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鲜为人知的搞笑皇帝有谁
张天锡,是我国十六国时期前凉的末代皇帝。前凉领土包括今天的甘肃、宁夏西部地区、新疆东部地区以及青海的一部分。当时是历史上的民族大分裂时期,多国并存,强敌虎视。尽管前凉的综合国力还不错,但毕竟是个小国,还是惹不起东晋、前秦这样的大国。然而,张天锡非常聪明,登基不久,他就先后遣使臣表至东晋与前秦,表示愿意称臣,于是两国都封册了他。
外交工作到位后,张天锡遂以天下太平无事,于是就高枕无忧地做着自己的小国皇帝。外患既除,国内的那点事很好搞定,他不爱去管这些。天天呆在后宫,不理朝政,声色犬马,荒淫无度。在《晋书》中记载:天锡数宴园池,政事颇废。荡难将军、校书祭酒索商上疏极谏,天锡答道:“吾非好行,行有得也。观朝荣,则敬才秀之士;玩芝兰,则爱德行之臣;睹松竹,则思贞操之贤慧;临清流,则贵廉洁之行;览蔓草,则贱贪秽之吏;逢飚风,则恶凶狡之徒。若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庶无遗漏矣。”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张天锡常常在花园里游池边大摆豪宴,纵情声色。
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就劝说他少事游乐,多理朝政。他回答说:“你们以为我喜欢玩乐吗?其实你们不懂我的心啊!我不是单纯地爱玩乐,而是通过玩乐领悟到许多人生的哲理:我早上看到花开,就敬重才华俊秀的高士;品玩着芝兰,就爱慕德行高洁的大臣;目堵到松竹,就思念忠贞节操的贤才;面对着清流,就褒奖廉洁奉公的官员; 但是我一看到蔓草,就鄙薄贪婪污秽的恶吏;迎着疾风,就痛恨凶狠狡诈的奸徒。如果你们能将的玩乐引申出去,触类旁通,那么做人就近乎完美了,在为人的操守上也基本没有遗漏的了。
㈡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死的最搞笑
面子,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也是能力和实力的反映。弱国无外交,实力体现魅力,有魅力自然很风光,有面子。人都爱面子,只是强弱不同。面子在比较中容易被突显,比如先前风光,后来落拓,便觉得抬不起头来;地位相当的人,突然悬殊了,便添了尴尬;本不如自己的,反做了上司,就表现的讳莫如深。面子在熟识的人之间,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尤为强烈,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南凉国的国王秃发乌孤便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因为总和后凉国主吕光较劲,在狼狈到“因酒坠马伤胁”(《晋书》)的险境下,强忍着肋骨摔折的巨痛,迅速调整面部肌肉,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轻松表情,顾左右而言他,不无幽默的说,差点让吕光同志当成笑柄。好面子至此,有点无厘头的冷幽默,让人哭笑不得。 秃发乌孤,生年不详,死于公元399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凉国的开创者。秃发,是姓氏,并非头上无发之意,它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鲜卑是五胡中部落分支最多的部族,匈奴分裂衰败后退出蒙古高原,鲜卑族便广布于此,繁衍颇盛。其中秃发部“自塞北迁于河西”(《魏书》),也就是现在黄河以西的甘肃、青海交汇处,安顿下来。秃发的姓氏来历很有意思,说其先祖“因寝产于被中,乃名秃发”(《魏书》),鲜卑语中“谓被为秃发”(《晋书》),意即盖被之意。也就是说睡觉时在被窝里生产了,便给孩子取名“秃发”,后来该部便以“秃发”为本族姓氏;还有一种说法,说秃发氏“其先与后魏同出”(《晋书》),后魏就是北魏,也就是拓跋魏。说秃发是拓跋氏的一个分支。“秃发”与“拓拔”谐音相近,说二者同宗也有一定道理。 秃发乌孤为什么会如此在乎吕光的看法呢?皆因二人曾有过一段渊源,其实说到底,还是面子惹的祸。吕光本是前秦的大将,和苻氏同属略阳氐人。苻坚统一北方后,让吕光征讨西域,吕光降焉耆、破龟兹,雄镇边陲,极大地扩张了前秦的西部版图。前秦破败后,吕光便以凉州为根据地,自称三河王,建立后凉割据政权。凉州的范围大致是今天的甘肃省大部,还包括内蒙和青海一部分,是中原与西域诸国的交通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情况一向复杂。并且在此地杂居的部族很多,要想做到政权稳固绝非易事。于是吕光就想采取怀柔政策拉拢各部,不听话的再武力招呼,也算先礼后兵。秃发部算是此地土着、地头蛇,自然不能忽视。于是吕光派人去做招安工作,封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深深刺痛了秃发乌孤。为何会这样?路卫兵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秃发乌孤祖上曾经风光过。秃发部部众分布很广,乌孤的先祖一直为部落统帅,还曾一度“尽有凉州之地”(《晋书》)。但传至乌孤这辈,部族已经分散衰落。但凡曾经风光过的人,在情感上会更加脆弱,易于敏感,经不得外界刺激。吕光本是后来入驻的,一个外来户,却俨然一副凉州主事的派头,让秃发乌孤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者,秃发乌孤是个很要强的人。他自小“雄勇有大志”(《通鉴》),是个有雄心或者说有野心的人。他继任部族首领后,“务农桑,修邻好”(《晋书》),在治理上很下功夫,部族发展的很快。争强好胜之人自尊心必也很强。吕光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的要来指挥他,秃发乌孤自是很难接受。别说封个县侯,就是再大的官,你也得听人家的呀,自己部落再小,他也是一把手,谁不知道当老大过瘾啊; 第三,吕光坐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至少秃发乌孤是这么认为的。人都想做人上人,没有甘居人下的。比方说一个单位,你认为局长铁定是你的了,突然组织部派来个年轻人(譬如初出茅庐的张三),整日一副无知者无畏的嘴脸,你会对他感冒?