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二猫搞笑动态图片 2025-08-05 08:50:32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7-14 15:17:08

⑴ 湿气重,皮肤痒,想试试艾灸,想问问两张图片哪种艾灸方式比较好

皮肤痒,应该只有两种原因,一就是你有皮肤问题,例如癣类,需要用药看医生。二是肌肤过于干燥引起的瘙痒,主要现象就是会有产生细小的干燥皮屑,抓挠后会有红色小点。
如果是后者的话,建议你在春秋冬的时候减少沐浴次数,一周1-2次即可,然后就是控制水温(不要超过40度)与人体相仿的温度比较好,减少去角质的次数。因为这三个季节本来就偏于干燥,洗澡会带走体内大量的水分,所以适当的减少沐浴次数会有一定的帮助。在选择日常洁面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深层清洁的,会带走肌肤过多的油脂和水分,容易造成水油不平衡,就算是选用深层清洁产品也是一周用一次即可,不然反而会使肌肤变的糟糕。其次就是洁面和沐浴后及时的涂抹水和乳液,锁住肌肤的水分,在干燥的部位可以反复涂抹几回。
日常可以在家中或者办公处放个加湿器,减少空气干燥引起的肌肤水分蒸发。贴身衣服最好选择纯棉的稍微宽松一些的透气性好的。平时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摄食辛辣的食物,按点休息减少熬夜次数,保证睡眠质量。

⑵ 艾灸哪个部位对祛湿最有效果

首先一个就是足三里穴进行艾灸,祛湿的效果非常好,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三寸,以及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平时艾灸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不过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再有就是身体的丰隆穴也是不错的选择,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的话,祛湿的效果也是特别好的。每天艾灸十五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⑶ 去湿气艾灸什么穴位

1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艾灸足三里穴祛湿
2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艾灸丰隆穴祛湿
3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艾灸解溪穴祛湿
4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5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艾灸中脘穴祛湿
6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艾灸曲池穴祛湿
7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艾灸隐白穴祛湿
8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⑷ 湿气重艾灸用哪些穴位

湿气重,一般脾胃最害怕,首先艾灸脾腧穴、中脘穴、足三里、以培补后天之本,力克湿气。然后熏灸大椎穴、气海穴、关元穴、肾腧穴、命门穴等,补先天之不足。

⑸ 湿气太重艾灸什么部位效果最好

艾灸中脘穴,养脾胃在艾灸承山穴是身体的排湿口。

⑹ 艾灸能去除体内湿气吗,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转帖:baby.tw/mo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2349 1.水分 水分穴位居中宫,乃脾胃水湿运化之闸道,灸之有助于浊湿之气化与水饮之下行,此乃治本,故取之 2.风市 取了水分穴之后,还少了什么? 就是标的物--证 身重,汗斑湿痒,肩关节痛....以上三证皆是湿气在表 所以第二个穴要有风的作用,才能表散之 风市属足少阳,足少阳循行过肩膊,加上风市对皮肤病有特效 所以很适用,亦取之 以上是愚夫千虑之所得,望诸智者不吝赐教

⑺ 去湿气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去湿气通常的艾灸取穴是神阙、中脘、关元、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