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毛公鼎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一千米等于多少平方图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图片上写上字的软件 2025-05-18 04:10:35

毛公鼎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13 14:46:54

A. 中国三大鼎

中国三大有名的青铜鼎分别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这三大青铜鼎堪称是中国的国宝。

B. 谁有汉字的演变过程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

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都是全民的书面交际工具,这是共性。但是,各种文字又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文字的不同特点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一是看文字符号所代表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二是看文字符号本身的性质。为什么要从这两个方面去看呢?因为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研究一种文字自然要联系文字所代表的语言系统中的单位和文字本身使用怎样的符号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一种文字的特点,也才能比较真切地看出不同文字的特点。

从这两个方面去看汉字,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呢?

1.从汉字记录的语言结合系统中的单位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根据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来看,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汉字记录的是汉语里的什么单位呢?汉字主要记录汉语里的语素。例如“学习”这个词,写下来是两个字,这两个字代表了汉语里两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语素。由于汉字记录语素,代表语素,汉字也就有了所谓“字义”,显然,这字义是语素义。汉字代表语素是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表音文字所记录的不是语素,而是纯粹的语音单位。例如记录英语的拉丁字母,除有形有音外,它不表义,它只代表音素,作为记录英语的文字符号,它仅仅是表示一定语音的字母。

汉字也记录少量非语素的音节,如“葡”“萄”“枇”“杷”等。这些音只有pú táo pí pā等语音,而不独立表义。但汉字所记的这类音节,并不同于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因为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是专门用来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的,如日文的假名“夕”是记录音节的,而汉语中的这类音节仅仅是某个多音节语素中的具体音节,它们只有处在“葡萄”“枇杷”等多音节语素中,才具有代表音节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字形上往往还有标义的成分,如“葡萄”二字所从的“艹”,“枇杷”二字所从的“木”,标志着“葡萄”“枇杷”的种概念范畴,这种情况是音节文字不可能有的。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2.从汉字所用的文字符号本身的性质看,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只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汉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中的形旁属于意符,因为它们跟它们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直接联系。汉字里的音符指形声字中的声旁。虽然汉字和表音文字都使用音符,但汉字的音符同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区别。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借现成汉字充当的,属借音符性质。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象形字大多变得不象形了。如古代汉字的“ ”“ ”演变成了今天楷书的“日”“月”,在字形上已经看不出与太阳、月亮的联系了,因此可以说已变成了记号。但是这些“记号字”在形声字中常作形旁或声旁,还起着表意或表音的作用,可见还不是单纯的记号,而是具有双重的性质:对古代的象形字来说,今天已演变成了记号,从形声字的偏旁看,这些字符号一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意符或音符的性质。

由于现代汉字以形声字为主,而形声字是意符和音符的结合,虽然音符是借汉字来充当的,但它毕竟是汉字的表音成分,记号在形声字中还起着表意和表音的作用,因此,从汉字使用的字符来看,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一种文字系统。

3.汉字是语素文字和汉字是由意符、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这两个方面是相关联的。语素文字要表示语素的意义,所以会选择意符和借音符性质的音符。把汉字两个方面的性质联系起来看,可以说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表示的语素文字。

汉字的最初模样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 汉字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为秦始皇。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汉字的演变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

C. 中国十大奇石图片

中国十大奇石图片有鸡雏出壳、东坡肉、中华神鹰等。

1、鸡雏出壳


专家估价:1.3亿,天然玛瑙奇石。仿佛蛋壳破裂,一只色泽淡黄的毛茸茸小鸡伸头欲出,石质滋润、神态逼真。

2、东坡肉


▶专家估价1.2亿

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形同活物一般,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

4、岁月

▶专家估价:一亿

这块奇石神似一位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宛如真人,尤其是老妇脸上的皱纹都依稀可见。

除了以上的中国四大奇石外,中国还有以下奇石:

5、血胆金莲

▶专家估价:1.65亿港币

内包血色水胆,通体晶莹水润,鱼眼鱼鳍清晰可见。

6、人之初

▶专家估价:1亿

框内画面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还处于早期胚胎阶段的胎儿形象,眼睛已经发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显。整个形象犹如静静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婴儿。

7、中国版图

▶专家估价:9600万元

这块葡萄玛瑙紫色与白色相间,葡萄球状结晶十分完美,而且整体形状与中国版图极其相似。

8、藏羚羊

▶专家估价:8000万

这是一件大自然的瑰宝,清晰可见的羚羊犄角、眼、嘴、尾巴,如同一只奔跑在雪域高原的小精灵,非常可爱。

9、钟馗

▶价值:6500万元

“钟馗”慨然仰天,英姿勃发,其头顶官帽,身披战袍,一身疙疙瘩瘩恰似刀枪不入的铮铮铠甲,平添几分杀气。

10、中国虎

▶专家估价:5千万元

中国大化石之王的大化石“中国虎”,它形成于2.8亿年前,虎身长约一米,高约半米多,呈半蹲半卧状。虎头前伸,好像在昂首长啸,石头的颜色纹路也与虎皮相似。

D. 可以说说国宝“毛公鼎”辗转不易的收藏史和历史研究价值吗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了650000多件国宝文物,是1948年被迁走的稀世珍宝,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包括举世无双的毛公鼎。

