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剧行当分为哪几种
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但末融合了丑,成为四大行当。生行是除丑角和大花脸以外所有男性角色的统称,旦行是所有女性角色的统称,净行指的是在脸上画满彩图的花脸角色,丑行是在舞台上表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京剧是清代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的结晶。它走遍世界各地,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Ⅱ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1、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3、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4、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2)京剧的图片包括哪个行当扩展阅读:
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
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
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Ⅲ 京剧分哪几个行当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不同而异。
行当划分由来已久,对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当数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Ⅳ 中国京剧一般可分哪几个行当
京剧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1、生:生行承担扮演男性主要人物以及一部分次要男性人物的任务。
2、旦:旦行承担扮演女性主要人物以及大部分次要女性人物的任务。
3、净:净行承担扮演性格粗犷鲁莽、气质威严豪迈的个性突出的男性人物的任务。
4、丑:丑行则承担扮演幽默、机智的男性正面小人物,或灵魂丑恶、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反面男性人物的任务。
5、末: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多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
(4)京剧的图片包括哪个行当扩展阅读:
京剧行当中的老生与小生:
1、老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因为老生都挂胡子,所以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
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2、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Ⅳ 中国京剧生旦净丑各属于哪个行当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 2.旦行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 3.净行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净行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4.丑行 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Ⅵ 京剧角色主要分为什么五大行当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生行是指男性角色,可分为老生、小生等,末行在后期被并入生行之中。旦行是女性角色,可分为青衣、花旦等,净行同为男性角色,具有脸谱色彩丰富的特点,代表角色有关羽、张飞。丑行是喜剧角色,可分为文丑、武丑。京剧角色有哪五大行当
在五大行当中,生行是指男性角色,他通常是戏剧中的男主角,可划分为小生、老生等多个类型。旦行则是指戏剧中的女性角色,它可分为清一、花旦、刀马旦、武旦等类型。
净行则和生行一样都是男性角色,不过净行的男性角色具有脸谱色彩丰富的特点,这类人物的性格大多粗狂、豪迈,表演时大开大合、气度恢宏,比如关羽、张飞、包拯、曹操等角色。
末行多是年纪在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丑行则是剧目中的喜剧角色,这类角色的性格大多滑稽搞笑,它可以分为文丑、武丑两类,在表演的过程中并不非常注重唱功,更重要的是念白口齿清晰、流利。
Ⅶ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
京剧的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一般是扮演中年以上,性格忠厚,正直、庄重的正面人物,舞台上的老生都挂胡须,因此又称"须生"
小生一般扮演青年男性,不挂胡须
武生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所以多数武生不挂胡须,如《回荆州》中的赵云,如果挂胡须就是武老生,如《秦琼观阵》中的秦琼
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
旦行是唯一表示女性人物的行当,旦行分为老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彩旦
老旦一般扮演老年女性,头发花白或全白
正旦主要扮演性格温和、举止端庄的中年女性,以正剧和悲剧人物为主,因饰演悲剧人物和穷人时,常穿黑色衣服,黑色在古代称为青色,所以又叫“青衣”
花旦一般扮演性格活泼或泼辣的青年、中年女性,与正旦的性格形成对比
闺门旦与花旦近似,不同的是花旦多说京白,闺门旦多说韵白
武旦一般扮演年青轻的,擅长武艺的女侠或女英雄
彩旦又称丑旦、丑婆子,扮演幽默、滑稽或凶狠的女性人物
净行俗称花脸、因用多种颜色在脸上画脸谱而得名,净行主要表现性格豪放、粗鲁、刚烈、忠直或者奸诈的男性,如张飞、李奎、严嵩
,潘仁美等人物。与生行相比,在化妆、唱腔、形体、表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化妆极为夸张,运用多种色彩,在面部勾勒出特定的、有象征意义的脸谱。胡须又浓又长,有的角色甚至用红胡须或紫胡须,以显示人物更为特殊的性格,如《甘露寺》中的孙权、《盗御马》中的窦尔敦;其次是发声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加上胸部和脑后音的共鸣,听起来粗犷有力;第三是动作造型刚劲有力,幅度大。由此三点,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就成为不同于常人的大丈夫、大英雄或大强盗,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丑行一般是扮演喜剧角色,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白色在鼻梁眼窝处勾画脸谱,丑行分为文丑、武丑
文丑之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茶衣丑、老丑
袍带丑一般扮演头戴官帽、身穿官服的小官或贵族,如《春草闯堂》中的胡知府
方巾丑一般扮演有文化但有些迂腐的秀才、谋士等,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茶衣丑表现的都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所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的,如《武松打虎》中的酒保
老丑一般扮演心地善良、性格幽默的老人,多是社会中下层劳动人民,如《乌盆记》中的张别古
武丑一般扮演动作敏捷、机警幽默的人物,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挡马》中的焦光普
。
Ⅷ 京剧脸谱中最常见的是哪个行当!!!急啊!!!
京剧脸谱中最常见的是行当是: 净和丑。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吕马通:《亡乌江》
关羽(红整脸)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Ⅸ 京剧的四个行当是那几个
生、旦、净、丑。
1、生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2、旦
主要指女性形象。扮演人物按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有比较详细的分工,有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3、净
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
净行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净分文净与武净,细划分则有铜锤花脸、黑头 、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武花脸等。
4、丑
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
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9)京剧的图片包括哪个行当扩展阅读:
京剧角色的分行十分细致,早先分为十行,后来才归并为生旦净丑四行。各类角色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气质与性格的不同,都有固定的脸谱、扮相和服饰,各行角色的舞台动作也都有规范。京
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和“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上世纪20年代出现“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后,旦角的地位变得重要了。这是京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1928年,北京的《戏剧月刊》,发起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获得观众热烈响应。1930年征文揭晓,集中于梅、程、荀、尚四人,称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色,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自此,“四大名旦”的名声流传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京剧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