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骆驼的特点
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尾细长,尾端有丛毛。背有1~2个较大驼峰,内贮脂肪。
骆驼的皮毛很厚实,冬天沙漠地带非常寒冷,骆驼的皮毛对保持体温极为有利。骆驼的厚毛发可以反射阳光。被剃毛后的骆驼会多出50%的汗以避免过热。皮毛同时帮助骆驼隔热。它们的长腿也让它们远离火烫的地面。
骆驼有两种:具有1个驼峰的,称为单峰驼(C.dromedarius);具有2个驼峰的,称为双峰驼(C.bactrianus),体长约3米,高2米以上,前后两峰相距约0.5米。绒毛发达,颈下也有长毛。上唇分裂,便于取食。
(1)行走的骆驼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骆驼的役用性能是其主要的生产性能之一,它可用作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
(一)骑乘 骆驼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主要的骑乘工具,也曾被广泛用于沙漠考察等工作。骆驼虽不善于奔跑,但其腿长,步幅大而轻快,持久力强,加之其蹄部的特殊结构,因此,适合作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短距离骑乘时,双峰驼的速度可达10~15千米/小时,长距离骑乘时,每天可行程30~35千米。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曾举办过骆驼的赛跑运动会,少数民族远动会上也有骆驼赛跑的项目,阿拉善骆驼5000米的成绩为3分58秒。
(二)驮运 在沙漠、戈壁、盐酸地、山地及积雪很深的草地上运送物资时,其他交通工具往往难以发挥作用,而骆驼则是这些地区最为重要的驮畜,发挥着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广泛用于沙漠地区的探险、科学考察、运输等工作。
骆驼在气候恶劣、水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仍可坚持运输。一般说来,双峰驼的驮重约为体重的33.8%~43.1%,即100~200千克,短途运输时,可驮重250~300千克,行程每天可达30~35千米。驮用单峰驮一般比骑乘用驮体格粗重,速度约为2~3千米/小时,负重为165~220千克。
(三)挽曳 骆驼可用于耕地、挽车、抽水等。据报道,双峰驼挽车时,2驮1车可拉1.5~1.8吨;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单套步犁每天耕地5小时,可耕地3333平方米(5亩):
双套双铧犁每天可耕地4667平方米(7亩),最高可达9333(14亩)。据测定,骆驼的最大挽力为369千克,相当于本身体重的80%,而三河马为321千克,秦川牛为312.5千克。
单峰驼的情况与双峰驼基本相似。据报道,在南非,1峰骆驼拉两轮车,负重可达750千克。在农业上,单峰驼也广泛用于农田作业,而且常和牛、马等动物配对使用。
B. 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可在得不到食物时,分解成身体所需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用来贮存水。
骆驼可用作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是沙漠戈壁地区人民和地质勘探、考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伙伴。单峰驼主要分布于苏丹,索马里,印度等国;双峰驼近一半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
生活习性
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
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骆驼的体温晚间为34摄氏度,白天高达41摄氏度,只有在高于这个体温,骆驼才开始出汗。
C. 《新世界》: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次骆驼的特写,它的存在有什么特别意义
电视剧《新世界》中出现了很多次骆驼的特写,这与电影《误杀》中多次出现羊的镜头类似,是有寓意的。多次骆驼的特写似乎在暗杀小红袄与骆驼关系密切,他很可能是养骆驼的、或者是骆驼的主人。
骆驼的存在暗示了兇手的性格骆驼给人的印象是性格温和,脾气很好,在沙漠中它是旅人生存的希望。然而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不过骆驼耐力强,力气也不小,如果发起怒来,以它的能力足够伤人。
连续四年杀人,小红袄年年作案,还没有被捉住,可见他平日里对外的性格也如骆驼表现出的一般温和好相处,很可能还经常帮助别人。但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兇手却是一个冷血的杀手,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以杀人为乐。骆驼表面隐忍,实则强大的性格,正好呼应了兇手。
电视剧《新世界》中出现了很多次骆驼的特写,骆驼的寓意更多是从旧世界到达新世界的桥梁和承载者吧。当然作为一部年代剧,选择骆驼多次出镜也是考虑了当时北平城真实的状况,让画面看起来更有年代感。
D. 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行走
因为它的驼峰可以储藏很多水分和养分支持它在沙漠行走
还有就是他肥厚的掌,在灼热的沙漠上行走没那么吃力
E.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
大徒弟,想了想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骆驼。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在纸上画了许多骆驼头。小徒弟则在纸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还画了两只骆驼,一只骆驼在山路上走着,另一只骆驼却只露出一个脑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F. 根据提示写一段话+描写沙漠里行走的一群骆驼,写出景色的动态美,营造美的意
摘要 作文一:骆驼的作文
G. 1918年照片带你回到老北京,大街小巷都能见到骆驼吗
行走在北京街头的驼队。骆驼有超强的耐力,既可以长途跋涉又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一次能驮运三四百斤重的货物,作为交通工具的经济效益特别明显。每天早晨,骆驼排着长队在大街上走过,颈上的铃铛摇摆着,叮当作响,这一幕成为老北京固有的景致。骆驼运输集中在秋、冬、春三季,因其怕热,夏天也要像人一样避暑休养。
北京街头的驼队。清末民初之际,京城骆驼多到什么程度?由外地过来等待进入城门的骆驼,常常会排出十几里远,犹如一道长城。进城后,驼队行走在大街小巷,常常造成交通拥堵,行人和车辆也不得不避让。为解决这个问题,民国京师警察厅专门规定:“骆驼以三头为一组,不得队队相连。”照片中的骆驼四头为一组,是否涉嫌违规呢?
