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人体耳朵穴位怎么看对应疾病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这些将在“经络美容常用方法”一讲中介绍。
图45、耳穴图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
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
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4、风溪 SF1、Zi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5、交感 AH6a
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应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6、子宫(内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白带过多,盆腔炎;黄褐斑,痤疮;肥胖。
7、神门 TF4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8、盆腔 TF5
定位:在三角窝后3/1的下部。
应用:带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肾上腺 TG2P
定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应用:低血压,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头晕眼花。过敏性皮肤病。
10、皮质下 AT4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应用: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11、对屏间 AT1、2、4i
定位: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
12、口 CO1
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
应用:面瘫。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疮。
13、胃 CO4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口臭;痤疮,酒糟鼻;肥胖。
14、大肠 CO7
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
应用:便秘;肥胖;痤疮。
15、肾 CO10
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
应用:早衰,脱发;神经衰弱;月经不调。
16、肝 CO12
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黄褐斑,痤疮。
17、脾 CO13
定位:耳甲腔的后下方。
应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形容失养枯萎;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白带过多,崩漏。
18、心 CO15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应用:神经衰弱;口舌生疮,声音嘶哑;癔病。
19、肺 CO14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围。
应用:声音嘶哑,咽喉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痤疮,扁平疣;便秘。
20、三焦 CO17
定位:耳甲腔底部,内分泌内侧,耳孔外。
应用:便秘,腹胀;单纯性肥胖。
21、内分泌 CO18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肥胖;黄褐斑,痤疮。
22、面颊 LO5、6i
定位:耳垂第5、6区交界线周围区。
应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面痛;痤疮,黄褐斑,扁平疣。。
Ⅱ 什么是耳廓
耳廓一般指耳郭,即“耳廓”,外耳的一部分,是收集声波的装置。它的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覆以皮肤。皮下组织较少而紧密,富含血管神经,耳郭下端的下垂部分,无软骨,仅由皮肤、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叫做耳垂。
耳郭借韧带、耳郭肌、软骨和皮肤等附着于头颅两侧。耳郭的前外侧面凸凹不平,其向前卷曲的游离缘名为耳轮,以耳轮脚起于外耳门的上方。
(2)耳轮是哪个部位的图片扩展阅读
耳廓大部分由弹性软骨外覆皮肤构成。耳郭有几个凹陷,其中耳甲最深。耳垂(不含软骨)由纤维组织、脂肪和血管构成,易于穿孔取血样及挂耳环。
耳郭的血液主要来自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分布于耳郭皮肤:耳大神经分布于耳郭上部及外耳道以下耳郭外侧的皮肤;耳颞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分布于外耳道以上耳郭皮肤。
耳郭上半部外侧面的淋巴引流至腮腺浅淋巴结,颅侧(内侧)的淋巴则引流至耳后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耳郭其余部分(包括耳垂)的淋巴引流至颈浅淋巴结。
Ⅲ 耳轮是哪个部位图片 mu.baidu.com
耳轮:耳郭的边缘,下连耳垂。亦指耳朵。
图片中的黄色部分
Ⅳ 耳朵上都有那些穴位
耳朵上的穴位有很多,根据中医学理论,耳朵上的穴位与我们身体的器官都是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小小的耳朵上究竟都有那些穴位点,同时按摩这些穴位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砭萃网提醒下各位[砭萃网:泗滨砭石,砭术与健康],在按摩以下穴位点时,需要注意耳部皮肤较薄,按压力度适中,不可过于用力,同时,为了更精确定位,可以用砭石锥、 砭石羊角锥、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压穴位。(耳朵穴位图如下)
神门点
当感到心痛心烦、压力大时,按压神门能安抚身体,减轻生理紧张,使刺激食欲的自主神经得到放松。
位置:耳朵外廓
按摩效果:安抚身体、补益心气。
按摩方法:按压神门一分钟,然后换左耳做同样的动作。
胃点
当身体感到胀气或消化不良时,对胃点加以按摩可使消化激素活跃起来,促进消化,同时还能够起到减少脂肪堆积的作用(相关链接:《砭石的作用与功效》)。
位置:耳朵中央
按摩效果:促进消化酶分泌,减轻腹胀和消化不良,有利于减肥。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便秘点
便秘是由于肠胃蠕动缓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点可以有效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毒素排出。
