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非洲蝗虫动态图片
扩展阅读
一等奖的班徽图片大全 2025-07-28 06:23:38
毒液搞笑卡通画的图片 2025-07-28 06:23:32

非洲蝗虫动态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27 17:05:17

Ⅰ 蝗虫的外形特点

蝗虫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为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白茅、垂盆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

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

(1)非洲蝗虫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其俗称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蚂蚱等数种,但因为蝗虫和螽斯的外型相近,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士对此两种昆虫常有各种相异的俗称,例如“把蝗虫称为蚱蜢,把螽斯称为草蜢”,或是“把蝗虫称为短角蚱蜢,把螽斯称为长角蚱蜢”,以及“把散居的蝗虫称为蚱蜢或草蜢,把群居的蝗虫才称为蝗虫或飞蝗”等等。

在生物学分类上,“蚱蜢”一词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虫;“菱蝗科”又称之为“蚱科”,而“短角蝗科”则又称之为“蜢科”。蝗虫的起源,以及其某些种(有些可以长达十五公分)的灭绝,至今仍不明了。

Ⅱ 蝗虫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达,尤其后腿的肌肉犟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藷、空心菜等变态:不完全变态。

蝗虫

蝗虫的外形观察

雌性大(40-50mm)、雄性较小(30-40mm),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1)头部

卵圆形,外骨骼愈合成头壳,头壳的上方为钝圆形的头顶,前方为略成方形的额,额的下方是一横置长方形的唇基,额的两侧为颊。

复眼1对,卵圆形,棕褐色,位于头部两侧。用放大镜观察复眼的表面,可见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镶嵌呈蜂巢状构造。

单眼3只,浅黄色,一个位于额的中部,其余两个分别在两复眼内侧的上方。

触角1对,由第2对附肢演变成(第1、3对附肢退化)。位于复眼的内侧前方;细长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鞭节又分为许多亚节。

口器咀嚼式,由头部的三对附肢和上唇、舌所构成(普通动物学269页)。

①上唇:一片,连接唇基之下,覆盖口器的前方;

②上颚:(大颚)1对,第4对附肢演变成,位于颊的下方,以解剖针沿颊下缝插入,使缝间联系分离,即可取出上颚。上颚具切齿部和臼齿部,强大而坚硬,呈棕褐色,左右并不对称;

③下颚:(小颚)1对,第5对附肢演变成,位于上颚之后,用镊子紧镊基部扯下,可见其基部有一轴节,中部有一茎节,外侧有瓣状外颚叶和内侧具锐齿的内颚叶,旁边的细小负颚须节上有一根5节的下(小)颚须;

④下唇:1对,第6对附肢演变成,左右愈合为一片,位于下颚之后,其基部为一弯月形的后颏,前接一片状的前颏(颏),两侧有一对3节的下唇须,前颏前沿有1对侧唇舌;

⑤舌:1个,位于口腔中央,卵圆形,基部具一小柄;舌的表面有若干几丁质齿突。

(2)胸部

以略收缩的膜质颈与头部相连,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

外骨骼每一胸节由4块骨板组成,即位于背面的背板、两侧的侧板和腹面的腹板。

①背板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形,向两侧和后方延伸;中、后胸背板常被前胸背板后缘遮盖,方形,分为若干小骨片;

②侧板前胸侧板位于背板下方前端,退化为小三角形骨片;中、后胸侧板发达,又由侧沟划分成前侧片和后侧片;

③腹板前胸腹板长方形,中央一横弧线和一钩状腹板突;中、后胸腹板合成一块,分为若干骨片。

足:各胸节均着生一对分节的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构成。跗节又分为3节,其中第一节较长,形成3个假分节;前跗节包括1对爪和爪间一中垫。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称为跳跃足;前、中足皆为步行足。

翅中胸背方着生1对革质、狭长的复翅(前翅);后胸有1对扇状的膜翅(后翅),翅脉明显,休息时褶迭藏于复翅下。中、后胸侧板前缘各有气门1对。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

外骨骼每一腹节只有背板和腹板,侧板退化为连接背、腹板的侧膜。第一腹节与后胸紧密相连,不能活动;第九、十腹节背板缩短愈合,其间具一浅沟;第十一节背板呈三角形,盖在肛门上方,称为肛上板,两侧各有一肛侧板,为第十一节的腹板;第十节后缘两侧各有一尾须,为第十一节的附肢。棉蝗的腹板数目雌、雄有别,雌虫第九、十节无腹板,第八节腹板后端延伸成一尖突的产卵器;雄虫第九、十节腹板愈合,顶端尖翘成生殖下板。

外生殖器雌虫为一产卵器,雄虫为一交配器。

①产卵器由一对背瓣和一对腹瓣组成,位于腹部末端;

