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这是哪座寺庙,在什么地方
我刚才帮你查询了,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这个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⑵ 我刚才那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
你刚才那张照片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天安门广场上拍的,虽然是周末,也没什么人啊,可能都去吃大餐了,多拍几张吧,以后留作纪念。
⑶ 请问这个图片是哪的,哪个城市的
此雕塑位于:浙江——宁波——月湖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着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
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着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着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岛屿及周边土地上,沉淀着深厚的文化积层,构成了众多璀璨的传统文化。
⑷ 中国人口最少的县。是哪里他是那个市哪个省的。
中国人口最少的县是札达县,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札达县(Zanda County),藏文རྩ་མདའ་རྫོང་། ,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阿里地区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为阿里地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
2020年11月1日,札达县常住人口8454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
水文特征:
札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象泉河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岗仁布钦西北坡,有一泉口,形状如大象卷水,人们把从这里流出的河称为象泉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札达县
⑸ 谁能告诉我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这地方有多少个村,都是哪些另外帮看下这图片是哪个村的。谢谢!
麻豪口镇 镇政府驻麻豪口,人口63032人,面积192.8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麻豪口、黄水套、沙厂、横堤市、江南、麻口、鹅港、黄岭、北堤、沙岗、新沟、新华、砖桥口、白龙、朱湖、平南、月湖、荆丰、郑河、马尾套、赵家湾、裕华、沙厂、民旺、民建、联盟、工农、友好、周场.
⑹ 请你介绍一下祖国的宝岛-台湾。 1、地理位置: 2、自然概况: 3、风土人情: 4、历史文化
1、地理位置: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2、自然概况: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3、风土人情:
台湾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
台湾少数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4、历史文化: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6)就刚才那个图片能说出是哪哪个市的扩展阅读: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台湾(Taiwan),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省人口约2350万,超过70%集中在台湾岛西部的5大都会区,其中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台湾
⑺ 刚才那个图片是什么英文怎么说
How could I call the picture just now?
⑻ 如何在地图上记住一个城市里所有的地理位置
多看吧,老师就是这样的,看看经纬度,不要看大图,可以看亚洲地区,欧洲地区这样再组合起来,也可以联系起来,不如说你记下中国最被最南各是多少,现在问你湖北的位置,你就可以想湖北在中国的中部,纬度一减除以2就差不多了,先这么大概记,看的多了就细化了,不可能说异步到位平时做题时也注意下,做到一个关于法国的,那法国的位置你也就记住了,那法国周围的德国什么够能一法国为中心推出来.\x0d老师希望能帮到你!\x0d重复多遍,一天重复一遍,绝对有效,这是一种广谱的记忆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x0d对于专门针对地图的记忆,只看地图可能有点枯燥,建议下载“谷歌地球”软件,查看卫星照片,对记忆有很大的帮助.\x0d1、地理学习四要诀:\x0d联系实际,用好地图,简繁互动,常问深入.说\x0d明:地理知识,不仅是书本的,更不是地理书本的,它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它在你我的交流中,它在语文的描述中,在历史和新闻的大事中;\x0d地图可以帮助你简化知识,大段的课文描述,白纸上的圈圈点点辅助线加上几个关键的字词;\x0d一个简单的地名,就是一个繁琐的地理区域,与它关联的山川河流,就是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它有关的人物历史,文化知识,生产建设都是区域的人文地理,加上其他地名,一个小区域就变成了大区域,对一个区域的认识很少的时候,通过“《地理》”区域给你的印象可能是简单的“区域地理特征”,你应该去寻找更多的事实去支持你的认识【举个例子吧:▲和“三角形”是特征描述,有“三个角,三条边”就是特点,这两个特点却不是“三角形”的全部特点,由这两个特点构成的图形也不全是三角形】任何关于地名的语言,可能都是区域地理的内涵外延,厚积薄发,常用常新. 一个地名你不仅要在地图上找到它,还要问一问自己:在语文历史和课外书上见到过没有,搜一搜记忆,就是做一做练习.\x0d2、以《日本》为例,痴哥有“区域地理学习的四个招术”告诉你:《日本》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部分,通过这个国家的学习,初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一、认图,【可以运用地理填充图和自己画图】\x0d1、通过世界地图或者亚洲地图认识1)“日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x0d2)日本的领土组成【四大岛和琉球群岛】\x0d二、提问讨论:\x0d三、阅读课文【包括课内的作业活动】\x0d四、回头总结日本的地理特点【课本标题是老师可能总结的,你可以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再问自己:日本地狭人密,资源缺乏,怎么能够生产的那么多工业产品?在做好上面的预习以后,你就有问题进入课堂,即使你没有机会向老师提问,你也会在老师的讲解中,获得你疑问的答案.