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
扩展阅读
卡通图片地球抗病毒 2025-07-13 21:45:14
纸杯蛋糕图片大全 2025-07-13 21:26:25

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9 13:38:21

1. 人体胸口中间、骨夹中间那个位置是哪里什么我那里老痛是胃吗

是胃啊。一定要注意饮食,胃病是富贵病,只能吃好的不能差的。如果是轻微的胃病,通过饮食调整是有可能好起来的。

2. 人体胸前中间上方一块稍微突起的骨头叫什么

那叫胸骨角,是胸骨柄的正常结构。胸骨角在解剖学中有标志性作用:与它平齐的肋骨是第二肋骨,它也是气管分支成支气管的起始部和食道第二生理性狭窄处的投影位置。

3. 请问胸口正中间的那个小骨头叫什么,求解答!附图!

人的身体上有很多骨头,那胸口上的骨头叫什么?

胸口正中束条的骨头叫做胸骨的,其两侧为肋骨的,两侧偏方最上方的横行的叫做锁骨的,后方肩部后方的叫做肩胛骨的,后侧中间的是胸椎,它们组合一起构成胸廓的。

c

胸骨, 心脏区的胸骨前下方有一剑突软骨,起维护心脏功效,这里遭受暴力行为敲击,超强力波动心脏,使胸骨软骨立即被压迫心脏,另外也可以立即刺激性胃上神经中枢,让人立即造成胸闷气短、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或是因胸骨软骨骨折,软骨茬非常容易戳破心脏。

4. 胸部的正确位置和样子,给张医学的人体图吧

1、胸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胸的上界为颈部下边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部位。

2、胸部的骨骼标志可以标示出胸部位置:

(1)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的正中。

(2)胸骨柄,是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与胸骨体相连。

(3)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位置,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4)腹上角 ,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llO。体型瘦长者角度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吸气时可稍增宽。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的所在区域。

(5)剑突,为胸骨体下端的突出部分,呈三角形,它的底部与胸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存在很大的差异。

(6)肋骨,共12对。于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为上方略小,下方稍大。肋骨分布为: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连接,第8~10肋骨与3个联合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构成胸廓的骨性支架。第11~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

(7)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用以标记病变的水平位置。第1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1肋间隙,第2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2肋间隙,其余以此类推。大多数肋骨可在胸壁上触及,唯有第1对肋骨前部因与锁骨相重叠,常未能触到。

(8)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肩胛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这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9)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的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即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10)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端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

(4)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扩展阅读:

1、胸部包括胸腔和胸腔内容两部分,胸腔又分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后线又分为前、侧和后壁,其中后壁称背部属脊柱区内容;胸腔内容又分为中间的纵隔和两侧的肺及胸膜。

2、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及胸部标志线的划分。胸壁的浅、深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配布及交通关系,皮神经的分布,固有胸壁的构成。肺及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心脏及大血管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3、胸部的肉体几乎是脂肪为主,除脂肪外胸部最大的成分是乳腺。

5. 胸部正中央的穴位叫什么(最好附张人体学位分布图)谢谢!

==============================


【【基本介绍】】


~~~~~~~~~~~~~~~~~~~~~~~~~~

中 文 名:膻中

别 名: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

隶属经络:任脉

功 能: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

出 处:《灵枢·经脉》

~~~~~~~~~~~~~~~~~~~~~~~~~~


01、名称释义

膻指空腔,中指中央。因穴在玉堂之下的胸腔中部,适当两乳中间,且因膻中为心之外周,代心布令,居于胸膜之中,因名膻中。


02、治法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03、定位

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04、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部(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05、主治

