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三伏贴贴的位置有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天突穴、膏盲穴。
1、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膏盲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三伏贴贴敷后注意事项
三伏贴贴敷后注意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
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三伏贴
❷ 三伏贴每个人贴的中药都一样吗三伏贴贴的位置在哪里
导语:三伏天过后,天气变得逐渐炎热起来,白天出门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可以感受到高温情况,虽然这种天气让我们的身体感到不舒服,不过生活中三伏贴却变得热门起来,有人觉得三伏贴可以帮助我们起来鼕病夏治的效果,所以很多人往往就会热衷于贴三伏贴,不过三伏贴究竟有啥效果?真的可以鼕病夏治吗?我们平时真的贴对了吗?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医认为鼕病夏治,其实还是有一定的依据,在中医看来三伏天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中的阳气变得旺盛起来,其实也就是因为天气温度高了,所以阳气得以改善,这时候身体素质得以改善,很多患有呼吸相关疾病的人群,可以用三伏贴来帮助缓解病情,那么三伏贴真的有效吗?
总的来说,三伏贴虽然说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但是平时贴的时候也有些小知识需要我们了解,比如不用急着按照时间来贴三伏贴,合理的安排时间,也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不错的理疗效果。另外平时在贴的时候,也应该要注意,选择正规的机构来贴三伏贴,不然的话,可能会选择假的三伏贴,效果不好也就算了,而且还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另外在使用三伏贴的时候,也有禁忌事项需要我们注意,平时最好还是了解下吧。
结语:对于鼕病夏治,大家不妨适当的试试三伏贴,不过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使用三伏贴,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健康问题,生活中的大家不妨一起来学习下,看看三伏贴究竟怎么贴。
❸ 三伏贴都贴哪些穴位
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疗法主要适合于身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深圳景田医院中医专家指出,临床上重点适宜防治的疾病主要有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伏贴疗法既然是穴位贴敷,认准穴位当然很关键,那么,三伏贴都贴哪些穴位呢?据深圳景田医院中医专家介绍,穴位贴敷部位一般以人体的十二经及督脉腧穴为主。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双侧),每次选用3个腧穴(一般多选用前三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3穴;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可加取风门、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阙、关元、中脘、内关等穴。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另外,胃寒贴中脘,肾阳不足贴肾腧、命门,气血不足贴膈腧等穴位。 深圳景田医院中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专业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前需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疗法;其次,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穴位贴敷除有适宜人群和病种外,贴敷药物须根据疾病合理调配、制备、保存,贴敷时要根据病种、病情辨证选穴等,所以不建议市民朋友自行买药、调配、贴敷。 深圳景田医院中医科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治疗多年,老中医专家根据多年三伏贴药物贴敷方剂经验,采用上等品质中药材,配置独特的三伏贴配方,效果极佳,不少患者连续几年选择在深圳景田医院贴敷,深得广大市民朋友的好评。
❹ 所谓的三伏贴,到底是指什么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是四片一组使用。人们认为它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发生在冬天,这时农历的第一天贴在夏天背部的某些特定部位。对于不同的疾病,通常在背部的不同位置贴上四块膏药,八小时后可以取下。
❺ 三伏贴鼻炎贴什么位置
三伏贴鼻炎主穴贴在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贴在足三里、关元。
1、大椎穴:正坐低头,该穴在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2、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3、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
4、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5、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6、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三伏贴”主要针对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骨关节疾病:颈肩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腰痛、宫冷不孕等;
胃肠道疾病:胃寒、胃痛、慢性胃炎、肠炎腹泻、结肠炎、腹部畏冷不适等;