如果有机会提问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就要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连你的知道与不知道都表现出来.------要知道:在课堂里,你的错误也是正确的:知错就有解.\x0d【《地理序图》】-------世界地理两幅图:(政区图和地形图);\x0d中国两幅图:(政区和地形图).\x0d细节在于发现,经常发现经常补充,就会丰富细节,丰富知识.“地理细节”是数不胜数的,世界上的各种地图都收集一幅,合起来可能会要装满几座大楼,所以,经常使用地图的人,还需要专门的“地图分幅编号知识”才能找到他要找的那一幅呢.所以死记硬背是不行的.\x0d【地理序图】相当于“地图的目录”,通过目录,你可以很快找到要找的文章和书籍.地理序图作为目录,【地理序图】的作用主要是告诉我们:世界的某个区域的地图,就是《世界地图》上“某个部分的放大”.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我们所认识过的区域都可以“打包压缩”成为一个【地名/地理名词】,或者由点和线组成的一幅【地图】,需要用到它的时候,我们就将这个包袱打开.痴哥要说地图的这个包袱,比布袋和尚的那个袋子还要神奇.\x0d4、关于“地理细节”你所说的“地理细节”在痴哥看来,其实是“地理粗节”:先来看看“地图”的粗与细吧:“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北方地区(地图)”-“北京市地图”-“北京市市区地图”-“颐和园(导游)地图”,这是不是由粗到细的一长串?它们中,细的还可以更细,粗的也可以更粗呢!比如,游客在颐和园里的留影,是不是地理图片?是不是更加细节的地图?地理书上就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图片,往粗里说它们都是“地图”.地图的细节,除了【分区划分(也叫地理区域)】的细节以外,还有“分层”划分的细节(痴哥这些地理老师经常称为“地理系统”):读《世界地形图》或者《中国地形图》,你会发现,它的边缘有一组数字,这些就是“经度和纬度”,它们对应的是经线和纬线,合起来就是【经纬网】,把他们拆出来就是一层,可以称为《经纬网图》;绿色的区域是地势平坦,海拔不高的平原,红色和黄色的区域是海拔比较高的高原或者山区,带状的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就是山脉,黄色区域中间的绿色区域就是盆地,我们可以单独把它们拆出来制成《世界主要平原分布图》、《世界主要高原分布图》、《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等等这就是【地理系统的层次区分】,随着地理知识的增加,这些地图还可以分化出《人口分布图》《语言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城市交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等等层次系统.所以地图的【细节】确实很多.处理【地图细节】要学会“化简”:学完以后,经常“清点和收藏细节”.如果你对细节做“颗粒归仓的精细收藏”方法是:坚持运用“绘图、填图和说图”不同的方法去“识图”------看起来很费工夫,其实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费工夫只是开始一段时间,那是因为不熟悉,还不能掌握诀窍的缘故.现在你即使是七年级学生,也可以在几个小时以内掌握诀窍.下面就用七年级的现阶段地理学习做说明.(如果是毕业会考的复习,目前应该也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了)\x0d第一步:你去绘一绘【亚洲地图】(我们居住的大洲).\x0d有三种线你必须分别画出来:\x0d一、海岸线和洲界;\x0d二、主要河流湖泊;\x0d三、主要山脉.在绘制线条的时候,随着笔尖的移动,去思考:自己划的是什么线,线的两侧是什么,有什么,已经划到什么地方,接下来要划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又有什么等等问题.【画完以后你不要赶紧去填图】(大部分你已经能够填好了哇!--------有时间你可以做其他作业,可以去玩,还可以去读地理书,当然,也可以接着把其他大洲画出来.)\x0d第二步:把自己画过的地图拿出来回忆一下,看看哪些记忆丢失了,赶紧去原图上找回来.接着你去读书认图思考问题.把你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地名地物,用笔在前面画好的地图上做一做记号(不一定要写文字注记,也不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做记号,【重要的是你没有见过的地名地物------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细节“】).作完以后,再把书本放下,用自己刚才做过记号的地图(自己画的图)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争取每一个记号都能够说清楚.把说不清楚的都找出来以后,当做问题记住,赶紧去求证那些存疑的.------你不难发现:在解决疑难的时候,可以顺势解决已经记住的问题哈!第三步:你就该去《认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了,先去《日本》看看,再去《东南亚》看看,然后去《印度》《俄罗斯》《中东》一路看过来,每到一处莫忘了回到亚洲,回到你画好的亚洲地图是留一个脚印!留下新脚印的时候-------千万记得看看踩过的旧脚印啊!说不定就要期中考试了,你再看看自己画过的地图,或许你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或许已经是一塌糊涂了,你再也找不到你画过的来路与出路了.清楚地记得,那是好事,一塌糊涂也不是坏事:它就是地图,就是亚洲地图的本来面目,看不到文字注记,你就去地图册上找到有文字注记的地图来对比一下吧,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第四步:翻书,你会感觉到这里那里很多地方都提到“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物产/矿产资源”“气候”等等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词语,那好啊,为什么不把它们都弄到地图是看一看呢?于是,已经是布满了圈圈点点的地图还可以画下去,只是地图上有了新的说法:亚洲各地的工农业,亚洲各地的城市和交通,亚洲的经济,亚洲的气候等等.自己绘制的地图可以任意表达,当它已经用不下去了的时候,你也就记住了,熟悉了.熟悉以后,还可以发现,其实很多世界地理知识,在第一个学期就已经见面了,只是照面不少,认识不多罢了.例如“气候”:日本的气候,东南亚的气候,印度/南亚的气候,中东的气候,俄罗斯的气候,亚洲的气候等等,不管是气候类型分布图,还是气候统计图,都在上个学期的《天气和气候》中有图可查的.仔细比较,还会发现:各国气候环境都与农业联系着,与环境资源联系着.细节也叫【分形】,分形理论是专门研究细节的,它也因为地理学获得进步.学好地理,可以使你触类旁通,进步更快.\x0d做个有心人,平时涉及到的区域、知识点等,都落实到图中,并学习看图的要领,知道看什么,忽略什么.择其要点而看,别漫无目的看一气,否则效果难佳.另,对于常涉及的图像,试着画出简单示意图,并及时总结相关知识点.做到图文结合.记图也不必刻意去记,多看几遍自然就熟了.学好地理,当然地图是关键.没事多翻地图册吧,慢慢入门了就好.其间当然要自己多体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