北京郊区的骆驼与把式。这些排队行走的骆驼都用绳子连在一起,正所谓“细鼻穿绳铃悬颈,缓步拦街怕骆驼”。
行走在街头的驼队。骆驼运输有长途和短途之分。长途往来于北京与山西、北京与蒙古等地,短途较多的是在北京西郊与城内之间往返。北京与蒙古之间距离遥远,骆驼往返时最能体现其“沙漠之舟”的特色。由蒙古运入北京的主要是羊毛、驼毛、皮革、骡马、土矿石等,由北京运往蒙古的则有丝绸布匹、铜铁器具、烟草、白酒、糖、茶叶、粮食等等。
H. 一个僧人在沙漠中行走,远处还有几个骆驼,沙漠是红色的,这个图片在微信上有!请问在那里可以下载到这个
I. 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
英文名:Camel;Llama
骆驼
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是家畜。19世纪末澳大利亚曾从非洲引进部分单峰骆驼,后来由于不再应用役畜,只向中东出口,大约有3200头散落到澳洲沙漠重新野化。双峰骆驼毛长,耐寒,春季脱毛,主要生活在中亚和中国西北、蒙古。大约只有120万头,20世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野骆驼,可能是双峰骆驼的祖先,大约有1000头,中国政府已将这一带划为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骆驼的平均寿命可长达30-50年。骆驼的平均寿命可长达30~50年。成年骆驼到肩膀身高1.85米(6英尺),到驼峰身高可达2.15米(7英尺)。一般骆驼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时 。阿拉伯骆驼适应深深的沙土地和酷热的天气。它能驮运400磅(180公斤)重的货物每天走上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连续走4天;用于比赛的骆驼速度可达每小时8英里(13公里)。冲刺速度可达40英里/时,长途持续速度可达25英里/时。这种骆驼的毛发很短,像羊毛,体格较瘦弱,它们比双峰骆驼更加温顺,也更加容易驯化。但到12月份的公驼发情季节,人们发现,在这个季节公驼追赶母驼或追逐骑马人的速度,远远超过平时的速度,每小时可达70~80公里,一般的骏马根本赶不上它。[1]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骆驼头较小,颈粗而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尾细长,尾端有丛毛。背有1~2个较大驼峰,内贮脂肪。胃分3室(缺少瓣胃)第一个胃能贮水,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寿命约30年。骆驼有两种:具有1个驼峰的,称为单峰驼(C.dromedarius),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及非洲北部;具有2个驼峰的,称为双峰驼(C.bac-trianus),体长约3米,高2米以上,前后两峰相距约0.5米。绒毛发达,颈下也有长毛。上唇分裂,便于取食。编辑本段器官作用皮毛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子还能自由关闭。
沙漠中的骆驼
这些“装备”使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骆驼的皮毛很厚实,冬天沙漠地带非常寒冷,骆驼的皮毛对保持体温极为有利。骆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有大风快袭来时,它就会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骆驼走得很慢,但可以驮很多东西。他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誉。骆驼是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两种大型反刍哺乳动物的统称,分单峰驼和双峰驼。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双峰驼又称大夏驼,有两个驼峰。骆驼四肢长,足柔软、宽大,适于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质垫,跪卧时用以支撑身体。奔跑时表现出
沙漠之舟它一种独特的步态,同侧的前后肢同时移动。具有两排睫毛以保护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闭合,视觉和嗅觉敏锐,这些均有助于适应多风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环境。经过训练和恰当管理的骆驼性情驯顺,但也会发怒,尤其在发情期。发怒时口喷唾液,并会咬人、踢人,十分危险。骆驼原产于北美,约在4000万年前左右。后来其分布范围扩大到南美和亚洲,而在其产地则消失了。传统上骆驼被用作重要的驮畜。虽然双峰驼行进速度仅为每小时3~5公里,但能长时间地背负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单峰驼腿更长些,人骑坐时能保持每小时13到16公里的速度达18个小时。驼峰经解剖证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经测定,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5kg的驼峰就相当于50kg的代谢水。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这一事实说明,骆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态水贮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它为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质保障。 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其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从解剖观察,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编辑本段生活习性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1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2]鼻孔能开闭,足有肉垫厚皮,适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内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个水脬,可以贮水,红血球可以大幅膨胀吸水来贮水,所以耐饥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饮水贮存。(抱歉,图片发不过来)
J. 关于骆驼的特点和外形
骆驼的外形和特点:
1、身高:成年骆驼一般到肩膀身高1.85米(6英尺),到驼峰身高可达2.15米(7英尺)。
2、体长:以双峰骆驼为例,体长可达3米。
3、外形:骆驼头较小,颈粗而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
4、野骆驼还很耐渴,能够很长时间不喝水而仍然正常生活,仅仅是身体逐渐消瘦,但喝水以后,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完全恢复。
(10)行走的骆驼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骆驼的经济价值:
1、驼毛纤维细长,颜色润泽鲜艳,手感柔软,含绒量高,是纺织工业的上好原料。驼绒加工的各类产品具有抗寒、防潮、保温、柔软蓬松、耐水洗、弹性好、无异味、防虫蛀等特点。
2、驼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氨基酸、矿物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营养食品。
3、驼皮可以制革,驼骨质地粗大,是上好的雕刻原料
4、驼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驼奶蛋白质含量与钙含量均高于牛奶,脂肪含量则低于牛奶。驼奶对改善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积极疗效。驼奶脂肪球小易消化吸收,长期饮用可使皮肤变得美白、细腻、润洁,是理想的美容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