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


【【高级解析】】


膻中穴[dàn zhōng xué],人体穴位名称,大致位置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 等。

~~~~~~~~~~~~~~~~~~~~~~~~~~


膻,本念作“山”,字义为:像羊肉的气味,如“~气,~味,腥~”。

这个字还念作“旦”,字义为:1、袒露。|| 2、胸中:~中 (a. 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 b. 针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


【穴位名称解析·膻[dàn]中】


——— 膻[shān],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暖后的暖燥之气。中,与外绝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暖胀散而变化暖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息普通,故名。


【释名】(参考古籍)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根结》篇:“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膻中,按《简明中医字典》注解有如下四层含义:① 穴名;② 指胸腔内“心包”所在处,③ 专指“心包”;④ 泛指胸中。膻中为心之外围,代心行令,居于胸膜之中。此穴在胸,居两乳之间,心包膜所在之处,故名。


==============================


【【实际应用】】


【定位取穴】


《甲乙经》云:“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此说历代针灸典籍基本仿之。当今人们在临床中结合男女解剖结构,使该穴的定位取穴更加准确而实用。其定位法为: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穴:仰卧,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


【宽心顺气】( 重点!)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说到膻中穴的作用,我真是印象深刻。我原来的邻居是位脾气特拗的老年人,有次因为生气突然心口痛,一时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呼吸越来越急促,急中生智,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劲按压,大概一两分钟,他就慢慢缓过来了,休息一会儿就正常如初了。后来,我在接触的大量病例中发现按揉膻中穴还可以舒缓病人压抑的心情,我想,这就是此穴“宽胸理气”的功效吧。


许多人在医院针刺按摩该穴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胸部舒畅宽松,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其实平时自己按揉就可以收到疏理气机的效果。我建议大家每天按揉此穴100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时间约2~3分钟,便可达到《普济》中所说的:“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揉的时候请注意:四指并拢,然后用指头肚儿轻轻地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或者从上到下摩,千万别从下向上推!

~~~~~~~~~~~~~~~~~~~~~~~~~~


【刺穴方法】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反复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续5-10分钟。

推法:两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两侧推抹至侧腰部,20次左右。

温灸法:用扶阳罐温灸即可,每次3-5分钟左右。适用于有寒证者或产后缺乳者。通过罐体磁场和红外线刺激该穴位,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


【穴位功效】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描述: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立即毙命。虽然这只是小说家的臆想,但膻中穴的确是人体保健的要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处。膻中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此外,膻中是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聚会之处。它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

~~~~~~~~~~~~~~~~~~~~~~~~~~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用双手拇指腹 自膻[dàn]中穴向外推。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次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压法。


取穴办法: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


穴义: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暖燥之气。


运转规律: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暖下行天之上部。


功用作用:募集心包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暖则泻针出气。


==============================


【【附录·请读准字音】】



“膻中穴”的“膻”,音[dàn],念作“旦”。(第四声)

“穴”字只有一种读音:音[xué],念作“学”。(第二声)

“针灸”的“灸”,音[jiǔ],念作“九”。(第三声)


词语“巨阙、神阙”中的“阙”字念第一声;“宫阙”的“阙”念第四声。具体请查网络词典。此外,“巨阙”与“神阙”各自都是穴位名称。


~~~~~~~~~~~~~~~~~~~~~~~~~~


腧,音[shù],念作“树”。字义为:人体上的穴道,如“~穴,肺~,胃~”。

“腧穴”的省称 [acupoint;accupunctive point] 。如“肾腧、胃腧”,现常简写成“俞”[shù]。


<名>“腧[shù]”字从肉从俞。“肉”指身体、肌肉。“俞”意为“捷径”。“肉”和“俞”联合起来表示“身体内部的捷径、通道”。——— 捷径或通道都有一个入口,那就是“穴”。故“腧[shù]”与“穴”常连称为“腧[shù]穴[xué]”[acupoint;accupunctive point]。如“肾腧[shù]”、“胃腧[shù]”等。(现常以“俞[shù]”字代之)

