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加特林机枪动态原理图。古代用手摇式,到现代改装用什么!…
现在的加特林机枪(炮)用小型电机驱动枪管旋转,靠调整电机转速就可以调整射速。
❷ 机关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击发子弹依靠的最终能源是什么
原理是枪内的撞针击中子弹的尾断,使子弹内部的火药剧烈燃烧产生气体随即产生巨大的压力将弹头推出.最终是依靠弹簧弹力来推动撞针.
机关枪的原理
机关枪的发明者海勒姆斯马克沁原是美国的电机式程师。1881年,他在巴黎博鉴会上遇到一住朋友对他7说:“你要是相赚大钱,就该发明一咱能使欧洲人战斗起来更得心应手的东西。”马克泌深受 发,随即移居,开始研制自动速射机械。几年以前,马克泌曾使用眇枪进行射击,他的户膀被枪的后会 撞得青一块,一紫块,就在那时他产生了更好地利用这种能量的偏差。在的仟坊他研制出一种枪,可以利用子弹射出后产生的反作用力 出空弹壳,装上新的子 击撞针。由于每发子弹都可以引发下一发子弹,射手只要扣动板机,枪就能自动而连续地发射。马克沁同时设计出一种艰把帆布弹带上的推上膛的装畦,保证了弹药的供应,每个帆布带上可装250发子弹。为解决机射击冷却问题,他另做了个水套,内盛七品脱液体,包在枪上,这样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机关枪了,人们叫它马克沁枪,重50磅,每分钟发射600发子弹。马克沁于1993年发明成功的机关枪,受到,央车威尔士王子和英国国防官员的高度重视,他们看了马克沁的表演后,购习了马克沁枪的专利,并大量制造,于1898年装备了英军。
1898年,苏凡恩图曼战斗中,英国将军堆雷肖·基锉尼首次在大规模军事冲突中使用马克沁枪,并大获全胜。
❸ 有什么机关枪是可以一边开枪一边上子弹的吗有机关枪的原理图吗跪求
重机枪或现代通用机枪一般采用金属弹链供弹,可以不断续接弹链,就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火力了
机枪的原理图去“火器堂”和“枪炮世界”看看了
--------------------------------------------
补充:
现代通用机枪比重机枪要轻巧得多了,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通用机枪也可以端着边跑边射,不过机枪手必须体壮如牛才行
轻机枪或发射小口径突击步枪子弹的通用机枪也有弹链供弹的,如霉菌M249、中国5.8mm通用机枪、56班用机枪,都是弹链供弹、发射突击步枪子弹的,也就可以象AK那样可以端着边跑边射。
但是弹夹供弹的班用机枪就不能实现边打边补弹了,不过象G36可以将多个弹夹组合在一起实现快速换弹夹,或者如中国军队在使用56中的快速换弹夹动作,对火力持续性影响不大。
❹ 加特林机枪原理
加特林多管机枪其实很早就出现了,电影里则是车载式10管。有资料说明,
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枪由4管改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并开始分发给美国的边防部队
我实在找不出加特林的原理 但是以下资料对你有帮助 也是讲的加特林
这个问题困惑笔者多年。在这期间,笔者陆续收集了一些资料,直到最近发现了一本李敖写的书(内容与炮无关),封面与封底一正一反,用的正是这张照片,但其清晰度比以前所见的要高得多,照片的层次和对比度也很好。我反复观看揣摩,最后将目光锁定在照片中一个有许多小孔的盘状物上。盘上共37个孔,每孔均呈六边形,整个盘状物外观亦呈六边形。据此,我进一步查找资料,终于在一本美国出版的《兵器网络》书上找到了类似的图片(图1)及说明。书中这样解释:“蒙蒂格尼老式机枪,1870年,法国。有37根枪管装在一个筒里,可以快速连续发射,一个金属盘装载了37颗弹药。”又在香港万里书店出版的《西洋兵器大全》中见到一段文字:“蒙蒂格尼机枪是1851年比利时人法尚普斯(T.H.J.Fafchamps)上尉发明的,然后推荐给约瑟夫.蒙蒂格尼(Joseph.Montigny)。这种枪的结构是:37根膛线枪管固定在一个熟铁筒内,一个带有37个匹配火门的铁盘用于装填,摇动手柄,机枪发射。一组经过训练的士兵,每分钟可射出12组即444发弹。1867年装备法军并成为其秘密武器,但后来发现不适合于现代战争,遂被淘汰。”由此,从时间上看,图1所示机枪应为题图所示机枪的改进型。《西洋兵器大全》中还记载了一种蒙蒂格尼25管机枪(图2)。
