▪ 五火神焰扇: ▪ 金箍: ▪ 混元锤: ▪ 盘古幡: ▪ 四象塔: ▪ 龙虎如意: ▪ 六魂幡: ▪ 幽魂白骨幡: ▪ 太阳神针: ▪ 山河社稷图:
2. 宝莲灯来历
宝莲灯这个宝物是女娲赐给三圣母的。
宝莲灯,现代小说中的物品。最早出自《宝莲灯》,很久以前,鸿蒙未启,清浊不分,天地未开,万物混沌;整个世界飘摇在无尽的冰冷与苍茫之中。是女娲盗来天火,照亮了宇宙,开天辟地。那开放世界的天火,日精月华变成了一盏法力无边的宝莲灯。
相传是女娲补天时用过的法宝,后传于三圣母,用于天人之争开启重改天条地规之量劫。
(2)二郎神混沌子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关于“宝莲灯”的神话故事
杨戬劈山救母
二郎神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据传发生在商周时代。传说玉帝有一个妹妹,人们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同玉帝一直住在天宫中,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
有一天,她心情烦躁,到人间游玩散心,就在她云游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生叫杨君,他们一见倾心,就结成了夫妻,两人你敬我爱,欢欢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后来生下二郎与三娘兄妹俩。这一天,在灵宵宝殿上,玉帝为了妹妹私自下凡间与凡人定情之事大发雷霆。
为了防止人类力量的增强,巩固自己天帝的统治,在颛顼时代,便已定下神人不可交配的天宫禁令,连天梯也全拆了。想不到自己的妹妹竟带头违抗自己的意志,产下孽种。为了自己的权威,玉帝把心一横,竟把自己的亲生妹妹压在桃山之下。
二郎杨戬自幼在人间长大,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因为是母亲是神仙,杨戬潜能很大,经过玉鼎真人的悉心指导,十几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干坤的神通,之后杨戬助姜子牙伐纣,得到了三尖两刃刀。伐纣后,他救母心切,得到天上王母娘娘的指点,一刀劈开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