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快乐发射区在脚底哪我不知道脚底的快乐发射区在哪个穴位上,请指教!谢谢!最好有图片
更正你的问题!发射区改为反射区!脚底反射区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不刷网址和内容,网络直接搜索脚底反射区这个名词根据你的情况取穴!最好自己到新华书店购买一张关于脚穴位的挂历!
㈡ 脚底的反射区具体有哪些,在哪个地方,按摸反射区有什么功效
http://www.acusky.com/study/12.htm
http://www.cnm21.com/xinwen05/050104_010.htm
脚底按摩治百病
--姚宝霞
按摩的功能
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脚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1.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
2.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
3.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
4.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于紧张之系统。
5.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
6.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
7.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
8.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
9.免打针、免吃药、疗效神奇。
按摩原理
身体的不健康,多半是因为缺乏运动的关系,古时候的人镇日赤脚在田中工作,脚底直接接触地面,因而受到刺激,促进循环,然后流汗喝水,完成了一个新陈代谢的正常循环,发挥人体的治御本能,所以,古人的身体比现代的我们健康许多。“脚底按摩”就是依照刺激穴道的原理,来做治疗。
“脚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变器官或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医学的一门传统医疗方法。我们的身体借着新陈代谢作用,达成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的功能。散布在全身的淋巴系统、肾脏、大小肠、皮肤等。都是排除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则体内的废物与毒素无法排除,身体就会不健康。“脚底按摩”能借着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血液循环顺畅,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或毒素,使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达到治疗的效果。
反射区带
反射区带位于皮肤下面的神经末梢附近,就是反射区所在。有些反射区像柠檬一样大,如肝脏反射区:有些则小如大头针的针头一般(甚至更小),如脑下垂体反射区。大体上,反射区的大小和其对应器官的大小成正比。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成为痛点。每个痛点的触觉反应不同:有的摸起来像沙子,有的呈现颗粒状,有的只有肿胀的感觉。按摩经验丰富的人,可以在病人还没叫痛之前,就感觉到结晶的存在。
第三医学
第三医学是指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己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医疗法(一般用吃药、打针来治疗疾病,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超音波治疗等称为第二医学。这两种医学理论,只能治标,无法根治,因此面临无法突破的境界),这是未来的医疗趋势,也有很多医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的一门医学,脚底反射区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它能造福更多的病患。
注意事项
脚底按摩的时间
平常一次按摩一个人,大约需要花三十至四十分钟的时间,若是身体较虚弱者或是较不能忍受疼痛者,就应该减少按摩的时间。如过是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肾脏病患者,按摩至该器官反射区时,最好按摩三至五分钟左右。此外,为罹患严重心脏病患按摩时,要控制好力量。
按摩多久才可痊愈
“脚底按摩”能够治疗许多疾病,但对于治御疾病的机率有多少,就不是非常可以确定的。同样的病有些人效果非常好,很快就治御了,有些人却效果不良,这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的缘故,且和生活太度的乐观或悲观、工作轻松或忙碌、生活环境的品质、生活作息的规律…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脚底按摩后喝水的重要性
在接受“脚底按摩”治疗后的人,反射区经过刺激后,使得反射区及血液内所集结之沉淀物、毒素等等,经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因此,每次的“脚底按摩”后,都必须喝300~500cc的水,才能将体内的毒素及沉淀物排出体外,若是没有喝水,效果可能降低许多
亚洲医药网
脚底按摩是保健也是治疗
21CN
医师通过按摩脚底反射区给病人进行身体治疗。
脚底按摩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诊所、脚底按摩院、现代Spa、保健产品公司等,都给顾客(病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可见脚底按摩的盛行。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反射区作治疗
理疗师林育昕说,脚底按摩是一种保健方式,也有医师通过按摩脚底反射区给病人进行身体治疗。
他说:“脚踏地面,地心引力使血液无法回流,通过脚底按摩,刺激血液循环,让血液回流上来,可强身健体。
“脚底和脚趾有千万神经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区,只是稍微按摩脚底,还是具有保健效用。”
在治疗法上,脚底按摩以刺激脚底与腿侧的点、线、带和区,不只是纯粹按摩脚底反射区,最终目的是达到舒经活络,松弛神经。
按摩时,有人感觉疼痛,问题是出在按摩师或是病人身上?
