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哪个图片
扩展阅读
画花美甲图片大全 2025-07-28 11:12:11
手工钥匙扣图片大全 2025-07-28 10:58:51
带花的图片唯美图片 2025-07-28 10:54:34

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哪个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30 07:28:48

❶ 我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什么

鲜为人知的历史足迹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是我国最高军事学府,也是全军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

国防大学

在中外闻名的北京颐和园西北处的红山口,坐落着我国最高军事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它的东面是培养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的中央党校。这一东一西,文韬武略,担当起培养共和国治党、治国、治军栋梁之才的历史重任。公元2007年12月1日,国防大学迎来了它80周年华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军创建初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该校后改编为红军大学(“红大”)。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

红军东征回到陕北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认为,红军各级干部要适应这种转变不容易,需要重新学习。此后一个时期,训练干部成为部队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大批干部的重新学习问题,毛泽东提议在陕北创办一所为党及其军队培养人才的红军大学。他的提议得到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赞同。

1936年5月20日,中央政治局举行常委会议,会上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建立红军大学的报告。会议决定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毛泽东为政委,罗瑞卿为教育长,何涤宙为教务部主任,莫文骅任校总支书记。

毛泽东还对林彪说:“蒋介石办了黄埔军校,我们也办个红军大学,但我们要比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办得更好,影响更大。”林彪笑着说:“我有信心把红大办好。”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旧庙堂前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是为了促进和迎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我们的红大要继承黄埔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1936年7月,敌人偷袭瓦窑堡后,红大又迁往保安县。

后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政委由林彪一身兼任,毛泽东只在抗大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毛泽东对该校的教育极其重视,1937年3月,他为抗大拟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同年4月又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的校训。

毛泽东这样说过:“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院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

邓小平曾高度赞誉抗大:“成为建设抗日军队的火车头,成为军事政治科学的领导者。”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分为各解放区的军政大学。全国解放后,为适应和平时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成立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和高等军事学院,于1969年同时撤销后成立了军政大学。1985年12月,军事、政治、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

满足战争和军队建设需要是办学治校的根本

1927年11月,34岁的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的江西宁冈的井冈山,他一眼就看中了状元桥畔的龙江书院。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演

为了适应井冈山武装斗争的需要,培养部队和地方武装干部,毛泽东于1927年11月下旬在龙江书院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教导队下设4个区队。每个区队下设3个班,招生能力150人左右,学制为3个月。

红军教导队运用近乎原始的教学器材,在山沟里苦读细研。他们批判地吸收来自外国的军事经验,改造黄埔军校的教学方法,与游击战实际相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在近半年时间里,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150名干部骨干。

1931年年底,“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1933年10月17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指出:“将‘红校’组织重新变更,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科改为红军大学”。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我军军校教育围绕着培养新型人民军队指挥员这个目标,创立起自己的教育制度与方法。从军官教导队到红大,党在创建武装的同时,建立了人民军队军校教育。

抗大继承了红大传统,汲取古今中外办学经验,创造性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中国化、大众化”、“革命的批判的”教育原则,在履行使命的9年多时间里,培养了十多万名优秀军政干部,使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种子”撒遍全中国,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刘伯承院长主持了成立典礼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使命任务的转换,培养保卫国家、建设军队的高级指挥人才,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亲自题词,并选派刘伯承、罗荣桓、李聚奎等一批具有办学治校丰富经验的高级将领分别担任三大院校的领导职务。

军事学院成立后,当务之急是教材建设。刘伯承坚持把教材建设作为“重工业”来抓。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学院编写了合同战斗原则及营、团、师、军、集团军等全套战役战术教材,以及战史、地形、兵种技术、政治等教材。

培养军官是最重要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为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刘伯承先后组织40多次军事演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54年11月17~30日在山东半岛举行的“集团军进攻转海岸防御首长—司令部演习”。彭德怀、刘伯承亲自参加指挥了地域宽30公里,纵深300多公里的演习。参演部队有步兵、工兵、炮兵、装甲兵、通信兵,还有海军、空军,参演人数达8000多人。

1954年7月1日,军事学院向军委请示开办战役系,经党中央批准,战役系招收52名兵团以上高级将领入学,时间为3年,这在我军指挥院校史上是首次。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40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5人、中将军衔22人、少将军衔25人。1957年7月全部通过毕业考试,获得毕业文凭。

1986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事学院从严治学,建立了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考试由专门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学年考试不及格,不能升级,不能参加毕业考试。朱德和军委领导还主持过基本系第一期的国家考试。学员称它为“三堂会审”。学院从首期开学到1956年春,退回不符合条件的学生328名,占招生总数的8.7%。1969年2月,军事学院因故被撤销。在18年的历程中,共培养干部10000多名,为我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防大学成立以来,继承了红军大学、抗大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方针,为提高高级指挥人才培训质量,一方面注重借鉴外国经验,一方面注重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学习掌握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高级指挥人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高级指挥人才的培养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进程。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是办学治校的关键