位置:耳轮内侧上方
按摩效果:促进肠胃运动,消除便秘。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据便秘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按摩次数)。
内分泌点
内分泌点穴位控制下丘脑中的食欲控制中心,减少饥饿激素的产生,增加产生饱足感的激素并加快代谢速度。
位置:耳轮内侧下方
按摩效果:促进新陈代谢。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饥点
当肠胃向控制食欲的下丘脑发出“饿”的信号时,人就会有进食的欲望,而按压相应穴位能起到阻止信号传递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按摩效果:有效抑制食欲,阻止饥饿信息的传递。
按摩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饭前或有饥饿感时按摩效果更好。
Ⅳ 耳朵上有哪些穴位
耳朵上的穴位基本上是和人体各个脏腑组织相关的。全息医学认为,耳朵可被视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部分与耳朵通过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耳朵上分布了许多的穴位。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为七十九个穴位,通过耳穴能诊治许多疾病。下面给你介绍耳穴相关的内容:
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 体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区 域
头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对耳轮上下脚
躯 干 对 耳 轮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消 化 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头面五官
眼 耳垂5区的中央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等
齿1 垂1区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齿2 耳垂4区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颌 耳垂3区中央 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下颌 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面颊 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 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料、痤疮
内耳 耳垂6区中央稍上方 耳鸣、耳聋、中耳炎、目源性眩晕
扁桃体 耳垂8区中央 扁桃体炎
外鼻 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疖等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 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咽喉肿痛
目1 屏间切迹前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目2 屏间切迹后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外耳 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耳鸣、耳聋、眩晕
对 耳 屏
额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眩晕、失眠
枕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后头痛、失眠、昏厥、皮肤病
颞 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点 偏头痛
躯干
对耳轮
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
(颈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 节同水平分界线将脊椎分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下1/3为颈椎 中1/3为胸椎 下1/3为腰骶椎) 相应部位疾病
胸 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胸胁痛、乳腺炎
腹 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妇科病
上肢
耳舟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线处 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关节 在肩与屏轮切迹平线之间 肩周炎
肩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肩周炎
肘 在腕穴与肩穴之间 肘痛
腕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痛
指 耳舟的顶部、耳轮结节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对 耳 轮 上 脚
臀 对耳轮下脚处1/2处 从骨神经痛
坐骨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从骨神经痛
膝 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膝痛
踝 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踝痛
趾 对耳轮上脚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肺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气管 在口与心穴之间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间穴的上方 便秘、浮肿
消化道
耳轮角周围 口 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口腔炎、面瘫
食道 耳轮脚下方内2/3处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贲门 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胃 耳轮脚消失处 胃病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疾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痢疾、腹泻、便秘
