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数学高科技背景动态图片
扩展阅读
手机软件发送图片 2025-07-28 17:52:23
韩国女子图片高清 2025-07-28 17:39:58
清凉果汁唯美图片 2025-07-28 17:39:52

数学高科技背景动态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29 04:08:21

⑴ 清华少儿数学的项目背景

世界数学教育目标发展概况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就像今天识字、阅读一样,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成为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构成了当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基础。
1989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表了《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所作的报告》,提出数学课程必须做出重大的改革。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NCTM)作为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先后建立了教学、教师、考核三个方面的标准,为改进数学课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NCTM标准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信息社会中,数学教育具有四个方面的社会目的:第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劳动者;第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第三,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会;第四,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NCTM标准认为,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出有数学素养的公民,具体提出五项目标:(1)懂得数学的价值,即懂得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3)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5)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相应的,其他国家也先后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看,尽管在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二是数学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三是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四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我国数学教育发展动向
在世界范围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于2001年开始启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全国中小学都在进行对素质教育的探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改领域中已出现如下动向:
1.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乃至科学的发展道路,了解数学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究竟是什么
2. 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数学对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富国,而且还在于强民。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包括直观判断、归纳类比、抽象化、逻辑分析、建立模型、将纷繁的现象系统化(公理化)、运用数据进行推断、最优化等。用这些方式思考问题,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使人们具有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本领;使人们充满自信和坚韧。
3.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强调时代的需要
· 数据处理等内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 注重对数和符号的理解、应用和表达,削弱繁琐的计算。
· 发挥图形直观的功能。
4. “返璞归真”,适度的“非形式化”
实践一直是数学发展的丰富源泉,数学脱离了现实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数学教育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把数学呈现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
总之,应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数学发展本质和趋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来需求的数学教育。它既要重视数学的背景和数学的应用,也要注意数学的抽象过程和证明过程。
我国课外数学教育的不足
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两方面。但是,要想高质量地实现教育目标,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已经积极开展起了各种数学课外培训。随着教育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随着数学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在培养人材上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有调查显示,北京市小学生中有超过一半以上曾利用双休日参加奥数学习。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奥数”、“华数”的培训热度也居高不退,显示出家长和学生对课外数学培训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也可以因此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目前我国课外数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 ·学习目标单一,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 ·数学学习与社会实际相脱离
 ·学习内容过分追求体系形式化和难度
 ·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
数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和培训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数学本身既是数学思维的结果,又是科学思维的工具。像欧式几何等传统数学课程都曾对许多大科学家,诸如爱因斯坦、杨振宁等早年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不仅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些自然科学或实验科学早就把数学的概念、公式、方法、方程、模型等作为思维活动依托的工具,而且当代的社会科学,诸如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等也越来越多地借用数学模型、数理统计、函数分析等数学方法作为思维的工具,并且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果与社会效益。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认为,对于学生们而言,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是出校门后一两年内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些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思维能力、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若培养了这方面的素质的话)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生。

⑵ 有没有关于数学发展史的桌面背景

期待...
想看看一个桌面能放下不....

⑶ 自然科学之数学原理的背景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成书于1687年,是牛顿经过20年的思考、实验研究、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无数次数学演算的结晶。这20年,以及这之前的几十年里,欧洲的许多先进思想家和科学家在研究自然和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笛卡尔宇宙体系是牛顿出世时面对的最大的宇宙体系,英国和整个欧洲大陆的大学都讲授它,以它为标准的宇宙学说。牛顿在大鼠疫时期就已经看出笛卡尔体系的问题,摧毁这一体系,成为牛顿研究生涯的首要直接目标。要建起一个全新的体系,则要经过长达20年的思考和研究,直到完成《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写作。
牛顿在思想上还受到英国的思想家培根(Frances Bacon。1561-1626)、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和摩尔(Henry MOre,1614-1687)等人的影响,他们都强调经验论的作用。在科学思想和神学思想上,牛顿受到同时代的英国化学家玻义尔(Robert Boyle,1627-1691)的影响,认为每一个哲学家的最崇高的职责是认识并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完美,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它只是上帝的神性的外在形式,他可以为人类所认识和想象,人类只能通过自然哲学去研究自然才能最终认识上帝。在此意义上,牛顿毕生所从事的各种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炼金术、圣经考古学和圣经年代学以及神学等,都是服务与他心目中的上帝。
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出来的。