从井冈山到瑞金,围绕着军校教育为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服务这一主题,毛泽东等先后提出了教导队、随营学校、红军大学的办学理念,并根据实践发展进行调整,在满足战争和建军需求的同时,积累和丰富了办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抗大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围绕“抗日救国”这一主题理念展开。

抗大的组织条令依据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原则和校训,确定“本校之教育中心基于革命的传统”,在政治上授以马列主义理论,在军事上授以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在实际生活上锻炼艰苦奋斗的作风。

学校在借鉴其他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还结合自身情况,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一系列先进理念与原则,并由此产生出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形式与方法。

1956年1月,毛泽东和陈毅、谭震林、罗瑞卿等视察军事学院

建国后组建的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解放思想,更新和创造出一系列适合高层指挥院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

先进的思想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三大院校教育训练工作稳步发展,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指挥员,促进了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为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艰巨使命,新建成的国防大学继承发扬红大、抗大的光荣传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与科研,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坚持”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培养政治上合格的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要求的高级人才为目标,坚持培养“通才”;坚持“高、新、宽、深”的教学内容;坚持自学为主,实行研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004年3月15日,中央军委6号文件批转了国防大学党委《关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推进国防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办学治校的方向。

组织机构与专业设置

国防大学编制行政领导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学员管理机构。

行政领导机构,编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

教学科研机构,编有战略、战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下设若干教研室、研究所、中心。共有哲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教授、研究员和副教授、副研究员28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0余名。

办公大楼

学员管理机构,设置国防研究系、基本系、进修系、研究生院、防务学院。近年来,每年培训、轮训我军高中级军官2000余人,外军高中级军官近300人。1985年以来,共培养了我军高中级军官和地方高中级干部13000余名,外军高中级军官800余名。

专业方面,国防大学设置有合同的战役指挥、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国防研究、院校教育管理、军事与政治理论和研究生教育等10余个专业。

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批又一批外国军人走进了曾经是“军事重地,外国人禁止通行”的国防大学,以独特的眼光审视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

图书馆

翻开外国来访的名录,可谓名人云集。有参联会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亲王、军事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等。在国防大学,外宾的来访和演讲为教研人员和学员提供了学习的良机,使国防大学讲坛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信息交流的场所,大家从中感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及其发展趋势。

1985年以来,国防大学共接待90多个国家军队和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1500多批、近15000人次。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国防大学和日本研究所建立了正式校际关系。

1993年3月的一天,在热烈的掌声中,美国前任国防部长佩里在国防大学政委王茂润的陪同下,走上中国国防大学的讲坛。佩里先生说:“要想了解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就要到中国国防大学的讲坛上站一站。”

1999年5月24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约翰·穆尔参观国防大学现代化设施后,在学术报告厅动情地说:“我有幸成为中澳建交27年来首位来华访问的国防部长,并荣登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演讲台,实现了我久存心中多年的愿望!”

请进来是为了了解世界,走出去也是为了了解世界。国防大学不仅诚挚欢迎到访的各国政要以及专家学者,校方也不断“走出去”向世人展示国防大学的风采。

校园一角

1998年岁末,根据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协议,中国一支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美国。美方让中方参观了他们引以为豪的数字化部队后,在事先程序没有安排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贵军素质极高,请将军们打打美军智能化的坦克炮如何?面对美方抑或好客,抑或挑战的目光,这些毕业于国防大学的将军们信心十足,欣然应诺,依次跃进坦克驾驶室里,沉着冷静地操纵计算机,“轰隆隆、轰隆隆”炮弹带着中国将军的自信,像长了眼睛一样奔向目标,发发命中。“OK!OK!”美方向中国军人投来敬佩的目光。

1999年3月,第三任校长邢世忠率团访问了美国国防大学。在濒临大西洋的麦克奈尔堡的美国国防大学礼堂里,邢世忠上将以《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军队》为题,从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讲到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又讲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大深远影响。他对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中国军队未来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按惯例,演讲完毕,台下的美军将校学员开始提问。所提的问题广泛而尖锐,从中国的核战略到台湾问题,从巴尔干半岛到朝鲜半岛局势,从中国国防大学教学体制到办学方针,真可谓包罗万象。邢校长以外交官的风度一一作答,台下掌声一片。回国后,美国国防大学校长专门致信邢校长,对他精彩的演讲和表现出的睿智表示钦佩。