因此,从资料查证来看,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上的主体应为早期的蒙蒂格尼37管机枪,而不是什么炮,这一历史性错误应当更正。
这种蒙蒂格尼机枪,在中国没有见到装备与使用的记载,也没有查到生产的记录,国内书籍上也很少提到它的名字,仅存这张被误解的照片。估计可能是该武器在中国产量很少、使用时间很短的缘故。此照片拍摄时间应在1866 (金陵制造局成立)~1881年(开始仿制加特林机枪)之间。如果仅从照片上看,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制造装配后的现场。但要搞清楚究竟是引进技术设备进行了生产,还是仅仅在展示新购进的兵器,这就需要进一步考证了。再从结构原理上看,该枪使用时也是比较费力的。可以想象,一组经过训练的士兵,每5秒钟发射一组枪弹,反复地开膛、装弹、上膛、闭锁、击发、退弹……这一连串的操作,不但使士兵的体能消耗大、对其动作配合要求高,而且射击还是间断的,其结果是它的火力压制作用和威慑力明显不足,没有机枪扫射的那种效果。从总体结构上看,该枪真正创新的东西也不多,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集束步枪——不过是将几十支步枪堆积在一起。随着不久后出现的“诺登菲尔特”(1878)、“加特林”(1862)等连发武器,特别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沁重机枪的诞生(1884),蒙蒂格尼机枪更显其火力密度和射击持续性不足的先天缺点,再加上形体笨重,所以很快被淘汰,而当时满清政府中某些不懂专业技术的官僚却当作新技术引进,这也是100多年前盲目引进的一个教训。
❺ 机关枪什么原理需要电池吗
第一枪就储能,产生连续撞击底火的动能,可以是用机械弹簧储能,也可以是用压缩空气。
现在的高速发射,才用电池供电,俗称金属风暴。
❻ 每秒100万帧的慢动作看机关枪子弹为什么打不到螺旋桨飞机叶片
以下答案由本人(05389442)原创:
很简单,装备了射击断续器。
在断续器发明以前,飞机多用于侦查,根本没有空战这种概念。敌对国侦察机相遇时,飞行员还会互相点头致意。当然,关于空战不是没努力过,个别飞行员会一边操作飞机,一边用手枪对射……没听说过成功案例。还发明过一种叫“飞砖”的东西,用法简单粗暴,相遇瞬间扔出去砸对方的机翼。
1915年,荷兰籍设计师安东尼·福克设计出飞机射击断续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机械联动装置的末端有一个凸轮,当桨叶即将转到枪口前面时,凸轮受到螺旋桨突出部的撞击,凸轮的运动通过联动装置与机枪的工作相联通,使机枪暂停击发;当桨叶通过枪口时,凸轮回到原来位置,机枪继续射击。 当桨叶与枪管形成一条直线时,机枪自动停止射击,这就避免撞击桨叶了。(此段摘自网络“射击断续器”词条)
射击断续器的发明,机枪子弹打不到螺旋桨,为飞机提供了持续性对称式火力,使空战成为可能。
❼ 机枪的工作原理
历史学家认为,机枪是过去一百年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战争大多残酷无情,除了其他各种因素,机枪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有了这种机器,每名士兵每分钟可以射出几百发弹头,短短几个回合就能消灭一个排。为了抵挡这种弹幕射击,军队甚至不得不研制出坦克之类的重型作战装备。仅这一种武器就对人类发动战争的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对于它们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机枪的简单构造着实有些令人惊讶。它们制作精密,工作原理却非常简单。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机枪用于飞速喷射弹头的标准装置。 大体了解一些火器知识,有助于理解机枪的工作原理。几乎所有枪都基于同一个简单理念而产生:利用发射药迅速燃烧产生的大量燃气的高压压力将子弹加速并射出枪筒。这也是弹道学知识,大炮就是对这一原理最早、最简单的应用。