还不得别扭死!一个道理,嘴上说支持工作啥的那都是瞎扯淡。有点跑偏,咱还是说乌孤吧。随着部族的壮大,乌孤的欲望也在增加,就有了重新聚拢部众、独霸凉州的念头。而恰恰吕光先他一步称霸,威风凛凛的当起三河王。就如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反拿出来向自己炫耀一样。所以秃发乌孤很生气。 也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面对吕光的招安委任,秃发乌孤反映异常激烈。他对属下说,“吾士马众多,何为属人”(《通鉴》),我的人马这么壮,凭什么做他的附庸呢。但说归说,毕竟此时的秃发部“本根未固,小大非敌”(《通鉴》),实力尚不能和吕光抗衡。最后还是不得不忍,听从下属“受以骄之,俟衅而动”(《通鉴》)的建议,韬光养晦,慢慢培养和寻找时机。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秃发乌孤对吕光,甚至整个吕氏家族有了一种心里上的障碍。 所谓哀兵必胜,有了目标便有了动力。秃发乌孤以吕光为标靶,想着有朝一日取而代之,找回尊严。他后来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与其说是在完成先祖遗志,毋宁说是在和吕光暗地里较劲,是在赌着一口气。在治政上,他广纳人才,重用汉族士族;在军事上,大搞对外扩张,先征服了鲜卑乙弗、折掘二部,后又兼并意云鲜卑等几个小部落,基本把河西陇右分散的鲜卑诸部重新统一起来,实力骤增。随后又兴建廉川堡(今青海乐都县东)为根据地,摆出一副独立王国的态势。 有实力就有底气,腰杆就硬,说话就冲。事实上,秃发乌孤也一直在等待着扬眉吐气的这一天。吕光改称大凉天王(形同皇上)后,再次过来宣旨(这次就很有当家的感觉了),晋封他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官给的大了,秃发乌孤却不吃他这一套了,说“帝王之起,岂有常哉”(《晋书》),这皇帝是你买下的呀,凭什么光听你的。有点当初陈胜起事,大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味道。由此也看出乌孤心里一直有着阴影。“吾将顺天人之望,为天下主”(《晋书》),爷不伺候了,俺自己当皇上。“顺天人之望”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话,当皇帝则是内心一直的渴望。于是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定年号太初,建立割据政权,史称南凉。算是做到和后凉吕光平起平坐了。 人都有这样的思想,看到昔日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的人倒下了,才更解气,更高兴,要不怎么显出我比你强啊。所以光和吕光平了还不行,还要超过他,否则不能洗刷曾为臣下的羞耻,乌孤要强就要强在这里,忒要面子。他恨不得灭后凉而后快,进而独霸凉州,将吕光置于自己麾下才过瘾。 羽翼既丰,凶相便露。秃发乌孤厉兵秣马,果断出击,一举“攻克金城(今甘肃兰州)”,大败吕光主力部队。接着又继续推进,攻占后凉乐都、湟河、浇河三郡,一时军威大振,“岭南羌胡数万落皆附之”(《晋书》)。就连吕光手下大将杨轨(清水氐杨氏)、王乞基也带领几千户人家前来投奔。随后秃发乌孤自称武威王,迁都乐都,很是风光了一把,总算出了心头一口恶气。随后的形势对南凉来说也是越来越有利:后凉起了内乱,卢水胡人沮渠蒙逊起兵,割据张掖,建立北凉政权。吕光遣兵讨伐,秃发乌孤便以增援北凉为名,趁机向北推进。西秦乞伏氏看到后凉大乱,也派兵进扰,欲分得一杯羹,后凉一时处于内忧外患的灭国边缘,秃发乌孤心中多年来积存的憋屈,眼看着就要得到彻底的释放。 然而,乐极生悲。正当秃发乌孤志得意满之时,却出了个小小的意外,让他饮恨终身。也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因酒坠马伤胁”(《晋书》)。乌孤酒喝多了,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肋骨,酒醉三分醒,只要还未到不省人事,脑子里必有极清晰的潜意识(所以有些人酒后乱性,实出故意)。秃发乌孤连醉带摔,大失其态,脑海中立刻闪现出远在几百里之外的吕光父子身影,赶忙从地上爬起来(也可能是左右架起来的,或者连爬带架兼而有之,总之一定很迅速),不无幽默的说,“几使吕光父子大喜”(《晋书》),差点让吕光爷俩看了笑话。瞧瞧,都作下病了。秃发乌孤这次摔得着实不轻,回去之后就死了,真是名副其实的“死”要面子。(文/路卫兵)
㈢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历史最搞笑
明朝,正常的皇帝不多,奇怪的皇帝很多,乞丐皇帝,木匠皇帝叫人寻找不会防火的树木,还有最短命的,喜欢锯人的,爱跑民间的,宦官叫九千岁控制朝政,特务机构发达,连你一天上几次厕所都知道,唉,变态的事可多了。
㈣ 中国历史上最搞笑的皇帝是谁呢
说到搞笑皇帝,就不得不提一提因为拿外国使臣的心理缺陷恶作剧而差点沦为俘虏的齐顷公。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国家在外交事务上通常都是很重视的,然而春秋时期的齐顷公恰好相反,面对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臣,不仅没有以礼相待,反而拿使臣的生理缺陷开玩笑。
三年以后,郤克掌握了晋国的大权,于是联合其他三个被侮辱过的国家,共同讨伐齐国,就是春秋时期着名的齐晋“鞌之战”。
打战之前,齐顷公依然无比自信,火烧眉毛了他还要先吃早饭再应战。
㈤ 你见过最搞笑的一张图片是什么
你们这些人,都是嘴上说说,没有实际行动,怎么不发一张真图啊👎👎👎
㈥ 古代那个皇帝死的最搞笑
先说死得最窝囊的皇帝:据说,史上死的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得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次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再说说史上死的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啊,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我活不到吃新麦子,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我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了。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
