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解读民间艺术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省的兰州及周边地区,以下是对兰州太平鼓的详细解读:
一、起源 兰州太平鼓起源于明朝大将徐达西征时期。相传徐达为攻克兰州,从百姓挑水的水桶中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乔装混入城中,最终攻克城关。百姓因此欢欣鼓舞,将此鼓命名为“太平鼓”。
二、发展 太平鼓的形成是兰州地区部分艺术元素的集中组合,它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彩陶鼓被认为是太平鼓的雏形,其外形与今天的太平鼓极为相似。
三、风格特色 外观:兰州太平鼓呈圆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径长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 打法:鼓手可将鼓挎在肩上击打,同时也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其打法丰富多样,包括上、下、跃、翻、骑、闪、展、腾、挪等,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 声音:擂鼓时,鼓发音低沉而浑厚,具有独特的韵味。
四、传承意义 发掘和保护兰州太平鼓舞,对继承和丰富中国鼓舞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它有助于增进中国古代舞蹈、音乐的学术研究。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兰州太平鼓的生存面临着危机,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其的挖掘、保护、整理和提高。
② 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
得胜鼓是流行于江西宜春万载县、安徽休宁县五城和榆村、屯溪黎阳一带以及湖南桑植县的民间艺术。
ps://iknow-pic.cdn.bcebos.com/c83d70cf3bc79f3dbecfb8b7a8a1cd11728b290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在江西宜春万载县,得胜鼓极具代表性。2008年6月,万载得胜鼓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有上坊得胜鼓表演队,队长高斌带领队员一年演出十余场,还曾赴福建、江苏、贵州等多地进行展演。
此外,仗鼓舞又称得胜鼓,流行于安徽休宁县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在湖南桑植县,“仗鼓舞(桑植仗鼓舞)”于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渊源与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后击鼓欢庆有关。表演时击鼓者打扮成武士,场面威武雄壮。这些地方的得胜鼓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增添了节日氛围,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