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一下这张情侣图片是哪个动漫或者漫画里面的
这张情头,
出自:慕酒歌 / 动漫情侣头像 唯美 梦幻 少女 _ 情侣头像 _ 我要个性网
㈡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秋天高粱成熟了,抽出纤细的长颈在风中摇摆,淳厚的酒香仿佛已经从中酿造出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是王宜振的《秋 天》中的句子,这首诗其语言优美,文字清新,充满童心童趣。作者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到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让自己直接变成了自然与世界的发声器官,对于诗歌的痴迷让诗人与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这里与其说王宜振先生具有这种超自然的诗歌构造能力,倒不如说对于世界的爱使他获得了这种超越常人的能力。像这个世界一样,他时常用诗歌的形式带给我们惊喜。
(2)酒歌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秋 天
作者:王宜振
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
轻轻涂掉……
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㈢ 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多多帮忙。
桂林是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三亿多年前,桂林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由于地壳运动,桂林逐渐上升为陆地。后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和雨水溶蚀,发育了典型的岩溶地貌,逐渐形成了形态奇特的峰林石丛和幽深瑰丽的溶洞,并与秀丽的漓江融为一体,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赢得了“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山水,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着称于世。桂林的山峰,平地拔起,奇峭峻丽;桂林的溶洞,深邃幽旷,满目琳琅;桂林至阳朔的百里漓江,更是风光绮丽,碧水萦回,奇峰林立,百态千姿……“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几程漓水曲,万点桂山尖”等古今诗人的名篇佳句,对桂林的奇山秀水作了真实的写照和形象的描绘。
桂林气候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全年无霜期309天,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9℃,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3℃,年均降水量1926毫米。每年4月至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桂林市气候表 温度:℃ 降雨:mm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 均 温 度
8 9 13 18 23 26 28 27 25 20 15 10
降 雨 量
54 71 126 284 252 316 233 164 64 101 79 54
行政区划 桂林辖秀峰、七星、象山、叠彩4个城区,一个郊区和阳朔、临两县,面积4195平方千米,其中4个城区面积54平方千米,郊区面511平方千米,阳朔县面积1428平方千米,临桂县2202平方千米。
邮政编码:541000
电话区号:0773
市 花:桂花
历史 桂林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在岭南设置桂林郡,从那时起,桂林就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南疆重镇。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所在地,曾长期是广西的省府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漫长的历史,在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孕育了丰饶的文化,多姿的风情和璀灿的古迹。从数万年前桂林的宝积山和甄皮岩的史前人类遗址,到秦代的兴安灵渠和明代靖江王城及其庞大的陵墓群;从历代迁客骚人大量吟咏赞美桂林山水的诗文词赋,到遍布桂林山岩洞壁的摩崖石刻和佛教造像;从桂西北龙胜高近千米、上下数百级的龙脊梯田奇观,到独具风情的壮、瑶、苗、侗少数民族及其山寨、鼓楼等,无一不与桂林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使桂林山水增添了人文异彩。
桂林米粉
地方风味小吃,与昆明过桥米线共享盛名。主要原料有:米粉、卤水、盖菜,以及花生米、葱花等。因卤水、盖菜的制作方法不同而名称各异:有原汤米粉、生菜米粉、卤菜米粉、三鲜米粉、牛腩米粉、 酸辣米粉、马肉米粉、螺蛳米粉、凉拌米粉等。其特点:圆细柔韧、 富有筋力,鲜美芳纯、香松爽口。
名优特产
桂林有着品种丰富的土特产品,在众多的土特产品中应该首推桂林三宝。桂林三宝包括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其他的有:沙田柚、罗汉果、白果、荔浦圩、马蹄、腐竹、桂林米粉、荷花鱼等。
· 壮族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 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 产量居全国首位。壮族与古“百越”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本世纪初创制了壮文。壮族以农业为主 ,擅长种植水稻。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1550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等地,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 、“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 长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长鼓多用燕脂木制成,长约 2尺5寸 ,两端粗,中间细如蜂腰。鼓身绘有花鸟或 龙凤图案。有些鼓,两端和腰部系有铜铃,起舞时, 鼓声咚咚,铃声铛铛 ,组成“和弦”。传说瑶族初选祚盘瓠,被凶猛的羚羊撞下山崖而死,后人便用羚 羊皮做鼓面,舞时挥掌击打,以示对羚羊的仇恨和对 祖先的纪念。瑶族共有200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瑶族先民历史上居住于长江流域,远在秦汉时期,瑶族是长沙武陵蛮(又称五溪蛮)的一部分。南迁后,有的又向西南山区移动,于是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局面。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0多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 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 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 侗族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侗族的箫与笛是 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高 超的建筑艺术,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 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多信仰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种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着称。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桂林山水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
试剑还珠
所谓伏波,取波浪回流之义。伏波山腰,有大悲古洞,倘若进洞,穿幽径、达江边。忽暗而明,豁然开朗。洞临一潭碧水,名伏波潭, 古日“蓉镜”。据说,伏波潭里有座水晶宫,水晶宫里有个老龙王……
芦笛藏宝
