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青黄黑白是什么图片
扩展阅读
八寸生日蛋糕图片大全 2025-05-17 16:26:34

青黄黑白是什么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16 13:08:29

❶ 这是什么虫黑白的,像是蚂蟥一样

尺蠖(chǐ huò),尺蛾的幼虫。

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统称。尺蠖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❷ 如图,这是啥虫子啊

这是一只蝽象,吸食植物汁液的。

❸ 脸是黑白相间,背上有一片白毛,长得像羚羊的动物生活在黄山上是什么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鬣羚[liè líng]也叫明鬃羊。

属牛科,典型林栖兽类,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4400 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❹ 一种黑白相间的虫子 从没有见过。求这是什么虫子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种昆虫叫象甲。象甲是一种植物害虫,对人没有什么危害。象甲亦称象鼻虫,约有51,000种,喙突出,形似象鼻,因此而得名。 多数的象甲触角长、肘状,喙突出,有专门的沟以容纳触角,体表多被鳞片覆盖。
象甲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为食,大部分种类蛀入植物组织内,危害严重。

❺ 青黄底黑白花是什么蟒

网纹蟒 超级老虎 。

❻ 黑白相间的鱼是什么鱼

黑白相间的鱼有以下几种:

一、黑白𫚉

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永不退流行的黑白双色系,造就黑白𫚉成为市场上超高人气的鱼种黑白𫚉身上白色圆点的大小、形状、排列、颜色,及表面的粗糙度,会因采集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淡水石斑鱼

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纹,垂直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条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表略带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及生殖期间起适应性变化。

三、熊猫异型鱼

熊猫异型鱼黑白相间而且平直的飘逸纹路,熊猫异型鱼身体成流线型,全身交织着美丽如斑马的黑白条纹,在鳍部还会有透出淡淡的蓝光。

四、国王迷宫

国王迷宫属于异型鱼种的下钩鲶属,为异型鱼品种中的熊猫异型,国王迷宫产自巴西辛谷河的下游,为最早发现的迷宫类异型,也可谓是下钩鲶属中的代表品种。

国王迷宫异型鱼同熊猫异型不一样,灰白色的身体上布满了不规则形状的黑色斑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体长不到十厘米的时候尤为明显,当长到成鱼以后,黑色的细纹逐渐变多变细,体色也转为黯淡,不如幼年时对比那么强烈。

五、十间鱼

又名非洲十间,原产地非洲西部的狮子山,属慈鲷科,体长20-30cm,椭圆形,体色灰白,体表从眼睛到尾鳍约有8-10条暗黑色环带绕身。

❼ 《答谢中书书》翻译赏析是什么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出处《全梁文》。


【白话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的天堂呀。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⑴答:回复。谢中书:其人为谁,有多种说法。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⑵共谈:共同谈赏。
⑶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⑷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⑸四时:四季。俱:都。
⑹歇:消。
⑺乱:此起彼伏。
⑻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⑼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⑽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⑾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⑿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作品赏析】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高峰入云”的磅礴气势在北方也能看到,但在同一个景观里,又相伴着“清流见底”直视无碍的澄澈之美,在北方就难以见到。

写了茅山中一年四时之美后,作者又用两组并列对偶句写一日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如果说写茅山一年四时之美是以静见动:静到能窥见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生命之律动是通过“交辉”的色彩奉献给作家的,那么,茅山中一日之美则是以动见静:天刚麻麻亮,“晓雾将歇”,花叶上露珠还未照上太阳时,山林就开始了欢唱,“猿鸟乱鸣”。这“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

而到了“夕日欲颓”、金乌西栖之后,鱼儿避开了“鹰嶙鹗视”的威胁,此际竞跃腾欢,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芳馨。总之,从早到晚,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意鸣哄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着有《本草经集注》《真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