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中医舌尖代表人身体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今天的手机停机提醒图片 2025-05-17 09:12:47
胖虎这个图片是什么意思 2025-05-17 09:12:34

中医舌尖代表人身体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14 00:15:14

❶ 舌的对应五脏位置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内伤杂病。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三焦:
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这种分法多用于外感病变。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胃脘的不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这种分法,常用于胃肠病变。
以舌的各部分对应脏腑,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生物全息律课题,很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上,还可结合舌质 舌苔的诊察加以验证,综合判断,不可过于机械拘泥。

❷ 看中医的时候都会让自己伸舌头,这是看什么

主要是看舌体、舌苔、舌质、舌苔,舌下静脉以辅助了解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根据治疗后舌的变化以推测病情进退,次要是伸出舌头更方便观察咽喉左右上下后壁的情况,包括扁桃体(乳蛾)。舌诊是属于望闻问切中望的重要一点,中医则认为,舌是多个器官的外在表现之一,舌尖反应的则是身体的心肺,舌根反应的则是肾,舌中是脾胃,舌边是胆。

舌诊是很重要的中医诊断方法,舌头是人体直观所能找到最多血脉与经络交汇之地。它的形态变化,颜色变化与舌苔变化,都能对应人体器官与代谢的各种机能状况,也就更好地印证患者的病情。人体五脏六腑,从舌头能看出问题来,这也是中华中医五千年文化,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国宝。



❸ 看舌头是否能知道身体患有哪些疾病呢

看舌头其实就能够知道身体患的一些疾病,倘若舌苔厚重、舌头暗淡、舌头裂纹或者舌头发黄的话,都能够体现出身体当中的一些病变。
在看中医的过程当中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大多数中医首先看的就是身体外部的一些表现,然后通过询问病史或者身体状况,然后判断该病人的疾病,还有的中医还会看病人的舌苔,因为舌苔是一个人的根本,能够体现出身体的一系列病情变化。在中医当中据说舌尖代表的是心和肺,舌边代表的是肝和胆,舌的中间代表的是脾和胃,最后舌根代表的是肾,如果舌头当中的某个部位发生了与正常舌头不一样的表现,那么就证明身体当中所对应的脏器发生了病变。
在中医看来人的五脏六腑都与舌头有着很严密的关系,很多疾病问题都可以直接反应在舌头上面,因此在生活当中我们应当多多滋补身体,而且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

❹ 舌头的构造

http://ke..com/view/43376.html?wtp=tt
舌(tongue)
口腔底部向口腔内突起的器官,由平滑肌组成。起感受味觉和辅助进食作用,人类的舌还是语言的重要器官。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就是舌头。
无脊椎动物就已出现舌的结构。部分软体动物的舌叫齿舌,由多列角质板组成,状似锉刀,平时藏于口底的齿舌囊中,用时伸出,通向口外帮助摄食,如田螺和蜗牛都有齿舌。昆虫也有舌,位于上下颚之间的口腔底壁,舌上有几丁质刺,司味觉及搅拌食物功能,如蝗虫。刺吸、舐吸和嚼吸式口器的昆虫的舌有变态,如蚊、蝇和蜜蜂。脊椎动物舌的结构由简而繁,功能也由少变多。圆口纲的舌端有角质齿,可锉破鱼皮而吸其血肉。鱼类舌由基舌骨支持,本身无肌肉,仅可前后挪动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舌中有发达的肌肉,可自由伸缩,并分泌粘液粘住昆虫为食。爬行类的龟和鳄的舌不能伸出口外,而蛇和蜥蜴的舌可伸出很远。蛇的舌端分叉,俗称信子,可不停吞吐粘附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缩回时舌尖进入犁鼻器的囊内,囊内的嗅粘膜可监测带回的化学物质。避疫(变色龙)的舌极发达,平时收缩在口腔内,用时弹出;舌很长,几与体长相等,舌尖宽,舌上多腺体,可粘住昆虫。鸟类的舌硬,表面被覆角化上皮,一般不可动。啄木鸟的舌可伸出很长,前端具钩,适于钩取洞中昆虫。蜂鸟的舌前端呈管状或刷状,适于吸食花蜜。哺乳类的舌表面覆以粘膜,里面是三个方向排列的横纹肌,可灵活转动。分舌根、舌体和舌尖3部分,舌根、舌体与口腔底相连,仅舌尖游离。舌的背面有许多细小的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除丝状乳头外,其他3种均有味觉感受器——味蕾。味蕾呈卵圆形花苞状,由支持细胞和味蕾细胞组成,有味孔伸向舌表面,可感受口腔内食物的味觉。不同部位的味蕾可分别感知甜、酸、苦、咸4种味道。舌尖两侧对咸敏感,舌体两侧对酸敏感,舌根对苦的感受性最强,舌尖对甜敏感。不同的味觉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信号的作用:甜味是需要补充热量的信号;酸味是新陈代谢加速和食物变质的信号;咸味是帮助保持体液平衡的信号;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而鲜味则是蛋白质来源的信号。
味蕾对各种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人分辨苦味的本领最高,其次为酸味,再次为咸味,而甜味则是最差的。味蕾中有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对不同的味具有特异性,比如苦味受体只接受苦味配体。当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便产生了兴奋性冲动,此冲动通过神经传入中枢神经,于是人便会感受到不同性质的味道。
舌乳头上皮细胞经常轻度角化脱落,与唾液和食物碎屑混合而形成一层白色薄苔,称为舌苔。人的舌苔可因身体情况不同而有不同颜色变化,察舌为中医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哺乳类的舌主要功能为味觉,另外还有吸吮、舐食、搅拌食物和帮助吞咽等功能。食肉目的舌上有倒刺状突起,可舐净附于骨骼上的碎肉。食蚁兽和穿山甲的舌可伸出体外很长,并可分泌粘液,能大量粘食蚁类。
人体舌头对疾病的预测功能: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舌头保健操
说起舌保健,还真要多多留意!舌头做做运动,自然促使舌头活动的神经也一起运动,养颜又健身,一举多得!
中医的“舌诊”,就是通过观察舌体各部分的变化,从而达到诊断相应内脏的病变情况。因此,经常运动舌头,可加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舌头操的具体做法是:
一、每天早晨洗脸后对着镜子,舌头伸出与缩进,各做10次,然后舌头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摆动5次。
二、坐在椅子上,双手十指张开,放在膝盖上,上半身稍微前倾。首先,由鼻孔吸气,接着嘴巴大大地张开,舌头伸出并且呼气,同时睁大双眼,平视前方,反复操练3~5次。
三、嘴巴张开,舌头伸出并缩进,同时用右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的指尖在左下边至咽喉处,上下搓擦30次。接着在舌头伸出与缩进时,用左手三指的指尖,在右下边至咽喉处,上下搓擦30次。
四、对着镜子,嘴巴张开,舌头缓慢地伸出,停留2至3秒钟,反复操练5次。然后头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张开,伸出舌头,停留2~3秒钟,反复操练5次。
“舌头操”是一套很好的自我保健操,有助于老人缓解高血压、脑梗塞、哮喘、老花眼、耳鸣、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每日早、中、晚各做一次,不但可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还能延缓味蕾的衰老,同时还能起到锻炼面部肌肉的功效,使人容光焕发,青春永驻。