汗一个 其实俺心里一直有个疑问,2000多年前的厕所,真的有那么落后吗?连一国之君都要蹲坑,难道就没有马桶吗...再汗一个 。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着称的《左传》,仅用了一句话描写这一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狂汗...
实在不记得谁问过我了,什么叫傻缺?我说,好像就是傻帽加缺心眼儿吧。我觉着,以下两位可以竞争死的最傻缺的:
第一位是秦国的君王秦武王赢荡(先汗一下,这位国君的名字有够“淫荡“啊)。其实这位国君多好的前途啊,17岁即位,年轻有为,秦国也国势鼎盛,诸侯皆惧。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傻缺,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见什么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岁那年外出,看见人家洛阳的大鼎,较上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搁着当时医疗条件也差点,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还有更离奇的,前两天在中体网上看见了一篇文章,还说秦武王举鼎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举重比赛,我汗,那照这么说,赢同学就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出国参加比赛献身体育事业的举重运动员喽,看来,虽然傻缺,意义非凡啊...
那么另一位最傻缺奖的候选人,汉武帝的儿子,名头够响的吧,广陵王刘胥。这位刘同学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强体壮,勇力过人。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欢这么变态的活动吧。刘同学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谩颉蚩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白熊?!谁知道呢。
说到底总之,刘同学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掐架,还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的,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胖揍,英雄啊!8过泥,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同学遇着厉害熊了,打着打着,被狗熊给挠死了... 你说堂堂汉武帝,多英明天纵啊,怎么有这么个宝贝儿子...
如果说最荒唐的,当然了,还有一个皇帝,他死的就有意思了,就是明朝四大疑案的”红丸案”,说的是明朝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仅29天,就是春药吃多了,连驭数女,结果精流不止,最后死亡,真真正正的精尽人亡:)对这几个皇帝来说,他算死的比较值得的一个了~
作为帝国于国于家,无利而死,实在是可笑之极,也成为历史的可悲。
㈦ 说说历史上死得最搞笑的几位皇帝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史上死的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得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次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史上死的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啊,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我活不到吃新麦子,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我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了。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汗一个...
其实俺心里一直有个疑问,2000多年前的厕所,真的有那么落后吗?连一国之君都要蹲坑,难道就没有马桶吗...再汗一个
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着称的《左传》,仅用了一句话描写这一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狂汗不已
㈧ 明朝皇帝哪个最搞笑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号称明朝276年来最能闹的一位皇帝(《明朝那些事儿》是这么说的)。
在清朝时期,如果皇子们读书不认真,就会被师傅训斥一声:
“你想学朱厚照吗?!”
明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可他又聪明勇敢,弹指之间应州大败小王子。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也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是明朝历史上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