⑷ 谁知道一个趣味数学故事

该数学故事全文内容为: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4)数学高科技背景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

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

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

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他们认为,数学有三种基本的母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格……)、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

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有许多工作以研究纯数学为开端,但之后也许会发现合适的应用。

具体的,有用来探索由数学核心至其他领域上之间的连结的子领域:由逻辑、集合论(数学基础)、至不同科学的经验上的数学(应用数学)、以较近代的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混沌、模糊数学)。

⑸ 求小学数学ppt背景图片

⑹ 数学家的故事与图片

图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着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⑺ 数学公式动态图怎么做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⑻ 求做一张图片 要求图两旁是世界着名数学家的头像 从上到下边上两排面下中央 中央留适当空白

我可以做······可今天24号了············

⑼ 来自一张动态图,一个女的在黑板上写了数学公式,然后擦掉上半部分就剩下i love you,这是什么电影上的。

首先你要知道,这动态图的出处不是电影,只是一个MV

来自K.will(金亨秀)—《I need you》的MV,大约1分55秒左右出现

视频地址

i need you

拓展资料

这首歌曲的MV也是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男主和女主本来就是挺相爱的两个人,两个人也过着挺美好的小日子,但是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永远没有矛盾,两个人因为一些分歧在冲动之下,分开啦!

但是他们之间还是相爱的,某一天

男主开始回忆,回忆他们之间的美好,MV也到此结束

而这个场景就是在MV里那个男的回忆的那个女孩时所出现的场景。

⑽ 提问:数学建模网络课程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和意义急啊!!!

一、引言

在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从实际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即数字、公式、图表、符号等刻画和描述出来,然后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的处理--即计算、迭代等得到定量的结果,供人们进行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这种把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称建模。而这种成功的方法和技术反映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教学活动中,就是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数学建模简而言之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变量与参数间的关系的数学问题(或称一个数学模型),再借用计算机求解该数学问题,并解释、检验、评价所得的解,从而确定能否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数学建模的特点

从1985年开始美国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数学建模竞赛(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缩写:MCM),而我国自1992年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它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竞赛要求学生(可以是任何专业)以三人为一组参加竞赛,可以自由的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包括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甚至上网查询,但不得与团队以外的任何人讨论,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用计算机对解的实现,以及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这一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高校数学与计算机教学改革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给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标准,《数学建模》课也从仅仅为参赛队员培训,扩展为一门比较普及的选修课,同时,《数学试验》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也应运而生。数学建模与数学试验教学的重点是高等与现代数学的深层应用和面向问题的设计,而不是经典理论的深入研讨和系统论证。数学建模问题绝大部分来自一些具体的科研课题或实际工程问题,而不同于普通的数学习题或竞赛题。数学建模问题的特点是:面向现实生活的应用,有相关的科研背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素关系复杂,缺乏足够的规范性,难以套用传统成熟的解决手段,数据量庞大,可采取的算法也比较复杂,结果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需要一定的伴随条件,许多问题得到的只能是近似解。
另一方面,建模问题不同于理论研究,它重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而不是深层次纯粹数学理论或者世界难题。所以,求解建模问题大都借助各种辅助工具或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解题效率和质量。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门技术应用的课程,而不是基础教育课程,它强调的是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作为技术支持,因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组成。与此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如何将实际问题或模型转化或表述为可用计算机软件或编程实现的算法;二是采用哪些应用软件或编程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确定了工具方案,才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由于数学建模的以上特点,决定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计算机在数学建模思想意识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持,它是更好更快进行建模的基础。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决定一个团队整体的建模水平。