他说:“通常,按摩时得让病人感到舒服,如果病人感觉疼痛,把双脚缩回来,就表示按摩的力道过大。
按摩时不该觉疼痛
“按摩师给心脏病患者做脚底按摩时得注意,不要让病人感到疼痛,力道必须点到为止,让病人舒服。病人喊痛,心脏负荷过大,血压不正常,可能会有反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两脚常因病情加剧而得锯掉,关键就在足部末梢神经出现问题。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应经常接受脚底按摩,让血液通达末梢神经。
肾脏病人也应多做脚底按摩。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坏死或出现溃烂现象,就不适合进行脚底按摩。
脚底按摩对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例如经常失眠、体质虚弱者等,进行脚底按摩后,疗效显着。
不需要每天按摩
脚底按摩既然那么好,可以每天进行按摩吗?林育昕说:“病人(顾客)没有必要每天来做脚底按摩,这反而会损伤肌肉。按摩一次后,肌肉得到松弛,血液得以循环,隔天还是有这方面的效用,可以隔两天再来做。”
市面上销售的脚底按摩器种类繁多,功能在足部的穴位提供刺激,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关节不适、手部僵硬,促进新陈代谢。
林育昕说,这些保健商品基本上都具有辅助作用,能达到松弛肌肉,使血液系统循环良好的疗效。
他说:“不过使用者必须根据体质进行脚底按摩,时间也不应太长。”
㈢ 脚部的小脑反射区在哪个部位
位于双足足大趾趾腹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治疗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
㈣ 脚掌图片各部位名称
脚掌的各部位名称如本图所示。脚与人体的其它部位一样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它是由皮肤、韧带、汗腺、血管、神经、肌肉和骨骼等构成。
脚骨骼的结构负担脚更强壮与支撑身体重量,脚共有26块骨组成且分成三大部分;跟部、腰部和前掌部。跟部为7块骨组成其负责直接承受体重,且大部分身体重量(50%)都落在跟部。
脚前掌由14块小骨组成其具有承受体重和平衡身体及抓着地面不致身体倒斜。为了起到支撑整个体重的作用,脚的底部产生了若干拱形,特别是内弓较为发达,既大又牢固,通过胫骨,由上方笔直加上的体重,为相当于传递关节的距骨一度支承后,又被以跟骨底部内侧的前端和第一足骨接地点为两个基点的强韧的内弓完全承受下来。
(4)脚颊反射区在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脚部作为人的第二心脏,而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的畅通与否,对全身的气血流通影响很大。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经的重要部位,如果脚踝柔软有弹性,则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僵硬、老化,则回心血液就会淤滞在脚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因此,通过体操或按摩,使脚踝保持柔软灵活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脚踝柔软有弹性,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老化僵硬,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
通过做体操或按摩,使脚踝由僵硬转化为柔软灵活状态,尤其对于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顺畅地通过脚踝,还可以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㈤ 左脚大拇指是身体哪个部位的反射区
左脚大拇指是身体小脑的反射区。
小脑反射区,是人体足部的一个重要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根内侧根部,左侧小脑和脑干反射区在右脚,右侧小脑和脑干反射区在左脚。足底按摩时一般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近年发现其对多种原因形成的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5)脚颊反射区在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传统医学中,足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足底经络繁杂。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与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紧密相连。足底的反射区分布是将人体整体缩小投影,反射到足部,是局部反映整体的一种表现。
当人体脏腑、器官发生病理改变的时候,会在双足对应的反射区产生压痛,那么这个部位即为病理反射区,在治疗的时候就以这些反射区作为重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脑反射区
㈥ 脚下小脑脑干反射区在什么位置图
大概在脚掌中心靠右的位置,您也可以买张人体穴位图来看一下,自己千万不要乱找。
㈦ 足底反射区具体穴位
足底汇集了人体的六条经脉,六十六个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采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足与经脉、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以调整脏腑和各部组织、器官的联系,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减少了患者脱、穿衣服等环节,较为省时、省事,且安全,操作简便。不仅对慢性胃肠炎、神志病等有效,对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晕等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后缘至中趾根部为 10寸。
②足内、外踝高点至足底为图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图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至第5跖趾关节外侧赤白肉际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宽处距离为3寸。