美国国防大学前任校长奇尔科特中将说:“中美国防大学校际联系,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校联系紧密并在不断发展,对两军关系很重要。两校交流的目的是增进、了解,只有增进了解,才能建立沟通和自信。”他在接见到访的中国国防大学校长时说:“贵校将军和教官们视野宽阔,反应敏捷,论述问题严谨且有说服力,是值得尊敬的对话者。”

美联社一位记者写道:“无论是东方军人,还是西方军人都承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已成为世界最着名的军校之一。”

❷ 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还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不是985和211工程的学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建于1978年,是经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北京地区985高校: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地区211高校: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❸ 古代我国的最高学府是哪座啊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❹ 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具体被称为什么

董仲舒说:“五帝着名的大学叫成军,所以玉香就在附近。你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军”和“上香”。郑选曾说过:“上乡是城西郊区的一所大学”可以看出,上乡在舜时期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在随后的夏、商、周三代,分别有东旭、傅宗和毕庸,这是当时首都的最高大学。直到清末,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引入,以现代科学教育为重点的新学校开始出现。开始时,它是基于日本的学校制度和“大学”一词的现代含义”他说。随着旧学校的废除,全球学校和大学的名称后来被称为“大学”和“大学”。它在中华民国后被称为大学,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国古代,京城的最高学府被称为太学。在金朝,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被称为太学。太学最初指的是公秦官员的子女。齐国。北朝称太学。隋文帝将太学改为太学。其后,隋、唐、宋、元、明、清的首都称为太学。正如他在《清园随笔》中所说:在汉朝以前,它在金朝咸宁被称为皇家书院,被称为国子监,到隋朝被改造成监狱

❺ 北大和清华谁才是最高学府

北大和清华谁才是最高学府?坊间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但标准从来都没有一致过,争议也从来都没有结束过。实际上,谁才是最高学府,我们应该看看这两所大学自己的介绍。通过北大和清华官网对自身的定位,这个问题可以被梳理得更清晰明了。

总之,“最高学府”,从一般意义上,只是坊间一厢情愿强加给北大或清华的。在正式的文件或场合中,北大和清华并没有以此自居。

❻ 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最高学府,时代不一样,明代以前,太学往往是最高学府,晋武帝时又另设国子学。国子是指“公卿大夫之子弟,表明其教育对象乃是贵族子弟,与更具平民色彩的太学并立。隋炀帝时始称国子监。到了明朝,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因此国子监同时接收由皇帝指派的贵族子弟和由地方官保送的平民子弟,分别称为官生和民生

❼ 中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府是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魏文帝曹丕黄初中恢复了洛阳的太学,有博士十九人。太学生在魏明帝时增至千余。时依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西晋武帝时太学生三千人(一说七千余人),依《晋令》规定,试经及格者可拜郎中。

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宋初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宋代太学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太学生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

(7)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哪个图片扩展阅读

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其后,经曹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衰落,历时六、七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1、东汉太学为东汉政权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出身于太学的官员中,有不少号称“循吏”、“廉吏”,而太学生的“嘘枯吹生”的贡献,主要还体现在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中。

2、太学对洛阳影响亦大。

自东汉以降,儒学在洛阳得以发扬光大。洛阳“自宋以前随时建学”,致使洛阳可与孔子设教的洙泗并称,并有西邹鲁之誉。尤其至宋代,着名理学家创始人二程夫子即出洛阳,这与太学数百年雄踞洛阳的实效绝分不开。洛阳太学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的借鉴价值也不容忽视。

3、管理方式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太学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在对太学的管辖方面,还是在对学生、教学、卒业等管理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式。

❽ 我国现在军事院校最高学府是哪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为解放军高级任职教育院校,副战区级,归中央军事委员会建制领导,是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简称:国防大学

创办时间:1986年1月15日(成立)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军事

属性:全军“2110”工程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现任校长郑和

知名校友:许其亮、马晓天

主管部门:中央军委

校训团结:紧张 严肃 活泼

主要院系:战略,战役,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文学系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3号

级别:副大军区级

❾ 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北京大学不光是一个实力非常高的学校,而且北京大学的创办历史也非常的悠久。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为了培养人才创立的。在京师大学堂当中,不光传授中国古典知识,而且也请了西方有名的学者来指导京师大学堂当中的学子。在当时,京师大学堂就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中华民国建立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现在是我国最高学府。

对于无数的考生来说,能够在北京大学读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每一个从北京大学走出来的学生,都会被人称之为学霸,而且北京大学在很多学科上也具有着领先的地位。国内的很多大学在改革的时候,都会参照着北京大学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北京大学当中名师荟萃,各种思想在北京大学当中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因此也诞生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