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光明山腹中。山腹里,洞天高阔,曲折幽深,更胜仙宫。 从前,芦笛岩里空空荡荡,哪来什么景致。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寿,一道道圣旨传一下来,要全国各地送金银财宝,异兽珍奇,进贡祝寿……
神象叛主
象鼻山座落在漓江边,象鼻正好伸进漓江之中,酷似一只酣饮江水的神象。象鼻山举世闻名,而离它不远的雉山却鲜为人知。有一天,一大一小两个怪物来到桂林,小的骑着大的,小的自称“雉凤大仙”,大的名叫“象”……
望夫石的传说
沿黄牛峡能看到“群龙戏水”、“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
彩锦化石
要问这叠彩山和风洞的来历,请听我慢慢道来。话说嫦娥在桂林营造山水之时,看到那里赤地千里,老百姓的生活极端贫苦,就准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西山今昔
芦笛岩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平缓江流,这就是漓江的支流桃花江。除此之外,漓江还有三条较大的支流,这四条支流中,当然要数桃花江最美,充满了浓郁的诗情。想当年,嫦娥开劈漓江之初,两岸并无支流。一次,嫦娥邀请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游览桂林……
嫦娥五易九马图
冷水村对面有一座九峰相连,雄持江边的大石山,这就是漓江水路最着名的九马画山。有一首民谣唱道:“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八匹是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神奇的画山,原来叫做九峰山,上面无画也无马,是谁在悬崖峭壁上画出这千古不朽的杰作呢?……
螺女逃婚
漓江右岸的群峰环抱之间,有两座孤峰。高的山峰好似一位端庄贤淑的女子安坐在江边,取名美女峰。美女峰前面,有一座小山峰,崖壁光洁平滑,恰似安放在少女面前的“铜镜”,这两峰连成一景,俗称“美女照镜”。这还得从嫦娥到南 海赴宴说起……
距今约一万年前 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 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 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 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五代十国 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 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元 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清 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民国 属广西省。
1914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 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㈣ 古诗~~~~(急啊!兄弟们 帮帮忙!!!)
春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夏天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 王绩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秋日 耿湋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秋日湖上 薛 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宫中题 文宗皇帝
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汾上惊秋 苏 (廷+页)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秋月 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雨悠悠
七夕 杨 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几多
立秋 刘武子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七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 杜 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冬天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思乡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
友情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月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曹雪芹: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太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抽眠——张继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莲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竹
《诗经·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
叠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
竹亦得风,
夭然而笑。
——苏轼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酒
1.王翰·凉 州 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3.苏 轼·新酿桂酒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4.范成大、南宋淳熙年间·东楼锁江两重客(公元1126---1193年)
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客。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5.秋瑾·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宗臣过采石怀李白
阊阖天门夜不关,酒星何事谪人间?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7.醉酒歌
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对月邀饮嫦娥伴,一江愁绪酒中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千百杯。醉卧桌头君莫笑,几人能解酒深味?
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壮志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世家》
5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江城子》
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
7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8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惆怅
1.高逸图
何处寻黄鹤?
只留下长空万里,
白云飞过。
昔日良宵成佳节,
疑是阴差阳错,
谁曾想千金一诺?
此情悠悠竟为何?
只好向天涯问过客:
镜中花,
水中月。
千古赤壁遗英烈,
风雨中大江南北,
龙腾虎跃。
群山尽染英雄色,
天上寒星闪烁,
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卧长亭长叹息,
看人间花开花又落:
秋风起,
声瑟瑟。
2.渔 父 图
春风吹碧树,
红尘中奈何难断,
离愁别绪。
纵无寸功报苍天,
壮心依然如故,
不祈求天赐神助。
世人皆逐东流水,
唯豪杰独行天涯路:
看飞舟,
又南渡。
一叶浮萍归何处?
叹往事不堪回首,
伤心一幕。
千古江山今犹在,
万丈豪情难诉,
风雨中春秋几度。
重上九霄会有时,
何须问苍天万千句?
驾飞鸿,
冲霄去。
3.秋山问道图
大雁又南飞,
极目天涯无尽处,
落日难追。
无边野火烧荒草,
一路乱石成堆,
埋不尽,
落尘残灰。
只有滚滚长江水,
后浪依旧把前浪推:
淘尽了,
是与非。
自称无坚不可摧,
为这话受尽多少?
雨打风吹。
桌上雄风九万里,
笔下战鼓重擂,
虎将何曾失虎威?
