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胆在人体什么位置图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
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
(1)胆管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相关作用:
1、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2、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并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贰’ 人的胆囊在什么位置
胆囊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一般分为胆囊底、胆囊颈、胆囊体和胆囊管四个部分。胆囊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作用,还可以缓冲胆道压力。在人体内的位置可以分为体表定位点和体内生理结构位置两种。
1、体表定位点:体表定位点是在右侧的腹直肌外缘与内缘下的交点,也就是右侧肋骨下方与腹直肌的交点。正常人在做仰卧起坐的时候,能够触及明显的腹直肌外缘,这个腹直肌外缘与右方肋骨下的交点,就是胆囊的体表定位点。体表定位点的作用在于这个部位有相应的症状,最典型的是墨菲征阳性,出现急性胆囊炎时会表现为该部位的严重触痛,可以用于判定是否有胆囊炎和相关病变的存在;
2、体内生理结构的位置:胆囊在体内主要位于肝脏下方的胆囊窝,与肝脏紧密相连,而同时胆囊也是肝脏分为左肝、右肝的中点标志。胆囊的下方是十二指肠,胆囊的功能主要是储存胆汁,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经过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并在胆囊进行浓缩储存。当进食食物以后,胆汁又从胆囊排出,经过胆总管到达下方的十二指肠,作为消化液消化食物。如果出现胆管下端梗阻,胆汁无法排出,胆囊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这种情况下能够在胆囊的体表定位点触摸到肿大的囊性结构,从而判定是否有相关的日常疾病的存在。
‘叁’ 胆囊在人体什么位置
胆囊是消化系统中肝胆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肆’ 胆长在那里人体的哪个部位
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
‘伍’ 胆囊在人体什么位置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肝的胆囊窝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
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襞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
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陆’ 胆在身体哪个部位
胆位于右季肋部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结合,下面游离由腹膜覆被,并与十二指肠上曲和结肠右曲相接触。胆囊呈梨形,容量40--60毫升,有贮存、浓缩胆汁以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胆囊能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粘液、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6)胆管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胆的功能
1、储存浓缩胆汁
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2、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胆囊的静水压约0.863KPa(8.8毫米汞柱),与胆总管区无明显差异。进食1分钟后,胆囊压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后2分钟内有约1.5毫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胆囊压力降低,胆流停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所产生的。
约7分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流又重复出现,进入稳定状态,每分钟排出约0.6毫升胆汁,胆囊压力增高持续约90分钟。第二期反应主要是缩胆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时由小肠产生的。缩胆囊肽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最大排出量约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胆囊每天分泌约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为粘蛋白,为乳白色的碱性液体,起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作用。胆囊管阻塞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被吸收,同时粘液含量增加,外观为白胆汁,当钙盐分泌增加时,可在X线下表现为钙胆汁。
3、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并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柒’ 胆在人身体的什么部位
胆在胆囊里,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变异较多,手术时常易损伤此处.
‘捌’ 胆在人体什么部位
胆位于右季肋部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结合,下面游离由腹膜覆被,并与十二指肠上曲和结肠右曲相接触。胆囊呈梨形,容量40--60毫升,有贮存、浓缩胆汁以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玖’ 胆的位置
胆囊的位置及功能
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变异较多,手术时常易损伤此处.
胆囊的功能如下
(l)储存浓缩胆汁 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据报道,空腹时仅50%有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胆囊粘膜可吸收游离胆红素、游离胆汁酸和卵磷脂,但对胆固醇的吸收很有限。对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汁酸几乎无吸收作用。
胆囊造影剂通过肝细胞分泌入肝胆汁,进入胆囊后不被吸收,浓缩后可使胆囊在X线下显影,胆囊浓缩功能受损或胆囊管阻塞时,胆囊不显影。胆囊粘膜受损使造影剂吸收增加,也是胆囊不显影的一个因素。胆囊胆汁PH值较肝胆汁低,这是由于胆囊粘膜分泌H+和H+一Na+交换的结果。亦可能是胆囊粘膜吸收HCO3-,使胆囊胆汁酸化。
(2)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胆囊的静水压约0.863KPa(8.8毫米汞柱),与胆总管区无明显差异。进食1分钟后,胆囊压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后2分钟内有约1.5毫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胆囊压力降低,胆流停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所产生的。约7分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流又重复出现,进入稳定状态,每分钟排出约0.6毫升胆汁,胆囊压力增高持续约90分钟。第二期反应主要是缩胆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时由小肠产生的。缩胆囊肽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最大排出量约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胆囊每天分泌约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为粘蛋白,为乳白色的碱性液体,起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作用。胆囊管阻塞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被吸收,同时粘液含量增加,外观为白胆汁,当钙盐分泌增加时,可在X线下表现为钙胆汁。
(3)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井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摘自《胆结石防治170问》
http://www.enwei.com.cn/medicine/FAQ/dsptext.asp?lmdm=200301&file=20037102003010018.htm&undersys=%C4%DA%B7%D6%C3%DA%CF%B5%CD%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