[“俞”字是个多音字,还念作“愉”,但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具体义项请查阅网络词典!]


~~~~~~~~~~~~~~~~~~~~~~~~~~

【腧穴详解】


腧(shù,第四声)穴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又称孔穴、穴位等。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结合腧穴的形态结构和针灸效应等进行研究,使腧穴学的内容更为丰富。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

【【后记】】


以上诸段资料,均摘自网络(网络+网络词典),经敝人之手汇编、排版,最后成了这个样子。

其内容虽庞杂,但也颇为详实,且由浅至深,循循善诱,简繁有序,类目有别。是以有意深究者大可通览全篇,无心钻研者只须采其精要。~^_^


==============================

【图片参考】

⑤上身正面穴位概览[文字不大清楚]


==============================

6. 胸椎在身体的什么部位

胸椎位于脊柱胸段,共12个。

第1胸椎的椎体的横径较矢状径大二倍,第2胸椎以下椎体横径变小,矢状径增长。横突自上而下逐渐变短。第5至第8胸椎棘突最长。第1胸椎体侧有一个圆形上肋凹和半圆形下肋凹;第9、10胸椎椎体常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2胸椎椎体只有一个圆形的肋凹,横突短而无横突肋凹。

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这与负重有关。胸椎参与支持肋和构成胸廓的作用。胸椎有12个椎体承受压缩载荷,椎弓主要承受拉伸载荷,椎板短而宽呈迭瓦状,可防止胸椎过伸活动。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呈冠状位,因此允许胸椎有一定范围的轴向旋转活动,并对向前的移位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6)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扩展阅读

整个胸部脊柱略有后突,构成胸曲。各胸椎椎体呈长方形,有时也现双边影,双边影系左右两缘的分别显影。一般椎体之前缘较平直,有的人其中部稍凹陷,使其上、下两端略向前突。12块胸椎排列整齐正直或稍向右屈。

每个胸椎椎体都呈方形,上位椎体较小,向下体积逐渐加大。椎体上下两缘致密平坦,有时出现双影。双影是椎体前后缘分别显影的结果。胸脊神经,脊髓胸段发出的胸神经共12对,在同序胸椎下缘穿出,都有前支和后支。

胸椎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胸腰段等其他脊柱区域,这主要归功于胸廓环的存在。在前方由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在后方则由肋骨头与相应椎体、椎间盘及横突形成关节。

7. 剑突在哪个位置图片

剑突是人体一个正常的解剖结构,属于胸骨的一部分。胸部前正中心是胸骨所在的位置,剑突位于胸骨最下端,也就是胸腹交界处,胸骨两侧是肋骨附着点,叫作胸肋关节。

在肋骨的最下方两侧肋骨汇聚的地方之间出现一个骨性突起,就是所指的剑突,是肌肉的附着点,用于维持腹部肌肉的稳定。正常位于肚脐的正上方,比较瘦弱的人用手沿着两肋弓向中心触摸,可以摸到一个骨性突起,就是剑突。

(7)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扩展阅读:

剑突疼痛的原因:

剑突起保护心脏作用,此处遭到暴力击打,强力震荡心脏,使剑突软骨直接压迫心脏,同时也能够直接刺激胃上中枢神经,使人当即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者因剑突软骨骨折,软骨茬容易刺破心脏。也有可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注意事项:在进行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前应排除肋骨神经痛肌肉痛以及内脏牵引痛等其他疾病。

8. 谁有胸部的穴位图片,和骨骼图片,就是认识人体结构的图解,,我用来确定我是那个部位痛胸椎这个东西

根据你标注的疼痛位置我认为你是胸椎9 10 11关节其中之一有错位。请按压胸椎9 10 11右侧关节找到错位的疼痛点做复位疼痛的症状立刻就能消失了。

9. 如何区分胸和胁的正确位置示意图

胸在肋的上方。

胸部的上界为颈部下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该局部分为胸腔和胸腔内容两部;胸腔又分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后线又分为前、侧和后壁,其中后壁称背部属脊柱区内容;胸腔内容又分为中间的纵隔和两侧的肺及胸膜。

肋骨在胸背组成胸廓,左右各12根,第十一肋只与胸椎连接,称作浮肋,第十二肋一点点长,称作假肋。第八、九、十肋只与第七肋连接,第七肋再与胸骨连接,称作肋弓。

(9)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扩展阅读

肋骨的结构特点:

人体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属扁骨,左右各12条,后端皆与胸椎相连,上五条前端与胸骨相连;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

10. 胸骨后具体在什么部位

胸骨位于前胸部的正中部位,胸骨后是指胸骨的后方,主要包括气管、食管、心脏、大的血管和纵隔等。

胸骨柄上缘有三个切迹,中间有一浅而宽的颈静脉切迹;两侧有向后上方的卵圆形关节面的锁切迹,与锁骨的胸骨端形成关节。胸骨柄和胸骨体的两侧缘共有7对肋切迹,分别与第1~第7对肋软骨相连。

胸骨凸起的畸形称“鸡胸”,凹陷的畸形称“漏斗胸”。这两种畸形一般都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和钙而引起的。临床上有时用穿刺术取胸骨骨髓作检查。

(10)胸夹骨中间是什么地方图片扩展阅读:

胸骨注意事项

注意劳逸结合

平时要注意,穿的衣服要松软干燥,不要潮湿。不要太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在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搬东西的时候不要用力太猛,防止胸肋软骨损伤。

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甲鱼、乌龟、海龟、沙虫、青鱼、鲨鱼、水蛇、虾、白花蛇、鲫鱼、桑椹、无花果、荔枝、胡桃、瓜蒌、马齿苋、豆豉、橄榄、杏仁、丝瓜。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