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体弱畏冷、虚性头痛、经常感冒、亚健康状态等。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冬病夏治“三伏贴”知多少(养生网络)
❻ 三伏贴怎么贴
三伏贴通常是每一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每10天一次。在贴三伏贴之前,应该将贴敷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出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膏按照医嘱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并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
在贴三伏贴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3-6小时,而儿童的贴药时间为2-4小时,具体的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
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刘德泉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三伏天养生贴"三伏贴"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❼ 三伏贴一般贴那个部位
“三伏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冬病夏治三伏贴”,祖国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本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
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胃寒病、肩周炎、腰腿痛、反复感冒、慢性腹泻等疾病。
2010年 “冬病夏治三伏贴”具体时间:
头伏,7月19号—7月28号;
二伏,7月29号—8月7号;
三伏,8月8号—8月17号。
“三伏贴”是在背部进行穴位贴敷,所以是背后不是胸前。
注意事项主要有:
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
具体贴的时候,要根据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一般20—40分钟,时间太短,效果不理想,时间太长,容易把皮烫破。你觉得皮肤烫得不能忍受时就让医生给揭下来。
一般来说,三伏、三九天都去穴贴,连贴三年,大概是18次(三伏天3次,三九天3次,一年是6次,三年共18次,三伏或三九每隔9天1次,比如,头伏的第一天去贴了,下一次就是二伏的第一天,如果你选择头伏的第三天去贴,那么下一次就是二伏的第三天,每次间隔不低于9天,多一点没关系)基本能治愈,然后再贴1、2年巩固。
这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病情轻,1、2年就好,有些人非得5、6年,还是让医生明确诊断再进行贴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❽ “三伏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夏季到来,很多人对于这个炎热季节没有好感,除了想起来应季水果,还有那甜甜美味冰淇淋,可能让人们有些留恋以外,这个温度简直让人不能忍受,但是在夏季到来之际,很多人在身上贴上膏药,很多人就很疑惑,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这是中医一个传统疗法,也就是我们所说三伏贴,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结合现代医疗手段研制出一种膏药,可以在夏季时进行冬病夏治,提前预防。
三、三伏贴怎么贴?
在三伏贴贴候也需要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针对不同预防性疾病贴的位置也不一样,因为这需要配合传统中医一些治疗手法,向针灸药理学和经络学,通过将三伏贴贴到对应穴位上,三伏贴药性会对穴位产生一定刺激,在贴三伏贴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有不适一定要及时揭掉,因为有很多人体质会对三伏贴产生过敏性反应。在贴三伏贴过程中,一定要禁止吃生冷油腻刺激食物。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三伏贴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中医一种特殊疗法,在夏季时根据三伏季节天气进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在治病、防病上有一定效果。
❾ 湿气重三伏贴贴哪里
三伏贴祛除湿气,可以选择后背的一些穴位,比如像大椎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因为中医讲腹为阴、背为阳,三伏贴主要就是在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选用一些热性的药物作用于人体的相对于阳的部位来达到温阳益气除湿的作用。
其中,大椎穴是人体六条阳经的交会穴,具有温阳益气、温阳除寒的作用。通俗一点来讲,大椎穴就是相当于人体阳气的开关。而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肾主水。所以,临床一般祛湿选用脾俞、肾俞、脾俞来达到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儿童和孕妇用三伏贴须谨慎
三伏贴的药性温和,一般成年人使用不大会出现问题,但是儿童和孕妇用药须特别谨慎。特别是儿童,容易感冒,家长听到三伏贴可以预防孩子冬天感冒,赶趟儿似的排队买药贴。殊不知,儿童体质千变万化,不能随意贴药。尤其是在基层社区医院推行的三伏贴,它明确规定适合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贴敷之前一定要让专门的儿科医生先诊断,看看孩子身体情况,千万不要跟风。
中医讲究的是保持身体阴阳协调,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三伏贴”并不治具体的病,而是用于调理人的体质。
三伏贴调理体质花的时间可不短,需要患者坚持。穴位贴敷药虽不同,适用病症不一,但时间相同。都是在每年的三伏期间,每个伏天要贴敷三次膏药,总共6—8个小时,疗程短的也需要三年。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三伏贴”,人人都能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