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大枕穴位是哪个地方图片
扩展阅读
立场图片唯美 2025-08-28 16:44:25
手机usb线正负极图片 2025-08-28 16:39:01

大枕穴位是哪个地方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03 11:18:49

A. 人体穴位的位置

人体108要害穴位
0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0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0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0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0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0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0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0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09、素胶: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锺: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B. 落枕之后应该按揉哪个部位怎样按摩才能有效缓解落枕呢

能够推拿落枕穴,落枕穴在手臂侧,在第二、第三骨掌中间,用大拇指的手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了侧的落枕穴,按摩手部的同时,迟缓主题活动颈部,把头稍往前伸,由前下边慢慢缩下去,颈部肌肉组织维持松驰,然后将头轻轻地缓慢的上下旋转,力度由小慢慢增加,并把颈部慢慢挺直到正常的部位,旋转时基本上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为限。约5到10min,痛疼则显着减轻。

左边痛伸右腿,右边痛伸左腿。撗在床上,脚出床边,用本厚书用力敲击涌泉穴几回。左侧毒打右腿,右侧毒打左腿。这两方式会让你的痛楚立刻消退。出现落枕了的问题能用热毛巾或者暖水袋敷一敷自身的颈部,可以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减轻落枕了的效果,敷热可以有效地推动该部位的血液循环系统,解决肌肉劳损难题给本身带来的痛感。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同时也有一种最高效的方法,合适大部分好朋友采用。每一次敷热二十分钟上下就可以。

C.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

(3)大枕穴位是哪个地方图片扩展阅读: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D. 落枕穴位图

神奇“落枕穴”缓解落枕痛苦

日常生活中,很多坐班的市民,常常一觉醒来就觉得脖子异常疼痛,这有可能就是落枕了,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自我按摩治疗法。


神奇的落枕穴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并同时活动被切压手的手指,以加强穴位的指压感觉,注意按摩前可涂少许颈肩松按摩膏于颈部即达到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的效果。按摩手部的同时,缓慢活动颈部: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功效】约5-10分钟,疼痛则可明显缓解。这个方法既能治疗落枕,又能预防颈椎病。另外也能缓解手臂痛和胃痛。

【注意】应注意鉴别落枕与早期颈椎病,后者最好到医院治疗。

刺灸法效果更好

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柱灸5~10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 落枕又称失枕,睡起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好发于青壮年,冬春两季多发。轻者数天可以自愈,重者可迁延数周不愈,影响工作和学习。

病因病理

睡眠时姿势不良,头颈过度偏转,或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均可使局部肌肉处于长时间紧张状态,持续牵拉而发生静力性损伤。

颈项背部受风寒侵袭,严冬受寒,盛夏贪凉,风寒外邪侵袭使颈背部某些肌肉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功能障碍。

常规治疗

理筋手法

手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因按摩可很快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疼痛,往往经治疗一次,症状即减轻大半,如配合药物等治疗,则疗效更佳。

1.揉推摩法:患者端坐,术者站于患者背后。缓慢转动头颈,在颈项部找到痛点或痛筋后,用拇指或小鱼际在患部作揉、推、摩,平稳施压,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疼痛减轻,再找出新痛点用同法操作,如此反复,至活动基本正常,痛点消失为止。

2.伸筋疗法:运动医学研究说明,拉紧痉挛的肌肉使之伸展,并维持两分钟以上,可使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减轻或消失。利用这一原理,有针对性地使痉挛、收缩的颈肌得到充分伸展,成功地解除颈肌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恢复颈部肌群平衡,建立良性循环的目的。

(1)胸锁乳突肌伸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按住患者一侧肩锁关节处以固定肩部,另一手扶同侧下颌,并缓慢使患者头部转向对侧,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内保持双手位置不动,两分钟后放松。双侧分别进行,重复操作3~5次。

(2)斜角肌伸筋法:体位同上,述者一手按住患者一侧肩锁关节处,另一手扶同侧颞部,双手反向用力,使患者颈部侧屈向对侧,并在患者能忍受限度为保持颈部侧屈位两分钟,随后放松,先健侧后患侧,重复3~5次。

(3)斜方肌、提肩胛肌伸筋法:患者坐位,术者立其后,双手肘部按住患者双肩以固定肩部,双手手指重叠扶在患者颈枕部,逐渐向前下方用力,使患者颈部前屈,并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内保持颈部前屈两分钟,随后放松,重复3~5次。

以上方法可单独应用,亦可配合应用。每日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

药物治疗

1.瘀滞型:宜活血舒筋,常用颈肩松按摩膏、舒筋活血汤(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加减。

2.风寒型:宜疏风祛寒,宣痹通络,常用颈肩松按摩膏、葛根汤(葛根15克,麻黄8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个)或羌活胜湿汤(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甘草6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加减。

针灸治疗

1.处方:大椎、后溪、悬钟、落枕穴及阿是穴针灸并用,泻法。

2.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同时嘱患者在行针中向前、后、左、右活动颈项部;由风寒所致者局部加灸。

拔罐治疗

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疼痛轻者直接拔罐;疼痛较重者可先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然后再拔火罐,可行走罐法。

牵引治疗

用枕颌带牵引,以坐位牵引为主,牵引重量为2~5千克,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物理治疗

可选用电疗、磁疗、超声波等仪器进行局部理疗,温筋通络,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病症。

适宜技术

米醋热敷治疗落枕

1.治疗方法

取米醋300~500毫升,准备一块棉纱布浸入米醋中,然后将浸湿的棉纱布平敷在颈部肌肉疼痛处,上面用一个70℃~80℃的热水袋热敷,保持局部温热20~30分钟。热水的温度以局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必要时可及时更换热水袋中的热水,以保持温度。热敷的同时,也可以配合活动颈部,一般治疗1~2次,疼痛即可缓解。如果家中没有棉纱布,也可用纯棉毛巾代替。

2.特色

米醋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局部热敷后可有效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预防调护

治疗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放松颈部肌肉,疼痛缓解后,应积极进行颈部的功能活动,可作头颈的前屈、俯仰、左右旋转动作,以舒筋活络。

睡眠时枕头要合适,不能过高、过低、过硬,避免颈部受寒受凉,尽量不要在床上看书、看报、看电视。枕头要置于颈项部,避免颈部受风受凉。

E. 落枕穴 落枕穴在哪

  1.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2. 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3. 落枕穴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按压落枕穴可有效缓解落枕症状。

方法步骤如下:

  1. 拳头握起来,二三掌骨头之间,顺着向下滑,滑到第一个凹陷,这个部分你压下去。用力压,会感觉到酸麻胀,这是第一个落枕穴

  2. 第二个在四五掌骨之间的第一个凹陷处。你向下压,压一会,你也感觉到有酸麻胀的感觉。在这种酸麻胀的感觉持续的状态下,你再不适的这个方向慢慢转头,转到感觉疼的位置保持住,在心里默数10秒。

  3. 然后重复这个动作,你会发现每一次转头,都会比前一次的活动范围更大一些。这样做上10次左右,就可以帮你慢慢地打开关节的卡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您一天最多不要使用超过5次。

  4. 除了用这个方法来活动脖子,落枕后您就尽量不要再随意转动脖子了。当然有条件的话想即刻就好可以来孵德调理下效果很好。还有您最好躺下休息,如果还要工作的话,您可以用手托住下巴,支撑一下,来帮助脖子做好固定,这样可以帮您更快地恢复。

F. 我想知道人体具体的穴道位置!最好是有图可以看大概位置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G. 在耳朵穴位 枕 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你要找的耳穴就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