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这个是蟋蟀还是蟑螂啊
这个是蟋蟀。
蟋蟀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
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
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蟋蟀
❷ 蟋蟀的图片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2)蟋蟀长什么样子图片扩展阅读;
蟋蟀的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布置
由于蟋蟀比较小,所以养殖环境对于其影响是很大的。现在养殖蟋蟀基本是仿野生的模式进行,一般用铁笼进行,铁笼的大小控制在1.5*1*0.5(米)左右,一个箱子的养殖数量在500只左右。
为了方便管理,底部和四周要通风,顶部以纱网覆盖通风即可。箱子底部要有垫料,以干草类的为佳,不要用新鲜植物垫底,容易腐烂。
2、生活环境控制
等待养殖笼搭建好之后就要进行生活环境的搭建了。蟋蟀不喜光,属于夜间活动的物体,所以养殖室的灯光需要常年比较昏暗,每天只要3-4个小时的亮光让蟋蟀稍微安静一段时间即可。
温度控制在20℃-25℃即可,这样的温度最适合蟋蟀生存,低于10℃以下蟋蟀就有可能出现冬眠的情况。通风和通光口都不能直对养殖箱,不利于蟋蟀生长。
3、食物管理
蟋蟀是杂食动物,青草、蔬菜、蚂蚁之类的物品其都会食用,所以一般不需要太担心食物不足。蟋蟀的食物有干食、稀食两种选择,干料就是蔬菜叶、青草之类的物品,稀料就是用蛋白粉、葡萄糖、蜂蜜之类的混合而成的粘稠物质。
两种食物类型可以交换使用,保持其新鲜感,喂食时间一般集中在入夜的前夕,白天可以放置一些蔬菜叶之类的青饲料来过渡。
❸ 蟋蟀长什么样子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❹ 蟋蟀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蟋蟀在世界各地有1400多种,在我国有30多个品种。我们饲养用于角斗的蟋蟀归属于斗蟋亚科的“蟋蟀”。 蟋蟀正式名称叫“中国斗蟋”。内行一般称之为“虫”,南方称之“赚积”,北方叫“蛐蛐”,其他异名还有:叫机子、促织,王孙,莎鸡,促机,天鸡,灶马,寒蛰等。小小蟋蟀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从古至今,自宫廷到民间,喜好蟋蟀戏者大有人在,以致历史上竟出了几个有名的 “蟋蟀皇帝”、 “蟋蟀宰相”、“蟋蟀相公”,至于民间的蟋蟀粉丝则更难以计数了。
❺ 最凶的蟋蟀长什么样子
最凶的蟋蟀长的样子如图。
❻ 蛐蛐和蟋蟀分别长什么样
蟋蟀和蛐蛐没有区别,蟋蟀就是蛐蛐,蛐蛐就是蟋蟀,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蟋蟀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无脊椎动物,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等,“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外形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对。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
❼ 蛐蛐长什么样
全身呈褐有很长的触角。后足大,善于跳跃。雄长20~25毫米,有2根,俗称“二尾子”。雌虫有4根尾须,两长两短,中间还有一个产卵管。
蟋蟀头顶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黄色纵纹。雄虫前肢长达腹端,大多数个体无后翅,也有少数雄虫有后翅,并能飞翔。雄虫发音镜略呈长方形,鸣声洪亮。音节匀称,略有施音。发音时,两个前翅竖立起来,因摩擦而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能连续鸣叫不已。
蛐蛐的习性
通常蟋蟀都喜欢干燥的环境,尤其是成年后的蟋蟀,在野外它们喜欢栖息在人们不易看到的地方如: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
室内干燥的环境,对蟋蟀的生长十分有利。在家庭饲养蟋蟀,要经常的为它擦拭清洁居住的环境,以免长时间不打扫卫生环境过脏,到时蟋蟀出现烂爪烂扑的疾病,丧失其战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