❺ 舌苔不同部位代表什么脏器

舌诊在中医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舌尖代表心肺,舌中代表脾胃,舌边代表肝胆,舌根代表肾。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❻ 从舌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吗

我之前不太了解这个,只是有时候会听室友说这些,舌头的我倒没听过什么,只是听说脸上哪个地方长痘说明对应的哪个器官有问题,如下巴长痘说明内分泌不协调,有侧脸长痘说明肝有问题,这好像都是中医相关的理论,怎么感觉像是在瞎扯,也想了解了解其中的奥妙,所以我就来这里写点东西顺便学习一下。

❼ 中医从舌头如何看人体五脏

察舌又称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脏腑通过经络与舌发生联系,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舌象的变化反映出来。所以望舌可以诊察内脏病变。

舌与脏腑相关的部位是这样划分的:舌尖部可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反映肾的病变;舌边部反映肝胆的病变。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正常的舌质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如果出现异常则是病态。如:淡白舌表明气血不足,多见阳虚、血虚证;舌质红表明热盛,多见于里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舌尖红多表明心火旺盛;绎舌(舌色深红)表明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如为久病患者,多属阴虚火旺;有的舌边有齿痕,多属脾虚;舌边有瘀点或紫暗,多表明血瘀症候,如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舌边多有紫点瘀斑,常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获效。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上蒸而生。正常舌苔是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病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一般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多见于里证、热证;灰苔多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黑苔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若苔黑而燥裂,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多属阳虚寒盛。苔的厚薄可表明病邪的轻重和进退。一般病轻者苔薄,病重者苔厚。苔由薄增厚表明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苔由厚变薄表明邪气由内达外,病情由重转轻。当然,舌诊固然重要,但正确的诊断还必须联系病史,参照其他症状、体征进行全面的分析。故中医看病首先要察看舌头。

❽ 看舌头就可以知道五脏六腑

从中医角度来说,通过观察舌头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许多医书和医家可以证明有一定的作用。

舌头是心的苗窍,并且手少阴心经别系舌本。心主血脉,与此同时我们观察舌下也有多条经络,所以心生的血液也可到达舌头并从舌头的颜色上表现出来。肺部的经络也可到达咽喉部,与舌头的根部相连。足少阴脾经可以连接舌本、散在舌下,所以自身的食欲如何口味怎样都反映了脾在体内运化功能的状态如何。而且中医也讲到舌苔是胃气上蒸谷气所引起的并表现在舌头表面,脾主升清胃是主降浊的二者关系密切,所谓胃出现问题脾也脱不了关系。足厥阴肝经也络与舌本,且肝脏其功能是藏血,可避免舌头出血等调节血液。足少阴肾经则是夹舌本。从中可看出舌头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

很多舌诊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疾病的诊断还是作用十分突出,能体现出五脏六腑在舌头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却也不能过分的拘泥于此,时代也在变化方法也有不同,更好地诊断更需要四诊合参,结合其他诊断综合性的分析。

❾ 求一张详解图,就是舌头上的各个位置代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

舌尖——对应头部、心
舌中——对应胃,包括两侧分别对应肝胆等内脏
舌根——对应再往下的部位,直到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