(2)自然标志定位法。该法即是根据人体足部的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横纹、趾尖端、跖趾关节、跖骨小头、趾缝端、内踝高点、外踝高点、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与主治2.选穴原则
(1)依据疾病症状选穴。临床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作为选穴的依据。选取对主证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例如头痛可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按摩坐骨1、2穴进行治疗,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对症选用的穴位配合选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治疗。
(2)依据疾病部位选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肾点。
3.常用处方
头痛:取头面、肾、头痛点、眩晕点、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癫痫点。
眩晕:取肾、肝、眩晕点。
中风昏迷:取趾端,
面瘫:取面、头面。
三叉神经痛:取面、头面。
扁桃体炎:取心,扁桃1、2,眩晕点。
目疾:取肝、头面。
耳疾:取肾、肝。
鼻炎:取头面。
牙痛:取牙痛1、2。
腮腺炎:取扁桃1、2,眩晕点。
癫狂、癔病:取安眠、肾、癫痫点。
癫痫:取癫痫点、肝、肾、安眠。
尿闭:取脾、肾、膀胱、子宫。
遗尿:取膀胱、肾、遗尿。
痛经:取子宫,痛经1、2。
落枕:取落枕。
胃痛:取胃、胃肠点、肝。
呕吐:取胃、大肠、胃肠点。
腹痛:取小肠、大肠、胃肠点、臀。
痢疾:取小肠、大肠、胃肠点。
消化不良:取胃、脾、胃肠点。
腹泻:取大肠、小肠、脾。
胁痛:取肝。
肋部神经痛:取胸、肝。
腰痛:取肾、坐骨l、2,腰痛点、腰腿点
急性腰扭伤:取腰痛点、腰腿点。
坐骨神经痛:取坐骨1、2,腰腿点、腰痛点、臀。
心悸:取心、心痛.点;肾。
哮喘:取肺、胸、心痛点。
胸痛:取胸、肺。
末梢神经炎:取趾端。
肿瘤疼痛:取癌根1、2。
4.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症选穴后,患者仰卧,采用指尖点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动等手法,连续操作,每穴35分钟。
(2)操作前可嘱患者洗脚,患者如有足癣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胶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伤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双指钳法
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
钳住脚趾间穴位压在穴位上
双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关节凸出
以凸出的关节着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
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尖施力
反射区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 :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 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三) 足外侧反射区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四) 足背反射区
5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㈧ 脚踝在哪部位用图片说明
脚踝,或称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组成包括7块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
脚部是人的第二心脏,而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的畅通与否,对全身的气血流通影响很大。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经的重要部位,如果脚踝柔软有弹性,则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僵硬、老化,则回心血液就会淤滞在脚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因此,通过体操或按摩,使脚踝保持柔软灵活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脚踝柔软有弹性,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老化僵硬,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通过做体操或按摩,使脚踝由僵硬转化为柔软灵活状态,尤其对于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顺畅地通过脚踝,还可以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8)脚颊反射区在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脚踝扭伤症状
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系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软组织(肌肉、血管及韧带)因暴力损伤而出血或渗血,使踝部肿胀疼痛,活动后症状会加重。如果此时按揉或热敷伤处,不但不能使血肿消退,反而会人为地加重患部的损伤,致使伤处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使伤情进一步恶化。有的病人踝关节扭伤后局部伤痛并不是十分明显,但盲目热敷处理或草率地揉捏按摩反而会加重踝部伤痛。
㈨ 足疗脚底六大反射区是那些
主要按摩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阴道反射区。其次是头、肝、胆、失眠点、生殖腺、子宫等反射区。我感觉你说的有可能是她的全身血液循环不太好,最好都做完。力度要因人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