耳轮角 阑尾 在大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直肠下端 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便秘、泄泻、脱肛、痔疾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肾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妇科疾病 腰痛、耳鸣、失眠、眩晕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膀胱疾病、尿闭、遗尿
输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酸痛
耳甲腔 胰(胆) 在肝肾穴之间 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胰腺炎、糖尿病 胆道疾病、偏头痛
肝 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郁胁痛、眼病、月经不调 消化不良、胃痛胀、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窝 子宫(精宫) 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女子:月经不调、带下、分腔炎
男子:遗精、阳萎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门 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失眠、多梦、烦躁、眩晕、咳嗽、哮喘、荨麻疹、炎症。
交感(下脚端)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哮喘、急惊风、痛经等。
肾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疟疾、乳腺炎。
脑点(缘中)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遗尿、崩漏、急惊风。
皮质下(脑)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内分泌(屏间)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下方 低血压、虚脱
降压沟 在耳廓背部,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高血压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轮1-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Ⅵ 耳珠是哪个部位
耳珠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耳垂,耳垂在耳廓下部的窄小部分,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针灸和临床采血的常用部位。
耳垂人的身体构造之一。属于耳朵。耳郭的一部分,在耳轮的下面。
①解剖部位名。耳轮下端之柔软部分。又名耳坠、耳垂珠。
②经外穴名。出《刺疔捷法》。在耳垂前面中点。主治锁口疔等。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耳垂斜线皱纹所谓耳垂斜线皱纹,就是在耳垂上出现的斜线皱纹。
(6)耳轮是哪个部位的图片扩展阅读:
耳垂与疾病
耳垂斜线皱纹所谓耳垂斜线皱纹,就是在耳垂上出现的斜线皱纹。耳垂斜线皱纹分为三度,I度皱纹不明显,表浅细条线;II度皱纹很明显,深达1毫米,皱纹长达整个耳垂;III度皱纹非常显着,深度超过1毫米,边缘分开,通常还有另一个平行的皱纹存在。
耳垂斜线皱纹,自傅朗克(Frank)于1973年提出来,作为冠心病病人的外在特征以后,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认为它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意义的标记。观察耳垂斜线皱纹可作为大量人群普查冠心病的简单方法。现还发现它伴有第11对染色体异常。
在健康人中有III度皱纹者仅占21%,而在心绞痛病人却占62%,在心肌梗塞病人中则高达80%。耳垂斜线皱纹还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如40岁以内的健康人中,有耳垂斜线皱纹者仅占9%,40—49岁却占30%,50一59.岁则为50%,60—69岁就高达66%。
心肌梗塞病人的耳垂斜线皱纹亦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一些年轻的心肌梗塞病人中也有不少有耳垂斜线皱纹者。
专家们曾利用心血管造影证明,病人的耳垂斜线皱纹的程度与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密切相关。他们还发现,当病人有慢性冠脉不全和体力负荷耐量低时,其中97%的病人有耳垂斜线皱纹,且有25%的病人为III度皱纹,而在体力负荷耐量高的病人中,仅70%有耳垂斜线皱纹,并且多为
l一2条皱纹。耳垂斜线皱纹的明显程度还与心肌梗塞病人的血中胆固醇含量有关。血中胆固醇含量越高,其耳垂斜线皱纹越明显。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全耳是由第二、三颈椎神经和第五、六、九和十颅神经所支配。至于耳垂斜线皱纹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据达尼(Dany)认为,目前一些现察与针刺临床资料相符。亦有人认为,可用我国的耳针作用来解释,因为,耳垂斜线皱纹按照耳针局部图像而言,正好是心脏在耳廓上的相应点。
我们认为,它可以用“生物全息律”得到较好的解释。所以,利用耳垂斜线皱纹来发现冠心病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大量人群的普查中,通过观察耳垂斜线皱纹作为发现冠心病的线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Ⅶ 到底是耳郭还是耳廓
耳廓(Kuo`) 指 脸庞和耳朵之间的地方。
Ⅷ 耳朵各部分对应的内脏
把耳廓比喻为缩小的人体身形,它与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都有一定的联系,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病。
那么如何在耳部进行取穴呢,身体各部位都在耳朵的什么地方反射?下面我们用图与文字详细说明。
(4)根据临床经验取穴: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了治疗疾病的有效耳穴,如眼穴、肝穴、脾穴能治疗麦粒肿;神门穴、皮质下穴、热穴及相应部位(如踝关节扭伤,相应部位的耳穴是踝),能治疗扭伤;颈椎穴、颈穴、神门穴、外生殖器穴能治疗落枕;枕穴、额穴、枕小神经穴、神门穴、皮质下穴能治疗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