毛公鼎重现于世,是在清道光年间,陕西省董家村村民董春生,无意间在村西田地里发现的。当时有一商人花了300两白银购得此鼎,在带走过程中被村民董治官阻拦,商人花重金贿赂当地知县,以私藏国宝罪名将董治官逮捕。

之后毛公鼎被运走,辗转到了西安商人苏亿年手里。

毛公鼎铭文

从书法看,鼎上铭文比商甲骨文更稳定和规范,虽然体现的是西周金文的风格,但字体结构均匀、笔画工整,体现上古时代人们的审美趋势。

铭文的章法错落有致,自然不做作,表出了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字体风貌,不促不懈,体态多样,从中看出了天真烂漫的艺术情趣。

故毛公鼎的价值所在,一是它在我国古文字学价值,二是它在我国古文化的书法艺术价值,三是文物本身的稀世无价。

从3000多年前毛公鼎的产生,到后来它的各种辗转与收藏,让我们深感到远古文物保护的诸多不易。岁月流转几千年,但它留给世人的灿烂文明却会永远熠熠闪耀,先民们的智慧只会越来越清晰如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 有没有是四足圆鼎的图片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四足圆鼎是极其罕见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比如下面的“西周夔龙纹四足圆鼎”就是四足的圆鼎。

上图摘自《紫禁城》1992年05期《世所罕见的四足圆鼎》王光尧

相关论文参见: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IJC199205010.htm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摘自网络知道):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着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F. 中国顶级国宝有几件哪几件(附图片)

怎么样才算是顶级的呢?

我翻看了《国宝档案》,分青铜、玉器、绘画等等,恐怕不是几件能说清楚的……

暂且列几个如下:

青铜器类:龙耳虎足方壶;毛公鼎(中国古代铭文字最多的青铜器);散氏盘;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玉器类:渎山大玉海(中国最大的盛酒器皿),大禹治水玉山(中国最大的玉雕作品),汉代皇后之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皇后玉玺)

瓷器类:干隆粉彩六方套瓶,宋定窑孩儿枕,桥头题诗枕,明素三彩鸭形熏炉,蓝釉灯。

石刻类:沧桑石鼓(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昭陵六骏,《争座位稿》碑

书画类:富春山居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斗牛图,五牛图(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纸绘作品)

我怎么觉得只能上传一张图片捏~~囧。。

G. 大篆书法作品精选

大篆字体非常的古朴大气,创作出来的书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是很多书法收藏家都喜欢的收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大篆书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大篆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大篆书法作品精选图片4

朴拙的大篆

大篆是西周金文、东周各诸侯国文字(包括石鼓文字)遗迹的总称。它们各自创造,或天子所命,或诸侯私造,并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因而各有各的样子,但由于文字之形质已定,倒也小异而大同。正因为如此,更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竟创造出了这样灿烂多姿而又彼此质韵相通的法书。

《毛公鼎铭》

前一章曾以《毛公鼎铭》为金文实例,而《大盂鼎铭》则比《毛公鼎铭》还早,是西周康王时的器铭,相传于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上。此作近商,故还略有甲骨的形意上的影响,但总的来看,文字结构严谨,安排妥贴,已毫无荒率随意之处;笔画深沉含蓄、凝练浑厚、遒润饱满。通篇鼓荡着浑穆古朴的气度。这种神韵,是西周金文的典范,也为后世书家提供了追求的方向。

《大盂鼎铭》

《散氏盘铭》为西周厉王时器铭,于清干隆(公元1736一1795年)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此盘是传世之重器,它的书法风格特殊,奇崛拙朴;结字萧散有致,错落成章,疏密相间,布白自然;笔画迟缓恬静,火气全无,更无松软柔媚、矜持作态,但坦然大方,妙出逸趣。

《散氏盘》

《史颂簋(gui三声)铭》是西周共和时的器铭。此器共四件,文字内容相同。西周晚期,大篆已经完全成熟,古文字笔画、结构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笔画已经尽可能地达到了匀净、统一;然而,却在以刚劲为基调的情况下,不时杂以柔美;在纵笔抒放中,又不时收敛内蓄。结体虽然意在规整,也不时立身修长,又间或以横扁取势。所形成的格局肃穆庄严、凝重有度,圆转中增多方正。于是在隽永里蕴其沉厚,庄重中不失娟美。

《史颂簋铭》

“石鼓文字”出于东周,堪称最规范的大篆,当是金文规范化到最后的结果。其字已规整完备,无论在用笔、结字还是格局、布白上都已建立了统一的形制。

《石鼓文》

仅就以上所列,可以看出皆不相同,但又都是大篆体系,尤其可以看出秦篆必然是它们的归宿。

大篆的书体甚多,观赏起来,各有所嗜,善鉴者总会有所会心。虽然每体存字不多,但所给人的感受差别极大,这正是书法艺术的特点,在大篆上已经表现得很充分了。自大篆重新为后人重视以来,赏玩临习者擎出,早已雄辩地证明了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