为了万家能团圆,
自己却有家不能归。
对何人,
诉伤悲?
4.式 微
提起这一生,
不知道走过多少?
春夏秋冬。
年少时候心太盛,
也曾一呼百应。
至而今说与谁听?
一人无力再高歌,
更何况人情冷如冰:
听不见,
我歌声。
一梦醒来万事空,
对明镜愁恨不减,
白发徒增。
只好躲到峨眉山,
做个世外高僧,
任世间冷冷清清。
好汉都有当年勇,
不要再谈什么曾经:
消失在,
寒风中。
㈤ 苗族有哪些歌
苗族歌的种类非常多,具体介绍如下:
1、创世歌:是一种很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是叙述天地日月的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等。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2、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3、理歌、议榔词: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组织情况,主要是叙述各种社会伦理、行为规范,规劝人们去恶从善;
4、迁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迁徙歌。其中着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地区的《修相修玛》,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
松桃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对研究苗族历史很有价值;
5、起义斗争歌:又称反歌,多是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和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如黔东南的《张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这类歌情调激昂,富于战斗精神;
6、生产劳动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东南的最为完整,如《刺绣歌》、《种棉歌》、《纺纱织布歌》、《蜡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题思想积极,多是鼓励人们努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7、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所唱的歌。用词含蓄优美,富于抒情。有表白式、问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8、苗族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内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变过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较着名的有各地普遍流传的《兄妹结婚》,黔东南的《开亲歌》、《男妇出嫁》、《换嫁歌》(女子换男子出嫁),黔北遵义地区的《接女婿》、《送亲歌》等。
(5)酒歌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除此之外,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
㈥ 杭盖乐队 酒歌蒙语歌词
Longkon dotroon hail dor
Nomhan har airhal na
Noyan tadan rhuil dor
Dogxin har arzal na
Ayas mandaan sain Hui
Uiles tandaan sain Hui
aildhaj baryaa huy
Bvrhan dotroon huil dor
Boliyen har airhal na
Boged tandaan rhuil dor
Dogxin har arzal na
Ayas mandaan sain Hui
Uiles tandaan sain
Aildhaj baryaa huy
如果酒是那么好喝
为什么喝的时候
总是皱着眉头
如果酒真能够解愁
为什么喝过以后
还是不快乐
酒一杯一杯的喝进了口
寂寞却留心头
酒一口一口的吞进了喉
歌却唱不出口
㈦ 晏殊浣溪沙 解释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
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 ,而文章富贵 ,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 ,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原来时已暮春 ,庭院满地落红 。“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 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 ,或动或静 ,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 ,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 ,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 生 ”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 ,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 ,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 ,总束全词 ,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 ,不言金玉锦绣 ,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㈧ 梅山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湖南中部,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土地,山水隽永,民风淳朴。从远古时候开始,这里便孕育了一种神秘古朴的巫文化。在这种古朴巫文化的影响下,这里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事象多姿多彩,极富学术价值和可利用价值。这种独特的巫文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梅山文化。
上篇:文化起源
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区自远古到今一直保存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梅山地区人们世代创造、传承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它属于中国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荆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支流,与其他区域的文化共同构架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要了解梅山文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梅山”?
所谓“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成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土地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
那么,这片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被称为“梅山”呢?目前,为大多数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而到秦汉时,梅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所封之地即为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Mi之音吻合。之后,积习成俗,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梅山。