②交配器为一对钩状阴茎,把生殖下板往下压,即可见到。

听器为1对卵圆形的鼓膜,位于第一腹节的两侧。

气门共10对,胸部2对,位于中、后胸侧板的前缘;腹部8对,位于第1-8腹节背板下缘的前方。可用放大镜观察棉蝗呼吸时气门启闭的情况。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其成虫都有一对发达的大颚,主要吃草,特别爱吃禾本科植物,如稻、麦、高粱、玉米和竹类的茎叶,禾本科杂草茂密之处和辽阔的荒地,是蝗虫理想的栖息地。蝗虫扫荡之处,禾本科植物被吃光,凡是它咬得动的东西几乎无一幸免。成群的蝗虫可使绿地变成荒原。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未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蝗虫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着。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形态及生活习性):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⒉生物防治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

⑵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养蝗虫的注意事项

一、养殖蝗虫种源的选择和鉴定

确定蝗虫种类的方法有:⑴咨询蝗虫分类专家。⑵查阅蝗虫检索表或图谱。⑶咨询有经验的蝗虫养殖户。⑷把蝗种寄送给客户鉴定审查等。

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个头大小以及客户所需品种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二、蝗虫养殖棚的建造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300只左右的成虫。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若虫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Ⅲ 肯尼亚15个郡遭遇蝗灾入侵,为何非洲多蝗灾

根据外媒报道,遭受蝗灾袭击的地区大多数都是干旱或者说半干旱的地区。对于这些地区,大多数都是依靠一些牲畜来进行放牧的,也就是说居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游牧人群。根据外媒,肯尼亚相关的报道,其实跟东非的其他国家都已经遭遇同样的蝗灾,那么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用一些方法来遏制住一些蝗虫的继续破坏。根据外媒统计,肯尼亚地区已经遭受了70多次的蝗灾入侵,在2020年以来,他们遭受了很大的困扰,所以他们还会继续在这一个遏制蝗灾的路上做的努力。

当然对于这些蝗虫,每繁殖一代数量的增加其实可以用倍数来进行,一旦可以增加20倍,如果不加以遏制和控制的情况下,那么只需要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增加到500倍,数量非常的惊人。

对于治理蝗虫的方法,其实也可以选择养殖一些鸡鸭来进行遏制。当然也有会有的地方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大规模的喷洒治理蝗灾,但在治理蝗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反复进行,不要造成大量的残留。因为这些残留的蝗虫,它会在第2年卷土重来,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

Ⅳ 肯尼亚正在击退沙漠蝗虫侵袭,蝗虫的危害有多大

今年一月至二月,中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曾遭大规模沙漠蝗虫入侵,肯尼亚遭遇的蝗灾更是70年一遇。

最近从非洲出发的蝗虫叫做“ 沙漠蝗虫”,它们已经在非洲闹腾了数百年的时间,它们各个都好像“饿死鬼”投胎一般,见到农作物就会疯狂的啃食,所以,因为沙漠蝗虫的存在,全球至少有10%的人口因此而饱受饥饿。最可怕的是,沙漠蝗虫的幼虫也是啃食农作物的主力,当它们从卵中孵化之后,就会立刻开始觅食,之后便会成群结队的聚集在一起,当它们纷纷完成蜕变,变为成虫的时候,它们就会踏上迁徙夺食之旅。

我国防治蝗虫的时间也比较长,对此也比较有经验,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毕竟这个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事情,更是全球人民都应该关心的事情。

Ⅳ 疫情正在肆虐,蝗灾卷土重来,非洲情况有多糟未来将如何发展

《圣经》中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降临埃及的十大灾难分别是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击杀长子之灾,而蝗灾正是第八大灾难!

2020年是一个不平安的年份,全球需要应对的威胁是史无前例的,而非洲可能将遭遇更多!

Ⅵ 4000亿非洲蝗虫飞越红海,狂吃印度农田,是否会来到中国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月11日对全球发布了预警信号,要求各国高度重视对已经在非洲肆虐的蝗灾。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称,本次蝗灾是非洲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蝗灾,而且不仅仅会对非洲产生影响,现在蝗灾已经开始大规模移动,其他的国家都有可能面临蝗灾威胁。

产卵的蝗虫

Ⅶ “http://www.169s.com/gxtp/huangchong030115.jpg”帮忙见证下!所谓非洲蝗虫是否真的是这样啊!

不是吧!!!

惊恐

Ⅷ 一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能吃掉3.5万人口粮,小小蝗虫为何有如此大破坏力

蝗虫被誉为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一只小小的蝗虫能有如此的破坏力是非常厉害的。而此次的蝗灾对于一些东非国家来说是很大的一场灾难。

而且蝗虫一天飞行的公里数也是很高的,可以达到100公里以上。蝗虫的到来就是对这片土地的侵蚀,在土地上他们肆意妄为的损害着人们的庄稼,而且并不会停止自己的这种破坏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状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蝗灾,这种灾难带给人们的危害是极大的,而且他们的天敌也很少,破坏力又很大飞行速度也很快。造成了人类巨大的经济损失。

Ⅸ 非洲蝗虫不远万里来亚洲,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有多大

非洲蝗虫不远万里来到亚洲,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于它们的影响可谓是太大了。我先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古代的时候,人生的生活水平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不一样的,古代的夏天虽然也有各种方法来乘凉,但哪里有我们现代的一个空调来的快乐。然后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仔细地看一下这个影响到底怎么个大法

不过如果要是遇上天敌的话那非洲蝗虫估计很快就想逃离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