三、数学建模与计算机的关系

计算机的产生正是数学建模的产物,20纪40年代,美国为了研究弹道导弹飞行轨迹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计算工具来代替人工计算,计算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建模活动,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非常适合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它的大容量贮存能力以及网络通讯功能,使得数学建模过程中资料存贮、检索变得方便有效;它的多媒体化,使得数学建模中一些问题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更为逼真的模拟实验;它的智能化,能随时提醒、帮助我们进行数学模型求解。此外,如Mathlab、Maple、SAS、SPSS等一批优秀数学软件的出现更使数学建模如虎添翼。再者,数学建模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采集到的数据量多,而且比较复杂,比如DVD在线租赁,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银行贷款和分期付款等,往往计算量大,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快捷、简便地完成。数学建模竞赛与以往所说的那种数学竞赛(纯数学竞赛)不同,它要用到计算机,甚至离不开计算机,但却又不是纯粹的计算机竞赛,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农业、军事、管理等各学科、各领域,但又不受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科、领域的限制。数学建模过程需要经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与检验、模型应用等几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都伴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例如,模型求解时,需要上机计算、编制软件、绘制图形等,数学建模竞赛中打印机随时可能使用,同时,数学建模的学习对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起着极大推动作用,如报考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时,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在进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时,也要求有极强的数学功底才能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论文,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许多为计算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出身于数学专业,显而易见,比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这对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数据,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转换,才能更好的构造出最优的模型。总之,具有必备的计算机知识是培养建模意识的关键,是培养数模创新能力的前提。计算机也为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四、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计算机的运用,不仅方便我们上网查找建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关的文献资料,而且方便我们处理数据,进行模型求解,模型检验。
建模相关计算机软件是我们在建立模型,处理模型必需掌握的软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使用他们时要注意区分他们的优缺点,选择更合适的软件来处理问题,常用软件包含一下几种类型:

1、通用数学软件。主要包括有Matlab、Mathematica、Maple和Mathcad等,在能力和用法上,都比较相近,主要用于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和进行计算,支持完全的符号运算、精确计算和任意精度的近似计算。它们都能对数学中的微积分、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概率统计等诸多领域的常见问题进行求解,但也有各自特点:例如Mathematica的符号计算能力较为强大,而Matlab在数值计算、矩阵计算和图形绘制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2、Lingo/Lindo 计算最优化问题的专用数学软件。Lindo用于求解线性规划和二次规划,Lingo除了具有Lindo的全部功能外,还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以及代数方程求根等,二者都可以求解整数规划。。
3、统计分析软件,SPSS名为社会学统计软件包,主要功能有:基本统计分析、定义表、比较平均数;一般线性模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逻辑线性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时间序列、比例、多元反应等。SAS提供许多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在概率和统计的经典处理计算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函数支持。是统计专业软件。
4、高级程序语言种类较多,如C、C++、C#、Basic、Delphi和Java等。
5、绘图软件。将一些图表加入附件可以为文章增色。数学软件只能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若是要绘制一个大致的图形,就必须使用绘图软件。可以使用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因此,数学建模竞赛今后的趋势是,要求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也更高,近年来的数学建模竞赛几乎所有的竞赛题目都涉及大量的计算或逻辑运算,因此不掌握计算机和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又由于竞赛题目来自不同的领域,事先又不了解,而利用Internet可以迅速查到相关资料,这也有助于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由此可见,计算机和数学建模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高校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笔者上大学期间参加了两次数模竞赛,近几年也参加了学院的数学建模竞赛辅导,能够深刻从中体会到其中的酸甜,也领悟到数学建模竞赛的精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也有利于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使学生和教师能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自动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毕业以后工作时的条件非常相近,是对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既丰富、活跃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不少参赛培训的同学有共同的体会,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数学建模是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不管名次如何,每个参赛者都是成功者。总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开展数学建模,必将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演算和表达,为探索者创造出理想的背景,同时也使我们的计算机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活,数学建模中计算机的应用,使数学建模的进步如虎添翼;计算机中数学建模方法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发展日益迅速,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建模的结合,必将推动两者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