大炮其实就是一根金属管,一端封闭、一端开放。封闭端有一个小的引线孔。装填大炮时,要先倒入火药(木炭、硫黄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然后再放炮弹。火药和炮弹置于炮尾,即炮膛后部,而炮膛就是大炮里的开放空间。准备让炮射击时,要将引线(一段可燃物)穿过引线孔,并向下延伸至火药。点燃引线即可让大炮发射。火焰沿引线燃烧,最终点燃火药。
火药点燃后迅速燃烧,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热气对炮弹靠近火药的一端会施加极大的压力,该压力远远超过了空气对另一侧所施加的压力,形成压力差。正是这种压力差将炮弹加速并推推出炮膛。最初的手持手枪其实就是迷你炮——装火药、放钢珠并点燃引线。但这种技术最终被触发激活式武器取代,如燧发枪的火石和火帽枪的击发火帽。
燧发枪通过制造小火花来点燃火药,而击刺火冒则使用爆炸化合物雷酸汞,用力一击就能点燃。装填击刺火冒枪时,要先把火药倒进后膛,将射弹塞到火药面上,然后再把雷酸汞火冒放到一个小火门上。要射击时,就把击铁全力后扳,然后扣动扳机。扳机松开击铁,击铁前摆撞击击刺火冒。击刺火冒点燃,射出的小火花顺着管道抵达火药。火药燃烧,将射弹加速并推出枪管。 弹道学知识在这其中也有应用,即子弹。火器史上的另一大创新就是子弹。简单地说,子弹就是射弹(弹头)、推进物(如火药)和底火(火冒)的结合体,并且靠金属外壳-药筒连成一体。
毫无疑问,子弹的产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子弹构成了大多数现代火器的基础。在下一节,我们将介绍这些武器的工作原理。
枪闩的向后运动还会激发抛壳系统。而抛壳器的作用就是移除退壳器中的废弹壳,并让其从抛壳口脱落(后文将对此进行详述)。
❽ 加特林机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为什么它的枪身是转动的
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转管机枪(即速射机枪)与转膛机枪的区别是:弹膛不动而枪管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枪的工作特点是每个发射管都有自己的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一般采用电机驱动。转管机枪的射速更高,并可通过改变电机的功率来调节射速;枪管高速旋转可加速冷却,另外由于枪是由外能源带动,所以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会因不发火而影响连续射击。
❾ 求战斗机机枪子弹穿过螺旋桨设计的原理和演示图。
子弹的初速大于螺旋桨扇页的转速,飞行员在按动机枪发射键时,子弹并不是随时击发的,而是有一个协调装置,等离枪口最近的那一片扇页转过去以后子弹才被击发。当然,这也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不会影响到瞄准精度。我们看到螺旋桨扇页转的很快,其实子弹的初膛速度比螺旋桨还要快。所以,不会打到螺旋桨。
机枪射击协调器:能够使飞机在开枪时与飞机螺旋桨协调动作,不至于把子弹射到螺旋桨叶上,而使子弹从旋转的桨叶的空隙中射出。枪射击协调器的诀窍在于,当桨叶与枪管形成一条直线时,机枪自动停止射击,这就避免撞击桨叶了。
❿ 加特林机关枪的工作原理(m134)
6根枪管是围绕公轴来旋转,由电动机来运转。开启电动机的电源,按握把上的按钮,齿轮转动,旋转体带枪管和供弹机齿轮一起旋转。机芯的转动令子弹沿导轨前后运动,完成取弹、推弹入膛、闭锁、击发、退壳、抛壳等动作