宋代之前,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语言侏离”,交通不便以及当时的统治阶级实行封锁政策,故“不与中国通”。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土着文化。当时这里的居民以瑶族人和其他土着居民为主。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蔡煜、章敦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之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有意往这里移民,梅山地区逐渐成为汉、苗、瑶、土家等多民族杂居之地。由于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900多年来,深厚悠远的土着文化和历代移民带进来的外地文化不断整和、交融、同化,形成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以远古渔猎文化为基石,在古老巫术外衣的包裹下,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与民俗特色,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性烙印。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梅山文化虽发源、形成于古梅山地区,但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它的流传地却远远不止古梅山的范围。在我省,它的覆盖面积达四分之三的地域,同时还几乎涉及到中国南方的许多省份和诸多民族。目前在北美、西欧、南澳、印支半岛等地,也相继发现了梅山文化传播的踪迹。
中篇:文化内涵
梅山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习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劳动、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化方式,或称为文化载体。
宗教信仰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梅山教”,它具有系统的神、符、演、会和教义。他们信奉的男神是梅山张五郎。张五郎,又叫开山五郎,是梅山祖师。相传他是狩猎能手,开山修路的巧匠,抗击外侵的英雄。他长着一双反脚,倒立行走,飞禽走兽都是他的传令兵。人们将其雕像敬奉于神龛上,逢年过节,进山巡猎,抗击外敌之前,必先祭祀一番,此习历千年不变。梅山人信奉的女神则有众多,流传较为广泛的是白氏仙娘、梅婆蒂主和梅山猎神梅嫦。这三位梅山女神不曾受封建伦理约束,原始性极强,展示了人的本性。
民风习俗独特的民族风情,是梅山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梅山地区分为上峒、中峒、下峒三个部分,不同的地区其生产习俗也略有不同,“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就体现了他们的各自特色。除了生产习俗,峒民们有着自己的婚嫁习俗和丧葬习俗,峒民在治病、驱魔、婚丧时以鼓锣相击。逢年过节或喜庆丰收,全峒男女一起吹吹打打载歌载舞,一连数天。此外,梅山人还有喂饭怪俗、诅咒骂俗、炒虫俗、喂烟习俗等独特的习俗。可以说,梅山习俗千奇百怪,五彩缤纷,是其他区域所不曾有的,尤其是黄河流域不曾有的。
文化载体梅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巫文化,该地域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和民间艺术等,可谓是中华文化遗产大观园里的朵朵鲜花。
梅山峒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反映生活,记事传书,甚至宗教教义都用歌谣表现。梅山歌谣,组合起来,就是梅山人历史的再现和写照。在记事传经方面,他们有峒事歌、族歌、节气歌、樵歌、秧歌等,这些歌或直传史事,或细唱传文,或详述经历,或明教事理。如史诗《酒歌》有3000多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部族迁徙、人伦教育、民情风俗等,是一部综合学科价值极高的史诗。梅山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立足生活,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同时,音节匀称,顿数整齐,具有音乐之美。小孩从懂事起就由父母或兄弟姐妹教唱,以代代相传。这些诗歌和《炎帝传说》、《神农传说》、《孟姜女传说》等诸多传说一道都是中华民间文化宝库中的颗颗明珠。
作为梅山文化中的艺术,也五彩斑斓并独呈风采。如变化万千的剪纸艺术,被称为民间美术一绝的滩头年画,梅山文化区惟一的表演艺术———布袋戏,等等。
下篇:保护与利用
梅山文化是楚巫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其影响之大,辐射海内外。但是,由于社会物质化程度加速,民众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迅速变化,再加上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许多梅山文化的事象和民俗珍品正在迅速流失或消亡。那些记录着宝贵文化信息的的古老建筑正一处接一处地拆毁或坍塌;老一辈视如珍宝般传下来的器具、经籍、谱牒正一批接一批地毁坏或流失,而古老的民间绝艺、风俗习惯、渊源典故和方言谣谚,则因为年轻人的无暇顾及或不屑一顾,正随着老人的辞世一项接一项地断传或消散。因而,梅山文化的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对于梅山文化的研究,其价值远不止于学术意义上的认识作用,从上面例举的事象来看,其可利用价值是多方面的。
可以利用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繁荣我们的文艺事业。如着名花鼓戏《刘海砍樵》就来源于城步白水洞的“刘海故事”,明代的《杨家将演义》的许多章节来源于城步“杨家将”系列故事。如今,梅山文化区神话传说故事可继续为小说创作、戏剧创作提供源泉。众多的歌谣可丰富音乐艺术,花瑶服饰绣绘、滩头年画等可为美术创作提供素材,“布袋戏”、“傩戏”则可为戏剧脚本、综合表演提供艺术营养。
可以利用其独特民俗风情及自然风景名胜,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文化区多为奇山、异洞、古木、怪石以及原始古朴的自然村落,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而原始风貌极浓的民俗风情又为这些旅游资源赋予了神奇瑰丽的人文背景。二者结合,极富旅游价值。若加以适当地开发,如修建“梅山文化民俗村”,将奇特的民俗风情合理取舍,浓缩其中,必将对游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梅山文化中的民间中草药单方,亟待医药界进行研究,为现代医学发展服务。简捷而古朴的民间武术,古老而简朴的民间冶铸、制陶和织染术,等等,也都具有不小的开发空间。
值得高兴的是,在社科学术界,自从在1988年5月召开的“中国长江文化研究会”上,“梅山文化”的学术地位正式确认后,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梅山文化的研讨由区域性范围扩大到全国性乃至世界性范围,这为梅山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专家呼吁要建立多样化的保护机制和保护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发挥资料馆、音像、图片等特殊功能来保护这些民俗珍品。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学者还一边呼吁一边亲入田野发掘抢救。
在梅山本土,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作出了积极反应:邵阳市和隆回县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举办新一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冷水江市专门组建了“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征得了40名志愿者展开抢救性的田野调查;新化县则由县政协牵头扩充了原“梅山文化研究会”机构,举全县之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可以预期,随着国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正式启动,梅山文化课题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开发必将乘风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㈨ 这是两个图片,女神异闻录4的。有清晰度更高的么
两个图片如下所示:
如果满意记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